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二 (31)
卷二 (31)
1. 後陰
法痔疾取足太陽即承山穴,取督脈即長強穴。(靈樞)
○五痔便血灸春中百壯,又灸回氣百壯。(得效)
○治痔平立量脊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或年深更於椎骨兩旁各一寸灸七壯,除根。(得效)
○痔痛取承筋、飛陽、委中、承扶、攢竹、會陰、商丘。(甲乙)
○治諸痔及腸風取脊十四椎下各開一寸灸之,久痔尤效。(入門)
○脫肛取大腸俞、百會、長強、肩井、合谷、氣衝。(綱目)
○脫肛灸臍中隨年壯,又灸橫骨百壯,又灸脊窮骨上七壯。(得效)
○痔瘡先取頭垢捏成餅子安痔頭上,其上又安大蒜片以艾灸之。(丹心)
○痔漏以附子末津唾和作餅子如錢大安漏上以艾灸令微熱干則易新餅再灸,明日又灸直至肉平為效。(丹心)
○一人行路得痔疾狀如胡瓜貫於腸頭熱如火僵仆不能起,有人教之先以槐枝濃煎湯洗患處以艾炷灸其上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瀉鮮血,雖一時暫痛其疾如失。(本草)
白話文:
對於痔瘡疾病,可以取足太陽經的承山穴,或者督脈的長強穴來治療。(靈樞)
對於五種痔瘡出血的情況,春天時可灸中百壯,另外也可灸回氣百壯。(得效)
治療痔瘡,可以站立著量出脊椎與肚臍平行的位置,在該椎骨上灸七壯。如果病情持續多年,還可以在椎骨兩側各一寸的地方,同樣灸七壯,可以根治。(得效)
痔瘡疼痛,可以選擇承筋、飛陽、委中、承扶、攢竹、會陰、商丘這些穴位。(甲乙)
對於各種痔瘡和腸風,可以在脊椎第十四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的地方灸,對於長期的痔瘡特別有效。(入門)
脫肛問題,可以選擇大腸俞、百會、長強、肩井、合谷、氣衝這些穴位。(綱目)
脫肛情況,可以在肚臍中心灸,灸的次數等同你的年齡,另外也可以在橫骨灸一百壯,以及在脊椎最下方的窮骨上灸七壯。(得效)
痔瘡問題,首先可以取頭皮屑捏成餅子放在痔瘡上,上面再放一片大蒜,然後用艾灸,直到感到溫熱。(丹心)
痔漏問題,可以用附子粉和唾液混合做成餅子,大小如錢幣,放在患處,用艾灸到微微發熱,乾了就換新的餅子再灸,第二天繼續,直到患處平復。(丹心)
有個人在路上得了痔瘡,形狀像胡瓜,卡在腸頭,非常熱,無法起身。有人告訴他,先用濃煎的槐枝水洗患處,然後在患處灸三到五壯,突然感到一股熱氣進入腸道,隨後排出鮮血,雖然短暫疼痛,但痔瘡問題消失了。(本草)
2. 風
針灸法治中風,莫如續命湯之類,然此可扶持初病,若欲要收全功,火艾為良。中風皆因脈道不利,血氣閉塞也,灸則喚醒脈道而血氣得通,故可收全功。(得效)
○中風痰盛,聲如曳鋸,服藥不下,宜灸臍下氣海關元二三百壯,亦可轉死回生。五臟氣絕危證,亦宜灸之。(綱目)
○凡人非時足脛上及手食指次指忽痠疼麻痹,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急灸三里絕骨各三壯,春秋報灸,常令兩腳有灸瘡為妙。(資生)
○凡人不信此法,不肯灸,忽然卒死,是謂何病曰風入臟故也,風病者不可不知。(綱目)
○凡覺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風中府之候,宜灸百會曲鬢肩髃曲池風市三里絕骨。(資生)
○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將風中藏之候,宜灸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三里。(資生)
○治風七穴,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曲池,一方加有風池合谷肩髃環跳,凡九穴。(資生)
○凡中風皆灸之。
○卒中風喎斜誕塞不省,宜灸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髃曲池風市三里絕骨耳前髮際大椎風池,凡十二穴。(事本)
○中風目戴上不能視,灸第二椎骨第五椎骨上各七壯,一齊下火立愈。(綱目)
○口眼喎斜,宜灸聽會頰車地倉,又法喎向右者灸左喎陷中,喎向左者灸右喎陷中,各二七壯,立愈。(綱目)
○半身不遂,宜灸百會囟會風池肩髃曲池合谷環跳風市三里絕骨。(資生)
○口噤宜針人中頰車百會承漿合谷翳風,灸亦可。(綱目)
○失音不語,宜針啞門人中天突湧泉神門支溝風府。(綱目)
○半身不遂環跳為要穴。(綱目)
○治中風偏枯,大接經從陽引陰,至陰與湧泉中衝與關衝竅陰與大敦少商與商陽厲兌與隱白少衝與少澤。○大接經從陰引陽,少商與商陽厲兌與隱白少衝與少澤至陰與湧泉中衝與關衝竅陰與大敦,凡此十二經井穴也。羅謙甫治趙僧判中藏,刺十二井穴愈,又治張安撫中藏,灸十二井穴愈。(鑑實)
○骨痹取太谿委中,筋痹取太衝陽陵泉,脈痹取太陵少海,肉痹取太白三里,皮痹取太淵合谷。(綱目)
○痹病宜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俞,言針後以應效為度數,痛處為俞穴,非取諸經定穴也。(靈樞)
○治歷節風亦如上法,但於痛處灸三七壯亦佳。(千金)
○百節痠疼,實無所知,以三稜針刺絕骨出血立愈。(東垣)
白話文:
[風]
治療中風,針灸是一種方法,但效果可能不如續命湯這類的藥方,然而,這些藥方只能在疾病初期提供幫助,若想達到完全的療效,使用火艾灸法會更好。中風主要是因為脈絡不暢,導致血氣閉塞,灸法可以喚醒脈絡,使血氣得以流通,因此能達到全面的療效。
對於中風痰多,聲音如鋸子拉動,服藥困難的患者,宜在臍下的氣海和關元穴位進行二百至三百次的灸療,這有可能使瀕死之人起死回生。對於五臟氣絕的危急病症,同樣適用灸療。
如果在非特定時間,腿部或手指、食指突然感到痠痛麻痹,過了一段時間才恢復,這是即將中風的徵兆,應立即在三里和絕骨穴位進行三次灸療,並且在春季和秋季定期灸療,保持腳部有灸瘡,這會更有益。
若有人不相信這種方法,拒絕進行灸療,然後突然死亡,這就是所謂的風邪入侵臟腑所致,患有風病的人必須知道這一點。
當你感覺到手腳麻木或疼痛,過了一段時間才恢復,這是風邪即將侵襲腑臟的徵兆,應該在百會、曲鬢、肩髃、曲池、風市、三里和絕骨穴位進行灸療。
當你感覺心緒混亂,精神不佳,或者手腳麻木,這是風邪即將侵襲臟腑的徵兆,應該在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和三里穴位進行灸療。
治療風病的七大穴位是: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和曲池。另一種說法是在這七大穴位之外,再加上風池、合谷、肩髃和環跳,總共九個穴位。
所有中風的病例都適用灸療。
對於突然中風,面部扭曲,口齒不清,失去意識的患者,應在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髃、曲池、風市、三里、絕骨、耳前髮際、大椎和風池等十二個穴位進行灸療。
對於中風導致眼睛向上翻,無法視物的患者,應在第二和第五椎骨上各灸七次,同時進行灸療,立即就能痊癒。
對於面部和眼睛扭曲的患者,應在聽會、頰車和地倉穴位進行灸療。另一種方法是,如果面部向右扭曲,就在左側的喎陷中穴位灸療;如果面部向左扭曲,就在右側的喎陷中穴位灸療,每次灸療十四次,立即就能痊癒。
對於半身不遂的患者,應在百會、囟會、風池、肩髃、曲池、合谷、環跳、風市、三里和絕骨穴位進行灸療。
對於嘴巴緊閉的患者,可以在人中、頰車、百會、承漿、合谷和翳風穴位進行針灸,也可以進行灸療。
對於失語的患者,可以在啞門、人中、天突、湧泉、神門、支溝和風府穴位進行針灸。
對於半身不遂的患者,環跳穴位是最重要的穴位。
對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偏癱,大接經從陽引陰,再從陰引陽,涉及的穴位有:至陰、湧泉、中衝、關衝、竅陰、大敦、少商、商陽、厲兌、隱白、少衝和少澤。
對於骨痹病,應在太谿和委中穴位進行針灸;對於筋痹病,應在太衝和陽陵泉穴位進行針灸;對於脈痹病,應在太陵和少海穴位進行針灸;對於肉痹病,應在太白和三里穴位進行針灸;對於皮痹病,應在太淵和合谷穴位進行針灸。
對於痹病,宜用燔針劫刺,以感知效果為度,以疼痛處為穴位,而不是固定在經絡上的特定穴位。
對於歷節風的治療,也可以採用上述的方法,在疼痛處進行二十一次灸療,效果會更佳。
對於全身痠痛,找不到具體原因的情況,可以用三稜針在絕骨穴位刺出血,立即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