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祿、徐師曾撰

《經絡全書》~ 後編·樞要 (16)

回本書目錄

後編·樞要 (16)

1. 四、〔脾〕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如衰,脾氣通也),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強,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脾臟功能失調時,活動就會感到舌根僵硬無力,進食則嘔吐、胃脘疼痛、腹部脹滿且容易打嗝。如果排出宿氣,則會感到舒適,如同衰老一般(這指的是脾氣通暢);全身沉重。脾臟生病的症狀包括:舌根僵硬,身體無法活動,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心窩部劇烈疼痛,大便溏瀉、腹部腫塊、腹瀉、水腫、黃疸,無法平躺,只能強撐著站立,大腿膝蓋內側腫脹,手腳厥冷,大腳趾不能活動。脾氣盛的人,寸口脈搏的力度是人迎脈搏的三倍;脾氣虛的人,寸口脈搏反而比人迎脈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