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橋

《廣嗣要語》~ 廣嗣附方 (6)

回本書目錄

廣嗣附方 (6)

1. 廣嗣附方

神仙通氣散

至真至妙。非他方可比。

蛤蚧(一對要全者炙),母丁香(二錢),沉香(二錢),胡椒(五錢),大茴香(五錢),廣木香(三錢),麝香(一錢),

共為細末。用大淡蝦米一斤。淨取半斤。用好燒酒半杓浸透。滾藥末在上。入瓷罐盛之。再加好燒酒入罐浸之。慢火煮六七個時辰。候冷定取出。曬乾收貯。勿令出氣。行房時用好酒送下二三枚。後用淡醋湯解之。

鸞鏡法

硃砂,硇砂,硼砂,雌黃,雄黃,硫黃,銅綠,無名異

上八味各等分。硫黃減半。同研極膩。用龜尿。無則好醋。調研。描畫人物詩句在鏡上。即用稻草火燒鏡。以鏡背有水珠為度。埋藏土中去火氣。冷定取出磨淨。如有人物模樣古鏡不可。

百病紫霞丹

清氣化痰。寬胸除穢。止嘔吐。安五臟。其功不可盡述。

沉香,丁香,甘松,廣木香(各三錢),薄荷(一兩),砂仁,檀香(白),豆蔻(白),百藥煎(各五錢),硼砂(五錢)

共為細末。粉草半斤切碎。用水十餘碗浸一宿。次日入鍋內。煎五七沸。濾去滓。止用汁。熬用膏。取出碗內。入桂花膏一兩。冰片一錢調勻。將前藥末和勻。如黍米大。入口噙化一丸。

治牙疼方

用冰片半分。硃砂半分。擂勻擦患處。

治喉痛方

取牛膝白根。同米泔水搗汁。以口嗽之即吐。久之其痛自止。根赤者不用。

治腫毒

在上食遠。在下空心服。

軟石膏,硬石膏,紫河車(各五錢金線重樓者便是)

上三味。如男生諸腫。女人手一順同酒擂之。以醉為度。女人生腫。男子擂服。順擂再不可逆。妙全在此。河車價亦不貴。酒宜熱服。

治小腸疝氣方

升上疼者。服此即止。

取龜尾草。焙乾煅灰存性。加何首烏葉亦煅灰。二味一大撮。煮酒空心送下。甚者不過二三服。

治腫毒方

如腫毒初起。見其勢凶。即將雞子敲入一鍾井花水內。攪勻食之。甚者五六次。即內消矣。

治臟毒方

人參(一錢五分),臺術(微炒),枳殼(炒),黃連(炒),地榆,芍藥(白者),陳皮(炒),槐花(炒末各一錢),甘草(五分),烏梅(七個搗碎),扁柏頭(七枝)

椿樹根皮朝東南者一撮。共作一服。

上水二大鐘。煎八分。空心與食前服。渣再煎。

清氣化痰丸

南星,半夏(各五兩),生薑,皂角,白礬亦各五兩。用河水煮一晝夜。揀去姜礬皂莢。只用南星半夏。切片陰乾後。加

枳實(炒江西的),橘紅(五兩),黃連(炒),黃芩(炒各五兩),茯苓(白二兩),甘草(生二兩),栝蔞仁(去殼研去油如泥去油夾草紙打),杏仁(湯泡去皮尖去油研如泥亦前法各二兩)

上為細末。用蒸餅打薄。薄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五分。食遠與臨睡時。白滾湯下。清茶亦可。

白話文:

廣嗣附方

神仙通氣散:

此方功效極佳,遠超其他藥方。配方如下:蛤蚧(需完整的一對,炙烤後使用)、母丁香(二錢)、沉香(二錢)、胡椒(五錢)、大茴香(五錢)、廣木香(三錢)、麝香(一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一斤鮮蝦,洗淨取半斤,用半杓好燒酒浸泡至完全濕透,再將藥粉均勻撒在蝦上,放入瓷罐,加入更多好燒酒浸泡,以小火慢煮六七個時辰,待冷卻後取出曬乾儲存,避免藥效散失。房事時用好酒送服二三枚,服用後用淡醋湯解酒。

鸞鏡法:

硃砂、硇砂、硼砂、雌黃、雄黃、硫黃、銅綠、無名異(八種藥材各等分,硫黃減半)。將藥材研磨至極其細膩,用龜尿(無則用好醋)調和,在鏡面上描繪人物或詩句,然後用稻草火燒鏡面,以鏡背出現水珠為度,將鏡子埋入土中去除火氣,冷卻後取出磨淨。如果鏡面上呈現人物模樣如同古鏡,則此法失敗。

百病紫霞丹:

此丹能清熱化痰,寬胸理氣,止嘔吐,安五臟,其功效難以盡述。配方如下:沉香、丁香、甘松、廣木香(各三錢)、薄荷(一兩)、砂仁、檀香(白)、豆蔻(白)、百藥煎(各五錢)、硼砂(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取半斤粉草切碎,用十餘碗水浸泡一夜,次日煎煮五七沸,過濾取汁,熬製成膏,加入桂花膏一兩、冰片一錢調勻,再與藥粉混合,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含服一丸。

治牙痛方:

取冰片、硃砂各半分,研磨均勻,塗擦患處。

治喉痛方:

取牛膝白根,與米泔水搗碎取汁,用其漱口,然後吐出,如此反覆,疼痛自然會消失。(根莖呈紅色的牛膝不可使用)

治腫毒方:

上食後服用,下食前服用。配方如下:軟石膏、硬石膏、紫河車(各五錢,以金線重樓為佳)。如果是男性患腫毒,女性用酒將藥物研磨,飲用至微醉;如果是女性患腫毒,男性用酒將藥物研磨服用。研磨時需順時針方向研磨,不可逆向,藥效關鍵在此。紫河車價格不高,藥酒宜溫熱服用。

治小腸疝氣方:

疼痛劇烈者服用此方即能止痛。取龜尾草焙乾煅燒成灰,再取何首烏葉也煅燒成灰,取一大撮混合,用酒煎煮,空腹服用。病情嚴重者,服用二三劑即可。

治腫毒方:

若腫毒初起,病情危急,立即將雞蛋敲入一碗井水,攪勻服用,病情嚴重者服用五六次即可內消。

治臟毒方: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微炒)、枳殼(炒)、黃連(炒)、地榆、白芍藥、陳皮(炒)、炒槐花末(各一錢)、甘草(五分)、烏梅(七個搗碎)、扁柏頭(七枝)、椿樹根皮(朝東南方向的,一大撮)。將以上藥材共作一劑,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八分,空腹或飯前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

清氣化痰丸:

南星、半夏(各五兩)、生薑、皂角、白礬(各五兩),用河水煮一天一夜,揀去薑、礬、皂角,只留下南星、半夏,切片陰乾後,再加入枳實(炒,江西產的)、橘紅(五兩)、黃連(炒)、黃芩(炒,各五兩)、白茯苓(二兩)、生甘草(二兩)、栝樓仁(去殼研磨,去除油分,用夾草紙吸油)、杏仁(湯泡去皮尖,去油研磨,方法同栝樓仁,各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蒸餅擀成薄餅,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五分,飯後或睡前服用,用白開水或清茶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