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錫

《經絡考》~ 營衛 (1)

回本書目錄

營衛 (1)

1. 營衛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願聞其說。岐伯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皆受其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居脈中,衛居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此詳營衛之生會也。始焉谷入於胃,而後能生精微之氣,此氣出於中焦,以傳於肺,而肺傳於五臟六腑,則五臟六腑皆得以受此精微之氣矣。其大氣積於胸中者,為上焦,所謂宗氣流於海者是也(上焦即任脈經膻中穴,又名上氣海);臍上四寸曰中脘穴,為中焦;臍下一寸曰陰交穴,為下焦。

此三焦者,上焦降於中焦,而中焦降之下焦,下焦升於中焦,而中焦升之上焦,猶天道下濟,地道上行之象也。上焦為陽,中焦則上半為陽,下半為陰,下焦則為陰。然中焦之下半為陰者,由上節之氣降於中焦,而中焦之氣隨上焦之氣,以降於下焦,而生此營氣。營氣者,陰氣也。

故曰:清者為營,言由上、中二焦之清氣,降而生之者也。下焦之為陰者,陰極生陽,升於中焦,隨中焦上半為陽者,以升於上焦,而生此衛氣者,陽氣也。始於陽氣甚微,而至此陽氣甚盛,故曰:陽受氣於上焦。然此衛氣者,乃下焦之濁氣升而生之,故曰:濁者為衛。宗氣積於胸中,出喉嚨以司呼吸,而行十二徑遂中。

營則陰性精專,隨宗氣以行經遂之中,所以營之行者,在於經脈之中也。衛則陽性慓悍滑利,不能入於經脈之隧,故不隨宗氣而行,而自行於各經皮膚、分肉之間,所以衛之行者,在於經脈之外也。營氣之隨宗氣而行者,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則脈行六寸,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故五十度復會手太陰也。

黃帝曰: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宗氣積於上焦,出喉嚨以司呼吸,而行十二經遂之中,彌倫布𮑮,如天之有霧也。營氣並胃中,出上焦之下,泌別糟粕,蒸為精微之氣,而心中之血,賴之以生,凝聚浮沉,如水之有漚也。胃納水穀,脾實化之,糟粕入於大腸,水液滲入膀胱,故三焦為決瀆之官,膀胱為州都之官,正以下焦如瀆之滲泄乎水也。然下焦之陰中有陽者,從是升中、上二焦,而衛氣生矣。

(嗟呼!此篇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一十六字,乃聖神之宗旨,猶堯舜相傳,道統不外,人心惟危云云,一十六字也。人之病否生死,從是而決,升降表裡,陰陽補瀉,從是而分。

其禍始於越人《難經·第一難》,將此第四節與營俱行之「營」字下,增一「衛」字,致使「三焦並降、三氣所生」之義不明,於世而用藥多謬,安能有起死回生之功耶?噫!自仲景而下,如孫、王、劉、張、李、朱輩,尚未有識此義者,況其他乎?)

闌門,謂大小二腸會處也。自此泌別滲入於膀胱中,乃為溺。

分水,謂水穀承受於闌門。水則滲灌於膀胱而為溺。便谷之澤穢則自闌門而傳送大腸之中也。

肛門者,言其處似車釭之形,因以為名。直腸、肛腸、洞腸,皆即此也。主受大腸之谷而道出焉。

其繫上貫於心,下通於腎,心腎水火相感而精氣溢泄,乃化血收精之系也。

肛腸,又名廣腸,即肛門也。一名鬼門,大便出處。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人是如何接受天地之氣的?陰陽之氣又如何交會?什麼氣稱為營氣?什麼氣稱為衛氣?營氣是從哪裡產生的?衛氣又在哪裡匯合?老年人和年輕人氣的狀況不同,陰陽之氣在體內的位置也不同,希望您能詳細說明這些道理。

岐伯回答說:人從食物中獲取氣,食物進入胃後,會傳輸到五臟六腑,五臟六腑都能夠接受這些氣。其中清純的部分稱為營氣,濁的部分稱為衛氣。營氣運行於脈絡之中,衛氣則運行於脈絡之外。營氣在體內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行五十周後會再次與起始點會合,陰氣和陽氣相互貫通,就像環一樣沒有盡頭。

這段話詳細說明了營氣和衛氣的產生和匯合。首先,食物進入胃後,才能產生精微之氣,這種氣從中焦(身體的中部)發出,傳輸到肺,再由肺傳輸到五臟六腑,五臟六腑因此都能夠獲得這些精微之氣。大量聚集在胸部的氣,稱為上焦,也就是宗氣流向四肢百骸之意(上焦指的是任脈經的膻中穴,又名上氣海);肚臍向上四寸的地方稱為中脘穴,是中焦;肚臍向下ㄧ寸的地方稱為陰交穴,是下焦。

這三焦之中,上焦之氣會下降到中焦,中焦之氣會下降到下焦,下焦之氣則會上升到中焦,中焦之氣也會上升到上焦,就像天道之氣下降,地道之氣上升一樣。上焦屬於陽,中焦則是上半部為陽,下半部為陰,下焦則屬於陰。中焦的下半部之所以為陰,是因為上焦的氣下降到中焦,而中焦的氣隨著上焦的氣,下降到下焦,產生了營氣。營氣屬於陰氣。

所以說:「清者為營」,意思是說,營氣是由上焦和中焦清純的氣,下降而產生的。下焦之所以為陰,是因為陰氣達到極致就會產生陽氣,陽氣會上升到中焦,隨著中焦上半部為陽的氣,一起上升到上焦,產生了衛氣,衛氣屬於陽氣。剛開始陽氣很微弱,到這裡陽氣就變得非常旺盛,所以說:「陽氣在上焦接受氣」。然而,這個衛氣是由下焦的濁氣上升而產生的,所以說:「濁者為衛」。宗氣積聚在胸中,從喉嚨出來掌管呼吸,並且運行於十二經脈之中。

營氣屬陰,精純專一,隨著宗氣運行於經脈之中,所以營氣的運行是在經脈之內的。衛氣屬陽,慓悍滑利,不能進入經脈的通道,所以不隨著宗氣而運行,而是自行於各經脈的皮膚和肌肉之間,所以衛氣的運行是在經脈之外的。營氣隨著宗氣運行時,一次呼吸脈搏運行三寸,一次吸氣脈搏運行三寸,一次呼吸和一次吸氣,脈搏總共運行六寸,一天一夜總共有一萬三千五百次的呼吸,脈搏在全身運行五十周。滴漏一刻鐘的時間,營氣和衛氣在陽面運行二十五度,在陰面也運行二十五度,所以五十度後會再次與手太陰經會合。

黃帝說:我聽說上焦像霧,中焦像水泡,下焦像水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宗氣積聚在上焦,從喉嚨出來掌管呼吸,並且運行於十二經脈之中,像霧一樣瀰漫散布,就像天上的霧一樣。營氣與胃中的氣結合,從上焦的下部出來,分別提煉食物中的精華,蒸發為精微之氣,而心臟中的血液,就是依靠這些精微之氣產生,它們的凝聚和浮沉,就像水中的水泡一樣。胃納入食物,脾臟加以消化,糟粕進入大腸,水液滲入膀胱,所以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器官,膀胱是排泄水液的官員,這正是下焦像水溝一樣滲漏水液的道理。然而,下焦的陰中蘊含著陽氣,這些陽氣會從這裡上升到中焦和上焦,而衛氣就因此產生了。

(唉!這篇經文所說的「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這十六個字,是聖賢的宗旨,就像堯舜相傳的道統一樣,核心不外乎於此,人心危險之時,也是遵循這十六個字。人的生病、痊癒、生死,都由此決定,升降、表裡、陰陽的補瀉,都由此區分。

這個錯誤的觀點,始於越人的《難經·第一難》,將這段文字中第四節與營氣一起運行的「營」字後面,增加了一個「衛」字,導致「三焦同時下降、三氣由此產生」的道理變得模糊不清,使世人使用藥物時多有錯誤,又怎麼可能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呢?唉!自仲景之後,像是孫思邈、王冰、劉完素、張元素、李杲、朱震亨等人,都還沒有人能理解這個道理,更何況其他人呢?)

闌門,指的是大腸和小腸交會的地方。從這裡分別滲入膀胱中的,就成為尿液。

分水,指的是食物和水在闌門被接受。水則滲入膀胱成為尿液。食物殘渣則從闌門傳送到大腸。

肛門,是因為它的形狀像車輪的軸承而得名。直腸、肛腸、洞腸,指的都是這裡。主要功能是接受大腸的食物殘渣並將其排出。

肛腸的連接向上貫穿到心臟,向下連通到腎臟,心腎的陰陽二氣互相感應而精氣溢出,是轉化血液和收納精華的系統。

肛腸,又名廣腸,也就是肛門。又名鬼門,是大便排出的地方。

2. 精氣津液血脈

素問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消,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說: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結合形成形體,這種精微物質通常在身體形成之前就產生,這就叫做「精」。上焦(胸腔)的功能發揮作用,宣散五穀的精微,如同霧露一般滋養皮膚,充盈全身,這就叫做「氣」。皮膚紋理疏泄,汗水大量流出,這就叫做「津」。五穀精微轉化成氣,充盈身體,像水一樣滋潤骨骼,骨骼才能活動屈伸,又能排泄滋潤物質,補益腦髓,讓皮膚潤澤,這就叫做「液」。中焦(脾胃)吸收食物精微,提取汁液,將其轉化成紅色物質,這就叫做「血」。阻礙營氣運行,使其沒有辦法正常流動,這就叫做「脈」。

如果「精」大量喪失,就會導致耳聾;如果「氣」大量喪失,就會導致視力模糊;如果「津」大量喪失,皮膚紋理就會疏鬆,汗水會大量流出;如果「液」大量喪失,骨骼活動就會不靈活,面色會枯槁,腦髓會減少,小腿也會消瘦,耳朵會頻繁出現耳鳴;如果「血」大量喪失,面色會蒼白,枯槁沒有光澤,脈象會空虛無力。

3. 五傷

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本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膕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

脾優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令人筋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白話文:

過度驚恐、憂慮思考會損傷精神,精神受損就會產生恐懼,導致精液流失不止。過度悲傷會耗盡生命力而死亡。過度喜樂會使精神渙散無法儲藏。過度憂愁會使氣血鬱結不通暢。過度憤怒會使人迷惑而失去理智。過度恐懼會使精神渙散而失去根基。

心中驚恐憂慮思考會損傷精神,精神受損就會產生恐懼而失常,導致肌肉鬆弛、皮肉脫落,毛髮枯槁、面色憔悴,在冬天容易死亡。

脾氣過度憂慮而不排解會損傷意念,意念受損就會精神混亂,四肢無力,毛髮枯槁、面色憔悴,在春天容易死亡。

肝臟過度悲傷會損傷魂魄,魂魄受損就會精神錯亂、健忘,變得不精明,不精明就會行為不正,導致筋脈攣縮,兩側肋骨無法抬舉,毛髮枯槁、面色憔悴,在秋天容易死亡。

肺部過度喜樂沒有節制會損傷魄力,魄力受損就會產生瘋狂,瘋狂的人無法辨識他人,皮膚乾燥焦枯,毛髮枯槁、面色憔悴,在夏天容易死亡。

腎臟過度憤怒而不停止會損傷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健忘,腰背無法彎曲伸展,毛髮枯槁、面色憔悴,在夏末容易死亡。

過度恐懼而不排解會損傷精氣,精氣受損就會骨頭痠痛無力、肢體癱軟厥冷,精液會不自主流出。因此,五臟是儲藏精氣的,不可損傷,損傷就會失去防守而陰虛,陰虛就會缺乏氣力,缺乏氣力就會死亡。

4.

腋,謂臂下,脅上際,屬手厥陰心包絡經,又屬足厥陰肝經。腋前屬手太陰肺,腋後屬手少陰心,腋下屬足厥陰肝,下六寸屬足太陰脾之大絡。

白話文:

腋,指的是手臂下方、脅部上方的交界處。這個部位在經絡上屬於手厥陰心包絡經,也屬於足厥陰肝經。腋窩前面屬於手太陰肺經的範圍,腋窩後面屬於手少陰心經的範圍,腋窩下方則屬於足厥陰肝經的範圍。從腋窩往下約六寸的地方,屬於足太陰脾經的大絡脈。

5.

屬足少陰腎經(《難經》曰:腎氣通於耳)。耳前屬手足少陽三焦、膽、足陽明胃經之會;耳後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之會。耳下曲頰屬足少陽膽、陽明大腸經之會;曲頰前屬足少陽膽、陽明大腸經之會;前寸許屬手陽明大腸經;曲頰後屬足少陽膽經。

白話文:

耳朵,屬於足少陰腎經的循行路線(《難經》說:腎的精氣可以通到耳朵)。耳朵前面,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三條經脈交會的地方;耳朵後面,是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交會的地方。耳朵下方彎曲的臉頰部位,是足少陽膽經和足陽明大腸經交會的地方;彎曲臉頰的前方,是足少陽膽經和足陽明大腸經交會的地方;彎曲臉頰前方一寸左右的地方,是手陽明大腸經所經過的;彎曲臉頰的後方,是足少陽膽經所經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