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6)

1. 桂苓甘味湯

範(二十四歲),勞嗽三年,形羸便溏。大凡久損,必調脾腎為根本,當夏熱發泄之後,須培脾胃,得加谷安適,僅圖延久。

白話文:

範先生(24歲),咳嗽勞累三年,身體消瘦,大便稀溏。一般來說,長期的虛損,必須以調理脾腎為根本,在夏天發散熱氣之後,更需要培養脾胃,讓飲食容易消化吸收,這樣才能稍微延長壽命。

2. 戊己湯

許(五十三歲),脈大而空豁,中年操持,形體勞瘁,此失血食無味,乃氣弱所致。見血投涼必凶。

白話文:

許先生(五十三歲),他的脈象呈現大而空虛的狀態,因為中年時操勞持家,身體過度疲憊,導致他現在出現失血後食慾不振、吃什麼都沒味道的情況,這都是因為氣虛所引起的。如果見到失血就給予寒涼的藥物,情況必定會更加惡化。

3. 小異功散

失血食無味,不責之陰虧,而責之氣弱,只以脈大而空豁耳。

吳(二十三歲),夏病入秋嗽血,外寒內熱,乃虛症。陰陽交傷,色萎黃,脈大濡,可與人參建中湯。

陰陽交傷,而用人參建中法,是益中宮陽氣以生陰也。蓋精生於穀,既建膻中之陽,以助生氣,復建脾中之陽,以運水穀,則陰從陽生,不患交傷矣。

李(三十歲),膿人入夏必煩倦,飲酒者,脾胃必弱,建中益氣法(疏方清潔。)

熟於朮,益智仁,茯苓,木瓜,廣皮,生白扁豆

李(十八歲),三瘧傷陰,陰傷內熱,已經失血,咳嗽,少年勞損,宜安逸靜養,但藥無益。

鱉甲,阿膠,白芍,丹皮,茯神,北沙參,生地,天冬

王(五十一歲),血枯脘痹便艱,慮格拒妨食。

麻仁,桃仁,郁李仁,蘇子,柏子仁,歸梢

馬(五十歲),形壯脈小數,口喎,左肢麻木,男子虛風,內虛肝藏,養血可以熄風,非外邪驅風攻痰(痰為風火所逼,養陰痰自不升。)

枸杞,白蒺藜,玉竹,北沙參,當歸身,經霜桑葉

高(二十九歲),向來陰虛熱勝之質,夏至陰生,未能保攝安養。暑伏熱氣內追,尤令傷陰。

秋半氣燥,熱亦化燥,心中漾動失血,陽不下潛所致(以玉女煎潛陽,何其清靈也。)

生地,麥冬,清阿膠,桑葉,知母,生石膏,生甘草

顧(混堂巷,二十八歲),壯盛,色白肉瘦,脈細小如數,下垂,察色憑脈,是屬腎虛。五液不運,精微內蒸,黏涎濁沫(是致生涎沫之所以然。)凡有思慮煩勞,肝陽挾熱氣上升(是吐涎沫所以然。)

痰沫隨氣乘胃而出上竅,其聚處在乎腎絡(一筆轉到,)八味丸即古腎氣丸,理陰陽以收腎氣,使水沫不致上泛,不為差謬。少壯必先傷於陰,拙見議減桂辛甘伐肝,加五味三倍,少用沉香,入少陰之絡(仍跟上絡字治病。)考經旨腎陰中有真陽溫煦,生生自旺。若肝臟日剛(可知減桂有妙理,)木火內寄,情志拂逆,必相火勃起,謂涼則肝寧。

昔賢謂肝宜涼,腎宜溫也(是大名家方案。腎虛,腎之真氣虛也,真氣虛則腎陰亦不生旺,無以養肝,而肝陽挾熱逆上,火與元氣不兩立,真氣即為元氣,元氣衰而火愈壯,肝為木火總司,故減桂為妥。)

腎虛是病根,肝陽旺是相因而致。

腎陰腎陽,原難區分。蓋精化為氣,氣化為精,未有精走而氣不耗者,腎氣耗散,而相火起矣。

少壯肝陽正旺,減桂加入五味、沉香,此損益古方,最有斟酌。

丁(二十二歲),勞怯在前,痛利後加,外如寒,內必熱,陰傷及陽矣。病深且多,醫藥焉能瞻前顧後。姑以痛墜少緩,冀其胃蘇,非治病也。

理陰煎去炮姜加白芍(恐辛燥傷陰。)

外如寒,內必熱,此之陰傷及陽,是陰精已奪。陰火燔灼,身中元陽,盡為陰火灼耗,此之謂陰傷及陽。

薛(二十五歲),少年心陽下注,腎陰暗傷,尿血血淋,非膀胱協邪熱也。夫陰傷忌辛(名言)腎虛惡燥,醫投東垣辛甘化燥變熱,於病悖極,生脈中有五味,亦未讀食酸令人癃閉之律(才大心細,八面玲瓏。)溺出莖痛,陰液枯寂(確斷。腎陰暗傷,由於心陽下注,是手少陰累及足少陰也。

病標在肝腎,病本在心主,所以不用填補腎肝之藥,而惟寧神斂液,清火潤燥以戢神明耳。)

茯神,柏子仁,黑芝麻,穭豆衣,天冬,川石斛

馬(齊門,十五歲),純陽之體,脈來濡,腹大,按之不堅,脈象非陽。述食時不適意,郁傷在脾,法當辛溫通補(妙香散加減。)

人參,厚朴,煨姜,益智,茯苓,煨木香

吳(三十九歲),夏季用苦潤,通小腸火腑,病人說大便仍不爽,肛門下墜,裡急後重,始而臍旁,漸及胃脘,按之而痛,食入脹加,遇嗔怒病甚。姑以解鬱和中之藥(此方及案不過求免無過,略有文理而已,未見心思。)

生香附,烏藥,蘇梗,茯苓,新會皮,生益智

吳(四十二歲),面色枯黃,枯若老頹,脈形全乏生陽,咽物必痰涎濁沫,上湧阻痹,述穢毒疳蝕,毒收即發。此病治反胃噎格,決不效驗(是挾毒病,法當解毒安中。)

湯(四十五歲),陽升巔頂,上虛下細,心有狐疑動多,陽不下潛,入夜心事交集,寤不成寐,潛陽益陰主治(心猶火也,弗戢將自焚矣。故用盞中添油法。)

淮小麥,炙草,知母,生地,茯苓,丹參

王(六十五歲),老人下元久虧,二便不和,皆是腎病。肛墜下血,下乏關閘之固,醫謂脾虛下陷大謬,知腎惡燥烈(識見超老,議病明快,妙在不用熟地,溫腎佐以涼肝)

人參,炙草,五味,萸肉,女貞,旱蓮草

唐(四十七歲),腎虛不納,久嗽。

附子七味丸(三錢)

劉(五十歲),春夏地氣上升,人身中陽氣發泄,不論男女,中年後下元先餒。人應天地氣交,此喘嗽氣衝,入夜欲坐難眠,皆腎衰不足攝納真氣。脈小弱,非外客邪,治其本病(直截通快,瞭如指掌。)

腎氣去桂、牛膝,加沉香、五味。

陶(木瀆,十三歲),夏季泄瀉,秋半腹膨仍痛,問飲瓜汁水寒,脾胃陽傷,氣呆乃脹。疏通帶補,必佐溫以復陽(治法須留意脾喜辛香,不嫌辛燥,況有大力人參以扶中。)

人參,茯苓,公丁香,甘松,厚朴,廣皮,木瓜,南楂肉

吳(三十二歲),述暑伏減食,即熱傷氣之徵,中秋節令知飢,未得加食。大凡損怯之精血枯寂,必資安穀生精,勿徒味厚藥滋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