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考》~ 經脈 (7)
經脈 (7)
1.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
白話文:
從胸中開始,經過心包絡,下隔膜,貫穿三焦經絡。它的支脈,沿著胸中向外走,經過肋骨下三寸,往上到腋窩,往下沿著上臂內側走,在太陰經和少陰經之間,進入肘部,向下走上臂,在兩條肌腱之間,進入手掌中,沿著中指伸到指尖;它的另一支脈,從手掌中分出來,沿著小指旁邊伸到指尖。如果這條經絡阻塞不通,就會引起手心發熱,手臂和肘部痙攣,腋下腫脹,嚴重時胸脅脹滿,心中煩躁不安,面紅目黃,經常笑個不停。這條經絡的主要病症有心煩、心痛、手心發熱等。
此言心胞絡經脈氣之行,乃為第九經也。脅上際為腋。小指次指,即手小指之次指,乃無名指也,蓋自小指而逆數之故云然。手厥陰心包絡經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下之包絡,受足少陰腎經之交也,由是下膈,歷絡於膻中、中脘及陰交之三焦(臍下一寸為陰交);其支者,自屬心包,上循胸出脅,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上循臑內之天泉,以界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兩經之中間,入肘中之曲澤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兩筋之間,循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入掌中勞宮,循中指出其端中衝;其支別者,從掌中循無名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三焦經也。故其變動則有掌熱等症。
白話文:
這段話講述的是心包絡經脈氣的流向,它是第九條經脈。脅部上面與腋下相連。小指次指,就是手小指的旁邊那個手指,也就是無名指,因為它是從小指往回數的,所以這樣說。手厥陰心包絡經的脈絡,起始於胸腔的內部,伸出並附屬於心臟下方的包絡,與足少陰腎經相交,由此向下穿過膈肌,經過膻中、中脘以及陰交的的部位,就是臍下一寸的地方,稱為陰交;支脈從屬於心包,向上沿著胸腔出來,進入脅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行至腋窩下,再向上沿著上臂內側的天泉穴,與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兩條經脈相交界,進入肘部中間的曲澤穴,再從肘部下行到前臂,沿著胳膊兩條肌肉之間,經過郄門、間使、內關和大陵穴,進入掌中的勞宮,沿著中指伸到指尖的端中衝穴;支別的脈絡,從掌中沿著無名指,伸出指尖,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所以如果經脈發生變化,就會出現掌心發熱等症狀。
2. 手厥陰心包絡圖
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此經本有名有形,其經絡起於腋下之天地,而止於中指之中衝。其藏在心之下,有黃脂裹心者是也。其脈在右手尺中,後世不知有此經者非。
白話文:
心包絡,位於橫膈膜的上方和豎膈膜的下方,與橫膈膜相連,由黃色脂肪包圍著,這就是心臟。脂肪膜的外面有如絲般細小的筋膜,與心臟和肺臟相連,這就是心包。心包絡是具有名稱和形狀的經絡之一,它起源於腋下的天地穴,止於中指的衝穴。心包絡的位置在心臟下方,被黃色脂肪包圍著。它的脈絡在右手的尺中穴,後人不知道有這個經絡是錯誤的。
《靈樞·本輸》篇云:心出於中衝云云。《邪客》篇:心主之脈出於中指之端云云。又云:手少陰之脈,獨無輸何也?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固邪弗能客也。客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白話文:
《靈樞·本輸》篇說:心臟的脈絡從中衝穴發出。
《邪客》篇說:心臟主導的脈絡從中指的末端發出。
有人問:手少陰經的脈絡,為什麼沒有輸穴呢?
岐伯回答說:少陰經是心臟的脈絡。心臟是五臟六腑的大主宰,是精神所寄居的地方。心臟的臟器堅固,邪氣不能侵犯。如果邪氣侵犯了心臟,心臟就會受傷;心臟受傷,精神就會離開;精神離開,人就會死亡。所以,凡是侵犯心臟的邪氣,都停留在心臟的包絡上。
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輸焉。黃帝曰:少陰獨無輸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其餘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故本輸者,皆固其氣之虛實疾徐以取之。
白話文:
包絡,是心臟的主要脈絡,所以它獨自沒有輸送的脈絡。黃帝說:少陰獨自沒有輸送的脈絡,那它會不會生病?岐伯說:少陰的外部經脈會生病,但藏在裡面的心臟不會生病,所以我們只需要在掌後銳骨的端點取少陰脈。其餘的出入和屈曲,其運行快慢,都和手少陰心臟的脈絡運行一樣。所以,取本輸的脈絡,都要根據氣血虛實、快慢,來決定取脈的方式。
3. 心包絡經諸穴歌
手厥陰心包之絡,計有九穴之奇,自天池天泉而始,逐曲澤郄門而馳,間使通乎內關,大陵近於勞宮,即由掌握,乃抵中衝。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共有九個穴位,從天池穴和天泉穴開始,沿著曲澤穴和郄門穴流走,並通過內關穴與大陵穴相通,接近勞宮穴,然後經過掌中穴,最後到達中衝穴。
4. 又分寸歌
心絡起自天池間,乳後一寸腋下三(腋下三寸,乳後一寸),天泉曲腋下三寸,曲澤屈肘陷中央,郄門去腕方五寸(掌後去腕五寸),間使腕後三寸量,內關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後兩筋間,勞宮屈中名指取(屈中指無名指取之),中指之末中衝詳。
白話文:
心臟的經絡起於天池穴之間,腋下三寸乳房後一寸處,天泉穴在彎曲的腋下三寸處,曲澤穴在彎曲的肘部中央凹陷處,郄門穴在腕部方五寸處(手腕的掌後五寸),間使穴在腕部的後三寸處,內關穴在腕部的末端二寸處,大陵穴在手掌後面的兩條肌腱之間,勞宮穴位於中指無名指彎曲處(彎曲中指、無名指時,取穴位於指根關節),中指的末端為中衝穴。
5. 三焦手少陽之脈
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
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廉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焞,音屯)
白話文:
從小指和食指的末端開始,往上經過兩根手指之間,沿著手錶和手腕,出現在手臂外側的兩塊骨頭之間,往上貫穿肘部,沿著上臂的外側向上經過肩部,然後與足少陽經交叉,進入缺盆,分佈在膻中,散佈在心包經絡上,向下經過橫膈膜,沿著三焦經走行;它的分支,從膻中向上出缺盆,上行至頸部,連接耳朵後方,一直向上,出耳朵的上角,彎曲向下經過臉頰到嘴角;它的另一分支,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裡面,出來後經過耳朵前面,經過客主人前面,交叉經過臉頰,直到眼睛的銳利部位。這個經絡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耳聾,頭腦昏沉,喉嚨腫痛。
此言三焦經脈之行,乃為第十經也。臂骨盡處為腕,臑盡處為肘,膊下對腋處為臑,目下為䪼。手少陽起小指次指之端關衝穴(即第一指也),上出,歷液門,中渚,四指之間,循手表腕之陽池,出臂外兩骨之間至天井穴,從天井上行,循臂臑之外,歷清冷淵、消鑠,行手太陽之裡、手陽明之外,上肩,循臂會肩髎、天髎,交出足少陽之後,過秉風、肩井,下入缺盆,復由足陽明之外,而交會於膻中之上焦,散布絡繞於心包絡,乃下膈,入絡膀胱,以約下焦,附右腎而生;其支行者,從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項,過大椎,循大牖,上耳後,經翳風、瘛脈、顱息,直上出耳上角,至角孫,過懸釐、頷厭,及過陽白、睛明,屈曲耳頰至䪼,會顴髎之分;其又支者,從耳後翳風穴入耳中,過聽宮,歷耳門、禾髎,卻出至目銳眥,會瞳子髎,循絲竹空,而交於足少陽膽經也。隨其經之所在,而虛實變動,乃見耳聾渾渾焞焞等症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三焦經絡的走行,這是第十條經脈。胳膊骨的盡頭是手腕,胳膊肘的盡頭是手肘,胳膊下靠近腋窩的地方是手太陰經絡,眼睛的下方是瞳子髎穴。手少陽經絡從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關衝穴開始,往上巡行,經過液門穴、中渚穴、四個手指之間,沿著手背腕部的陽池穴,外出臂兩骨之間到天井穴,從天井穴繼續往上走,沿著胳膊外側,經過清冷淵穴、消爍穴,走行在手太陽經絡的內側、手陽明經絡的外側,到肩膀,沿著胳膊會合肩髎穴、天髎穴,交叉後到達足少陽經絡之後,經過秉風穴、肩井穴,往下進入缺盆穴,又從足陽明經絡的外側,而交會到膻中穴的上焦,散佈分佈在心包絡,然後往下經過橫膈膜,進入聯絡膀胱經絡,以此約束下焦,依附著右腎而產生;它的支脈從膻中穴,而往上外出缺盆穴之外,到項部,經過大椎穴,沿著大牖穴,到耳後,經過翳風穴、瘛脈穴、顱息穴,一直往上到耳朵上部,到達角孫穴,經過懸釐穴、頷厭穴,及陽白穴、睛明穴,彎曲耳頰到瞳子髎穴,會合顴髎穴的分支;它的另外一支脈從耳後的翳風穴進入耳中,經過聽宮穴,經過耳門穴、禾髎穴,再出來到眼睛的外眼角,會合瞳子髎穴,沿著絲竹空穴,而交會到足少陽膽經。隨著它經絡所經過的地方,而虛實變化,就會出現耳聾、渾渾噩噩、焞焞等症狀。
6. 手少陽三焦圖
此經本有名有形,其經絡起於手第四指之關衝穴,而止於面部之耳後絲竹空,其府附乎右腎。後世以為無狀有名者,非其倚始於秦越人,而成於王叔和也。其脈見於右手尺部,厥陰、心包絡為表裡。
《素問》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白話文:
這條經絡本來是有名稱和形狀的,它的經絡起源於手上的第四根手指的關衝穴,並止於面部的耳後絲竹空穴,它的腑附屬於右腎臟。後代人認為它沒有形狀只有名稱,這不是因為它最初依附於秦越人,而是因為它後來被王叔和發展完善的緣故。這條經絡的脈絡出現在右手尺部,厥陰經和心包絡經是它的表裡經絡。
《本藏》篇云: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面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白話文:
《本藏》篇中說:腎臟與骨骼相應。皮膚紋理細密而皮膚厚的,三焦和膀胱也厚;皮膚紋理粗糙而皮膚薄的,三焦和膀胱也薄。皮膚疏鬆毛孔粗大的人,三焦和膀胱運轉緩慢;皮膚緊繃而臉上沒有汗毛的人,三焦和膀胱運轉過快。汗毛濃密而粗的人,三焦和膀胱通暢;汗毛稀疏的人,三焦和膀胱有結塊。
7. 附三焦諸穴歌
手少陽三焦之脈,二十三穴之中,關衝連開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相聯,天髎外天牖之下,翳風讓瘛脈居先,顱囟定而角孫近耳,絲竹空而禾髎倒懸,耳門既闢夏納聞焉。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的經脈,總共有二十三個穴位。關衝穴連接開液門穴,中渚穴、陽池穴、外關穴。支溝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的陽絡相會,四瀆穴、天井穴、清冷淵穴。消濼穴、臑會穴、肩髎穴相連接,天髎穴位於外天牖穴的下方,翳風穴讓瘛脈先到。顱囟穴定位,角孫穴靠近耳朵,絲竹空穴空虛,禾髎穴倒懸。耳門穴開啟,夏天就能敏銳地聽到聲音。
8. 又分寸歌
無名之外端關衝,液門小次指陷中,中渚腋下去一寸,陽池腕上之陷中。外關腕後方二寸,腕後三寸開支溝(臂外三寸兩骨間),腕後三寸內會宗,空中有穴細心求。腕後四寸三陽絡,四瀆肘前五寸著,天井肘外大骨後,骨罅中間一寸摸。肘後二寸清冷淵,消爍臑節腋臂下看。
白話文:
-
無名指之外側,端點是關沖穴。
-
小指和小指次指間的陷中是液門穴。
-
中渚穴在腋下外側一寸處。
-
陽池穴在手腕上的陷中。
-
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處。
-
腕後三寸開支溝穴(在前臂外側三寸,兩骨之間)。
-
腕後三寸內會宗穴,在空中有穴,需細心尋找。
-
腕後四寸三陽絡穴。
-
四瀆穴位於肘前五寸處。
-
天井穴位於肘外側的大骨後,骨縫間一寸處。
-
肘後二寸清冷淵穴。
-
消爍穴位於腋下,臑節下方。
臑會肩前三寸中(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肩髎臑上陷中央,天牖天容之後存(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翳風耳後尖角陷(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瘛脈耳後青脈現,顱囟亦在青絡脈,角孫耳廓中間上,耳門耳前起肉中(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禾髎耳前動脈張,欲絲竹空何在?眉後陷中仔細量。(馬玄臺曰:周身之穴,頭部最難,徐氏以行分之談矣。
計共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白話文:
-
臑會:在肩前三寸處,廉肉上,離肩頭三寸,宛宛之中。
-
肩髎:在臑會穴的上方,陷中央處。
-
天牖、天容:在天柱穴之前,完骨穴之下,髮際之上,頸大筋之外,缺盆之上。
-
翳風:在耳後尖角陷中,按壓此穴會引發耳中疼痛。
-
瘛脈:在耳後,青筋明顯處。
-
顱囟:也在青絡脈上。
-
角孫:在耳廓中間偏上的位置。
-
耳門:在耳前,起肉之中,當耳缺陷處。
-
禾髎:在耳前,動脈張處。
-
欲絲竹空:在眉後陷中,仔細量度即可找到。
(註:馬玄臺說:人體的穴位中,頭部的穴位最難找。徐氏以行氣的方式來區分穴位,已經很詳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