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考》~ 經脈 (6)
經脈 (6)
1. 足陽明胃經圖
《平人絕谷》篇伯高曰: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腸胃》篇同。《素問·靈臺秘典論》云: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本臟》篇曰:脾應肉。肉䐃堅大者胃厚,肉䐃麼者胃薄;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肉䐃不稱身者胃下。
胃下者下脘約不利;肉䐃不堅者胃緩,肉䐃無小里累者胃結,胃結者上脘約不利也。
白話文:
《平人絕谷》篇中,伯高說:胃的長度大約一尺五寸,直徑約五寸,全長約二尺六寸,橫向彎曲,能夠容納三斗五升的水和食物。其中,食物通常會留下二斗,水能裝下一斗五升就滿了。《難經》說:胃的重量是二斤一兩。《腸胃》篇的記載也相同。《素問·靈臺秘典論》說:脾胃是儲存食物的官職,五種味道都從這裡產生。《本臟》篇說:脾臟對應肌肉。肌肉豐滿結實的人,胃就厚實;肌肉細小的人,胃就薄弱;肌肉小又細弱的人,胃就不堅固;肌肉與身體不相稱的人,胃的位置就比較低。
胃的位置比較低的人,下脘這個部位就容易不通暢;肌肉不結實的人,胃就比較鬆弛;肌肉沒有小而累贅的現象的人,胃就容易產生結塊;胃容易結塊的人,上脘這個部位就容易不通暢。
2. 胃經諸穴歌
足陽明四十五,自承泣四白而數,巨髎有地倉之積,大迎來頰車之夥,下關頭維以人迎,水突氣舍與缺盆。氣戶兮庫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天樞外陵。大巨從水道歸來,氣衝入脾關之境,伏兔至陰市梁丘,犢鼻自三里而行。上巨虛(即上廉)兮條口,下巨虛(即下廉)兮豐隆,解谿衝陽入陷谷,下內庭厲兌而終。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總共有四十五個穴位,從承泣穴、四白穴開始數起。巨髎穴這裡累積了地倉穴的氣,大迎穴連接著頰車穴,下關穴、頭維穴接著人迎穴,再來是水突穴、氣舍穴和缺盆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然後是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接著是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從水道穴接續過來,氣衝穴進入脾關穴的範圍,伏兔穴到陰市穴、梁丘穴,犢鼻穴從足三里穴往下走。上巨虛穴(也就是上廉穴)和條口穴相連,下巨虛穴(也就是下廉穴)和豐隆穴相接,解谿穴、衝陽穴進入陷谷穴,最後到達內庭穴、厲兌穴結束。
3. 又分寸歌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倉夾吻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中,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神庭,督脈穴,在中行髮際上五分。頭維,去神庭四寸五分),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氣舍在水突下)。
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頭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自氣戶至乳根六穴上下相去各一寸六分,去中行任脈各四寸),卻去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與君陳。不容巨闕旁三寸(巨闕,任脈穴。
臍上六寸五分),卻行幽門寸五新(幽門,腎經穴,巨闕旁一寸五分,在胃經、任脈二脈之中),其中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一滑肉門,上下一寸無多少,共去中行三寸中。天樞臍旁二寸間,樞下一寸外陵安,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四寸水道金,樞下六寸歸來好,共去中行二寸邊,氣衝鼠鼷上一寸(鼠鼷橫骨盡處),又去中行四寸專。
髀關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記,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條口味,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豐隆系,卻是踝上八寸量,以那下廉外邊綴。解谿去庭六寸半(庭,內庭也),衝陽庭後五寸換,陷谷庭後二寸間,內庭次指外間現(足大趾次趾外間陷中),厲兌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
按:馬玄臺曰:足陽明胃經穴,自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去中行各四寸。上下相去各一寸六分,自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去中行各三寸,上下相去各一寸,自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去中行各二寸,上下相去不等。其氣衝一穴,則又去中行二寸,鼠鼷上一寸。
其屈曲有如此者,《徐氏針灸書》皆以二行言之誤矣。左右各四十五穴,共九十穴。
白話文:
又分寸歌
胃經是足陽明經,承泣穴在眼睛下方七分的位置,四白穴在眼睛下方一寸的位置,巨髎穴在鼻孔旁八分的位置;地倉穴靠近嘴角四分,大迎穴在下巴下一寸三分的正中,頰車穴在耳朵下方八分的位置,下關穴在耳朵前方的動脈跳動處。頭維穴在神庭穴旁邊四寸五分(神庭穴在督脈上,位於前髮際上五分。頭維穴在神庭穴旁四寸五分),人迎穴在喉嚨旁邊一寸五分,水突穴在肌肉前面,位於人迎穴的下方,氣舍穴在喉結的下方(氣舍穴在水突穴下方)。
缺盆穴位於鎖骨內側凹陷處,離身體中線各一寸半,氣戶穴在璇璣穴旁邊四寸,到乳房位置是六寸又四分,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靠近,乳中穴正在乳頭中心。接下來是乳根穴,在乳房下方一寸六分,彼此不相連(從氣戶穴到乳根穴這六個穴位,上下之間距離各一寸六分,距離身體中線任脈各四寸)。它們距離身體中線都是四寸,以上穴位的位置都已告訴您。不容穴在巨闕穴旁邊三寸(巨闕穴是任脈上的穴位,在肚臍上方六寸五分),幽門穴在其旁邊一寸五分(幽門穴是腎經上的穴位,在巨闕穴旁一寸五分,位於胃經和任脈之間),其中還有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上下距離一寸左右,它們都距離身體中線三寸。天樞穴在肚臍旁邊二寸,外陵穴在天樞穴下一寸,大巨穴在天樞穴下二寸,水道穴在天樞穴下四寸,歸來穴在天樞穴下六寸,它們都距離身體中線二寸,氣衝穴在鼠蹊上方一寸(鼠蹊是橫骨的盡頭),它距離身體中線四寸。
髀關穴在膝蓋上方一尺二寸,伏兔穴在膝蓋上方六寸,陰市穴在膝蓋上方三寸,梁丘穴在膝蓋上方二寸,膝臏穴的凹陷處是犢鼻穴,足三里穴在膝蓋下方三寸,上廉穴在膝蓋下方六寸,條口穴在膝蓋下方七寸,下廉穴在膝蓋下方八寸,豐隆穴在膝蓋下方九寸,也等於腳踝上方八寸的位置,在下廉穴的外側。解谿穴距離內庭穴六寸半(內庭穴又稱庭穴),衝陽穴在內庭穴後面五寸,陷谷穴在內庭穴後面二寸,內庭穴在第二腳趾外側的凹陷處(足大趾旁邊第二趾的外側凹陷處),厲兌穴在第二腳趾的指甲末端,像韭菜葉的形狀,是胃經的井穴。
註:馬玄臺說: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從缺盆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距離身體中線各四寸,上下之間距離各一寸六分;從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距離身體中線各三寸,上下之間距離各一寸;從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穴,距離身體中線各二寸,上下之間的距離不固定。氣衝穴一個穴位,則距離身體中線二寸,在鼠蹊上方一寸。
它的彎曲轉折是如此,徐氏針灸書把它們都寫成兩行,是錯誤的。左右兩邊各有四十五個穴位,總共有九十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