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上 (10)
卷上 (10)
1. 真武湯
此症只須通陽,不必顧陰。
李,積勞傷陽,腹膨仍軟,脈弦(雜症細)無胃氣,形衰廢食,理中宮陽氣之轉旋,望其進食。延久無能卻病矣。
人參,淡附子,穀芽,茯苓,益智,廣皮
腹膨而不軟,不但傷中宮之陽,中下濁陰凝結矣。惟膨而仍軟,知陽雖傷而尚未陰凝,但理中宮之陽,俾得轉旋斯愈矣。
陽氣在胸腹升降轉旋,無一息之停,斯清濁分而上下治。
沈(北城下,三十六歲),溫疹皆病氣鼻口吸受其穢邪,是天地乖戾不正之氣,無形之物,上竅阻塞,嗆物不下,醫不知無形有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藥直入腸胃,與咽中不相干涉(無形穢濁之邪,有氣無質,氣雖濁而性仍上浮,故以清輕氣分藥治之)。
連翹心(一錢),射干(三分),鮮蘆(一兩),馬屁勃(七分),牛蒡子(錢半),銀花(一錢)
以無形治無形,針鋒的對,此法前人所未發泄。天翁具此清輕一路,使無形之感化於無有,抑何巧思至此。
徐(宿遷,四十七歲),冬月涉水之寒,深入筋骨,積數年發,脛膝骨冷筋縱,病在下為陰,久必氣血與邪交混,草木不能驅逐。古人取蟲蟻佐芳香,直攻筋骨,用許學士法。
炒烏頭,山東地龍,全蠍,麝香
著筋著骨病邪,須服著筋著骨藥品。
錢(同里,五十六歲),酒熱入血,瘀嘔盈盆,越六七年變成反胃妨食,嘔吐涎沫。問大便仍通,結閉在脘中。姑以通瘀開閉(酒性本走血分,火酒更易煎熬,血被熱氣劫住,故瘀滯耳。)
韭白汁,桃仁,延胡,京墨汁,生蒲黃,片子薑黃
得訣在問大便仍通,故知結閉乃在脘中。通瘀開閉,足愈斯病。不入治反胃門藥矣,此為善審病機。
韓(新開湖,四十五歲),臭氣入喉(吸字解勿作香臭,斯乃腎不納氣之病),嗆咳失血,緣腎脈上循咽喉舌下,是腎虛氣逆也。風藥治表,清寒降氣,無識者,皆然。病人說病來必先寒冷,陰中陽虛不收攝(孟於謂鼻之於臭也。)
人參,枸杞,茯苓,沉香汁,坎氣,建蓮肉,人乳粉
李(無錫,三十三歲),嗆嘔下焦寒冷(先治下,繼治中。)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只需要振奮陽氣,不必考慮滋養陰液。
李某,因為長期勞累損傷了陽氣,腹部脹大但摸起來仍然柔軟,脈象呈現弦象(兼有其他雜亂的細微脈象),顯示沒有胃氣,身體虛弱到吃不下飯。治療的重點在於調理中焦的陽氣,使其恢復正常的運轉,希望能夠促進食慾。如果拖延太久,恐怕就無法治癒了。
用藥:人參、淡附子、穀芽、茯苓、益智、廣陳皮。
腹部脹大且摸起來硬,不僅是傷了中焦的陽氣,也代表中下部位的陰寒濁氣凝結了。但如果腹部脹大卻仍然柔軟,就表示陽氣雖然受損但還沒發展成陰寒凝結,只需要調理中焦的陽氣,讓它恢復正常運轉就能痊癒。
陽氣在胸腹之間升降轉動,一刻也不能停止,這樣才能使清濁分開,上下協調。
沈某(住在北城下,三十六歲),患上溫疹,是因為病邪之氣從鼻口吸入,這些都是天地間不正之氣造成的,屬於無形之物。他上竅堵塞,吃東西會嗆到,咽不下去。醫生不懂得無形與有形的道理,只知道用清熱降火的藥物,但這些藥物直接進入腸胃,和咽喉沒有關係。(這種無形的穢濁之邪,雖然是氣卻沒有實質,性質是向上浮動的,所以要用清輕的、針對氣分的藥物來治療)。
用藥:連翹心、射干、鮮蘆根、馬勃、牛蒡子、銀花。
用無形之氣來治療無形之病,就像針尖對著針眼一樣精準。這種方法是前人沒有闡明的。天創造出清輕這一路藥物,可以使無形的病邪消散於無形,這實在是巧妙到了極點。
徐某(住在宿遷,四十七歲),冬天時因為涉水而受寒,寒氣深入筋骨,積累多年後發病,導致小腿和膝蓋的骨頭冰冷、筋脈鬆弛。病在下半身,屬於陰邪,時間久了,必定會導致氣血與邪氣交雜混亂,一般的草藥無法驅除。古人會採用蟲蟻類藥物搭配芳香藥物,直接攻擊筋骨,所以用許學士的方法。
用藥:炒烏頭、山東地龍、全蠍、麝香。
針對病邪深入筋骨的病症,必須服用能直達筋骨的藥物。
錢某(住在同一個地方,五十六歲),因為飲酒過熱導致血液瘀滯,嘔吐出大量血塊,經過六七年後,變成了反胃、妨礙進食,嘔吐出的都是黏液。詢問後得知大便仍然通暢,所以病症的關鍵是堵塞在胃部。姑且先用疏通瘀血、開解閉塞的藥物來治療。(酒的性質本來就走血分,火熱的酒更容易煎熬血液,導致血液被熱氣劫持,所以才會瘀滯。)
用藥:韭菜白汁、桃仁、延胡索、京墨汁、生蒲黃、片子薑黃。
治療的關鍵在於得知大便仍然通暢,因此判斷閉塞的原因在於胃部。疏通瘀血、開解閉塞,病自然就會痊癒。這就不是治療反胃的藥物了,這體現了醫師善於審察病機。
韓某(住在新開湖,四十五歲),因為吸入臭氣到喉嚨(這裡的「吸」字不要理解為香臭,這實際上是腎不納氣的病症),導致嗆咳、失血。因為腎脈上行經過咽喉和舌下,這是腎虛導致氣逆。用風藥來治療表證,或者用清寒降氣的藥物,都是不懂醫理的做法。病人說發病之前一定會先感到寒冷,這是陰中陽虛,不能收攝(就像孟子所說的鼻子對氣味一樣)。
用藥:人參、枸杞、茯苓、沉香汁、坎氣、建蓮肉、人乳粉。
李某(住在無錫,三十三歲),因為嗆嘔,並且下焦寒冷(要先治療下焦,再治療中焦)。
2. 薛氏八味丸
用四君湯加黃耆、山藥,名曰六神湯,或以之改丸常服。既平之後,復後天生氣從脾胃起。
顧(南京,三十二歲),頻年發失血症,嗽甚痰多,必有嘔噦,日晡寒熱,夜深汗泄。據述見血,醫投鬱金、薑黃、韭汁、製大黃,逐瘀下走,希圖血止為效,此有餘治法(往素病機不論內傷外感,總是氣順則治,氣逆則病。極平常語,切須記憶。)凡人稟陰陽,造遍致損,由內損傷,即是不足。
脈左動數,尺不附骨,明明腎精肝血內奪,弱陰無能交戀其陽,衝陽上逆,吸氣不入,咳嗽氣並失旋,必嘔噦濁涎黏沫(咳嗽氣並失旋四字內景如繪幾經烹煉。蓋胸中真氣呼吸出入往來,轉旋如轆轤,咳則氣逆,有升無降,故必嘔噦矣。)內經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奈今醫以咳治肺,見痰降氣清熱,損者更損,殆不能復。
不知臟腑陰陽消長之機,雜藥徒伐胃口,經年累月,已非暴病,填實下隙,須藉有形之屬。
人參,紫衣胡桃肉,紫石英,茯神,五味子,萸肉,河車膠(一錢),秋石(二分)
張(官宰弄,三十一歲),酒客多濕,腸胃中如淖泥,陽氣陷,血下注,昔王損庵以剛藥劫胃水濕(陽氣陷、血下注則病,在氣不在血矣。)
理中湯加木瓜
理中剛燥劫藥,加木瓜則辛中有酸,以斂氣而不散越。且木瓜宜宣通經絡,於濕病相宜,收中有宣泄之妙。兼能酸甘化陰,不致剛燥劫津,此加味有巧思也。
華(南京,三十二歲),通中焦氣血,痛緩嘔食,是胃虛氣逆。旋覆代赭湯。
華(無錫,三十一歲),夏月帶病經營,暑熱乘虛內伏,秋深天涼,收肅暴冷,引動宿邪,寒熱數發,形軟減食,汗出,與歸耆建中湯。
汗經寒熱屢出,暑熱宿邪已去,惟真陽不足,元氣未充,益中上之陽,其病自愈。
王(雙林,二十六歲),早食嘔吐酸水濁涎,心口痛引腰胯,此陽微濁陰犯絡,例以辛熱(玩早食二字,必至晚。尚未消磨也。上午為清陽用事,停滯陽虛顯然。)
烏頭,良薑,延胡,川楝,紅豆蔻,茯苓
王(杭州,二十一歲),據述遺精頻至,哮喘病發必甚,此腎虛失納不固,真氣散越沖急。少年形瘦,難用溫法,當導引入任脈陰海以固之。
龜腹板,人參,芡實,金櫻膏,坎氣,紫胡桃,五味,黃柏
千斟萬酌,有此良治。
金(杭州,三十四歲),當正面傍左發瘍,牽出黃,濕中生熱,由陽明少陽經來。宜薄滋味,忌辛辣。
連翹心,飛滑石,浙茯苓,蒼耳子,干浮萍草,白蘚皮,金銀花,紫花,地丁草
絕妙瘍科方藥,清輕無滯,欲其上浮也。
張(雙林,二十七歲),痛而喜按屬虛,痰多肢冷是脾厥。病大便三四日,乃津液約束(脾厥雖由臟寒,總是脾營失養不運。)
炒桃仁,火麻仁,片薑黃,淡歸鬚,炒延胡
白話文:
薛氏八味丸
以四君子湯加黃耆、山藥,稱為六神湯,或製成丸劑常服。病情平穩後,要注重後天之氣的生髮,從脾胃入手。
一位南京三十二歲的顧姓男子,多年患有失血症,咳嗽嚴重,痰多,常伴有嘔吐,午後寒熱,夜間盜汗。據描述,曾見血,醫生曾用鬱金、薑黃、韭菜汁、製大黃等藥物,意圖活血化瘀、瀉下止血,但效果不佳。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無論內傷外感,總是氣順則治,氣逆則病,這點非常重要,務必記住。)凡人禀受陰陽之氣,若耗損過度,由內而生的損傷,便是氣血不足。
其脈象左寸脈搏動數,尺脈不按到骨頭,顯示腎精、肝血虧虛,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導致陽氣上逆,吸氣困難,咳嗽並伴有氣短,嘔吐黏稠痰液。(“咳嗽氣並失旋”四字,精準描繪了病理情況,如同親眼所見。胸中真氣的呼吸出入,如同轆轤般運轉,咳嗽時氣機逆亂,氣上不去,所以必會嘔吐。)《內經》說五臟六腑皆可導致咳嗽,但如今醫生只從肺論治,一味祛痰、降氣、清熱,反而損傷正氣,難以痊癒。
他們不懂臟腑陰陽消長之機,濫用藥物,反而損傷脾胃,經過多年,已非急性病症,需要填補下焦虧虛,需藉助有形的藥物。
藥方:人參、紫衣胡桃肉、紫石英、茯神、五味子、萸肉、河車膠(一錢)、秋石(二分)
一位三十一歲的張姓男子(官宰弄),因嗜酒,導致體內濕氣過重,腸胃如同泥濘,陽氣衰弱,血下注。從前王損庵用辛燥之藥攻伐胃中水濕。(陽氣陷、血下注是病症,關鍵在氣不在血。)
藥方:理中湯加木瓜
理中湯性味辛燥,加入木瓜,則辛中帶酸,既能斂氣又能避免藥力過猛。木瓜還能疏通經絡,適用於濕病,收中有宣的妙處。又能酸甘化陰,不致燥烈傷津,此加味甚為巧妙。
一位南京三十二歲的華姓女子,中焦氣血不通,疼痛緩慢,嘔吐飲食,是胃虛氣逆。
藥方:旋覆代赭湯
一位無錫三十一歲的華姓男子,夏天帶病工作,暑熱乘虛而入,秋天轉涼,寒邪外襲,引動舊病,寒熱反覆發作,體倦乏力,食慾減退,出汗,
藥方:歸耆建中湯
汗出寒熱反覆出現,暑熱宿邪已去,唯真陽不足,元氣未充,需益中焦之陽,則病自愈。
一位雙林二十六歲的王姓男子,早晨進食後嘔吐酸水和黏稠痰液,心口疼痛,並牽扯到腰胯,這是陽氣虛弱,陰寒之邪犯絡。用辛熱之法。(注意“早食”二字,必是晚飯。食物尚未消化,上午為清陽主事,停滯不消陽虛明顯。)
藥方:烏頭、良薑、延胡、川楝、紅豆蔻、茯苓
一位杭州二十一歲的王姓男子,據說遺精頻繁,哮喘發作時更嚴重,這是腎虛,精關不固,真氣外泄。少年體瘦,不宜溫補,當導引真氣歸於任脈陰海以固攝之。
藥方:龜板、人參、芡實、金櫻膏、坎氣、紫胡桃、五味子、黃柏
千錘百煉,方有此良方。
一位杭州三十四歲的金姓男子,患有正面靠近左側的癰瘍,流出黃色膿液,濕熱內蘊,由陽明少陽經引起。宜食清淡,忌辛辣。
藥方:連翹心、飛滑石、浙茯苓、蒼耳子、干浮萍草、白蘚皮、金銀花、紫花地丁草
絕妙瘍科方藥,清輕不滯,引其膿液上浮。
一位雙林二十七歲的張姓男子,疼痛時喜歡按壓,屬虛證,痰多肢冷,是脾陽虛衰。大便三四日未解,是津液運行受阻。(脾厥雖由臟寒,總是脾營失養不運。)
藥方:炒桃仁、火麻仁、片薑黃、淡歸鬚、炒延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