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錫

《經絡考》~ 經脈 (9)

回本書目錄

經脈 (9)

1. 肝足厥陰之脈

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

白話文:

病症起於大拇指趾縫間的毛髮處,沿著腳背向上走一寸,從內腳踝上去八寸,交叉出太陰經的後方,再沿著大腿內側向上走向股陰毛中,經過陰器抵達小腹,絡屬肝膽經,向上貫穿橫膈膜,分佈於脅肋,沿著喉嚨後方向上進入頷頸,連接目系,再向上出額頭,與督脈在頭頂會合;其支脈從目系向下經過臉頰內側,環繞嘴脣內側;另一支脈則從肝臟分出,貫穿橫膈膜,向上通向肺臟。此經絡發作時,腰痛,不能俯身或仰頭,男子患疝氣,婦女患小腹腫脹,嚴重時會咽喉乾燥,臉色晦暗無光。

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

此言肝經脈氣之行,乃為第十二經也。三毛後橫紋為聚毛,髀內為股,臍下為小腹,目內深處為系。頏顙,咽顙也。足厥陰起於大趾聚毛之大敦,循足跗上廉,歷行間、太衝,抵內踝前一寸之中封,自中封上踝,過三陰交,歷蠡溝、中都,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至膝關、曲泉,循股內之陰包、五里、陰廉,遂當衝門、府舍之分,入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曲骨、中極、關元,復循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日月之分絡於膽也,又自期門上貫膈,行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肋。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肝經脈氣的運行,是十二經脈中的第十二條經脈。三毛之後的橫紋是聚毛,大腿內側是股,臍下是小腹,眼睛內部深處是系。頏顙,就是咽喉。足厥陰經起於大腳趾聚毛處的大敦穴,沿著腳背上緣,經過行間、太衝穴,抵達內踝前一寸的中封穴,從中封穴上行至腳踝,經過三陰交穴,歷經蠡溝、中都穴,再向上行一寸,交出太陰經之後,上行到大腿內側,到達膝關穴、曲泉穴,沿著大腿內側的陰包穴、五里穴、陰廉穴,到達衝門穴、府舍穴的分界處,進入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達小腹,而上會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再沿著章門穴,到達期門穴的地方,挾帶著胃屬肝,以下日月分絡於膽經,又從期門穴上貫膈,行於食竇之外,到大包穴之內,散佈於脅肋。

上雲門、淵腋之間,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行大迎、地倉、四白、陽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臨泣之裡,與督脈相會於巔頂之百會;其支行者,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裡,下頰裡,交環於唇口之內;其又支者,從期門屬肝處,別貫膈,行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挾中脘之分,以交於手太陰肺經也。及其動穴驗病者,有㿉疝等症,隨其經而見也,肝與腎通,故多腰痛。

白話文:

在雲門、淵腋穴之間,人迎穴的外側,沿著喉嚨的後面,向上進入頏顙,經過大迎、地倉、四白、陽白穴的外側,連繋到目系穴,向上出額,經過臨泣穴的裡面,與督脈在百會穴匯合;分支從目系穴,向下經過任脈的外側,本經的裡面,下臉頰內側,環繞交會於嘴脣和口內;再分支的從期門穴屬於肝臟的地方,另外貫穿膈肌,經過食竇的外側,本經的裡面,向上供應肺臟,向下經過到中焦,夾著中脘穴的分佈,與手太陰肺經交會。當它的動穴驗證疾病時,有㿉疝等症,隨其經脈而出現;肝與腎相通,所以多有腰痛。

2. 足厥陰肝經圖

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共七葉,附著於脊之第九椎下。《素問·刺禁論》云:肝居下左。後世以為其藏在右,其脈在左者非。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白話文:

肝臟的重量為四斤四兩,分為左邊三葉和右邊四葉,總共七葉,附著在脊椎第九椎下方。《素問·刺禁論》說:肝臟位於下方和左側。但後世認為肝臟位於右側,其脈絡在左側是不正確的。肝臟是人體的將軍之官,謀略和思慮都由肝臟產生。

《本藏》篇曰:肝小則藏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膈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藏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

白話文:

《本藏》篇中說:肝臟如果小而柔順,那麼藏器安靜而平穩,不會有脅下之病;肝臟如果大而脹滿,那麼就會壓迫胃脘部和咽喉,咽喉被壓迫就會引起膈中脹悶,而且在膈下疼痛。肝臟如果高聳,就會向上撐住賁門,切按脅部疼痛,因而引起胃脘部氣逆;肝臟如果下垂,就會壓迫胃脘部,脅下部空虛,脅下空虛就容易受到邪氣侵犯。肝臟堅韌而有彈性,那麼藏器安靜而平穩,就不容易受到損傷;肝臟脆硬而缺乏彈性,那麼就容易患病消瘦,容易受到損傷。肝臟端正平直,那麼就會和順流通,不容易受到損傷;肝臟偏斜傾倒,那麼脅下就會疼痛。肝臟青色而脈理細小,說明肝臟小;肝臟脈理粗大,說明肝臟大。

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白話文:

廣闊的胸腔和反曲的腳踝,說明肝臟位置偏高;胸腔和腳踝部位合適,說明肝臟位置偏低。胸腔和肋骨部位好,說明肝臟堅實;肋骨部位軟弱,說明肝臟脆嫩。胸腔和腹部相稱,說明肝臟端正;肋骨部位偏斜隆起,說明肝臟偏斜傾斜。

3. 附肝經諸穴歌

足厥陰一十三穴終,起大敦於行間循大沖,於中封蠡溝中都之會,膝關曲泉之宮,襲陰包於五里,陰廉乃發尋羊矢,於章門期門可攻。

白話文:

足厥陰經一十三穴,從大敦穴開始,沿著大沖穴,從裡面經過和蠡溝相交的地方,膝關節內側是曲泉穴的部位,經過陰包穴到五里穴,陽廉穴然後連接跗陽穴,在章門穴和期門穴可以攻治疾病。

4. 又分寸歌

足大趾端名大敦(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行間大指縫中存,太衝本節後二寸,踝前一寸號中封(足內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蠡溝踝上五寸是(內踝骨前上五寸)中都踝上七寸中(內踝上七寸前骨中),膝關犢鼻下二寸,曲泉曲膝盡橫紋。

白話文:

  1. 腳趾頭頂端叫大敦穴(內側為隱白穴,外側為大敦穴),行走時大拇趾縫中,太衝穴在腳背本節之後二寸,距踝骨前一寸為中封穴(在內踝骨前一寸,筋裡隱隱的凹陷中)。

  2. 蠡溝穴在踝骨上方五寸處(在內踝骨前上五寸)。

  3. 中都穴在踝關節上七寸處(在內踝上方七寸前的骨頭中)。

  4. 膝蓋骨下方二寸處為犢鼻穴,曲泉穴在膝蓋彎曲時,靠近盡頭的橫紋。

陰包膝上方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必有槽中),氣衝三寸下五里(氣衝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陰廉衝下有二寸,羊矢衝下一寸許,氣衝卻是胃經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橫骨端盡處,相去中行四寸止,章門下脘旁九寸,肘尖盡處側臥取,期門又在巨闕旁,四寸五分無差矣(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計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穴)。

白話文:

陰包穴,位於膝蓋內側四寸(大腿內側兩條肌腱之間,將足部彎曲起來後取穴,膝蓋內側一定有凹槽),氣衝穴,位於陰包穴下三寸,股動脈會流經此處。陰廉穴,位於氣衝穴下二寸。羊矢穴,位於氣衝穴下一寸左右。氣衝穴實際上是胃經的穴位。鼠鼷穴,位於陰部與大腿交界處以上一寸。鼠鼷穴與大腿骨端之間,左右相距四寸,章門穴,位於腹部正中,肚臍下九寸。將手肘尖彎曲到最裡面,平躺時就能找到期門穴。期門穴在巨闕穴的旁邊,四寸五分。巨闕穴位於任脈上,肚臍往上六寸五分。一共有十三個穴位,左右各二十六個穴位。

5. 督脈諸穴歌

督脈在背之中行,一十七穴始長強,舞腰俞兮歌陽關,入命門兮懸樞間,脊中筋束乃造至陽。靈臺上神道身柱,陶道以大椎而駐,啞門風府兮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兮前頂在前。囟會近上星之照,神庭見素髎之妙,水溝至兌端而無差,齦交居唇內而病療。

白話文:

督脈在背部正中線行經,一共有十七個穴道,從長強開始,經過舞腰俞、歌陽關,進入命門、懸樞,沿著脊椎兩側的筋膜一直到到達陽穴。靈臺穴位於頭頂正中,是神經系統的樞紐,接著是身柱穴,再到陶道穴,再到大椎穴而結束。啞門穴和風府穴相連,腦戶穴和強間穴相連,後頂是百會穴,前頂在額頭正中。囟會穴靠近上星穴,神庭穴位於素髎穴的上方,水溝穴到兌端穴之間沒有間隔,齦交穴位於嘴脣內側,是治療疾病的要穴。

6. 又分寸歌

督脈齦交唇內鄉,兌端正在唇端夾,水溝鼻下溝中素,素髎宜向鼻端詳,頭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後髮際量,分為一尺有二寸,發上五分神庭當,發上一寸上星位,發上二寸囟會良,發上前頂三寸半,發上百會五寸央(在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兩耳尖。性理北溪陳氏曰:略近些子猶天之極星,居北)。

白話文:

督脈從齦交處一直連接到嘴脣內側,兌端穴位於嘴脣正中間的凹陷處,水溝穴位於鼻子下面的人中溝中,素髎穴位於鼻頭正中。頭的形狀是從北向南,從高往低,先從前額髮際線開始量起,分為一尺二寸,在髮際線以上五分的地方是神庭穴,再往上到一寸的地方是上星穴,再往上到二寸的地方是囟會穴,再往上到三寸半的地方是前頂穴,再往上到五寸中央的地方是百會穴(位於頭頂中間的旋毛中,可以容納一粒豆子,雙耳向上直立。性理學家北溪陳氏說:再稍微靠近一些,就像天空的北極星,位於北方)。

會後寸半即後頂,會後三寸強間明,會後腦戶四寸半,後發入寸風府行(項後髮際入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發上五分啞門在(後髮際上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

白話文:

會後寸半:就是後頂部位,在後腦正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會後三寸強間明:強間明,是後髮際上三寸,脊椎骨正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會後腦戶四寸半:腦戶,是後髮際上四寸半,脊椎骨正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後發入寸風府行:風府,是在項後髮際入一寸,大筋內宛宛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發上五分啞門在:啞門,是在後髮際上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神庭至此十穴真:神庭穴,是前額正中,入髮際一寸,仰頭取之,入系舌本。這十個穴位都是治療頭痛的要穴。

自此項骨下脊骶,分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項骨在,約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長強亦不算,中間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為第一,二椎節內陶道知,第三椎間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須疑,第六靈臺至陽七,第九身內筋縮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懸樞之穴奇,十四命門腎俞並,十六陽關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長強隨。(共二十七穴)

白話文:

從這個部位的脊骨往下到骶骨,分為二十四節椎骨,大椎上方有項骨,大約有三節椎骨不算在內,尾骨有長強也不算,中間的二十一節可以排椎,大椎大骨是第一節,第二節椎骨內通知道,第三節椎骨之間有身柱,第五節是神道穴不用懷疑,第六節是靈臺穴,第七節是陽穴,第九節是身內筋縮穴,第十一節是脊穴,第十二節是懸樞穴,第十四節是命門穴和腎俞穴,第十六節是陽關穴,第二十一節是腰俞穴,脊尾骨端是長強穴。(一共二十七個穴位)

本篇此處無督脈任脈之說,止下文有督脈任脈之別蓋指絡穴言也。今附二圖於此,則十四經始全。

7. 任脈諸穴歌

任脈一十四穴行腹與胸,會陰始分曲骨從,中極關元石門可通,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闕鳩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宮華蓋,璇璣上天突之尊,飲彼廉泉,承漿味融。

白話文:

任脈一共有十四個穴位,分佈在腹部和胸部。會陰穴是任脈的起始穴位,曲骨穴緊隨其後。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則可以通行氣血。氣海穴、陰交穴、神闕穴、水分穴可以調養身體。下脘穴、建裏穴、中脘穴、上脘穴可以幫助消化。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可以調理心肺。玉堂穴、上紫宮穴、華蓋穴可以清心安神。璇璣穴、天突穴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可以通利氣血,治療各種疾病。飲廉泉穴和承漿穴可以滋潤咽喉,治療口乾舌燥。

8. 又分寸歌

任脈會陰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安,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臍下二寸名石門,臍下寸半氣海全,臍下一寸陰交穴,臍之中央即神闕,臍上一寸為水分,臍上二寸下脘列。

白話文:

任脈在會陰穴兩側,陰毛的邊緣凹陷處取穴。中極穴位於肚臍下方四寸。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肚臍下方二寸處是石門穴。肚臍下方1.5寸處是氣海穴,臍下一寸處是陰交穴,肚臍中央是神闕穴。肚臍上方一寸是水分穴,肚臍上方二寸是下脘穴。

臍上三寸名建里,臍上四寸中脘許,臍上五寸上脘在,巨闕臍上六寸五,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卻在兩乳間,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華蓋四八舉(四寸八分),膻上璇璣五寸八,璣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約四寸,廉泉頷下骨尖已,承漿頤前唇稜下,任脈中央行腹裡(行腹中央共二十四穴)。

白話文:

臍上三寸是建裏穴,臍上四寸是中脘穴,臍上五寸是上脘穴,巨闕穴在臍上六寸五分,鳩尾穴在蔽骨下五分,中庭穴在羶穴下六寸,膻中穴在兩乳之間,羶上六寸是玉堂穴,羶上三寸二是紫宮穴,羶上四寸八分是華蓋穴,羶上五寸八分是璇璣穴,璣穴上一寸是天突穴,天突穴在喉結下約四寸,廉泉穴在頷骨尖,承漿穴在頤前脣稜下,任脈共有二十四穴,在腹部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