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五 (8)
針灸資生經第五 (8)
1. 手麻痹不仁(不舉)
中封、治身體不仁。(銅見痹。)少商、主手不仁。(千)肩貞、主手髍小不舉。內庭、主四厥手足悶。列缺、主四肢厥。喜笑。曲池、支溝、臑會、腕骨、肘髎、主節痹。曲池、天井、外關、主臂痿不仁。白環俞、療手足不仁。(明下見脊。)曲池、主手不舉。又主手不可舉重。
腕急。肘中痛。難屈伸。間使、主手痛。陽谿、主臂腕外側痛不舉。中衝、少衝、(明同。)勞宮、太泉、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中痛。勞宮、療手掌厚瘡痹。(銅雲手痹。)手皮白屑起。(明)勞宮、治手痹。(銅)附分、治肘臂不仁。(銅見風勞。)上廉、治手足不仁。
(見偏風。)肘髎、天井、療肘臂不仁。(明下見肘痛。)
有貴人手中指攣。已而無名指小指亦攣。醫為灸肩髀曲池支溝而愈。支溝在腕後三寸。或灸風疾。多有不灸支溝。只灸合谷云。
白話文:
[手部麻木無力]
[手部麻木或無力(無法舉起)]
- 中封穴可以治療身體麻木。
- 少商穴主治手部麻木。
- 肩貞穴主治手臂小肌肉無力。
- 內庭穴主治四肢末端麻木及手足悶熱。
- 列缺穴主治四肢冷涼及愛笑。
- 曲池穴、支溝穴、臑會穴、腕骨穴、肘髎穴主治關節炎。
- 曲池穴、天井穴、外關穴主治手臂無力麻木。
- 白環俞穴治療手腳麻木。
- 曲池穴主治手無法舉起和手腕緊繃。
- 間使穴主治手痛。
- 陽溪穴主治前臂外側疼痛無法舉起。
- 中衝穴、少衝穴主治相同症狀。
- 勞宮穴、太泉穴、經渠穴、列缺穴主治手掌發熱及肘部疼痛。
- 勞宮穴治療手掌厚瘡痹。
- 手皮出現白色皮屑。
- 勞宮穴主治手麻痹。
- 附分穴主治肘臂麻木。
- 上廉穴主治手足麻木。
- 肘髎穴、天井穴主治肘臂麻木。
有位貴族的手的中指抽筋,之後無名指和小指也抽筋,醫生爲他鍼灸肩髀、曲池、支溝穴後痊癒。支溝穴位於手腕後三寸處,有時用於鍼灸風疾,但很多人不灸支溝穴,只灸合谷穴。
2. 手指攣
(手掣痛,餘論見手麻)
養老、主手不得上下。(千)陰交、主手足拘攣。太陵、主手攣不伸。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見轉筋。)少商、治手攣指痛。(銅)少府、治掌中熱。股腋攣急。胸中痛。手卷不伸。少衝、療手卷不得伸。(明堂上云。治手攣不伸。引眼痛。)外關、療肘腕酸重。屈伸難。
十指痛不得握。(明下)銅人云、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痛。不能握物。後谿、療肘臂腕重。難屈伸。五指盡痛。不可掣。中渚、療肘臂痠痛。手五指不握。盡痛。銅人云、治咽腫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太陵、主手掣小偏。尺澤、主掣痛。
手不可伸。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壯。立瘥。腕骨、治瘛瘲。五指掣。(銅)扁骨、療指臂痛。(明下見臂痛。)
白話文:
[手指抽筋]
(手抽筋疼痛,其他討論請參考手指麻木)
養老穴:專治手部活動受限,無法上下移動。
陰交穴:用於治療手腳肌肉緊繃抽筋。
太陵穴:能緩解手指抽筋,無法伸直的情況。
心俞穴和肝俞穴:針對肌肉緊繃,導致手指相互牽引的問題。
少商穴:可治療手指抽筋及疼痛。
少府穴:可治療手掌過熱,大腿與腋下肌肉緊繃,胸口疼痛,以及手部無法伸展。
少衝穴:能治療手部無法伸展。(明堂上記載,亦可治療手指抽筋,無法伸展,並緩解眼睛疼痛。)
外關穴:可用於治療肘部和手腕痠痛沉重,彎曲伸展困難。
十個手指疼痛,無法握物。(明下記載)根據銅人經典,此穴道可用於治療肘臂彎曲伸展困難,手指疼痛,無法握物。
後谿穴:可治療肘臂和手腕沉重,彎曲伸展困難,五指全數疼痛,無法抽動。
中渚穴:能治療肘臂痠痛,手部五指無法握物,全數疼痛。(銅人經典記載,此穴道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肘臂疼痛,五指無法彎曲伸展。)
腕骨穴和中渚穴:主要用於治療五指抽筋,無法彎曲伸展。
太陵穴:主要用於治療手部輕微抽筋。
尺澤穴:針對抽筋疼痛。
手部無法伸展。可用於治療手腳手指抽筋疼痛到無法忍受。灸手指尖端七次,立即見效。
腕骨穴:可用於治療肌肉痙攣,五指抽筋。
扁骨穴:可治療手指和手臂疼痛。(明下記載,請參考手臂疼痛部分。)
3. 手熱
(手寒,手清,手心熱)
小兒食時頭痛。及五心熱。灸譩譆各一壯。(明下)內關、主手中風熱。(千)中衝、少衝、太泉、(明下同。)勞宮、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痛。大溪、主手足寒至節。曲澤、主手清逆氣。巨闕、主手清。經渠、列缺、(見偏風。)少衝、(見傷寒。)中衝、(見心痛。
)間使、(見狂。)太淵、治掌中熱。間使、治掌中熱。(見狂。)中衝、治掌熱。(見傷寒無汗。)陽陵泉、治腳冷。(見膝。)大都、治手足逆冷。(見腹滿。)少商、治掌熱。(見指攣。)豐隆、治厥逆。(見屍厥。)內庭、章門、治厥逆。行間、治四肢冷。曲池等、肩外俞、主肘寒。
(千見肘。)大溪、治手足冷。(見腹脅痛。)
五心之熱。小兒傷食證也。大人亦然。若手足寒清過節。證惡可知。當早隨證針灸之。毋使至於此極方可。清、猶寒也。禮記言、冬溫而夏清。是已。針灸法見四肢厥。
白話文:
[手熱]
(小孩在吃飯的時候頭痛,以及手心和腳心發熱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施灸譩譆各一壯來治療。(在明白的狀況下進行)內關穴,主要用於治療手部中風熱。(在千金方中有記載)中衝、少衝、太泉、勞宮、經渠、列缺等穴位,主要用於治療手掌熱和肘部疼痛。大溪穴,主要用於治療手足寒冷直到關節。曲澤穴,主要用於治療手部清冷和逆氣。巨闕穴,主要用於治療手部清冷。)
(間使、太淵、中衝、陽陵泉、大都、少商、豐隆、內庭、章門、行間、曲池等穴位,以及肩外俞穴,主要用於治療手足的寒冷或熱度,包括手掌熱、腳冷、四肢冷、手足逆冷等。)
五心熱,也就是手心和腳心發熱,這是小孩因飲食不當導致的症狀,成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手足寒冷超過關節部位,則說明病情較為嚴重,應盡早根據症狀進行針灸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清"在此處等同於"寒",如《禮記》所言:「冬溫而夏清」,即是這個道理。針灸的具體方法可參考治療四肢厥的相關內容。
以上就是對手熱相關症狀的治療方式和相關穴位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