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機

《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2)

回本書目錄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2)

1. 大補延齡膏

(舊名太極膏○此膏合後用者甚少以欲補者多服湯劑故也即有貼者夾雜服藥雖愈而不知誰之功惟一老人咳喘一老婦腰疼諸藥不效貼此而愈乃信補膏之有用)

調和五臟配合陰陽。凡氣血兩衰。不論何病何痛。皆可用。或加桂麝以為引更妙。

白話文:

(舊名太極膏,這個膏藥合好後使用的人很少,因為想要補養的人大多服湯藥,所以有貼膏藥的人通常也會同時服藥,即使病好了也不知道是哪種方法起的作用。只有一位老人咳嗽喘氣,一位老婦人腰疼許多藥都不見效,貼了此膏藥後痊癒了,才相信補膏有效果。)

黨參,丹參,元參,黃耆,於術,木通,生地,熟地,酒川芎,酒當歸,酒白芍,川烏萸肉,香白芷,淮山藥,羌活,防風,柴胡,秦艽,蒼朮,厚朴,青皮,陳皮,烏藥,杏仁,香附子,蘇子,貝母,生半夏,生南星,枳實,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菟絲子,蛇床子,杜仲,牛膝,續斷,炙甘草,破故紙,黃柏,知母,鎖陽,巴戟天,胡桃仁,五味子,天冬麥冬,棗仁(炒),柏子仁,遠志肉(炒),肉蔻仁,吳萸,大茴,靈仙,覆盆子,川楝子,車前子,澤瀉,益智仁,黃連,黃芩,黑山梔,大黃,桂枝,紅花,木鱉仁,蓖麻仁,炮山甲,金櫻子,五倍子,龍骨,牡蠣(各兩),生薑,乾薑,蔥白,薤白,韭蒜頭,干艾,側柏葉(各二兩),槐枝,柳枝,桑枝,桃枝,冬青枝,鮮菊花(各八兩),蒼耳草,鳳仙草(各一株),石菖蒲,白芥子,萊菔子,花椒,大棗,烏梅(各一兩),發團(三兩)○兩共用油二十斤。分熬丹收。

白話文:

黨參、丹參、元參、黃耆、於術、木通、生地、熟地、酒川芎、酒當歸、酒白芍、川烏萸肉、香白芷、淮山藥、羌活、防風、柴胡、秦艽、蒼朮、厚朴、青皮、陳皮、烏藥、杏仁、香附子、蘇子、貝母、生半夏、生南星、枳實、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菟絲子、蛇牀子、杜仲、牛膝、續斷、炙甘草、破故紙、黃柏、知母、鎖陽、巴戟天、胡桃仁、五味子、天冬麥冬、棗仁(炒)、柏子仁、遠志肉(炒)、肉蔻仁、吳萸、大茴、靈仙、覆盆子、川楝子、車前子、澤瀉、益智仁、黃連、黃芩、黑山梔、大黃、桂枝、紅花、木鱉仁、蓖麻仁、炮山甲、金櫻子、五倍子、龍骨、牡蠣(各兩)、生薑、乾薑、蔥白、薤白、韭蒜頭、幹艾、側柏葉(各二兩)、槐枝、柳枝、桑枝、桃枝、冬青枝、鮮菊花(各八兩)、蒼耳草、鳳仙草(各一株)、石菖蒲、白芥子、萊菔子、花椒、大棗、烏梅(各一兩)、發團(三兩)、共用油二十斤。分開熬製成丹丸後收集。

○再入鉛粉(炒一斤),陀僧,淨松香(各四兩),赤石脂,木香,砂仁,官桂,丁香檀香,雄黃,明礬,輕粉,絳香,乳香(制),沒藥(制各一兩)○另用龜膠,鹿膠(各二兩酒蒸化如清陽膏牛膠下法)

白話文:

○另外再加入鉛粉(炒製一斤)、陀僧(四兩)、淨松香(四兩)、赤石脂(四兩)、木香(四兩)、砂仁(四兩)、官桂(一兩)、丁香檀香(一兩)、雄黃(一兩)、明礬(一兩)、輕粉(一兩)、絳香(一兩)、乳香(一兩,經過炮製)、沒藥(一兩,經過炮製)。○另外使用龜膠(二兩)、鹿膠(二兩),將它們用酒蒸化,使其成為清陽膏,再按照牛膠的煉製方法加入膏中。

2. 通經膏

(綱目云過期不行宜補血行氣四物香附紅花蓬朮木通官桂蘇木薑黃延胡靈脂)

白話文:

綱目記載,過期了的貯藏食物,宜於補血行氣。四物湯、香附、紅花、蓬朮、木通、官桂、蘇木、薑黃、延胡、靈脂等,都是補血行氣的良藥。

此膏主溫經通經。治經後期血虛有寒者。或腹中積冷。臨經作痛。或兼寒濕帶下。或經閉久成痞滿腫脹之症。凡欲通者並宜之。○上貼心口。(心主血)中貼臍眼。(脾統血)下貼臍下。(肝藏血)兼貼對臍兩腰等處。

白話文:

這個藥膏的主要作用是溫暖經絡,疏通經絡。治療月經後期,血虛有寒的人。或者腹中積有寒氣,月經來之前疼痛。或者兼有寒濕帶下。或者月經閉塞很長時間,導致痞滿腫脹的症狀。凡是需要疏通的,都適合使用這個藥膏。 ○ 上半身貼在心口。(心主血) 中間貼在臍眼。(脾統血) 下半身貼在臍下。(肝藏血) 也貼在對應臍部的兩側腰部等部位。

(導經末子:附子、肉桂、當歸、元胡、靈脂、蓬朮、青皮、靈仙、川芎酒、芍、紅花、烏藥、香附、蒼朮、厚朴、精金、半夏、丁香、木通、大黃、醋炒蠶砂、炒吳萸、黃連同炒,各一錢;巴霜五分,其研末,每以半釐糝膏上貼。) ○又,調經末子:不論前後多少,痛或不痛,當歸兩、川芎五錢、白芍、蓯蓉、靈脂炒、延胡炒、白芷、蒼朮、白朮、烏藥、茴香、陳皮、半夏各三錢,柴胡二錢,黃連同吳萸炒各一錢。先期者,加條芩、丹皮、地骨皮各二錢;後期者,加官桂、乾薑、艾各二錢;乾血癆,加桃仁、紅花、大黃、生薑、紅棗;血瘕再加馬鞭草,各為粗末,或醋或酒炒熨心腹、臍下,並縛臍,如冷再炒,每日用之,以調為度。) 如熱結血閉,(古用四物同涼膈散),實者用清陽膏。

白話文:

處理經期不順的藥方:

  1. 四物湯:
  • 當歸:2錢

  • 川芎:5錢

  • 白芍:3錢

  • 蓯蓉:3錢

  • 靈脂:3錢

  • 延胡索(炒):3錢

  • 白芷(炒):3錢

  • 蒼朮:3錢

  • 白朮:3錢

  • 烏藥:3錢

  • 茴香:3錢

  • 陳皮:3錢

  • 半夏:3錢

  • 柴胡:2錢

  • 黃連(與吳茱萸同炒):各1錢

  • 月經來潮前服用:加入條芩、丹皮、地骨皮,各2錢。

  • 月經來潮後服用:加入官桂、乾薑、艾葉,各2錢。

  • 乾性血癆:加入桃仁、紅花、大黃、生薑、紅棗。

  • 血瘕:再加入馬鞭草。

  1. 調經末:
  • 末子:1錢
  • 附子(肉桂、當歸、元胡、靈脂、蓬朮、青皮、靈仙、川芎、酒芍、紅花、烏藥、香附、蒼朮、厚朴、精金、半夏、丁香、木通、大黃、醋炒蠶砂、炒吳萸、黃連(同炒)) :各1錢
  • 巴霜:5分

研末,每次取半公分左右藥末,用膏藥貼於患處。

  1. 清陽膏:

適用於體質燥熱、血瘀閉阻者。(古方使用四物湯與涼膈散合用)

  1. 實證:

使用清陽膏。

虛者用滋陰膏。(貼心口臍下)勞心血閉(心火上行)用養心膏。(貼心口)滋陰膏。(貼臍下)胞絡閉或挾痰用清心化痰膏。(貼心口)脾胃鬱結。氣血凝滯用金仙膏。(貼胸口並臍上)凡通經須防驟下崩脫。慎之。

白話文:

體質虛弱者使用滋陰膏。(貼在心口與肚臍下方)心血瘀堵(心火旺盛)使用養心膏。(貼在心口)體質虛弱者使用滋陰膏。(貼在肚臍下方)子宮閉塞或夾雜痰飲使用清心化痰膏。(貼在心口)脾胃鬱結,氣血凝滯使用金仙膏。(貼在心口和肚臍上方)所有通經的藥膏都必須小心使用,以免突然造成崩漏。務必謹慎。

全當歸(五兩),酒川芎,蒼朮,熟地,烏藥,半夏,大黃,酒芍,附子,吳萸,桂枝,紅花(各二兩),羌活,獨活,防風,黨參,黃耆,白朮,萸肉,白芷,細辛,荊芥穗,秦艽,製厚朴,青皮(醋炒)陳皮,枳實,蘇木,生香附,炒香附,生靈脂,炒靈脂,生延胡,炒延胡生蒲黃,炒蒲黃,莪朮(醋炒),三稜(醋炒),薑黃,靈仙,草果,山楂,麥芽,神麯,檳榔,南星,杏仁,桃仁,菟絲餅,蛇床子,杜仲,續斷,熟牛膝,車前子,澤瀉,木通,炙草,甘遂(煨),葶藶,黑醜(炒黑),巴仁,益智仁大茴,川烏,五味子,良薑,遠志肉(炒),黃連炮山甲,木鱉仁,蓖麻仁,柴胡(各一兩),炒蠶砂,飛滑石(各四兩),發團(二兩),皂角(一兩六錢),生薑(二兩),蔥白,韭白(一片),大蒜頭,桃枝(各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鳳仙(全株),菖蒲,乾薑,炮姜,白芥子,艾,川椒,胡椒,大棗(各一兩),烏梅(五錢○)兩,共用油二十四斤分熬丹收○再入雄黃,枯礬,官桂,丁香,木香,絳香,乳香,沒藥,砂仁,輕粉(各一兩),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

白話文:

全當歸(五兩)、川芎、蒼朮、熟地黃、烏藥、半夏、大黃、芍藥、附子、吳茱萸、桂枝、紅花(各二兩)、羌活、獨活、防風、黨參、黃耆、白朮、萸肉、白芷、細辛、荊芥穗、秦艽、製厚朴、青皮(醋炒)、陳皮、枳實、蘇木、生香附、炒香附、生靈脂、炒靈脂、生延胡、炒延胡、生蒲黃、炒蒲黃、莪朮(醋炒)、三稜(醋炒)、薑黃、靈仙、草果、山楂、麥芽、神麯、檳榔、南星、杏仁、桃仁、菟絲餅、蛇牀子、杜仲、續斷、熟牛膝、車前子、澤瀉、木通、炙草、甘遂(煨)、葶藶、黑醜(炒黑)、巴仁、益智仁、大茴、川烏、五味子、良薑、遠志肉(炒)、黃連、炮山甲、木鱉仁、蓖麻仁、柴胡(各一兩)、炒蠶砂、飛滑石(各四兩)、髮團(二兩)、皁角(一兩六錢)、生薑(二兩)、蔥白、韭白(一片)、大蒜頭,桃枝(各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鳳仙(全株)、菖蒲、乾薑、炮姜、白芥子、艾、川椒、胡椒、大棗(各一兩)、烏梅(五錢○)兩、共用油二十四斤,分熬製成丹藥,再加入雄黃、枯礬、官桂、丁香、木香、絳香、乳香、沒藥、砂仁、輕粉(各一兩)、牛膠(四兩,用酒蒸化成清陽膏,依照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