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四 (3)
卷四 (3)
1. 手厥陰心包經流注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隔,歷絡三焦。其肢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曲澤穴),下臂行兩臂之間(間使穴、腕中、大陵穴),入掌中(勞宮穴),循中指出其端(中衝穴)。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自此交入手少陽)。
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肢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戌時自腧府交與天池,從手臂下行至中衝穴止(入門)。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其臟堅固,邪不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輸焉。其餘脈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故竇漢卿孔穴旁通圖心經不出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而代以中衝、勞宮、大陵、間使、曲澤則可知矣(綱目)。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學中的手厥陰心包經的走向和相關病症。
手厥陰心包經的起點位於胸腔內部,然後連接到心包,往下穿越膈肌,穿過並連接三焦。它的一條分支沿著胸部走出,通過腋下三寸處,再往上抵達腋下位置,往下沿著臂部內側行走,在太陰和少陰之間穿行,進入肘部(即曲澤穴位置),再往下沿著前臂,在兩臂之間行走(途徑間使穴、腕中、大陵穴),最後進入手掌(勞宮穴),再沿著中指到達指尖(中衝穴)。還有一個分支從手掌開始,沿著小指旁邊的指頭到達指尖(自此進入手少陽三焦經)。
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手心發熱、肘臂緊繃疼痛、腋下腫脹,嚴重時可能有胸脅部位飽滿感,心臟跳動劇烈,面色紅潤,眼睛黃色,且會不停傻笑。這些症狀都是心包經脈疾病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心煩、心痛以及手掌過熱等。若診斷時發現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一倍,表示實證;反之,若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小,則為虛證。
戌時時分,心包經從腧府開始,沿手臂下行,直至中衝穴結束。心臟是身體五臟六腑的主宰,是精神活動的所在。當心臟堅固,外邪無法侵入,一旦心臟受損,精神就會離散,進而導致死亡。因此,所有邪氣對心臟的影響,實際上都作用在心包上。心包是心臟的主要脈絡,所以它沒有特定的輸穴。其他脈絡的運行方式,無論是出入、彎曲還是直線,以及其運行速度的快慢,都和手少陰心脈相似。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在一些經絡圖中,心經的穴位不出現在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而是以中衝、勞宮、大陵、間使、曲澤穴來代表。
2. 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凡一十八穴
中衝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手厥陰脈之所生為井,針入一分,留三呼,可灸一壯(靈樞)
勞宮二穴,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在掌中央,屈無名指取之(銅人)○在掌中央橫紋動脈中(綱目)○在手掌橫紋中心,屈中指取之(入門)○手厥陰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銅人)○只一度,針過兩度令人虛,不可灸,屈中指為是,屈無名指者非也(資生)
太陵二穴,在掌後兩筋間陷中(銅人)○在掌後橫紋兩筋兩骨陷中(入門)○手厥陰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五分,可灸三壯(銅人)
內關二穴,在掌後去腕二寸(銅人)○在大陵後二寸(入門)在兩筋間,手心主絡別走少陽(綱目)○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間使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銅人)○在大陵後三寸,又云去腕三寸(入門)○手厥陰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靈樞云在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注云其穴有大絡為限,故入絡過腧,掌後正勞宮後三寸寸止處是穴,故曰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綱目)
郄門二穴,在掌後去腕五寸,一云大陵後五寸,手厥陰郄,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曲澤二穴,在肘內廉下陷中,屈肘得之(銅人)○在肘腕內橫紋中央動脈,曲肘取之(入門)○手厥陰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天泉二穴,一名天濕,在曲腋下去臂二寸,舉臂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天池二穴,一名天會,在腋下乳後一寸,著脅直腋肋間(銅人)○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綱目)○在乳外二寸側脅陷中(入門)○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共十八穴】
-
中衝穴:位於手的中指指尖,距離指甲如韭菜葉寬的地方,在凹陷處。這是手厥陰脈氣所生的井穴,針刺應深入一分,停留時間直到三次呼吸,可以艾灸一壯。
-
勞宮穴:別名五里、掌中,位於手掌中央,彎曲無名指即可找到。此穴在手掌橫紋動脈中,或在手掌橫紋中心,彎曲中指即可找到。此爲手厥陰脈氣所流的榮穴,針刺深入三分,停留時間直到六次呼吸,可以艾灸三壯。若僅刺入一次,過兩次則會讓人虛弱,不宜灸,彎曲中指找穴正確,彎曲無名指找穴錯誤。
-
太陵穴:位於手掌後兩筋之間的凹陷處。這是手厥陰脈氣所注的輸穴,針刺深入五分,可以艾灸三壯。
-
內關穴:位於手掌後距手腕兩寸處,在兩筋間。此穴爲手心主絡,別走少陽。針刺深入三分,可以艾灸三壯。
-
間使穴:位於手掌後三寸兩筋間的凹陷處。此爲手厥陰脈氣所行的經穴,針刺深入三分,可以艾灸五壯。
-
郄門穴:位於手掌後距手腕五寸處,或大陵穴後五寸,是手厥陰的郄穴,針刺深入三分,可以艾灸五壯。
-
曲澤穴:位於肘部內側凹陷中,彎曲肘部可以找到。此爲手厥陰脈氣所入的合穴,針刺深入三分,停留時間直到七次呼吸,可以艾灸三壯。
-
天泉穴:別名天溼,位於曲腋下手臂二寸處,舉臂即可找到,針刺深入三分,可以艾灸三壯。
-
天池穴:別名天會,位於腋下乳房後一寸,貼着脅骨直腋肋間,或在乳房後一寸,腋下三寸,或在乳房外二寸側脅凹陷中。針刺深入三分,可以艾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