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大半夏湯

常見有力之家,或父母年高,或己身微恙,往往十分珍重,藥餌不絕於口。始以藥之偏氣,治身中氣血之偏。不知久服藥石,傷沖和清粹之氣,盡為草木香移易。即參、苓日進,久之臟腑相安。倘遇緩急服之,亦呼應不靈。病氣深而歸於無益,此惟閱歷深且久者,方知有此弊耳。

錢(四十七歲),前方去犀角、連翹,加川貝、黑梔皮。

陳(二十六歲),此勞病自腎損延及胃腑,脈垂色奪,肌消,日加枯槁,陰損及陽,草木不能生出精血,服之不效為此。

白話文:

[大半夏湯]

常見到家境富裕、父母年邁,或是自己身體稍微不舒服的人,常常非常重視健康,藥物不停地吃。剛開始,用藥的偏性來治療身體中氣血的偏失。卻不知道長期服用藥物,會傷害身體平和清純的氣,全部被草木的香氣改變了。即使每天服用人參、茯苓等補藥,久而久之,臟腑也習慣了,如果遇到緊急狀況再吃這些藥,也無法產生效果。病氣深入後,就會變得沒有幫助。這種弊端,只有經驗豐富且長久的人,才能知道。

錢先生(四十七歲),之前的藥方去掉犀角、連翹,加上川貝、黑梔皮。

陳先生(二十六歲),這個勞病是從腎臟損傷延續到胃部,脈象虛弱,氣色衰敗,肌肉消瘦,一天比一天更加枯槁,是陰精損傷導致陽氣也衰弱。草木藥材無法生出精血,服用後沒有效果就是因為這樣。

2. 一氣丹

偶(關上,五十九歲),瘦人液枯,煩勞動陽,氣逆沖氣,漸如噎膈。衰老之象,安間可久(液枯之人即勞動傷陽,亦須清養津液,是盞中添油法。)

枇杷葉,杜蘇子,柏子仁,火麻仁,炒桃仁

張(五十五歲),竅乏之人,身心勞動,賴以養家。此久嗽失血聲嘶,是心營肺衛之損傷,不與富戶酒色精奪同推。

黃精,白芨,米仁,茯苓

戴(十六歲),男子情竇動萌,龍雷內灼,陰不得充,遂有失血咳逆內熱,皆陰虛而來。自能潛心篤志,養之可愈,數發必凶(龍雷之火內灼,勢必暗爍精氣,必思所以暢泄,安得不陰虛乎?)

六味去丹皮、澤瀉,加龜板、蓮肉、芡實、人乳粉、金櫻膏。

王(三十一歲),勞力氣血逆亂,內聚瘀血,壅阻氣分,痛而嘔紫滯形色,久病只宜緩逐,不可急攻。

桃仁,茺蔚子,延胡,歸尾,南查,漏蘆,青蔥

楊(花步),背寒屬衛陽微,汗泄熱緩。

人參建中湯去姜。

嚴(倉前,三十三歲),長夏濕邪,治不按法,變瘧,不盡泄其邪,痛瀉不爽,不能受食,勉強與食即嘔吐(種種病形中有穢滯耳。)是脾胃運行之陽,久為苦寒消克所致(濕邪必帶穢濁,芳香逐穢,即是按法治病。)

蘇合丸。

汪,到吳諸恙向愈,僉從兩和脾胃,近日家中病人糾纏,以有拂鬱肝膽,木火因之沸起。氣從左脅上撞,即丹溪上升之氣,自肝而出,木必犯土,胃氣為減(病雖向愈,元氣未固,肝膽木火最易沸起,況氣從左升,病機顯然。)

人參,茯苓,炙草,生穀芽,木瓜,川斛

席(東山,二十歲),問病已逾年,食飽腹膨,微痛便溏,久嗽痰多,凡越幾日,必熇熇身熱,此勞傷由脾胃失運,鬱而來熱,痰多,食不相和,則非地黃滋滯者(脾胃失運,鬱火生熱,蒸動周身,此必有積滯留中,氣機不暢達者。)

米仁,南棗,生麥芽,桔梗,胡連,茯苓,白芍,廣皮

張(三十歲),此腎虛不納,沖氣上干,喘嗽失音,夜坐不臥,醫每治肺,日疲致凶。早服薛氏八味丸三錢。

兩腎中間一點,明是謂命門先天之精,元氣之始,人托之以生命者。凡人呼出之氣,肺主之,吸入之氣,直下達腎中,必腎氣足,而吸引之機權自旺。

楊(二十二歲),心事悶縈,胸膈痞痹,多噯吐涎,述臍左及小腹有形而堅,按之微痛,大便亦不爽適,此屬小腸部位,腑病宜通(心與小腸為表裡,未有心事悶縈而不病及腑陽者。輕則小便赤,重則堅成有形。明眼人見透。)

枳實,桔梗,莪朮,青皮,檳榔,蘆薈

蔥汁泛丸。

此等病,婦女更多,不得誤認為瘕病也。

蓋婦女最多心事悶縈耳,須留意也。

沈(丁家巷,六十五歲),痔血與腸風不同,心中嘈辣,營分有熱,非溫蒸補藥矣(閱此則凡心中疼熱煩悶,雖因木火上衝,必是營分有熱也。)

白話文:

一氣丹

關姓男子(59歲),體瘦液少,因操勞而陽氣受損,氣逆上衝,漸漸出現像噎膈一樣的症狀。這是衰老的表現,很難長久。(體液不足的人勞動傷了陽氣,也需要滋養津液,這就像在燈盞裡添油一樣。)

處方:枇杷葉、杜仲子、柏子仁、火麻仁、炒桃仁

張姓男子(55歲),體虛,身心勞累,靠勞力養家。久咳失血,聲音嘶啞,這是心、營、肺、衛受損的表現,與富裕人家因酒色過度造成的損傷不同。

處方:黃精、白芨、米仁、茯苓

戴姓男子(16歲),青春期情慾萌動,內心煩躁,腎陰不足,導致失血、咳嗽、逆氣、內熱,都是陰虛引起的。如果能夠靜心養性,就能痊癒,否則病情反覆發作就會很危險。(內心煩躁之火會暗中損耗精氣,必須想辦法宣洩,否則怎麼會陰虛呢?)

處方:六味地黃丸去丹皮、澤瀉,加龜板、蓮子肉、芡實、人乳粉、金櫻膏

王姓男子(31歲),因勞累導致氣血逆亂,瘀血內聚,阻塞氣分,疼痛並嘔吐,面色紫滯。久病宜緩慢驅逐瘀血,不可急於攻治。

處方:桃仁、茺蔚子、延胡索、當歸尾、南沙參、漏蘆、蔥

楊姓女子(年齡不詳),背部寒冷,屬於衛陽不足,出汗後熱度減輕。

處方:人參養榮湯去薑

嚴姓男子(33歲),夏季感受濕邪,治療方法不當,轉變成瘧疾,沒有徹底清除邪氣,瀉痢不止,不能進食,勉強進食就嘔吐。(各種病症都顯示有穢濁之氣。)這是脾胃運行的陽氣,長期被寒邪損傷所致。(濕邪必定伴隨穢濁,芳香之物可以驅除穢濁,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處方:蘇合丸

汪姓女子(年齡不詳),疾病已經好轉,調和脾胃,但最近家中病人纏身,導致肝膽鬱結,木火之氣旺盛。氣從左脅上升,這是丹溪所說的上升之氣,從肝臟而出,木克土,胃氣減弱。(雖然病情好轉,但元氣尚未恢復,肝膽木火最容易旺盛,況且氣從左邊上升,病機明顯。)

處方:人參、茯苓、炙甘草、生麥芽、木瓜、川貝母

席姓男子(20歲),患病已逾一年,飯後腹脹,輕微疼痛,大便溏瀉,久咳痰多,每隔幾天就會發熱。這是勞傷導致脾胃失調,鬱積化熱,痰多,飲食不和,不能單純依靠地黃滋陰。(脾胃失調,鬱火生熱,蒸騰全身,這必然有積滯停留在體內,氣機不暢通。)

處方:米仁、紅棗、生麥芽、桔梗、胡連、茯苓、白芍、廣皮

張姓男子(30歲),腎虛不能納氣,氣逆上衝,喘咳失音,夜坐不眠,醫生都治療肺部,導致病情日益加重。應服用薛氏八味丸三錢。

(說明:兩腎中間一點,就是命門,是先天之精,元氣的起始,人依靠它生存。人呼出的氣,肺主之,吸入的氣,直達腎臟,腎氣充足,則呼吸機能旺盛。)

楊姓女子(22歲),心中煩悶,胸膈痞塞,經常噯氣吐涎,左腹部及小腹有硬塊,按壓輕微疼痛,大便也不通暢,這是小腸部位的疾病,應當通腑。(心和小腸是表裡關係,沒有心中煩悶而不影響腑陽的。輕則小便赤,重則形成硬塊。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處方:枳實、桔梗、莪朮、青皮、檳榔、蘆薈,蔥汁泛丸。

(說明:這些疾病,婦女更多見,不要誤認為是瘕病。婦女多愁善感,要特別注意。)

沈姓女子(65歲),痔瘡出血與腸風不同,心中嘈雜疼痛,營分有熱,不能用溫補藥。(凡是心中疼痛、煩熱、悶脹,雖然是木火上衝,但必然是營分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