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1)
(1)
1. 脈有陰陽
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師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凡脈沉、澀、遲、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2. 陰陽相搏名曰動
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若脈數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動搖者,名曰動也;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盛則結,此皆病脈。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
脈陰陽俱促,當病血,為實;陰陽俱結,當亡血,為虛;假令促上寸口者,當吐血,或衄;下尺中者,當下血;若乍促乍結為難治。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卻結於臟;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3. 脈有陽結陰結者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師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4. 脈藹藹如車蓋者
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
5. 脈纍纍如循長竿者
脈纍纍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
6. 脈瞟瞟如羹上肥者
脈瞟瞟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
7. 脈縈縈如蜘蛛絲者
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陰氣衰也。
8. 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
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9. 脈有殘賊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10. 脈有相乘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11. 濡弱何以反適十
問曰: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臟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12. 脈陰陽俱弦
脈陰陽俱弦,無寒熱,為病飲。在浮部,飲在皮膚;在中部,飲在經絡;在沉部,飲在肌肉;若寸口弦,飲在上焦;關上弦,飲在中焦;尺中弦,飲在下焦。
13. 脈弦而緊者
脈弦而緊者,名曰革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緊者如轉索無常也。
14. 脈弦而大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15. 曾為人所難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裏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虛冷,故令脈緊也。
16. 寸口脈浮而緊
寸口脈浮而緊,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緊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噎。
17. 寸口脈微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18. 寸口脈浮而大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曰泄風,久久為痂癩。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19. 寸口脈微而澀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逮,榮衛不能相捋,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者,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則遺溲。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則面色黃,榮氣不足則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20. 血崩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穀消而水化也。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失經,名曰血崩。
21. 寸口脈弱而緩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22. 寸口脈弱而遲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榮中寒,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饑,饑而虛滿不能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