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手少陰心經(共九穴)

也(馬丹陽) 極泉在臂內腋下筋間動脈橫直天府三寸,微高於天府八分。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心脅滿痛,肘臂厥寒,四肢不收,乾嘔煩渴,目黃。

青靈在肘上三寸。灸三壯。

主治頭痛目黃,振寒脅痛,肩臂不舉。

少海在肘下內廉二寸,直青靈。針五分,灸三壯。一日禁灸。

主治寒熱齒痛,目眩發狂,癲癇羊鳴,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頭,風疼痛,氣逆瘰癧,肘臂腋脅痛攣不舉。○主腋下瘰癧,漏臂疼痛,風痹瘙漏,屈伸不得。針三分,留七呼,瀉五呼。(千金)心疼手顫,少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席弘賦)兼三里穴,治兩臂頑木。(百證賦)

靈道在掌後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心痛悲恐,乾嘔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

通里在腕側後一寸陷中,微向外。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熱病頭痛,目眩,面熱無汗,懊憹,暴喑,心悸,悲恐,畏人,喉痹,苦嘔,虛損,數欠,少氣,遺溺,肘臂腫痛,婦人經血過多,崩漏。○治目眩頭疼,可灸七壯。(神農經)療心驚。(玉龍賦)兼大鐘,治倦言嗜臥。(百證賦)治欲言聲不出,懊憹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聲平仍欠數,喉閉氣難通,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針,方信有神功。(馬丹陽)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鼻衄,吐血,失音,不能言,霍亂,胸中滿,灑淅,惡寒,厥逆,驚恐,心痛。○止盜汗,治小見之骨蒸。(標幽賦)兼二間,能疏通寒慄惡寒。又兼後谿,治盜汗之多出。(百證賦)

神門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一云七壯,炷如小麥。

主治瘧疾,心煩,欲得冷飲,惡寒則欲就溫,咽乾,不嗜食,驚憒,心痛,少氣,身熱,面赤,發狂,喜笑,上氣,嘔血,吐血,遺溺,失音,健忘,心積伏梁,大人小兒五癇證,手臂攣制。○治癲癇失意。(玉龍賦)同上脘,治發狂奔走。(百證賦)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掌上橫紋頭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灸三壯。一日七壯。

主治痎瘧久不愈,振寒,煩滿,少氣,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少衝在手小指內正端。針一分,留一呼,灸一壯。一日三壯。

主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嘔吐血沫,及心痛,冷痰,少氣,悲恐,善驚,口熱,咽酸,胸脅痛,乍寒乍熱,臑臂內後廉痛,手攣不伸。○可治心虛熱壅。(玉龍賦)兼曲池,治發熱。(百證賦)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滿,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共九穴)]

極泉穴位在手臂內側腋下,位於動脈橫向與直向天府穴三寸處,比天府穴高出八分。針刺深度為三分,可用艾灸七壯。

主治:心臟脅部滿痛,肘臂冷,四肢無力,乾嘔、口渴、眼睛黃。

青靈穴位在肘部上方三寸處。灸療可使用三壯。

主治:頭痛、眼睛黃、寒戰脅痛、肩臂無法舉起。

少海穴位在肘下內側二寸,正好在青靈穴的下方。針刺深度為五分,灸療三壯,但當日不宜進行灸療。

主治:寒熱、牙痛、目眩、精神失常、癲癇、嘔吐、頸部活動受限、風濕痛、氣逆、淋巴結腫大、肘臂腋脅痛攣不舉。

靈道穴位在手掌後方一寸五分處。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五壯。

主治:心痛、悲恐、乾嘔、肌肉抽搐、肘部攣縮、突然失語、無法言語。

通裏穴位在手腕後方一寸的凹陷中,稍微向外。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三壯。

主治:熱病、頭痛、目眩、面部潮紅無汗、焦慮不安、突然失語、心悸、悲恐、畏人、喉部炎症、嘔吐、虛弱、頻繁打哈欠、呼吸短促、尿失禁、肘臂腫痛、女性月經過多、崩漏。

陰郄穴位在手掌後方的脈絡中,離手腕五分處。針刺深度為三分,灸療三壯。

主治:鼻出血、吐血、失音、不能言語、霍亂、胸部滿悶、寒戰、惡寒、厥逆、驚恐、心痛。

神門穴位在手掌後方尖骨末端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時間為七次呼吸,灸療三壯,另一說是灸七壯,艾炷大小如小麥。

主治:瘧疾、心煩、想喝冷飲、惡寒時想要暖和、咽喉乾燥、食慾不振、驚嚇、心痛、呼吸短促、身體發熱、面色紅潤、精神失常、喜笑、喘息、嘔血、吐血、尿失禁、失音、健忘、心臟積聚、成人和兒童的五癇症狀、手臂攣縮。

少府穴位在小指根部後方,手掌上橫紋頭骨縫的凹陷中,正好在勞宮穴的下方。針刺深度為二分,灸療三壯,一日可灸七壯。

主治:瘧疾久治不愈、寒戰、煩躁、呼吸短促、胸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疝氣、小便不順。

少衝穴位在小指內側的頂端。針刺深度為一分,留針時間為一次呼吸,灸療一壯,一日可灸三壯。

主治:熱病、煩躁、喘息、心火旺盛、眼睛紅、血少、嘔吐血沫、心痛、冷痰、呼吸短促、悲恐、易驚、口熱、咽喉酸、胸脅痛、忽冷忽熱、臑臂內後側疼痛、手部攣縮無法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