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1)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11)
1. 扶陽益火膏
(舊名離濟膏又名溫腎固真膏專補命門之火制水以生土較散陰膏多補澀之品可作暖臍膏用並可與溫肺溫胃健脾膏參用寒痧抽吊加文中藥末貼少年火旺勿用)
白話文:
舊名離濟膏又名溫腎固真膏,專門補益命門之火,利用水來滋養脾土,比散陰膏多添加了滋補收斂的藥材,可以用作暖臍膏,還可以和溫肺溫胃健脾膏一起使用。寒痧抽吊時,加入中藥末敷貼。太年輕火氣旺盛的人不要使用。
治元陽衰耗。火不生土。胃冷成膈。(吐出酸臭不化二梗利者屬胃冷先用溫胃膏貼胃脘參用此膏貼背心臍眼對臍)或脾寒便溏。泄瀉浮腫作脹。(貼臍眼對臍參用健脾膏)或腎氣虛寒。腰脊重痛。(貼腰脊),腹臍腿足常冷。(貼臍眼及膝蓋)或腎氣衰敗。莖痿精寒。(貼臍下)或精滑隨觸隨泄。
白話文:
治療陽氣衰竭,元氣虧虛。心火不能溫養脾土。胃部受寒,形成隔阻。(吐出酸臭不消化的兩種梗塊的利尿藥,適用於胃部受寒,先用溫胃膏敷貼胃脘部,配合此藥膏敷貼心窩和肚臍。)或者脾臟受寒,大便溏瀉。腹瀉腫脹作脹。(敷貼肚臍,配合健脾膏。)或者腎氣虛寒。腰背部疼痛沉重。(敷貼腰背部。)小腹、肚臍、腿部和腳部經常寒冷。(敷貼肚臍和膝蓋。)或者腎氣衰敗。陰莖痿弱,精液虛寒。(敷貼肚臍下方。)或者精液滑膩,隨觸摸隨泄漏。
(貼對臍及臍下)或夜多漩溺。(氣虛膀胱不藏)甚則脬冷遺尿不禁。(水衰火實則二便不通火衰火實則二便不禁○亦貼對臍臍下)或冷淋。(寒戰後溲貼臍下)或寒疝。(寒濕為病囊冷如冰者貼臍下參用散陰膏)或脫精脫神之症。(面色白而不澤悲愁如欲哭者貼心背臍眼及對臍)○婦人子宮冷。
白話文:
(貼臍部或臍下)或晚上常小便。(氣虛導致膀胱無法收斂尿液)嚴重時小腹冰冷、尿液失禁。(水衰火旺,則大小便不通;火衰火旺,則大小便失禁。也可貼臍部及臍下。)或尿頻。(寒戰後小便。貼臍下)或寒疝。(寒濕為病因,陰囊冷得像冰一樣。貼臍下並使用散陰膏)或體虛、體弱的症狀。(面色蒼白而無光澤,悲傷哀愁,好像快哭的樣子。貼心背、臍眼和臍部對面的區域)女性子宮寒冷。
(子宮胞之所居即丹田也亦白血海月水所停止積滿則溢在臍下三寸胞寒則無子膏即貼此)或大崩不止。身冷氣微陽欲脫者。(貼胸口背心臍眼對臍臍下非危症勿全貼)或衝任虛寒。帶下純白者。或久帶下臍腹冷痛。腰以下如坐冰雪中。三陽真氣俱衰者。(貼腰臍及臍下)○小兒慢脾風。
白話文:
子宮所居的地方就是丹田,也被稱為白血海,月經會在此停止積滿,然後從臍下三寸處溢出。如果子宮寒冷,就會不孕。將藥膏敷貼在此處可以治療或大崩不止,身體寒冷,氣息微弱,陽氣將要脫離的情況。(將藥膏敷貼在胸口、背心、臍眼、臍下,非危重症狀不要全部敷貼)或衝任虛寒,白帶純白的情況,或長期白帶,臍腹冷痛,腰以下如同置身冰雪之中,三陽真氣全部衰弱的情況。(將藥膏敷貼在腰、臍、臍下)○小兒慢脾風。
(久瀉虛寒者貼臍眼對臍參用健脾膏)○心(火位)臍(火所生)對臍。(命門火生之原)臍下。(水中火亦生氣之原)
白話文:
長期腹瀉、虛寒的人,可以在肚臍貼上健脾膏。心臟(火位)和肚臍(火所生),對著肚臍(命門火生之原)。肚臍下方(水中火也是生氣之源)。
生鹿角屑一斤。(鹿茸更佳)高麗參(四兩)用油三四斤先熬枯去渣聽用。或用黃丹收亦可。(此即參茸膏影子)
白話文:
生鹿角屑一斤。(鹿茸更好)高麗參(四兩)用三到四斤油先熬乾去渣備用。或者也可以用黃丹來收斂。(這就是參茸膏的原型)
生附子(四兩),川烏,天雄(各三兩),白附子,益智仁,茅山術,桂枝,生半夏,補骨脂,吳茱萸,巴戟天,胡蘆巴,肉蓯蓉(各二兩),黨參,白朮,黃耆,熟地,川芎,酒當歸,酒白芍,山萸肉,淮山藥,仙茅,蛇床子,菟絲餅,陳皮,南星,北細辛,覆盆子,羌活,獨活,香白芷,防風,草烏,肉蔻仁,草蔻仁,遠志肉,蓽澄茄,炙甘草,砂仁,厚朴(制),杏仁,香附,烏藥,良薑,黑醜(鹽水炒黑),杜仲(炒),續斷,牛膝(炒),延胡索(炒),靈脂(炒),秦皮(炒),五味子,五倍子,訶子肉,草果仁,大茴,紅花,川萆薢,車前子,金毛狗脊,金櫻子,甘遂,黃連,黃芩,木鱉仁,蓖麻仁,龍骨,牡蠣,山甲(各一兩),炒蠶砂(三兩),發團(一兩六錢),生薑,大蒜頭,川椒,韭子,蔥子,棉花子,核桃仁(連皮),干艾(各四兩),鳳仙(全株),乾薑,炮姜,白芥子,胡椒,石菖蒲,木瓜,烏梅(各一兩),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茴香(二兩)○兩共用油二十四斤。分熬再合鹿角油並熬丹收。
白話文:
生附子(四兩)、川烏、天雄(各三兩)、白附子、益智仁、茅山術、桂枝、生半夏、補骨脂、吳茱萸、巴戟天、胡蘆巴、肉蓯蓉(各二兩)、黨參、白朮、黃耆、熟地、川芎、酒當歸、酒白芍、山萸肉、淮山藥、仙茅、蛇牀子、菟絲餅、陳皮、南星、北細辛、覆盆子、羌活、獨活、香白芷、防風、草烏、肉蔻仁、草蔻仁、遠志肉、蓽澄茄、炙甘草、砂仁、厚朴(制)、杏仁、香附、烏藥、良薑、黑醜(鹽水炒黑)、杜仲(炒)、續斷、牛膝(炒)、延胡索(炒)、靈脂(炒)、秦皮(炒)、五味子、五倍子、訶子肉、草果仁、大茴、紅花、川萆薢、車前子、金毛狗脊、金櫻子、甘遂、黃連、黃芩、木鱉仁、蓖麻仁、龍骨、牡蠣、山甲(各一兩)、炒蠶砂(三兩)、發團(一兩六錢)、生薑、大蒜頭、川椒、韭子、蔥子、棉花子、核桃仁(連皮)、幹艾(各四兩)、鳳仙(全株)、乾薑、炮姜、白芥子、胡椒、石菖蒲、木瓜、烏梅(各一兩)、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茴香(二兩)、總共用油二十四斤。分開熬煉後再次混合鹿角油一起熬煉成丹丸。
○再入淨松香陀僧,赤脂(各四兩),陽起石(煆二兩),雄黃,枯礬,木香,檀香,丁香,官桂,乳香(制),沒藥(制各一兩),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一加倭硫黃(用浮萍煮過者)
白話文:
-
再加入淨松香、陀僧、赤脂(各四兩),陽起石(炒二兩),雄黃、枯礬、木香、檀香、丁香、官桂、乳香(炮製過),沒藥(炮製過,各一兩),牛膠(四兩,用酒蒸化,使其如清陽膏下法的膏狀)
-
最後再加入倭硫磺(用浮萍煮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