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1)
卷一 (1)
1. 手少陽三焦經
共二十三穴
關衝在手無名指外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頭痛,口乾,喉痹,霍亂,胸中氣噎,不食時,臂痛,不能舉,目昏昏。
○主三焦邪熱,口渴,唇焦,口氣,宜瀉此出血。
○壅熱盛於三焦,關衝最宜(玉龍賦),兼啞門,活舌,緩不語(百證賦),治熱病煩心滿悶,汗不出,掌中大熱如火,舌本痛,口乾,消燥,久熱不去(捷徑),凡初中風暴僕,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針少商、商陽、中衝、少衝、關衝、少澤,使血氣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乾坤生意)。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間合縫紋頭,針二分,留二呼,灸三壯。
主治驚悸,忘言,寒厥,臂痛,不得上下,痎瘧,寒熱,頭痛,目眩,赤澀,泣出,耳暴聾,咽外腫,牙齦痛,若手臂紅腫,痛楚,瀉之出血為妙。
○治耳聾不得眠,針入三分,補之(千金),兼中渚,治手臂紅腫(玉龍賦),兼魚際,能療喉痛(百證賦)。
中渚在手無名指後,本節後骨直對,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臂指痛,不得屈伸,頭痛,目眩,生翳,不明,耳聾,咽腫,久瘧,手臂紅腫,瀉之出血,灸五壯。
○針久患腰疼,背痛(太乙歌),兼液門,治手臂紅腫(玉龍賦),治久患傷寒,肩背痛(席弘賦),脊心後痛,針此立愈(通玄賦),五指不便,取中渚(靈光賦)。
陽池在手表腕上陷中,自本節後骨直對腕中,針二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舉。
○消渴,口乾,灸五十壯(千金),治手腕疼,無力,不能上舉至頭,可灸七壯(神農經)。
外關在陽池後二寸,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耳聾渾焞,無聞,肘臂五指痛,不能握,若脅肋痛者,瀉之。
○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盡疼,不能握物,可灸七壯(神農經),兼大陵,支溝,治肚痛秘結(玉龍賦)。
支溝在陽池後三寸,針二分,留七呼,灸七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暴喑,鬼擊卒,心痛,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凡三焦相火熾盛及大便不通,脅肋疼痛者俱宜瀉之。
○治頸漏,馬刀,灸百壯(千金),兼照海,能通大便之秘,又合外關,大陵,治肚疼秘結。
會宗在陽池後三寸,於支溝平,微前五分,針三分,灸三壯,一日禁針。</p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三個穴位在手少陽三焦經上。
關衝穴位於無名指外側,距離指甲邊緣約一塊韭菜葉寬。針刺深度約一分,保持三呼吸時間,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頭痛,口乾,喉嚨痛,霍亂,胸口憋氣,食慾不佳,手臂疼痛,無法抬舉,視力模糊。
- 用於治療三焦邪熱,口渴,嘴脣乾裂,口臭,適合在此處放血。
- 若三焦熱盛,關衝穴最適用(玉龍賦),配合啞門穴,活舌穴,緩解無法說話(百證賦),治療熱病煩躁,胸悶,汗不出,手掌過熱,舌頭疼痛,口乾,消除燥熱,長期高溫不退(捷徑)。對於中風突然倒地,昏迷,痰多,失去意識,牙關緊閉,無法吞服藥物,應立即使用三稜針刺激少商,商陽,中衝,少衝,關衝,少澤等穴,讓血液循環,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乾坤生意)。
液門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間的縫隙頭部。針刺深度約二分,保持兩呼吸時間,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驚悸,失語,寒冷,手臂疼痛,無法上下移動,瘧疾,寒熱交替,頭痛,眼花,眼睛紅痛,淚流不止,耳朵突然失聰,咽喉腫脹,牙齦痛,若手臂紅腫,疼痛,放血治療效果最佳。
- 治療耳聾失眠,針刺深度三分,進行補法(千金),配合中渚穴,治療手臂紅腫(玉龍賦),配合魚際穴,能治療喉痛(百證賦)。
中渚穴位於無名指後方,對應本節後方的骨頭,針刺深度約二分,保持三呼吸時間,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熱病,汗不出,手臂指頭疼痛,無法彎曲和伸展,頭痛,眼花,視力下降,耳聾,咽喉腫脹,長期瘧疾,手臂紅腫,放血治療,艾灸五壯。
- 針刺治療長期腰痛,背痛(太乙歌),配合液門穴,治療手臂紅腫(玉龍賦),治療長期感冒,肩膀背痛(席弘賦),脊椎後部疼痛,針刺此穴立刻緩解(通玄賦),手指活動不便,取中渚穴(靈光賦)。
陽池穴位於手腕上方凹陷處,從本節後方骨頭對應到手腕中央,針刺深度約二分,保持六呼吸時間,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口渴,口乾,煩悶,寒熱交加,瘧疾,或因骨折受傷,手腕無法抓握物品,手臂無法抬起。
- 口渴,口乾,艾灸五十壯(千金),治療手腕疼痛,無力,無法舉至頭部,可艾灸七壯(神農經)。
外關穴位於陽池穴後二寸,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約三分,保持七呼吸時間,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耳聾,聽不清,肘臂五指疼痛,無法握住,如果脅肋疼痛,放血治療。
- 治療肘臂無法彎曲和伸展,五指全疼,無法握物,可艾灸七壯(神農經),配合大陵穴,支溝穴,治療腹痛便祕(玉龍賦)。
支溝穴位於陽池穴後三寸,針刺深度約二分,保持七呼吸時間,艾灸七壯。
主要治療熱病,汗不出,肩膀手臂酸重,脅腋疼痛,四肢無法抬起,霍亂,嘔吐,口噤,突然失聲,鬼打牆猝死,心痛,產後血暈,失去意識,對於三焦相火旺盛及大便不通,脅肋疼痛都適合在此處放血。
- 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可艾灸一百壯(千金),配合照海穴,能幫助排便,又配合外關穴,大陵穴,治療腹痛便祕。
會宗穴位於陽池穴後三寸,在支溝穴水平位置,略向前五分,針刺深度約三分,艾灸三壯,當天禁止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