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5)
(5)
1. 寸口脈弱而澀
寸口脈弱而澀,尺中浮大,無外證者,為病屬內傷。
寸口脈弱而澀,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帶下。
2. 寸口脈洪數
寸口脈洪數,按之弦急者,當發癮疹,假令脈浮數,按之反平者,為外毒,脈數大,按之弦直者,為內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誤攻則內陷,內陷則死。
寸口脈洪數,按之急滑者,當發癰膿,發熱者,暴出,無熱者,久久必至也。
3. 寸口脈浮滑
寸口脈浮滑,按之弦急者,當發內癰,咳嗽胸中痛為肺癰,當吐膿血,腹中掣痛為腸癰,當便膿血。
4. 寸口脈大而澀
寸口脈大而澀,時一弦,無寒熱,此為浸淫瘡所致也,若加細數者,為難治。
5. 趺陽脈緊而浮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浮為腹滿,緊為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6. 趺陽脈微而緊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
7. 趺陽脈大而緊者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8. 趺陽脈浮
趺陽脈浮,浮則為虛,浮虛相搏,故令氣噎,言胃氣虛竭也,此為醫咎,責虛取實,守空迫血。脈滑則為噦,脈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9. 趺陽脈遲而緩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氣噫不除。何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必?,氣噫不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饑,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10. 趺陽脈浮而澀
趺陽脈浮而澀,少陰脈如經者,其病在脾,法當下利。何以知之?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今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沉才見,此為調脈,故稱如經也;若反滑而數者,故知當屎膿也。
11. 趺陽脈浮而芤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胃氣虛,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也。
12. 趺陽脈浮而大
趺陽脈浮而大,浮為氣實,大為血虛,血虛為無陰,孤陽獨下陰部者,小便當赤而難,胞中當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胃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乾煩而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為重虛,客陽去有期,必下如淤泥而死。
13. 翕奄沉名曰滑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陽陰和合,故令脈滑,關尺自平。
14. 趺陽脈微沉
趺陽脈微沉,食飲自平,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內汗出,陰下濕也。
15. 趺陽脈浮而滑
趺陽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變為數疾,發熱汗出者,不治。
16. 趺陽脈滑而緊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17. 趺陽脈沉而數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18. 趺陽脈伏而澀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19. 病人脈微而澀者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複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
20. 少陰脈弱而澀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21. 趺陽脈不出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
22. 少陰脈不至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剌期門,巨闕。
23. 妊娠脈弦數而細
妊娠脈弦數而細,少腹痛,手心熱,此為熱結胞中,不先其時治之,必有產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