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24)
針灸資生經第四 (24)
1. 痃癖
鬲俞、療痃癖。氣塊鬲痛。(明)小兒癖、灸兩乳下一寸。各三壯。(千)三陰交、治痃癖腹寒。膝股內痛。氣逆。小便不利。(銅)鬲俞、治熱病汗不出。腹中積癖。默默嗜臥。四肢怠惰。不欲動。身常濕不能食。食則心痛周痹。身皆痛。脾俞、治痃癖積聚。(見腹脹。)中脘、治寒癖結氣。
下脘、治癖塊。(見腹痛。)明云、療腹堅硬癖塊。脈厥厥動。不容、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嘔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乾。痰癖脅下痛重肋疝瘕。漏谷、治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三里、太谿、(見嗽)治痃癖。(明下云症癖。)府舍、治疝癖。(見痹疼。
)灸小腸氣、痃癖氣。發時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並婦女本臟氣血癖。走疰刺痛。(見腎虛。)
白話文:
[痃癖]
膈俞穴:可用於治療痃癖,即腹部有硬塊且疼痛的病症。在明代,對於兒童的痃癖,會在兩乳下一寸的位置進行灸法,每側三次。
三陰交穴:可治療痃癖及腹部寒冷,以及膝蓋與大腿內側的疼痛、氣逆、小便不順等問題。
膈俞穴:可用於治療因熱病導致的不出汗,腹部有積塊或痃癖,沉默嗜睡,四肢無力,不想活動,身體常處於潮濕狀態,吃不下東西,吃後心痛,全身痠痛,脾臟功能失調等問題。
脾俞穴:可用於治療痃癖和積聚的問題。
中脘穴:可治療寒性痃癖,腹部結氣等問題。
下脘穴:可治療痃癖形成的硬塊,有明確描述能治療腹部堅硬的痃癖塊,脈搏跳動異常。
不容穴:可治療腹脹、痃癖、食慾不佳、腹部虛鳴、嘔吐、胸背互相牽引的疼痛、呼吸困難、口乾、痰多、脅下疼痛、重肋疝瘕等問題。
漏谷穴:可治療痃癖和冷氣問題,心腹部脹滿,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皮膚養分。
足三里穴和太溪穴:可用於治療痃癖(明下描述為症癖)。
府舍穴:可治療疝氣和痃癖。
對小腸氣和痃癖氣的問題,當發作時腹部劇烈疼痛如被刀割無法忍受,以及婦女本身的臟器、氣血、痃癖等問題,會有走動時的劇痛(見腎虛)。
2. 症癖(余見疝瘕)
癥瘕、灸內踝後宛中隨年壯。又氣海百壯。(千)久冷及婦人癥瘕。腸鳴泄利。繞臍絞痛。天樞百壯。三報之。勿針。地機、主溏瘕。(見溏泄。)陰陵泉、太谿、太陰郄、主疝瘕。(見疝瘕。)不容、(見痃癖。)中極、(見疝。)治疝瘕。關元、(見帶下。)治婦人瘕聚。
(明云療瘕聚諸病。)膀胱俞、治女子瘕聚。(明同。)腳膝無力。曲泉、(漏谷同。)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千同見無子。)小腹堅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瘕聚瘦瘠。三焦俞百壯。三報。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又氣海百壯。久冷及婦人症癖。腸鳴泄痢。
繞臍絞痛。天樞百壯。三報。勿針。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頭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次日五。後七。周而復始。至十止。(唯忌大蒜。)又關元五十壯。臍上四指五十壯。積聚堅滿痛。章門一百壯。
白話文:
對於癥瘕,應在內踝後方的凹陷處進行灸療,灸壯數與年齡相等。另在氣海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此法適用於長期寒涼及婦女的癥瘕。若出現腸鳴、泄利、肚臍周圍絞痛等症狀,則應在天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但不適合針刺。
地機穴適用於濕性癥瘕。陰陵泉、太谿、太陰郄穴則用於治療疝瘕。不容穴適用於痃癖。中極穴用於治療疝。關元穴適用於帶下症,並能治療婦女的癥瘕聚集。
膀胱俞穴能治療女子癥瘕聚集。曲泉穴可用於治療女子血瘕,按壓時感覺如同熱水灌注大腿內部。小腹堅硬且膨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化,婦女癥瘕聚集導致瘦弱,這些情況都可在三焦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同樣地,在內踝後方的凹陷處進行灸療,灸壯數與年齡相等。另在氣海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適用於長期寒涼及婦女的癥瘕。腸鳴、泄利、肚臍周圍絞痛等症狀,則在天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但不適合針刺。
對於癥瘕,應根據病側選擇灸療位置,即左側病變灸左側,右側病變灸右側。在第一根肋骨頭靠近第二根肋骨下方的位置進行灸療。第二根肋骨頭靠近第三根肋骨頭下方,朝向肌肉前緣的位置也適用於灸療。首日灸三壯,次日灸五壯,之後灸七壯,然後從頭開始循環,直到完成十次灸療。(注意:灸療期間避免食用大蒜。)
另在關元穴施灸,灸壯數為五十壯。在肚臍上方四指的位置施灸,灸壯數為五十壯。對於積聚堅滿痛的情況,則在章門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