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錫

《經絡考》~ 經脈 (8)

回本書目錄

經脈 (8)

1. 膽足少陽之脈

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從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白話文:

從眼角開始,往上經過頭角,往下經過耳朵後面,沿著頸部,經過手少陽經之前,到達肩上,再交到手少陽經之後,進入缺盆;它的分支,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裡面,從耳前出來,到達眼角後面;它的分支,又從眼角分出,經過大迎穴,和手少陽經會合,到達乳突,往下經過頰車穴,再往下和缺盆會合;繼續往下經過胸部,貫穿膈肌,絡屬肝膽,沿著脅部裡面走行,從氣街穴出來,繞著乳頭,橫向進入髀厭中;它直行的經脈,從缺盆向下經過腋窩,從胸部經過季脅穴,往下和髀厭中會合,再往下沿著髀部外側走行,從膝蓋外側邊緣出來,往下經過外輔骨前面,一直向下到達絕骨的頂端,再向下從外踝前邊出來,沿著足跗上面走行,進入小趾和次趾之間;它的分支,從足跗上面分出,進入大趾之間,沿著大趾外側到它的頂端,再貫穿趾甲,從三毛穴出來。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為此諸病。

白話文:

動則口苦,喜歡嘆息,心脇疼痛,不能轉動,嚴重時臉上微微發黑,皮膚失去光澤,腳外側發熱,稱為陽厥。這是由於骨頭生病而引起的。表現為頭痛、頷痛,眼睛疼痛、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出汗而怕冷,瘧疾,胸、脅肋、大腿、膝蓋外側直到小腿外側的絕骨外踝前面以及其他關節都疼痛,小趾和次趾不能用,成為這些疾病。

此言膽經脈氣之行,乃為第十一經也。腋下為脅,脅又名胠。曲骨之外為毛際,毛際兩旁動脈為氣衝,捷骨之下為髀厭,即髀樞也。脅骨之下為季脅(屬肝經,穴名章門),胻骨為輔骨,外踝以上為絕骨,足面為附,足大趾本節後為歧骨,大趾爪甲後為三毛。足少陽膽經,起目銳眥之瞳子髎,由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循頷厭,下懸顱、懸釐,由懸釐外循耳,上髮際,至曲賓、率谷外折,下耳後,循天衝、浮白、竅陰、完骨。

白話文:

這是說膽經經脈的走向,它是十一條經絡中的一條。腋下是脅,脅又叫胠。曲骨的外側是毛際,毛際兩邊的動脈是氣衝,捷骨的下面是髀厭,也就是髀樞。脅骨的下面是季脅(屬於肝經,穴位名為章門),胻骨是輔骨,外踝以上是絕骨,足面是附,足大趾本節後面是歧骨,大趾指甲後面是三毛。足少陽膽經,起始於眼睛銳利清澈的瞳子髎,從聽會、客主人向上到達頭角,沿著頷厭、懸顱、懸釐,由懸釐的外側繞過耳朵,向上到達髮際,到達曲賓、率谷,在外側折返,向下到達耳後,沿著天衝、浮白、竅陰、完骨。

又自完骨外折,循本神,過曲差,下至陽白,會睛明,復從睛明上行,循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至頸過天牖,行手少陽之脈前,下至肩,上循肩井,卻左右交出手少陽之後,從耳後顳顬間過翳風之分,入耳中,過聽宮,復自銳眥瞳子髎之分其支者,別自目外瞳子髎而下大迎,合手少陽於䪼,當顴髎之分,下臨頰車,下車下頸,循本經之前,與前之入缺盆者相合,下胸中天池之外,貫膈,即期門之所絡肝,下至日月之分,屬於膽也,自屬膽處,循脅內章門之裡至氣衝,繞毛際,遂橫入髀厭中之環跳穴;其直行者,從缺盆下腋,循胸,歷淵液、輒筋、日月,過季脅,循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入上髎、中髎、長強而下,與前之入髀厭者相合,乃下循髀外,行太陽、陽明之間,歷中瀆、陽關、出膝外廉,抵陽陵泉,又自陽陵泉下行於輔骨前,歷陽交、外丘、光明,直下抵絕骨之端,循陽輔、懸鐘而下,出外踝之前,至丘墟,循足面之臨泣、五會、俠谿,乃上入於小趾次趾之端,至竅陰而終;其支別者,自足跗面臨泣,別行入大趾,循岐骨內,出大趾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以交於足厥陰肝也。

及其動穴驗病,則為口苦者,以膽汁苦也,善太息者,膽氣不舒也,為脅痛等症者,隨其經而現也。

白話文:

除了眼睛外,其他的部位都從完骨折出,循著本經正路,經過曲差,然後下降到陽白的穴位,會合睛明的穴位,再從睛明穴向上行,經過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到了頸部經過天牖穴,行於手少陽經的前面,下降到肩膀,再向上循著肩井穴,左右交替並出現在手少陽經的後面,從耳朵後面、顳顬之間經過翳風的分支,進入耳朵內,經過聽宮,復自銳眥、瞳子髎的部位分出支脈,從眼睛外瞳子髎而下到鼻翼根部的迎香穴,與手少陽經在顴髎的分支會合,下降到頰車,而下、頸部,循前面本經的前面,與前面進入缺盆穴的分支相合,下去胸中天池穴的外側,貫穿橫膈膜,即期門穴絡屬肝,下降到日月穴的分支,屬於膽。從屬於膽的地方,循著脅內靠章門穴的外側,到達氣衝穴,環繞毛際,然後橫著進入大腿外側的髀厭穴環跳穴;直行的那一支,從缺盆穴下腋,循著胸部,經過淵液、輒筋、日月,經過季脅,循著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進入上髎、中髎、長強,然後向下,與前面進入髀厭的那一支相合,然後向下循著大腿的外面,行走於太陽經,陽明經之間,經過中瀆、陽關,出膝蓋外側的邊緣,抵達陽陵泉穴,又從陽陵泉穴向下行走,在輔骨的前面,經過陽交、外丘、光明,一直向下抵達絕骨的末端,循著陽輔、懸鐘穴向下,出現在外踝的前面,到達丘墟,循著足面上的臨泣、五會、俠谿,然後進入小趾和次趾的端,到達竅陰穴而結束;支別出來的,自己足跗面上的臨泣,別行進入大腳趾,循著岐骨內,出大腳趾的端,再貫入趾甲,出三毛,以交會於足厥陰肝經。

2. 足少陽膽經圖

膽重三兩三銖,長三寸,在肝之短葉間,盛精汁三合。《素問》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白話文:

胆重量为三两三铢,长度为三寸,位于肝脏的短叶之间,可以容纳三合的精汁。《素问》说:胆是中正的器官,决断由此而出。

《本藏》篇曰: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自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白話文:

《本藏》篇裡說:肝臟的功能會影響指甲,指甲厚實且泛黃的人,膽汁較濃厚;指甲薄且泛紅的人,膽汁較稀薄;指甲堅硬且泛青的人,膽汁較急躁;指甲潮濕且泛紅的人,膽汁較緩和;指甲筆直且顏色自然的人,膽汁中庸;指甲粗糙且泛黑且有很多紋路的人,膽汁鬱結。

3. 膽經諸穴歌

足少陽兮四十三,瞳子髎近聽會間,客主人在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前,由率谷天衝而下,見浮白竅陰之妍,完骨露兮本神陽白,臨泣見兮目窗與連,正營承居其後,腦空穴繼靈而安,風池肩井兮淵液,輒筋日月兮京門,闢帶脈五樞由維道居髎而續,環跳風市抵中瀆,飲陽關之陽陵泉,至陽交之外丘間,光明陽輔懸鐘可瞻,丘墟臨泣地五會,俠谿竅陰而膽經全。

白話文:

足少陽經共有四十三個穴位 :

  • 瞳子髎在太陽穴前面,顴骨下方的凹陷處,靠近耳朵可以聽到聲音的部位。
  • 客主人位於下顎骨和耳朵之間的凹陷處。
  • 懸顱、懸釐在耳朵前面,鬢角彎曲的地方。
  • 率谷、天衝在耳後,枕骨下方的凹陷處。
  • 浮白、竅陰在耳後,乳突下方的凹陷處。
  • 本神、陽白在外眼角上方的凹陷處。
  • 臨泣在眼睛內側,靠近鼻子的地方。
  • 目窗與連在太陽穴附近,靠近眼睛的地方。
  • 正營、承居在顱骨中央,前額正中的部位。
  • 腦空、穴繼在後腦勺,枕骨中央的凹陷處。
  • 風池、肩井在頸部,大椎穴兩側的凹陷處。
  • 淵液在鎖骨上方,肩胛骨的外上角。
  • 輒筋、日月、京門在背部,肩胛骨下方的凹陷處。
  • 帶脈、五樞、由維、道居、髎在腰部,脊柱兩側的凹陷處。
  • 環跳、風市、中瀆在臀部,股骨大轉子的上緣。
  • 飲陽關在小腿外側,膝蓋後面的凹陷處。
  • 陽陵泉在外踝前下方,距腓骨尖端約4指寬的部位。
  • 至陽、交之外丘在足背上,距第一、二趾之間約2指寬的地方。
  • 光明、陽輔、懸鐘在足背上,距第一、二趾之間約3指寬的地方。
  • 丘墟、臨泣、地五會在足背上,距第一、二趾之間約4指寬的地方。
  • 俠谿、竅陰、膽經全在足背上,距第一、二趾之間約5指寬的地方。

4. 又分寸歌

足少陽兮四十三,頭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風池,積數陳之依次第,瞳子髎近眥五分,耳前陷中尋聽會(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客主人名上關同,耳前起骨開口空,頷厭懸顱之二穴,腦空上廉曲角下(腦空即顳顬頷厭、懸顱二穴,在曲角之下,腦空之上),懸釐之穴異於茲,腦空下廉曲角上,曲鬢耳上髮際隅(耳上髮際曲隅陷中),率谷耳上寸半安(此穴在耳上些),天衝耳後入發二(耳後入髮際二寸),浮白入發一寸間(亦耳後些),竅陰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連(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完骨耳後入髮際,量得四分須用記,本神神庭旁三寸,入發一寸耳上系。

白話文:

足少陽有四十三個穴位,頭上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區域從瞳孔開始,到風池結束,共有二十個穴位。瞳子髎穴位於眼角外側五分,耳前有凹陷處,聽會穴就在這裡(耳前微凹陷處,向上關一寸)。客主人穴與上關穴同名,耳前骨頭突出的地方是開口穴,空竅穴在頷厭和懸顱穴之間,腦空上廉曲角穴在腦空之上,懸釐穴與腦空穴不同,位於腦空下廉曲角之上,曲鬢穴在耳上、髮際的彎曲處,率谷穴在耳上寸半處,天衝穴在耳後入髮際二寸,浮白穴在耳後入髮際一寸,竅陰穴即枕骨穴,完骨穴的上方有空連穴(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隙)。完骨穴在耳後入髮際,量得四分,本神穴在神庭穴旁三寸,入髮一寸,耳上系穴在耳上。

陽白眉上方一寸,發上五分臨泣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發上一寸當陽穴,發上寸半目窗貢,正營發上二寸半,承靈發上四寸擁,腦空發上五寸半,風池耳後發陷中(耳後,顳顬後,腦空下,髮際陷中)。

白話文:

陽白穴:眉毛上方一寸,在頭髮上五分。

臨泣穴:眼睛的上方,直接進入發際五分深處。

當陽穴:在頭髮上1寸。

目窗穴:在頭髮上1寸半。

正營穴:在頭髮上2寸半。

承靈穴:在頭髮上4寸。

腦空穴:在頭髮上5寸半。

風池穴:在耳朵後面的發際陷中,位於耳後,顳顬穴之後,腦空穴之下方。

(至此計二十穴,分作三折向外而行,始自瞳子髎至完骨是一折;又是完骨外折,上至陽白會睛明是一折;又是睛明上行循臨泣、風池是一折。緣其穴曲外多,難以科牽,故此作至二十次第言之。)歌曰:一瞳子髎二聽會,三主人兮頷厭四,五懸顱兮六懸釐,第七數兮曲鬢隨。

白話文:

到此一共二十個穴位,分作三層向外排列,從瞳子髎到完骨是一層;再從完骨向外推廣,向上到陽白會睛明是一層;再從睛明向上行,循著臨泣、風池是一層。因為穴位迂迴曲折向外分佈的多,難以按部就班,所以依次排列到二十個穴位來表述。歌訣說:第一是瞳子髎,第二是聽會,第三是主人和頷厭,第四是懸顱和懸釐,第五是數和曲鬢。

八率谷兮九天衝,十浮白兮之穴從,十一竅陰亦相繼,十二完骨一折終。又自十三本神始,十四陽白二折隨,十五臨泣目下穴,十六目窗之穴宜,十七正營十八靈,十九腦戶廿風池,依次細心量取之,膽經頭上穴吾知。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淵腋腋下方三寸,輒筋期下五分判。

白話文:

膽經從頭頂的八會谷起始,經過九天衝,十浮白,懸釐,十一竅陰,十二完骨,折完之後結束。又從十三本神開始,經過十四陽白,二折後跟隨,十五臨泣穴在眼睛下方,十六目窗穴是合適的,十七正營穴,十八靈穴,十九腦戶穴,二十風池穴,依次細心量取,膽經頭上的穴位我都知道了。肩井穴在肩上陷窩中尋找,大骨的前方一寸半(在肩上陷窩,缺盆上方,大骨前方一寸半,用三指按壓,以中指陷窩為準),淵腋穴在腋窩下方三寸,輒筋穴期門穴下方五分處。

期門卻是開經穴,相去巨闕四寸半,日月期門下五分,京門監骨下腰絆(監骨下,腰中季脅本夾脊,腎之募)。帶脈章門下十八,五樞章下四八貫(五樞,去帶脈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章下五寸三,居髎章下八寸三。章門緣是肝經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環跳髀樞宛宛中(髀樞中,側臥,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同。

白話文:

期門穴是條傳輸經絡的主穴位,在巨闕穴下四寸半。日月穴在期門穴下五分。京門穴在監骨下方,腰帶的部位(監骨指脊椎,在腰部季脅處,屬於督脈的募穴)。帶脈章門穴在腰帶的下方十八寸。五樞穴在帶脈下方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章穴在帶脈下方五寸三分。居髎章穴在帶脈下方八寸三分。章門穴是肝經的穴位,在下脘穴的旁邊九寸。環跳穴在大腿內側宛宛穴的正中間(髀樞穴位於側臥時,上腳屈曲,下腳伸直,以右手找穴,左手搖動並取穴),上腳屈曲,下腳伸直取穴的方法是一樣的。

風市垂手中指盡,膝上五寸中瀆論(髀外,膝上五寸,肉間陷中),陽關陽陵上三寸,陽陵膝下一寸從。陽交外輔上七寸,踝上六寸外丘用,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陽輔分,踝上三寸懸鐘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俠谿四寸五,卻是膽經原穴功,臨泣俠谿後寸半,地五會去溪一寸,俠谿在指歧骨問,竅陰四五二指端。(足少陽之穴,在頭者最難;覓若不知,慎禍不旋踵。

計四十三穴,左右共八十六穴)

白話文:

風市穴在中指盡頭,膝蓋以上五寸的中瀆穴(大腿外側,膝蓋以上五寸,肌肉之間凹陷處),陽關穴在陽陵穴上三寸,陽陵穴在膝蓋下側一寸。陽交穴在大腿外側上七寸,踝骨以上六寸的外丘穴,踝骨以上五寸的光明穴,踝骨以上四寸的陽輔穴,踝骨以上三寸的懸鐘穴,丘墟穴在踝骨前方的凹陷處。從這裡再往下四寸五分是膽經的原穴,臨泣穴在俠谿穴後方一寸半,地五會穴在俠谿穴後一寸。俠谿穴在腳趾分叉的骨頭之間,竅陰穴在腳的第四和第五根手指的指尖。足少陽經的穴位,在頭部的穴位是最難找的;萬一找不到,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