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5)
卷下 (5)
1. 阿魏丸
此必有有形留著,不第無形穢濁已也。
遲(四十八歲),背寒為飲,凡遇冷或勞煩,喘嗽氣逆,聚於胸臆,越日氣降痰厚,其病自緩。
年分已多,況雲中年不能安逸。議病發用《金匱》法可效,治嗽肺藥不效。
白話文:
這個人(四十八歲)背部發冷是因體內有水飲停滯,只要一遇到寒冷或勞累,就會氣喘咳嗽,氣逆往上衝,聚積在胸口,過幾天等氣順暢下降,痰變濃稠後,病情就會緩和。
他年紀已經不小,加上中年又不能好好休息。我認為他這個病應該用《金匱要略》的方法治療才有效,而治療咳嗽的肺藥對他沒有效果。這個病肯定是體內有實質的病邪留滯,而不只是無形的穢濁之氣所造成的。
2. 桂苓甘味湯
朱(三十歲),此內損也,損者益之。按脈虛芤,精奪於下,當補益肝腎精血。
李(二十七歲),兩年久病,決非風寒暑濕。據云腹鳴不和,左脅下堅硬,直至少腹,睪丸偏大,子和七疝主肝為多。男子縱欲,傷及衝任亦多,是病辛香流氣,壯年可用(精血陽氣所以防禦下焦陰寒,既因縱欲傷及奇脈,先用辛香流通氣分。)
小茴香,真橘核,茯苓,澤瀉,川楝子,青木香,黑梔仁,青皮子
水泛為丸。
李(四十歲),臭穢不正之氣,入自口鼻著於募原,不飢嘔逆,中焦病也。宣通濁痹為正,發散清寒為忌(達原飲。)
草果,檳榔,藿梗,厚朴,杏仁,白蔻,半夏,薑汁
臭穢雖屬無形濁氣,但黏著募原,必與濁滯有形凝結,不飢嘔逆,惡寒發熱,濁邪並結堅聚,非達原飲不除。
顧(二十歲),內損是臟陰中來,緣少年欲念萌動未遂,龍雷閃爍,其精離位,精血雖有形象,損去藥不能復,必胃旺安納,古稱精生於穀,迨病日久,陰損枯涸,漸干陽位。胃口淹淹不振,中乏砥柱,如妖廟焚燎莫制,陽主消鑠,遂肌瘦喉刺。《褚氏遺書》論損怯,首云男子神志先散,為難治之症,此下損及中至上之義。
問大便三日一行而枯澀,五液乾枯,皆本乎腎。腎惡燥,味鹹為補,佐苦堅陰,醫以不按經義雜治,談何容易(腎臟精神依之如魚得水,謂精足則神旺也。腎精既乏,不能上供神明,則神志因精衰而先散矣。蓋下損及上,濁火亂其神明,此由下損及中至上奧也義也。)
人參,阿膠,鮮生地,茯神,龜板,柏子仁
藥取清陰之品,不取濁膩滋填,早為胃中納穀以生精作地步,應加黃柏少許。
俞(申衙前,五十歲),男子中年,下元先虧(人到中年,生氣日淺,腎肝精血因真陽衰而不生,不必戕賊生陽,有去無來,故下元先虧也。)腎臟陰中之陽,不司涵煦,陰不承載於上,遂渴飲溲頻溺,有硝滷之形。內經有遺熱遺寒之分,上中之消主氣熱,下消以攝腎,蒸陽以運津液(既指明下消之所以然,復分明三焦之治法,方成名案。)
白話文:
桂苓甘味湯
朱先生(三十歲),這是屬於身體內部虧損的狀況,虧損就要補益。把脈發現脈象虛弱而空,這是精氣從下部流失,應該要補益肝腎的精血。
李先生(二十七歲),生病兩年了,絕不是因為風寒暑濕所導致。據說腹部常有鳴叫聲,不舒服,左邊脅下有硬塊,一直延伸到小腹,睪丸也比較大,這符合「七疝」多由肝引起的說法。男子性慾過度,也容易損傷到衝脈、任脈,這種情況適合用辛香藥材來疏通氣,壯年人可以使用(精血陽氣是用來防禦下焦陰寒的,既然因為縱慾傷到奇經八脈,就先用辛香藥材來疏通氣分)。
使用的藥材有:小茴香、真橘核、茯苓、澤瀉、川楝子、青木香、黑梔仁、青皮。
加水做成藥丸服用。
李先生(四十歲),有股臭穢不正的氣味,從口鼻進入,停留在募原部位,會感到不餓、想吐,這是中焦的病。治療的重點是宣通氣機,排除濁邪,不適合用發散的方式來清除寒氣(類似達原飲的治法)。
使用的藥材有:草果、檳榔、藿梗、厚朴、杏仁、白蔻、半夏、薑汁。
臭穢雖然是無形的濁氣,但會黏著在募原部位,一定會與有形的濁物凝結在一起,導致不餓、想吐、怕冷、發熱等症狀,這表示濁邪阻塞,非用達原飲之類的藥方不能去除。
顧先生(二十歲),身體內部的虧損是從臟腑的陰分而來,是因為年輕時性慾萌動卻無法滿足,造成精氣妄動,精血雖然有形,但一旦流失,藥物也難以恢復,必須要有良好的胃口,才能生化精氣,古人說「精生於穀」,等到病久了,陰分虧損枯竭,逐漸影響到陽分,胃口越來越差,身體缺乏支撐的力量,就像火災一樣難以控制,陽氣主導消耗,因此身體消瘦、喉嚨像被刺一樣疼痛。《褚氏遺書》談到虛損,首先提到男子精神先散,是難以治療的疾病,這是從下損耗到影響中焦、上焦的含義。
詢問得知他大便三天才排一次,而且乾澀,身體的津液都枯竭了,這些都源於腎的損傷。腎臟不喜歡乾燥,需要鹹味來補益,搭配苦味藥材來堅固陰分,若是不按照經義來治療,想恢復健康談何容易(腎臟是精神的依託,就像魚離不開水,精氣充足,精神就旺盛。腎精匱乏,無法供給精神,精神就會因為精氣衰竭而先散亂。這是從下損耗影響到上,濁火擾亂精神的狀況,也是從下損耗影響到中焦、上焦的含義)。
使用的藥材有:人參、阿膠、鮮生地、茯神、龜板、柏子仁。
藥物選擇滋養陰分的藥材,不用肥膩的藥材來填補,先改善胃口,讓胃能生化精氣,應該加少許黃柏。
俞先生(申衙前,五十歲),男子到了中年,下焦元氣會先虧損(人到中年,生氣開始衰退,腎肝精血會因為真陽衰退而不能產生,不需要用藥來傷害生發的陽氣,因為用掉就沒有了,因此下焦元氣會先虧損)。腎臟是陰分中的陽氣,不能溫養身體,陰氣無法承載陽氣上升,所以會口渴、頻尿,而且尿液中帶有硝滷的味道。中醫認為有「遺熱」、「遺寒」的區別,上、中焦的消渴症主要是氣熱導致,下消渴則要靠腎來攝取水分,蒸發陽氣以運行津液(這裡點明了下消渴的原因,又闡明了三焦的治療方法,成為一個經典的案例)。
3. 八味湯
堂堂正治,波瀾老成。
李(四十三歲),瘧寒必嘔,胃滯痰濁未已,舌上微白,不嗜飲,開結理氣如是。
草果,厚朴,蓽茇,橘白,杏仁,熟半夏,薑汁
張(五十三歲),三瘧久延兩三年,面肌黃萎,唇口枯白,食入脘腹,䐜脹,足痿如墮,至晚浮腫。其所傷者脾陽腎陽,然脾以運行則健,腎宜收納為命根,非一方兼用按古法。
早服腎氣丸,晚服理中湯(早晚分頭而治,切實了當。)
周(六十歲),氣血已衰,噎膈反胃,每每中年以後。蓋操家勞瘁,必傷心脾之營,營液日枯,清氣日結,而食管漸漸窄隘,郁久痰涎內聚,食入涎沫迎湧,而致反胃。此乃氣分之結(提清氣分之結,便有主腦。)萸、地、枸杞,滋養肝腎,胃先覺其膩滯,焉得肝腎有益。
白話文:
[八味湯]
這方子的治療方式很穩重,就像經驗豐富的老手。
李先生(四十三歲),瘧疾發作時一定會想吐,胃裡積滯痰液還沒消退,舌頭呈現些微白色,不喜歡喝水,所以用疏通鬱結、調理氣機的藥方來治療。
藥方內容是:草果、厚朴、蓽菴、橘白、杏仁、熟半夏,以及薑汁。
張先生(五十三歲),得了瘧疾拖了兩三年都沒好,臉色蠟黃憔悴,嘴唇也乾燥蒼白,吃東西下肚後,胃腹就覺得脹滿,腳也像要掉下來一樣無力,到了晚上還會浮腫。他所損傷的是脾陽和腎陽,但脾臟的功能是運行則會健康,腎臟的功能是收納為生命之根本,不能只用一個藥方同時治療,所以要按照古法。
早上服用腎氣丸,晚上服用理中湯(早晚分開治療,確實而有效)。
周先生(六十歲),氣血已經衰退,出現噎膈反胃的症狀,這種情況大多是中年以後發生的。這是因為他操勞家務過度,一定會傷到心脾的營養,營養液日漸枯竭,清氣也日益鬱結,導致食道漸漸狹窄,鬱積久了痰涎在體內聚集,吃東西時痰液就會湧出,因而導致反胃。這是氣分鬱結的問題(提綱挈領抓住清氣鬱結的重點,就掌握了治療的核心)。用吳茱萸、地黃、枸杞等藥材滋養肝腎,胃反而會先感覺到它們的油膩,又怎麼能對肝腎有益呢?
4. 大半夏湯
人參補氣生精,半夏消痰開結,白蜜潤燥滋液,最為切當。
吳(三十五歲),據述咽中氣衝,即起咳嗽,經年調治,漸致食減力乏。此皆不分外因,徒受治痰治嗽之累。凡久恙當問寢食,參視形色脈象,越人謂下損及胃是已(氣衝即咳,內損顯然,尚徒治痰治嗽,何怪先生鄙夷。)
白話文:
大半夏湯這個方子,用人參來補氣、產生精氣,用半夏來消除痰液、打開結塊,再用白蜜來滋潤乾燥、補充津液,這樣的組合最為恰當。
有位姓吳的病人(三十五歲),他說感覺喉嚨有氣往上衝,接著就會咳嗽,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一年多,經過治療調理,反而漸漸變得食慾減退、身體乏力。這都是沒有區分病因,只是一味地治療痰和咳嗽所造成的後果。凡是久病,都應該詢問病人的睡眠和飲食情況,並仔細觀察他的外形、氣色和脈象,像扁鵲說的,這是因為下焦虧損,影響到胃了。(氣往上衝就咳嗽,明顯是內在虧損,還只是一味地治療痰和咳嗽,難怪醫生會覺得不以為然。)
5. 建中法
吳(通關坊,四十四歲),勞傷治不以法,反受藥傷,絡血涸而為痛,食入痛來,病在胃絡,以甘緩肝,急以救胃。
桂元肉,炒桃仁
孫(北濠,二十六歲),食後左脅氣逆痛,是肝膽氣熱(老筆。)
丹皮,鉤藤,生地,川石斛,柏子仁,茯苓
李(五十六歲),少腹滿脹,必在夜臥而甚,晨起腸泄濁氣,白晝仍可辦事。延及幾年,氣衝胃脘高突而冷,舌根亦脹痛,自胸及於舌。醫用吳萸、川楝,苦辛溫佐苦寒降泄不安,則知有年。下元已虛,氣散漫不為下歸攝矣(此即西昌老人所謂地氣加於天之症也。治法清切,尚嫌遲鈍,應先用炒枯腎氣湯幾服。)
八味丸(三錢)
金(三十五歲),便瀉下血多年,延及跗腫腹膨,食少色奪,無治痰嗽涼藥之理(脾腎兼溫補。)
九蒸熟白朮,淡熟附子
王(七十七歲),高年氣衰,不耐暑伏久熱,迫津液被傷,陽不內歸(陽不內歸四字極精),寐少不靜。例用竹葉地黃湯,養液除熱,莫與氣燥味劣,反致戕胃(陰陽每相依戀,老年少寐,津血少而陽不內歸也。)
尹(織造府前,五十八歲),望六,運行之陽已微弱,飲酒及食物,氣滯而濕聚(拿定氣字發揮,)脈絡不行,不飢,氣攻觸痛,舌上白膩,以辛溫開氣痹,分濕理痰。
半夏,茯苓,蓽茇,生薑,生益智,新會皮
丁(五十一歲),面色亮,脈弦,此屬痰飲。飲伏下焦腎絡,中年冷暖不和,煩勞傷氣,著枕必氣逆,飲泛喘促,脘悶咽阻,治之可效,而不除根。
白話文:
[建中法]
吳先生(住在通關坊,四十四歲),因為勞累損傷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治療,反而因為藥物導致身體損傷,使得經絡中的血液乾涸而產生疼痛,吃東西後疼痛就會發作,病症是在胃部的經絡。治療上要用甘味藥物來緩和肝臟,同時要趕快用藥來救治胃部。
可以使用桂圓肉和炒過的桃仁。
孫先生(住在北濠,二十六歲),吃完飯後左邊的脅肋部位會氣逆而疼痛,這是肝膽有熱(老經驗的筆法)。
可以使用丹皮、鉤藤、生地、川石斛、柏子仁和茯苓。
李先生(五十六歲),下腹部經常感到脹滿,而且一定是在晚上睡覺時最嚴重,早上起床時會腸鳴泄瀉排出穢濁之氣,白天還能勉強做事。這個情況持續了好幾年,氣往上衝到胃部,使胃脘高高隆起而且感覺冰冷,舌根也脹痛,從胸部一直到舌頭都有不適感。醫生用吳茱萸和川楝子這些苦辛溫性的藥物,又佐以苦寒降泄的藥物來治療,但情況依然不穩定,就知道病程已經很久了。這是因為下元已經虛弱,氣散漫而無法向下歸納。這就是西昌老人所說的「地氣加於天」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以清利為主,但恐怕還是太慢了,應該先用炒枯腎氣湯服用幾帖。
可以使用八味丸(三錢)。
金先生(三十五歲),長期腹瀉下血,時間久了導致腳踝腫脹、腹部膨大,食慾不振、臉色憔悴,這種情況不應該用治療痰咳的寒涼藥物來處理(應該同時溫補脾腎)。
可以使用九蒸熟的白朮和淡附子。
王先生(七十七歲),年紀大了,氣衰弱,無法忍受暑熱,因為太熱導致津液被損傷,陽氣無法收斂(「陽不內歸」這四個字說得極為精闢),睡眠品質不好,常常睡不著。一般來說應該使用竹葉地黃湯,滋養津液、清除熱邪,不要用那些藥性燥烈或味道不好的藥物,反而會傷害胃部(陰陽是互相依存的,老年人睡眠不好,是因為津血不足導致陽氣無法收斂)。
尹先生(住在織造府前,五十八歲),快六十歲了,身體陽氣已經衰弱,飲酒或吃東西後,氣機運行不暢而濕氣聚集(抓住了氣這個關鍵點來發揮),脈絡不通,沒有飢餓感,氣攻竄而產生疼痛,舌苔白膩,治療上要用辛溫的藥物來開通氣滯,分化濕氣、調理痰液。
可以使用半夏、茯苓、蓽菝、生薑、生益智和新會皮。
丁先生(五十一歲),面色發亮,脈象弦,這是屬於痰飲的症狀。痰飲潛伏在下焦腎經的脈絡中,中年時身體冷熱失調,因為煩勞損傷了氣,只要一躺下就會氣逆,痰飲上泛導致喘促,胸脘悶脹、咽喉阻塞,治療是可以見效的,但是不容易完全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