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機

《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7)

回本書目錄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7)

1. 補錄單方膏

(各用數兩油熬丹收臨症和調加以末子可應萬變湯頭合膏亦照此推)

白話文:

(各種藥材用幾兩的油煎熬製成藥膏,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調整配方,添加適量的藥粉,可以應對各種變化,製作湯劑和藥膏也是按照這個原則來推斷)

薑蔥膏(或分熬加韭蒜鳳仙為五虎再加槐椒為七實桑柳菖為十實),薑茶膏,薑棗膏(姜五兩棗三兩),蔥豉膏,薄荷膏,竹葉膏,桑枝膏(連皮並葉)菖蒲膏,菊花膏,銀藤膏,紫蘇膏(連子),柏葉膏(或同艾用),羌活膏(二活並用),荊穗膏,防風膏,香芷膏,烏藥膏○○,柴胡膏(或同前胡),連翹膏,川芎膏,麻黃膏,桂枝膏,當歸膏,芍藥膏(須分赤白),地黃膏(須分生熱),元參膏,丹參膏,甘草膏,麥冬膏,細辛膏,皂角膏,黃連膏,黃芩膏,黃柏膏,梔子膏,大黃膏,龍膽膏,栝蔞膏(連根用),地骨膏,丹皮膏,知母膏,款冬膏(用去毛枇杷葉),貝母膏,黃耆膏,蒼朮膏,白朮膏,防己膏(漢防己),首烏膏(赤白),附子膏(或另同乾薑合),吳萸膏,益智膏,椒芥膏,大茴膏,良薑膏,烏頭膏(二烏並用),遠志膏,牽牛膏(黑白),甘遂膏,大戟膏,香附膏,鬱金膏,三稜膏(或同莪朮),葶藶膏,延胡膏,靈脂膏(或同蒲黃),靈仙膏(或用藁本),半夏膏,南星膏,橘皮膏(青陳並用),草果膏(草蔻並用)肉果膏,蓯蓉膏,杜仲膏(或同續斷),山萸膏,巴戟膏,故紙膏,枳實膏(同殼),檳榔膏,升麻膏(或同乾葛),五味膏,山楂膏(或同麥芽),木瓜膏,烏梅膏,紅花膏,文蛤膏,車前膏(或同苓瀉木通),樗皮膏,槐角膏(或同馬莧地榆),羚角膏,蒼耳膏,益母膏,鳳仙膏

白話文:

  1. 生薑大蔥膏 (可分開煮,再加入韭蒜鳳仙成為五種,再加入槐椒成為七種,再加入桑柳菖蒲成為十種)

  2. 生薑茶膏

  3. 生薑大棗膏 (生薑5兩,大棗3兩)

  4. 大蔥醬油膏

  5. 薄荷膏

  6. 竹葉膏

  7. 桑樹枝膏 (連皮帶葉一起熬煮)

  8. 菖蒲膏

  9. 菊花膏

  10. 銀藤膏

  11. 紫蘇膏 (連子一起熬煮)

  12. 柏樹葉膏 (或與艾草一起熬煮)

  13. 羌活膏 (兩種羌活一起熬煮)

  14. 荊穗膏

  15. 防風膏

  16. 香芷膏

  17. 烏藥膏

  18. 柴胡膏 (或與前胡一起熬煮)

  19. 連翹膏

  20. 川芎膏

  21. 麻黃膏

  22. 桂枝膏

  23. 當歸膏

  24. 芍藥膏 (需要分開紅色和白色)

  25. 地黃膏 (需要分開生熱)

  26. 元參膏

  27. 丹參膏

  28. 甘草膏

  29. 麥冬膏

  30. 細辛膏

  31. 皁角膏

  32. 黃連膏

  33. 黃芩膏

  34. 黃柏膏

  35. 梔子膏

  36. 大黃膏

  37. 龍膽膏

  38. 栝蔞膏 (連根一起熬煮)

  39. 地骨膏

  40. 丹皮膏

  41. 知母膏

  42. 款冬膏 (用去毛枇杷葉)

  43. 貝母膏

  44. 黃耆膏

  45. 蒼朮膏

  46. 白朮膏

  47. 防己膏 (漢朝的防己)

  48. 首烏膏 (紅色和白色)

  49. 附子膏 (或另與乾薑一起熬煮)

  50. 吳萸膏

  51. 益智膏

  52. 椒芥膏

  53. 大茴膏

  54. 良薑膏

  55. 烏頭膏 (兩種烏頭一起熬煮)

  56. 遠志膏

  57. 牽牛膏 (黑色和白色)

  58. 甘遂膏

  59. 大戟膏

  60. 香附膏

  61. 鬱金膏

  62. 三稜膏 (或與莪朮一起熬煮)

  63. 葶藶膏

  64. 延胡膏

  65. 靈脂膏 (或與蒲黃一起熬煮)

  66. 靈仙膏 (或用藁本)

  67. 半夏膏

  68. 南星膏

  69. 橘皮膏 (青橘皮和陳皮一起熬煮)

  70. 草果膏 (草蔻一起熬煮)

  71. 肉果膏

  72. 蓯蓉膏

  73. 杜仲膏 (或與續斷一起熬煮)

  74. 山萸膏

  75. 巴戟膏

  76. 故紙膏

  77. 枳實膏 (一同熬煮果殼)

  78. 檳榔膏

  79. 升麻膏 (或與乾葛一起熬煮)

  80. 五味膏

  81. 山楂膏 (或與麥芽一起熬煮)

  82. 木瓜膏

  83. 烏梅膏

  84. 紅花膏

  85. 文蛤膏

  86. 車前膏 (或與苓瀉木通一起熬煮)

  87. 樗皮膏

  88. 槐角膏 (或與馬莧地榆一起熬煮)

  89. 羚角膏

  90. 蒼耳膏

  91. 益母膏

  92. 鳳仙膏

上二十一膏與加藥法皆局中所用已有年矣。(制膏加藥之法均載略言此乃局中所用親反知其有驗索方者眾因刊之以俟高手斟酌)局中延老成有德明醫理者一人。主治內外症之事。(此席最重慎選得人諸事皆有倚矣)四胗中以望聞問三胗為主。而切脈則略焉。蓋脈理幽微。非息心靜氣不能得。

白話文:

上二十一膏方加藥的藥方都在醫局多年。

(這些制膏加藥的辦法都載略中,這一記載乃醫局中的親身經驗,實驗過確實有效,很多人來索取藥方,所以刊印出來,等待高手根據自己親身經驗去考量)醫局延聘了一位年紀大、有醫德、懂得醫理的人,負責診治內外症狀的疾病。(這個職位最為重要,選擇得人,一切事情都有依靠)在四診中以望聞問三診為主,切脈略略帶過,因為脈象幽微,如果不專心靜氣就不能得到。

人多則必淆惑。不如望聞問之確也。(望為色胗通於相法極有神驗小兒尤非望不可外症則一望可知聞即在於望之時問是醫家最有把握處其法俱載在駢文內有此三者病情已得脈有憑而無憑前賢論之詳矣無庸假此為名或重症切之與色相參可耳)又以勤敏者一人。司攤膏研藥之事。

白話文:

如果病患太多,那麼一定會手忙腳亂。不如診視病人全憑望、聞、問三法來得確切。(診視病人的氣色與面容,在相術學中非常靈驗,尤其是幼童,更是非觀察不可。至於外在的病症,只要一看便知。聽診要在診視時同時進行。詢問是醫家掌握病情最有效的方法,其方式全都記載在中醫書《駢文》之中。只要掌握這三種方法,把病人的病情瞭解清楚,診脈時便有了依據或沒有依據,前人對此都有詳細的論述,因此不必再借用別的名稱。或者遇到重病患者,切脈與觀察病人的氣色相輔佐,也就夠了。)另外,再讓一人分工合作,負責攤膏藥、研磨藥品的事情。

(合膏須另請鋪中老手為之並須設局者親考其藥料之優劣察其火候之淺深及合既成權其分兩付局攤用)粗工一人。備其給及使令之事。每日自辰至戌。來胗者不以時限。(不以過午為限蓋窮民非獨惜錢並惜工夫也)隨到隨給。(姓名症候給時隨手錄簿不惟可知人數多寡膏藥出入重症復胗亦有查對)人咸樂其便。

白話文:

(混合熬膏藥必須另外請製藥行的老手,同時掌櫃的須親自檢查藥材的好壞,觀察火候的淺深,以及混合完成之後,權衡輕重,交給藥行提供給病人使用。)粗工一人,負責提供所需物品和跑腿做事。每天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來診治的人不以時間為限。(不以中午為限,因為窮人不但捨不得錢,也捨不得花時間。)隨時來,隨時提供藥物。(病人的姓名、症狀和提供藥物的時間要隨時記錄在簿子上,不僅可以知道人數的多少,藥膏的進出,對於嚴重的病人回診,也有依據可以查對。)所以很多人都樂得接受這樣的服務。

而胗者亦寬然有餘暇焉。(代帶不親到者不給恐有錯誤如實有病不能來者須將病源開來其有指名何膏願出錢買者或是有家或系醫之所使與之以示通融其所入之錢仍歸功德)統計此局月閱症四五千人。歲約五六萬人。出膏大小約十萬余張。末藥錠藥副之。為費三百金。(以百金充局用余皆歸於藥材)雖不能盡人皆愈。

白話文:

診治的人也因此有了較充裕的時間。(代診的醫生如果不到位,不給你藥,可能有錯誤,但確有疾病不能前來的,必須將病因寫出來。如果有指名要哪種藥膏的人願意出錢購買,或者有家人或所屬醫生派遣的人前來購買,給予他們以示通融。這些出售藥膏的所得收入仍然歸還給這個慈善組織。)這個救濟局每月看診四五千人,每年約五六萬人,發出的藥膏共大小約十萬多張。除此之外,還配有末藥錠劑和其他的藥物。因此花費了三百兩金子。(其中一百兩用於支付局中費用,其餘的都用於購買藥材。)雖然不能使每一個人都能康復。

而十亦愈其八九。誠事簡而功倍矣。既刻全方。遂書此於後。古云施藥不如傳方。局中二者並行合藥施送以救目前窮人之疾苦。刊書傳播。令天下皆得觀覽。有不信者。自有信者。不必人人皆信也。惟獨力難遍。及道路遠隔。又往往不能寄。如有能翻刻者實余所深望。蓋鄉村寒士。

白話文:

治癒率至少也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真是簡便有效啊。方子已經全部刻成,於是將此文寫在後面。古話說,施送藥物不如傳授方子。藥局中二者同時進行,配合藥物施送以解救眼前窮人的疾苦。刊印書籍傳播,讓天下人都能看到。有些人不信,自然會有人信。不必要求人人信服。只是獨自努力難以遍及各地,而且路途遙遠,常常無法寄送。如果有能力翻刻的人,實在是我所深切希望的。那些鄉村的貧寒之士,

托醫術以謀生者甚眾。得此法而遇疑險之症。可不至於枉人。若藥肆有合諸方售者。多寡人皆可買。亦為有便於民也。(現在山東安徽漢口上海常州等處醫家有用吾法者藥店亦有用余方合者皆友人在此目睹其效攜書至彼所傳也)聞潞安趙太守欲將此書改雕大字。存板於學宮。

白話文:

靠行醫術謀生的醫生很多。掌握了這個方法,即使遇到疑難雜症,也不會冤枉了病人。如果藥店有配製好藥方出售的,不管是多是少,都可以買到。這也是為了方便百姓。(現在山東、安徽、漢口、上海、常州等地的醫生都在用我的方法,藥店也有用我的方子配藥的,這些都是我的朋友親眼所見,他們帶著我的書到那裡傳播的。)聽說潞安的趙太守要把這本書改刻成大字,並把它收藏在學校裡。

俾諸生刷印。以諸生多聰明達理之士。能知文。自能知醫。不以內外分別也。醫師列於天官。調和王躬。兼養民病。方周之時。其職甚重。在宋亦有翰林學生之選十道六通之試。(宋太宗校醫術人優者為翰林學生仁宗詔試醫官須引醫經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固應儲材以待。而外治一法。

白話文:

發給學生刊印。因為諸生多都是聰明且通曉道理的人。能懂得文學就能懂得醫學,沒有內外有分別。醫師被列入天官。調整保養君王的健康,同時照顧人民的疾病。在周朝的時候,醫師的職位十分重要。宋朝也有翰林學生醫術考試和十道六通的考試。(宋太宗考試醫術優秀的人可以進入翰林院做學生,仁宗皇帝詔試醫官,必須引用醫經和本草來回答問題,每次考試十道,六通及格)理應儲備人才以待。而外治法就是一種方法

於事親之道尤宜。昔宋陳直撰奉親養老書。(言高年不可亂投湯藥因著食治之方醫藥之法攝養之道)至正時范陽張壬宏命工鐫梓於學宮。趙君今倡此舉。乃與張合。其所見大非徒為余書翻刻者也。因並書之。同治九年六月安業識於有正味齋傳硯之室。是書之成。歷二十年。一句一字。

白話文:

對於侍奉父母之道尤其適宜。從前宋朝的陳直撰寫了一本《奉親養老書》,講述了高齡老人不應亂服藥,要用食療的方式來調理身體,並介紹了各種藥方、療法和養生之道。到元朝正值時期,範陽的張壬宏命人將此書刻印在學宮中。趙君現在倡導印刻這本書,於是與張壬宏合作印刻。他們所體現的用意非同一般,並不只是為了翻印我的書。因為這本書的形成前後歷經二十年,一句話一個字,都是仔細斟酌,認真對待的。

皆具苦心。十數易其稿。三鋟其板。時有改竄。亦時有增益。而意猶未愜也。誠以外治一門。前人所略。然其方散見於諸書。尚可蒐集。且方者仿也。即舉一以例。余亦不嫌於掛漏善悟者自能推也。所難者發明其理耳。苟非屏去雷同。獨探幽奧。無悖聖經。有裨世道。不必作也。

白話文:

所有集結的方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經過十幾次的修改,三遍雕刻木板,經常有修改和增加,但仍不滿意。確實由於外治一道,前人忽略了它,可是它的方子散見於各種書中,尚且可以蒐集起來。另外,方子是一種範例,只要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作為其他例子的依據了。我也不擔心遺漏,那些領悟力強的人,自然能夠融會貫通。難的是把其中的道理發掘出來,如果不排除重復雷同的方子,獨自探尋隱微奧妙的道理,不違背經典,有利於世道。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就不必寫書了。

自慚淺學徒費空言。乃挾此意以就正時賢。合志者甚鮮。或拘守舊編而不知所變也。或但取其方而不知求其理也。或知理之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其以外治為欺人之術。(藥不對症試之無驗)與不解外治二字之義而目為瘍科者。固可不議也。老輩中蒙嘉賞者許滇生喬鶴儕許辛木三先生而已。

白話文:

我深感自己學識淺薄,空談無用,因此抱著請教賢達的意願,希望得到指點。但志同道合的人實在太少,有些人拘泥於舊的醫書,不知變通;有些人只注重方劑,不懂藥理;有些人知道道理是對的,卻不知道道理的根源。更有一些人將外治視為欺騙人的手段,認為藥物不對症就沒效果,或者根本不懂「外治」的意義,將其視為外科。這些人實在不必多說。我輩中受到嘉獎的,只有滇生、鶴儕、辛木三位先生而已。

愧未能副耳。(友人阮序亭曾以鶴翁書示余云是文包羅百病說理精深書卷之富筆力之遒卓然超出時流之上不朽之業也)理無窮盡。衰老不能更進。思張子和之書。為儒生桑氏所潤色。心竊慕之。恨未之遇也。此二十一方之刊。聊徇世情。並非定本。其理在駢文。其制膏加藥之法在略言。

白話文:

慚愧不能稱心如意啊!(我的朋友阮序亭曾拿鶴翁的作品給我看,並說這篇文章包羅涵括許多疾病,論理精闢,內容豐富,文筆優美遒勁,這是遠遠超越當時流行的作品,是不朽的佳作。)道理是沒有窮盡的。因爲我年老了,無法有進步了。想起張子和的書,因爲被儒生桑氏潤色,內心暗地仰慕他。遺憾的是沒有遇到他。這二十一方的刊印,不過是迎合世人的情趣罷了。它並不是定稿。它的道理在駢文中,它的膏藥的製作方法在略言中。

能手可自為之。然識者見此。不免笑我為畫蛇已了。又添足也。同治九年秋七月安業復識於揚州之寓齋治心病方(心病聰明讀書人為多治法在小學近思錄感應篇今雖不能講道學未可不信果報也)按幾希錄良方載先正格言錢青掄驗方載無相真人藥十二味。皆所以治心病也。今仿其意為八方焉。

白話文:

有能力的人可以自行做到。然而,有識之士看到這個,免不了嘲笑我畫蛇已了,還畫龍點睛。同治九年秋七月,我在揚州住所的寓齋,專門治療精神疾病的方子。(精神疾病,聰明、愛讀書的人最容易得,治療的方法在《小學》、《近思錄》、《感應篇》中,現在即使不能講道德學說,也不能不相信報應啊。)按《幾希錄》上的好方子記載嘉言懿行,錢青掄驗方的十二味藥,都是用來治療精神疾病的。現在我仿照他們的思路,編了八個方子。

一立志

人要立志做正人君子。有德性氣節。人人欽敬。不可趨於下流。卑鄙苟且。寡廉鮮恥。喪行敗名。為人談笑。

一存心

白話文:

人應該立定志向要做一個正直的好人。要有道德和節操,讓大家都尊敬。不可以走向邪路,做出卑鄙苟且的事情,失去廉恥,損害自己的名聲,成為他人嘲笑的對象。

一個人內心要存有善良的意念。

心要整肅。不可放蕩。時時以禮義自防。心要寬厚。不可刻薄。處處以情理相體。久之邪妄少。忿嫉平。胸中清靜。滿腔皆慈祥矣。鬼神難欺。意惡甚重。人情莫測。怨毒常深。有夢神責身死。被人仇家亡者。宜凜凜也。

一謹口

白話文:

內心要端正威嚴,不可放蕩輕狂。時時刻刻以禮義約束自己。內心要寬厚,不要刻薄。處處以情理相體恤。長久下來,邪妄的念頭就會減少,忿怒、嫉妒等負面情緒也會平息,胸中清靜,充滿慈愛之心。神明不可欺騙,惡意很重。人心難以測度,怨恨毒害常常很深。有人因為夢見神明責罰而死,有人因為被仇家報復而亡。這些都是應該引以為戒的。

古云群居守口。又曰禍從口出。言總以寡為貴。不要無事尋話。說至公門。內客席間。在我無意。在人有心。造孽構釁甚易。好談閨閫。終有家醜。動筆更當三思。

一用功

白話文:

俗話說,羣居時要謹言慎行。又說,禍從口出。這都告訴我們,說話要謹慎,少說為妙。不要無聊生事,四處閒言碎語。要知道,一旦說出口,就可能成為官司,甚至引起家庭糾紛。在閒談中,不要輕易議論別人的家事,否則很容易招致麻煩。動筆寫文章時,更要三思而後行,以免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博觀經史。所以明理應事。無論出處。皆為有益之學。若終日間散。虛度可惜。不學無術。那免是非得失。迷惑顛倒。且逸則思淫。或耽於聲色貨利。昏昏然日在醉夢之中。精神更難振策矣。遇變鮮有能作為者。民能安分。便是良民土能安分。便是良士或耕或讀我自有立腳處。

白話文:

廣泛地閱讀經書和史書。從中可以明辨道理,知道如何做事。無論在什麼地方,學什麼東西,都是有益的學問。如果整天在閒散中度過,真是可惜。如果不學習任何技能,就會陷入是非得失的爭吵之中,讓自己迷惑顛倒。而且,閒暇就會產生淫邪的念頭,或者沉迷於聲色貨利之中,日日生活在醉生夢死的狀態裡。這樣就更難振作精神了。遇到突變的情況,很少有人能有所作為了。老百姓能安分守己,就是良民;讀書人能安分守己,就是良士。或耕耘或讀書,我自然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雖窮何害。蓽門蔬布。並不為辱。勤苦所獲。卻無憂患。且可長久。富貴豈能強求。無庸羨慕。亦無庸妒忌。若逆理損德。而致。更是寒心。

白話文:

即使貧窮又有什麼危害呢?山野的蔬菜,粗製的布衣,並不為恥辱。辛勤勞苦獲得的食物,卻沒有憂愁和煩惱。而且可以長久。富貴豈能勉強求得,不值得羨慕,也不值得嫉妒。如果違背了情理,損害了道德,而致富,就更令人寒心了。

一擇交

賢士宜親。匪人宜遠。與賢士居。遂為賢士。與匪人遊。遂為匪人矣。倘或有所牽累。雖悔何及。

一改過

白話文:

選擇交往的人時,應該親近賢士,遠離品行不端的人。與賢士相處,自己也會成為賢士;與品行不端的人交往,自己也會變得與他們一樣。如果因此受到牽連,到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改過方面,應當改正自己的過錯。

人孰無過。過而知改。則一朝之悔悟。即轉凶為吉之機。聖人原許人自新。禪家受戒歷陳生平所犯罪過不論大小。皆予開釋亦如此。惟須勇猛精進。若自欺自恕。蹉跎至於將死。則不可挽回矣。

一積善

白話文:

人哪有不犯錯的,如果知道錯誤並改正,那麼一早的悔悟就是把兇運轉變為吉運的機會。聖人本就允許人重新開始,禪宗受戒時,列舉從小到大所犯的罪過,無論大小,都予以開釋,也是如此。只是需要勇猛精進,如果自欺欺人,自己原諒自己,蹉跎時光直到死,那就無法挽回。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待善人。未嘗不厚。故大亂之時。自有不亂之家要在實心實力。奉行不懈。世世相承無間斷而已。倘不加積。雖有祖宗遺德。亦易於盡。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誰知此身後來如何可危也。

白話文:

積累善行的人家,必定有餘福。上天對待善人,從未不優厚。所以即使是大亂的時代,自然有亂不起來的家。在於要實在地積聚善行、善念,奉行不懈,世世代代相傳,永不間斷罷了。如果不能加緊積累,即使有祖先留下的恩德,也很容易被用盡。君子的恩惠,五代以後就會斷絕。誰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是多麼的危險呢?

上繫於兵亂後閱歷而知者。事皆有所指。前車之鑑思之可怕。作此以共警醒云。辛未孟夏潛玉識。人禽高門赦奕□□□□衣冠□□□□□□毋篇損德。暗室欺心。天道不爽。福善禍淫。誰云無睹。臺鬥昭森。誰云無聞。殷殷雷音。緬思先哲。如履如臨。冥冥高行。賢聖同欽。

白話文:

謹記於戰亂後所見所做,所有的事都有指涉,前車之鑑實在值得深思。撰寫此書共勉大家。辛未年夏季,潛玉謹記。高官貴人寬赦免罪,衣冠整潔,唯獨一個人損德。暗室欺心,天道不爽,福報善人、災禍淫亂之徒,誰說沒有見過?臺星斗宿光芒昭著,誰說沒有聽過?殷殷雷音。追思先哲,好像親自走過他們的足跡,他們的高尚行為,賢人聖哲都敬佩。

(伯玉為泰山府中央賢聖司)如何弗省。負疚影衾。曷師楊子。暮夜辭金。惟正惟直。神鑑其忱。光明內照。百邪不侵。茂陵消渴。留玷苔琴。微之會真。貽憾於同。狂藥亂性。當節其斟。綺語害道。並禁其吟。嗟嗟孽海。失足千尋。敢不敬畏。書代座箴。(暗室為夢覺關善惡關人鬼關)

白話文:

伯玉是一個賢聖,即使身處泰山府中央,也絲毫不曾懈怠。他常常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寢食不安、夜不能寐,他嚮往楊子的高潔品行,即使在深夜也辭別金錢。他始終堅持正直,並相信神明能夠鑑別他的誠意。光明正大的行為能夠照亮內心,讓百邪不敢侵擾。茂陵君患有消渴症,卻依舊沉迷於音樂,最終留下遺憾。微之與李賀的友誼,最終也成為眾人惋惜。狂妄的言論會擾亂人性,因此必須節制。華麗的言語有害於道義,所以應該禁止吟誦。可惜啊,他深陷孽海,一步錯步步錯,如今悔之晚矣。我不敢不敬畏,謹以此文作為座右銘。(暗室是一個可以使人覺醒的地方,它可以讓人分辨善惡,辨別人鬼)

又靈山吟一篇○我夙棲靈山。塵世偶來玩。一墮倘不還。能無自悲嘆。日月如穿梭。人生倏焉老。小草有本心。胡為不如草。兵燹遭亂來。山河俱未改。可憐平生親。而今半安在。安居無驚恐。飲水亦自甘。願讀數卷書。此外非所耽。杜門足不出。同人以為怪。名利爭奪場。

白話文:

靈山吟

我從遠古以來一直居住在靈山。

偶爾來到塵世遊玩。

一旦失足就難以回頭。

怎能不讓自己感到悲嘆。

日月如穿梭般飛逝。

人生倏忽之間就老了。

小草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為什麼人的作為還不如小草。

兵燹和戰亂接連而來。

山河依舊,沒有改變。

可憐我平生親人。

如今一半以上都不在了。

安居樂業,沒有驚恐。

喝水也覺得甘甜。

願讀幾卷書。

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耽誤的。

關起門足不出戶。

同仁們都覺得我奇怪。

名利爭奪的場所。

豈未閱成敗。雨余觀太虛。蕩蕩青萬里。此時真曠然。塵心盡如洗。荒園寂無人。水流花自開。鳴鳥如友生。好音風送來。已悟靜為樂。不求當世知。憫彼貧病人。以術聊濟之。韓康入城市。董奉居山林。我寓城市中。常抱山林心。百年會須盡。有來孰不去。(二句皆陶公詩)莫自昧靈光。

回頭失棲處。(有相者謂余前生是山中道士故以道家靈山為言)

白話文:

難道沒有體驗過成敗呢?雨後仰望天空,遼闊清朗,萬裏無雲。此時真是曠達空靈,塵世的雜念一掃而光。荒蕪的花園裡靜無人聲,溪水流淌,花朵自然開放。鳴叫的小鳥像是我的朋友,美妙的歌聲隨著風傳來。已經領悟到清靜無為是最快樂的事,不求世人知曉。憐憫那些貧困的病人,用醫術稍微濟助他們。韓康住在城市裡,董奉住在山林中,我雖然身處城市,卻常懷山林之心。百年時光終將逝去,有來就有去。(這兩句都是陶淵明的詩)不要自己埋沒了自己的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