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上 (12)
卷上 (12)
1. 治中法
中不安穀,既無痰凝火升,但覺脘悶噯氣,吐後仍痞,顯屬中宮氣衰,陽微不主運動,再行泄降氣分大謬。
沈(北城下),辛氣開上,肺氣降可效。
蘆根,白蔻仁,杏仁,米仁,浙苓,厚朴
劉(三十三歲),武略用力迸氣,與酒色精傷不同,失血在長夏熱泄之令,胸附骨皆痛,乃肝胃絡傷。
桃仁,蘇子,南楂,米仁,茯苓,韭汁,丹皮,降香
陳,久嗽失音,脈小痰冷,此肺虛氣餒,不易驟愈,酒家有飲邪沖氣,入暮為重。
白話文:
[治中法]
病人雖然沒有痰液凝結、也沒有火氣上炎的症狀,只是覺得胃脘部悶脹、打嗝,吐了之後仍然覺得不舒服,明顯是中焦脾胃的氣虛衰弱,陽氣不足無法推動腸胃蠕動。如果再用瀉下的方式來疏通氣分,那就大錯特錯了。
沈先生(住在北城下),可以用辛溫之藥來開散上焦的氣機,使肺氣能夠順利下降,這樣應該就能見效。
藥方:蘆根、白蔻仁、杏仁、薏苡仁、茯苓、厚朴
劉先生(三十三歲),因為用力過猛而導致氣機迸散,這和酒色過度、精氣受損的情況不同。他的失血是因為在長夏季節過度發汗所造成,胸部和肋骨的交接處都疼痛,這是肝胃的經絡損傷。
藥方:桃仁、蘇子、南楂、薏苡仁、茯苓、韭菜汁、丹皮、降香
陳先生,長期咳嗽導致聲音沙啞,脈象細小,痰液清冷,這是肺氣虛弱,無法很快治癒。而且他因為是開酒館的,可能體內有飲邪沖逆氣機,所以到了晚上症狀會加重。
2. 桂苓甘味湯
孫(三十六歲),奔走勞煩,暴熱上蒸,即是身中陽氣不交於陰(精義)麻木在四肢,內風屬陽之化,左屬肝,肝性剛,柔劑為宜。若用酒藥,益助其動陽,是矛盾矣。(從來火中有風,肝陽旺甚火生,即熱極化風矣。)
生地,天冬,藕汁,沙苑,寄生,女貞,炒枸杞,川斛
唐(五十六歲),夏足跗肌浮,是地氣著人之濕邪,傷在太陰。陽明初病失血,繼而嘔涎拒食,醫不知濕傷脾胃,漫延乃爾(從來濕傷太陰,熱起陽明,濕為陰邪,下先受之。)
五苓散去澤瀉,加
益智仁,厚朴,廣皮,滑石
龔(茜涇,六十八歲),心下胃口之上,痛有兩月,問酒客往昔腸血,每痛發,食進少,其痛始緩,食進多,痛即立至。據說飲熱酒,脘中爽然,則知濁凝厚味,皆助陰傷陽宜戒(肉食難飢,素食易餓,總是厚濁難於運化。然中宮之陽為濁陰滋膩,陽氣亦漸勞乏也)。
蓽茇,紅豆蔻,烏藥,蘇梗,良薑,延胡,生香附
陽氣在中下二焦,如火熏走馬燈,轆轤旋轉不定。鬆脆之物,入胃易於流走運化,精華糟粕,旋即分頭各歸其所。若厚味酒液黏膩,濃厚留滯腸胃,樞機雖旺,其如窒礙何。
吳(三十九歲),自幼失血,是父母遺熱,後天真陰不旺。幸胃納頗強,不致延成損怯。血利十六個月(是虛症矣),腹中不痛,但肛門下墜,刻刻如大便欲出。世俗見利,咸治肝胃,此係腎虛,陰陽下竅不固,固攝其下為是(腎氣攝納,緊固下元,始有關閘。若下墜如欲便出,氣不固矣。若再加以濕熱下注,晨起即大便欲出,不能耐久。)
熟地炭,萸肉炭,山藥,五味子,生白芍,茯苓
王(五十三歲),問有女無男,嗆咳甚於日晡黃昏,肌肉消瘦,夏季失血,天令暴暖,陽浮熱灼,弱陰無從制伏。夫精損陰火上鑠,必絕欲可以生聚,半百未生育,當自諒情保節(夏月陽氣既浮,熱氣灼烈。陽浮則真陽散越,汗泄而虛,熱灼則陰分煎熬,津液枯鑠,當分兩層。)
熟地,龜甲,魚膠,牛膝,茯神,遠志,萸肉,青鹽,沙苑,五味,柏子仁
程(二十二歲),偶食閉氣物,胸中痞悶不飢,脈小澀怕冷,清陽受傷,不宜端用消克。
杏仁,生薑,廣皮,厚朴,蓽茇,生益智,蘇合香丸
李(二十五歲),精泄痿躄內枯,損及奇經,六年沈痾,藥難取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皆失其司矣。)
淡蓯蓉,鎖陽,羊肉膠,舶茴香,菟絲子,青鹽
戴(楓橋),用肺藥開上氣不效,病人說痰味鹹,穀道窄,從腎氣逆升入咽,用滋腎丸。每服三錢,鹽湯下(腎氣逆上入咽,用滋腎丸下走,何等巧思靈妙。)
肺氣統攝一身之氣下行,腎氣受其節制,亦不致上逆。乃腎氣既易上升,再因肺藥開上氣,更易逆升矣。
白話文:
桂苓甘味湯
孫(36歲),因奔波勞累,出現暴熱、上半身燥熱等症狀,這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能與陰氣(精氣)交合,導致四肢麻木,屬於內風屬陽的病變,病位在左側肝經,肝性剛強,宜用柔性的藥物治療。如果使用酒或辛辣藥物,反而會助長陽氣,適得其反。(從古至今,火熱之中有風,肝陽旺盛則火更盛,熱極則化為風。)
處方:生地黃、天冬、藕汁、沙苑子、菟絲子、女貞子、炒枸杞子、川黃連
唐(56歲),夏天腳踝肌肉浮腫,這是地氣入侵人體的濕邪,損傷了脾胃。陽明經初期失血,繼而嘔吐涎液、拒絕進食,醫生沒有認識到是濕邪損傷脾胃,病情才蔓延至此。(從古至今,濕邪損傷脾胃,熱邪則上升至陽明經,濕邪屬陰邪,首先侵犯下焦。)
處方:五苓散去澤瀉,加益智仁、厚朴、廣皮、滑石
龔(68歲,茜涇人),心窩胃口上方疼痛已兩個月,詢問得知過去常飲酒,每次疼痛發作時,進食少則疼痛減輕,進食多則疼痛加劇。據說飲用熱酒後,胃脘部感覺舒暢,可知飲食厚膩、飲酒過度,都損傷了陰氣而耗損陽氣,應當戒除。(肉食不易飢餓,素食容易飢餓,總體而言,厚膩的食物難以消化運化。但中焦的陽氣因厚膩之物而被損傷,陽氣也漸漸衰竭。)
處方:蓽茇、紅豆蔻、烏藥、蘇梗、良薑、延胡索、生香附
陽氣在中焦和下焦,像火爐燒動走馬燈一樣,不停地旋轉。鬆脆的食物,進入胃中容易消化運化,精華和糟粕,很快就能分離排出。如果飲食厚膩、飲酒過度,則會黏膩滯留腸胃,即使消化功能旺盛,也會受到阻礙。
吳(39歲),從小失血,這是父母遺傳的體質,後天真陰不足。幸好胃口不錯,不至於發展到嚴重損傷。血便已持續十六個月(這是虛症),腹部不痛,但肛門下墜,時刻感覺想大便。世俗見血便,都治肝胃,但這是腎虛,陰陽下竅不固,應當固攝下元。(腎氣具有攝納作用,能固攝下元,才能控制排泄。如果下墜如欲便出,說明氣虛不固。如果再加濕熱下注,則早晨即想大便,無法持久。)
處方:熟地黃炭、吳茱萸肉炭、山藥、五味子、生白芍、茯苓
王(53歲),育有女兒,無兒子,咳嗽尤其在傍晚黃昏加重,肌肉消瘦,夏季失血,天氣驟然變暖,陽氣浮越,熱邪灼傷,陰虛無力制約。由於損傷精氣,陰虛火旺,必須節欲才能恢復元氣,年過五十尚未生育,應當自我反省,節制房事。(夏季陽氣浮越,熱氣灼烈。陽氣浮越則真陽散失,汗泄而虛弱,熱邪灼傷則陰液損耗,津液枯竭,應從兩方面治療。)
處方:熟地黃、龜板、魚膠、牛膝、茯神、遠志、吳茱萸肉、青鹽、沙苑子、五味子、柏子仁
程(22歲),偶然吃了阻塞氣機的食物,胸中痞悶不飢,脈象細澀,怕冷,清陽受損,不宜使用峻烈的藥物。(此症宜溫中理氣)
處方:杏仁、生薑、廣皮、厚朴、蓽茇、生益智仁、蘇合香丸
李(25歲),精液洩漏,痿弱無力,內傷枯竭,損及奇經,六年久病,藥效難以奏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都失去了其功能。)
處方:淡蓯蓉、鎖陽、羊肉膠、舶茴香、菟絲子、青鹽
戴(楓橋人),使用肺藥治療咳嗽無效,病人說痰味鹹,肛門狹窄,這是腎氣逆升入咽喉,使用滋腎丸治療。每次服用三錢,鹽湯送服。(腎氣逆升入咽喉,用滋腎丸下行,這真是巧妙的治療方法。)
肺氣統攝全身之氣下行,腎氣受其節制,也不會上逆。但是,腎氣容易上逆,再用肺藥治療咳嗽,更容易加重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