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機

《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7)

回本書目錄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7)

1. 清心化痰膏

(養心膏治虛火此膏治實痰如風痰可與清陽膏參用若寒痰等勿用)

白話文:

養心膏治療虛火,這款膏方治療實痰,如果是風痰可以與清陽膏一起使用,但如果屬於寒痰等情況則不宜使用。

統治郁痰驚痰熱痰燥痰老痰痰迷心竅痰結胸癲癇。又暴病多屬火。怪病多屬痰亦可貼。○(諸痰重症用薄荷菖蒲搗汁入薑汁竹瀝白蜜調擦胸口再糝硃砂硼砂青黛芒硝寒水石水月貼若治中風痰迷即用清陽膏中加藥如舌不能言者另用古方鮮語湯煎抹亦可痰結胸用陷胸承氣合敷)

白話文:

用來治療鬱痰、驚痰、熱痰、燥痰、老痰、痰迷心竅、痰結胸、癲癇。又暴發的疾病大多屬火。怪病大多屬痰,也可以敷貼。○(諸痰重症用薄荷、菖蒲搗汁,加入薑汁、竹瀝、白蜜調擦胸口,再敷硃砂、硼砂、青黛、芒硝、寒水石、水月貼,如果治療中風痰迷則使用清陽膏加入藥物,如果舌頭不能言語的,另用古方鮮語湯煎抹也可以,痰結胸使用陷胸承氣合敷。)

膽南星(三兩),連翹,鬱金,黃連,麥冬,生大黃,枳實,化橘紅,苦葶藶,黃芩,朴硝(各二兩)大生地,元參,丹參,苦參,川芎,當歸,生白芍,生蒲黃,杏仁,丹皮,苦桔梗,前胡知母,貝母,栝蔞,半夏,檳榔,枳殼,大戟,青皮,天麻,黑山梔,甘遂,黃柏,獨活,防風,細辛,旋覆花,芫花(醋炒),木通澤瀉,車前子,生甘草,木鱉仁,蓖麻仁,皂角,山甲,乾地龍瓦楞子,羚羊角,犀角(鎊),殭蠶,全蠍(各一兩),滑石(四兩),生薑,竹茹,南薄荷,九節菖蒲(各二兩),柳枝,竹葉,桑枝,槐枝(各八兩),鳳仙草(全株),紫蘇子,萊菔子(各一兩),白芥子(五錢)○兩共用油十六斤分熬丹收○再下生石膏(八兩)青礞石(硝煆),金陀僧(各四兩),青黛,雄黃,明礬(各二兩),硼砂,硃砂,輕粉(各一兩),○加牛黃清心丸一粒。滾痰丸三錢。

白話文:

  • 膽南星:150 克。

  • 連翹:100 克。

  • 鬱金:100 克。

  • 黃連:100 克。

  • 麥冬:100 克。

  • 生大黃:100 克。

  • 枳實:100 克。

  • 化橘紅:100 克。

  • 苦葶藶:100 克。

  • 黃芩:100 克。

  • 朴硝:100 克。

  • 大生地:100 克。

  • 元參:100 克。

  • 丹參:100 克。

  • 苦參:100 克。

  • 川芎:100 克。

  • 當歸:100 克。

  • 生白芍:100 克。

  • 生蒲黃:100 克。

  • 杏仁:100 克。

  • 丹皮:100 克。

  • 苦桔梗:100 克。

  • 前胡知母:100 克。

  • 貝母:100 克。

  • 栝蔞:100 克。

  • 半夏:100 克。

  • 檳榔:100 克。

  • 枳殼:100 克。

  • 大戟:100 克。

  • 青皮:100 克。

  • 天麻:100 克。

  • 黑山梔:100 克。

  • 甘遂:100 克。

  • 黃柏:100 克。

  • 獨活:100 克。

  • 防風:100 克。

  • 細辛:100 克。

  • 旋覆花:100 克。

  • 芫花:100 克(醋炒)。

  • 木通澤瀉:100 克。

  • 車前子:100 克。

  • 生甘草:100 克。

  • 木鱉仁:100 克。

  • 蓖麻仁:100 克。

  • 皁角:100 克。

  • 山甲:100 克。

  • 乾地龍瓦楞子:100 克。

  • 羚羊角:100 克。

  • 犀角(鎊):100 克。

  • 殭蠶:100 克。

  • 全蠍:100 克。

  • 滑石:200 克。

  • 生薑:100 克。

  • 竹茹:100 克。

  • 南薄荷:100 克。

  • 九節菖蒲:100 克。

  • 柳枝:400 克。

  • 竹葉:400 克。

  • 桑枝:400 克。

  • 槐枝:400 克。

  • 鳳仙草(全株):100 克。

  • 紫蘇子:100 克。

  • 萊菔子:100 克。

  • 白芥子:25 克。

總共使用 16 斤油,將這些藥材熬成丹藥。

  • 再加入生石膏:400 克。

  • 青礞石(硝煆):200 克。

  • 金陀僧:200 克。

  • 青黛:100 克。

  • 雄黃:100 克。

  • 明礬:100 克。

  • 硼砂:100 克。

  • 硃砂:100 克。

  • 輕粉:100 克。

  • 加上牛黃清心丸一粒。

  • 滾痰丸三錢。

抱膽丸五錢。(抱膽丸用川鬱金天竺黃各一兩雄黃五錢白礬三錢以菖蒲汁調不落水豬心血為丸朱衣者毛氏治癩癇痰迷方也)

白話文:

五錢量的抱膽丸(使用一兩土黃、一兩天竺黃、五錢雄黃、三錢白礬,用菖蒲汁液混合,不掉入水中的豬心血做成丸藥,朱衣的是毛氏治療癲癇、多痰的迷方)。

2. 健脾膏

(胃主納脾主消脾主與胃行其津液者也○脾為至陰喜升喜剛燥○太陰濕土得陽始運○補氣消食化痰燥濕不可偏廢○脾胃為肝腎之原心實主之火能生土土旺即以防水○心為脾母補母則子旺肝為脾賊疏肝則脾安○脾土須丹田真火熏蒸故曰補脾不若補腎舌有補真丸治脾陽不運用川烏巴戟菟絲蓯蓉葫蘆巴香附花椒距茸羊腰陽起石等味可以為法○此膏較金仙膏多補脾溫腎之藥虛寒有積欲寓攻於補者宜之如欲消導多者可以此膏和金仙膏各半攤貼○又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此膏與滋陰膏相併行亦如六君與六味也)

白話文:

  • 胃主受納,脾主消化,脾與胃一起運送津液。

  • 脾屬至陰,喜升喜剛燥。

  • 太陰濕土,得陽才能運作。

  • 補氣、消食、化痰、燥濕都不能偏廢。

  • 脾胃是肝腎之源,心實主之,火能生土,土旺即能防水。

  • 心為脾母,補母則子旺,肝為脾賊,疏肝則脾安。

  • 脾土須丹田真火燻蒸,故說補脾不如補腎,舌有「補真丸」治脾陽不運行,可用川烏、巴戟、菟絲子、蓯蓉、葫蘆巴、香附、花椒、距茸、羊腰、陽起石等味為法。

  • 此膏較金仙膏多補脾溫腎之藥,虛寒有積,想要寓攻於補者宜之,如欲消導多者,可以此膏和金仙膏各半攤貼。

  • 又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此膏與滋陰膏相併行,也如同六君與六味。

治脾陽不運,飲食不化;或噎塞飽悶。(脾弱)或泄痢腹痛。(脾滯)或為濕痰(水穀停積),水腫(脾虛,土不制水);黃疸(脾濕),鼓脹(臟寒生脹滿,又胃寒亦生脹滿。東垣通治脹滿,半夏厚朴湯用:半夏一錢、厚朴八分、神麯六分、蘇木、紅花各五分、三棱、當歸梢、豬苓、升麻各四分、官桂、蒼术、車前子、澤瀉、柴胡、陳皮、黃芩、草蔻仁、生甘草各三分、木香青皮各二分、吳萸、黃連、乾生薑各一分、桃仁三個、昆布少許。可以炒熨,或去蘇木、桃仁;或虛加參朮,實加枳殼、檳榔;撞關加香附、烏藥、胡椒、紫蘇、丁香、沉香、砂仁、茴香、乳香之類。○凡用香藥,須研末後加,勿同炒。)

積聚(脾虛也。金仙膏有方。○又綱目破積導飲丸用:木香、檳榔、陳皮、青皮、枳殼、蓬朮、三棱、半夏、神麯、麥芽、乾薑、車前子、澤瀉、甘草各五錢,白醜頭末六錢、黃連三錢、巴豆二十粒。一方巴豆同黃連三錢炒,去巴豆不用。此方危氏取數味以消諸積聚症塊,甚效。可以炒熨。○又如食積,山楂、神麯、麥芽;酒積,黃連、葛花、砂仁;果菜積,官桂丁、香麝香;魚蟹積,紫蘇、木香、生薑;面積,杏仁茶積,川椒均可用。)

小兒慢脾風(或大病或久吐瀉,脾胃傷所致。純陰泄青者,木剋土也。用參耆木草、酒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南星、丁香、硃砂、薑棗炒熨。肢冷加炮姜,甚加附子;手足搐搦,加桂枝,參用扶陽膏。)

等症,皆貼胸臍。

(簡便方實用萊菔子炒熨虛用糯米炒熨皆妙)

白話文:

針對脾陽不運、消化不良的狀況。 可能出現噎塞、飽悶。(脾虛症狀)或是泄瀉、腹痛。(脾滯症狀)或是濕痰凝聚(水穀停滯)、水腫(脾虛,土不制水)、黃疸(脾臟濕氣過重)、脹氣(臟腑受寒引起脹滿,胃寒也有可能引起脹滿,東垣醫書的通治脹滿藥方- 半夏厚朴湯,內容有半夏一錢、厚朴八分、神麴六分、蘇木、紅花各五分、三稜、當歸梢、豬苓、升麻各四分、官桂、蒼朮、車前子、澤瀉、柴胡、陳皮、黃芩、草蔻仁、生甘草各三分、木香、青皮各二分、吳茱萸、黃連、乾生薑各一分、桃仁三個、昆布少許可以烘烤或去掉蘇木、桃仁,或是酌情加上人參、白朮,再加枳殼、檳榔來撞關,或是添加香附、烏藥、胡椒、紫蘇、丁香、沉香、砂仁、茴香、乳香等類藥材。 需要使用香藥材時,都要在研磨成末後加入,不要一起烘烤。)食物積聚(也是脾虛的症狀,金仙膏有相關的藥方。綱目中破積導飲丸則用木香、檳榔、陳皮、青皮、枳殼、蓬朮、三稜、半夏、神麴、麥芽、乾薑、車前子、澤瀉、甘草各五錢、白醜頭末六錢、黃連三錢、巴豆二十粒。另一種方法是巴豆和黃連三錢一起烘炒,去掉巴豆不用,這個方法是危醫生根據經驗,選取數種藥材,用來解除食物積聚、症狀塊狀物的狀況非常有效地,可以烘烤。另外,像是食物積滯,可以用山楂、神麴、麥芽;酒積,可以用黃連、葛花、砂仁;果菜積,可以用官桂、丁香、麝香;魚蟹積,可以用紫蘇、木香、生薑;面積,可以用杏仁;茶積,可以用川椒。)小兒慢脾風(或是因為大病、或是長期吐瀉造成脾胃受傷,純陰泄瀉者,木剋土,使用參耆、木草、酒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南星、丁香、硃砂、薑棗,一起烘烤,四肢冰冷再加炮薑,手腳抽搐再加桂枝參,參考扶陽膏的配方。)等症狀,都可以在胸腹貼敷。

牛精肉一斤。牛肚四兩。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聽用。

白話文:

牛精肉一斤。牛肚四兩。用小磨香油三斤浸泡熬煮,聽候使用。

蒼朮(四兩),白朮,川烏(各三兩○溫白丸用川烏為君)益智仁,姜半夏,南星,當歸,厚朴,陳皮,烏藥,薑黃,甘草(半生半炙),枳實(各二兩),黃耆,黨參,川芎,白芍,赤芍,羌活,香白芷,細辛,防風,香附靈脂,蘇梗,蘇子,延胡索,山楂,麥芽,神麯,木瓜,青皮,檳榔,枳殼,桔梗,靈仙腹皮,醋三稜,醋莪朮,杏仁,柴胡,升麻,遠志肉,吳萸,五味,草蔻仁,肉蔻仁,巴戟天,補骨脂,良薑,蓽茇,大茴,紅花,黃連,黃芩,大黃,甘遂,苦葶藶,紅芽大戟,巴仁,黑醜頭,茵陳,木通,澤瀉,車前子,皂角,木鱉仁,蓖麻仁,全蠍,炮山甲,白附子,附子(各一兩),滑石(四兩),生薑,薤白(韭白),蔥白,大蒜頭(各四兩),鮮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萊菔子,乾薑,川椒(各二兩),石菖蒲,艾白芥子,胡椒,佛手干(各一兩),鳳仙草(全株),棗(七枚)○兩共用油二十二斤。分熬丹收。

白話文:

蒼朮(四兩)、白朮、川烏(各三兩,溫白丸以川烏為君藥)、益智仁、姜半夏、南星、當歸、厚朴、陳皮、烏藥、薑黃、甘草(一半生、一半炙烤)、枳實(各二兩)、黃耆、黨參、川芎、白芍、赤芍、羌活、香白芷、細辛、防風、香附靈脂、蘇梗、蘇子、延胡索、山楂、麥芽、神曲、木瓜、青皮、檳榔、枳殼、桔梗、靈仙腹皮、醋三稜、醋莪朮、杏仁、柴胡、升麻、遠志肉、吳茱萸、五味子、草蔻仁、肉蔻仁、巴戟天、補骨脂、良薑、續斷、大茴香、紅花、黃連、黃芩、大黃、甘遂、苦葶藶、紅芽大戟、巴豆仁、黑醜頭、茵陳、木通、澤瀉、車前子、皁角、木鱉仁、蓖麻仁、全蠍、炮山甲、白附子、附子(各一兩)、滑石(四兩)、生薑、薤白(韭白)、蔥白、大蒜頭(各四兩)、鮮槐枝、柳枝、桑枝(各八兩)、萊菔子、乾薑、川椒(各二兩)、石菖蒲、艾白芥子、胡椒、佛手幹(各一兩)、鳳仙草(全株)、棗(七枚),以上共用油二十二斤。將藥材分開熬煮成丹,然後收集起來。

○再入官桂,木香,丁香,砂仁,檀香(各一兩),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

白話文:

○再加入官桂、木香、丁香、砂仁、檀香(各一兩),牛膠(四兩以酒蒸化,使其如清陽膏一般,並按照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