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四

2. 足少陰腎經

共二十七穴

湧泉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屍厥,面黑喘嗽有血,目視䀮䀮無所見,善恐,心中結熱,風疹風癇,心痛不嗜食,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咳嗽氣短,身熱喉痹,目眩,頸痛,胸脅滿,小便痛,腸澼泄瀉,霍亂轉胞,不得尿,腰痛,大便難,轉筋,足脛寒痛,腎積,奔豚,熱厥,五指盡痛,足不踐地。○足下熱喘滿,淳于意曰熱厥也,針足心立愈。

○陰中懊憹痛,針入三分,又鼻衄不止,灸二百壯,又霍亂轉筋,灸三七壯,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千金)。兼關元豐隆,治屍勞(玉龍賦)。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湧泉,人不死,又小腸氣結連臍痛,速瀉陰交良久,針湧泉取氣甚妙(席弘賦)。專治厥寒厥熱,又兼行間,治消渴腎竭(百證賦)。

治胸結身黃瀉此(通玄賦)。治婦人疾,並男蠱女孕而病痓者,千金勿忘傳(靈光賦)。兼陰陵,治小腸連臍痛(天星秘訣)。

然谷在公孫後一寸,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一日針不宜見血。

主治喘呼煩滿,咳血,喉痹,消渴,舌縱,心恐,少氣,涎出,小腹脹,痿厥,寒疝,足跗腫,胕酸,足一寒—熱,不能久立,男子遺精,婦人陰挺出,月經不調,不孕,初生小兒臍風撮口,痿厥,洞泄,此穴主瀉腎臟之熱,若治傷寒亦宜出血。○石水灸然穀,氣沖四滿章門(千金)。此穴易醒臍風(百證賦)。

太谿在足內踝後五分,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傷寒,手足逆冷,嗜臥,咳嗽,咽腫,衄血,唾血,溺赤,消癉,大便難,久瘧,咳逆煩心,不眠,脈沉,手足寒,嘔吐,不嗜食,善噫,腹疼,瘠瘦,寒疝,痃癖。

○治牙疼,可灸七壯,一云牙疼紅腫者,瀉之,陰股內濕癢生瘡,便毒,先補後瀉,又云腎瘧嘔吐多寒,閉戶而處,其病難已,太谿大鐘主之,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並針委中,大鐘(神農經)。合崑崙,申脈,善療足腫之迍(玉龍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大鐘在照海後一寸半,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治氣逆煩悶實,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脹喘息,舌乾,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血。○兼通里,治倦言嗜臥(玉龍賦)。治心性之呆癡(標幽賦)。

照海在內踝下一寸,針四分,留六呼,灸三壯,一日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咽乾,嘔吐,四肢懈惰,嗜臥,善悲,不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七個穴位在足少陰腎經上。

湧泉穴位於腳底的凹陷中,當你彎曲腳趾時會形成一個明顯的窩,針刺深度為三分,停留時間為三次呼吸,灸法則是灸三個壯次。此穴主要治療的病症包括:猝死般的昏厥、面色發黑、咳嗽帶血、視力模糊、無端恐懼、心臟部位熱感、皮膚風疹、心痛、食慾不振、男性疾病類似於蟲害、女性疾病類似於懷孕、咳嗽伴隨呼吸困難、身體發熱、咽喉疼痛、眼睛眩暈、頸部疼痛、胸脅脹滿、排尿困難、腸炎性腹瀉、霍亂、膀胱問題、尿失禁、腰痛、排便困難、肌肉抽搐、小腿寒冷疼痛、腎臟疾病、奔豚症、熱性昏厥、手指疼痛、無法正常行走等。

然谷穴位於公孫穴後方一寸,針刺深度為三分,停留時間為三次呼吸,灸法則是灸三個壯次,且一天內針刺不宜讓血液外流。此穴主要治療喘息、咳嗽帶血、咽喉疼痛、口渴、舌頭活動不便、心悸、氣短、口水分泌過多、腹部脹大、痿弱、寒疝、腳踝腫脹、肌肉痠痛、一側腳冷一側腳熱、站立困難、男性遺精、女性生殖器脫垂、月經不調、不孕症、新生兒臍風、痿弱、嚴重腹瀉等。

太谿穴位於腳內側踝骨後方五分,針刺深度為三分,停留時間為七次呼吸,灸法則是灸三個壯次。此穴主要治療熱性疾病、不出汗、手腳冰冷、嗜睡、咳嗽、咽喉腫脹、鼻血、咯血、尿液顏色深紅、消瘦、大便困難、長期瘧疾、咳嗽、煩躁、失眠、脈搏沉弱、手腳冰涼、嘔吐、食慾不振、打嗝、腹部疼痛、體型消瘦、寒疝、肝脾疾病等。

大鐘穴位於照海穴後方一寸半,針刺深度為兩分,停留時間為三次呼吸,灸法則是灸三個壯次。此穴主要治療氣逆、小便不通暢、腰背強硬疼痛、大便困難、嗜睡、口腔熱感、虛弱導致嘔吐、畏寒、呼吸短促、胸部脹痛、喘息、舌頭乾燥、吞嚥困難、容易受到驚嚇、心情不佳、喉嚨中有聲音、咳嗽帶血等。

照海穴位於內踝下方一寸,針刺深度為四分,停留時間為六次呼吸,灸法則是灸三個壯次,但一天內針刺深度可增至三分,灸壯次數增加至七壯。此穴主要治療咽喉乾燥、嘔吐、四肢疲憊、嗜睡、情緒悲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