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乳腫

乳癰足臨泣、神門、太谿、下三里、內關、膈俞灸騎竹馬穴各七壯

奶嚴年四十以前猶可治,年四十以後則難治。是早年寡婦及無產女患此則死。

產後腹痛氣海百壯

因產惡露不止

中極、陰交百壯、石門七壯至百壯

無乳汁膻中七壯至七七壯,禁針少澤補

數落胎每三日內即灸三陰交七壯、中極、曲骨各五十壯、臍中三百壯

陰中干痛惡合陰陽、曲骨五十壯

血漏赤白營沖五十壯

尿血膈俞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後谿、腕骨

月事不斷陰蹺三壯、陰交百壯

白話文:

[乳腺腫脹]

治療乳腺炎時,可以針灸足臨泣、神門、太谿、下三里、內關、膈俞等穴位,各灸七次;並灸騎竹馬穴,也是各灸七次。

對於乳腺炎,如果患者在四十歲前發病,還有可能治癒;但若是四十歲後發病,就比較難以治癒了。尤其是早年的寡婦或是沒有生育過的女性,若患有乳腺炎,可能會導致死亡。

產後腹部疼痛,可以在氣海穴灸一百次。

因生產而導致惡露不止,則應在中極和陰交穴灸一百次,在石門穴灸七次到一百次。

若產後乳汁不足,可以在膻中穴灸七次到四十九次,但是要禁止針刺少澤穴,應採取補充的方式。

如果想要墮胎,應在三天內,灸三陰交穴七次,中極和曲骨穴各灸五十次,肚臍中心灸三百次。

如果陰部乾燥且疼痛,可以灸惡合陰陽和曲骨穴各五十次。

出現血崩或白帶異常,可在營沖穴灸五十次。

若出現尿血的情況,可在膈俞穴針刺三分深度,停留七個呼吸時間,再灸三次;同時灸後谿和腕骨穴。

月經不停止的話,可在陰蹺穴灸三次,陰交穴灸一百次。

2. 小兒

小兒初產七日內臍中胞系自枯自落,其日即以熟艾形如牛角內空灸臍中七壯,其艾炷每火至半即去,永無腹痛。

小兒胎癇、奶癇、驚癇,灸鬼眼四穴各三壯,每次四處,一時吹火盡燒。

火丹毒,謂遊風入胸腹則死,即用利針周匝紅處,多出惡血,翌日更觀紅赤處,如上針刺效。

脫肛,百會七壯,臍中年壯或五十壯或百壯。

雀目,手大指甲後第一節內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肝俞九壯。

囟門不合,灸臍中上下各三壯,灸痂未落,囟門先合效。

羸瘦食不化,胃俞、長谷挾臍旁各二寸,灸七壯。

陰卵偏大入腹,太衝、獨陰氣衝、三陰交、關元。

驚風,神道在第五椎節間,灸七壯至百壯即效。

又危急難救,灸兩乳頭三壯,男左女右。

睡驚、手掣、目不合,手大指次指端各三壯,間使合谷、太衝、太淵。

胎癇,鬼眼各三壯,間使三十壯,百會九壯,陽莖頭七壯。

小便不通,百會七壯,營沖各三壯,丹田二七壯,湧泉三壯,胞門五十壯,又用巴豆肉搗作餅或炒鹽安填臍中灸五十壯。

口噤,然谷。

驚癇,腕骨頂中央旋毛中三壯,耳後青絡脈三壯,太衝三壯。

痎瘧,神道在五椎節下間,一名莊俞,灸七壯。

善驚,然谷。

多哭,百會。

卒疝,太衝。

兩目眥赤,合谷、崑崙、神門、風池、絕骨。

兩眼白翳,每到春秋遮瞳,第九椎節上七壯,又取肝俞穴七壯。

蝕齦臭穢,沖、人、勞宮各一壯。

臍腫,灸對臍脊骨上灸三壯或七壯。

卒肘皮青黑,灸臍四邊各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各灸三壯。

風癇目戴上,灸第五椎節上七壯,百會七壯,崑崙三壯。

四五歲不言,心俞、足內踝尖上各灸三壯。

陰腫,崑崙、太衝、太谿。

赤白痢疾,臍中七壯至百壯,三陰交七壯。

遺尿,氣海百壯,大敦三壯。

吐乳,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灸五壯。

斑瘡入眼,大杼七壯至三七壯,詳看犯處,各治其經絡。

達夜啼呼,使其兒父負其兒持刀潛斫鄰家籬帶,勿使人知之,兒啼即止,然後潛還系其斫帶,則永勿啼呼。

浮腫,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久瘧,鬼眼三壯,內庭七壯。

吐沫、屍厥,巨闕七壯,中脘五十壯。

兒生一七日內多啼,客風中於臍至心脾,合谷、太衝、神門、列缺七壯,承漿七壯。

先驚後啼,百會七壯,間使齦交。

角弓反張,百會七壯,天突

白話文:

[小兒]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七天內,肚臍部位的連接組織會自然乾枯脫落。在脫落的那天,應使用熟艾(形狀像空心的牛角)灸肚臍部位七次。當艾灸進行到一半時,就要停止,這樣可以永遠避免腹痛。

對於小兒的胎癇、奶癇、驚癇,應灸「鬼眼」四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三次,一共灸四個地方,直到火完全燒完。

如果出現火丹毒,即遊風進入胸腹,可能導致死亡,應立即使用尖銳的針在紅色區域周圍刺穿,讓惡血排出。第二天再觀察紅色區域,如有必要,再次針刺。

對於脫肛,可以在「百會」穴灸七次,肚臍中心灸灸壯次數可根據年齡而定,可能是五十次或者一百次。

對於視力不佳,可以在手指大指甲後的第一節內橫紋頭的白肉邊緣以及肝俞穴各灸一次,肝俞穴需灸九次。

對於囟門未能閉合的情況,可以在肚臍上方和下方各灸三次。在灸痂未脫落前,囟門就已先閉合,顯示療效。

對於消瘦且食物消化不良,可以在胃俞、長谷以及臍旁各兩寸的位置,各灸七次。

對於睪丸異常增大進入腹部,可以在太衝、獨陰、氣衝、三陰交、關元等穴位進行艾灸。

對於驚風,可以在第五椎節間的「神道」穴灸七到一百次,即可見效。

對於緊急且難以救治的情況,可以在男童的左乳頭、女童的右乳頭灸三次。

對於睡眠驚嚇、手部抽搐、眼睛無法閉合,可以在大拇指和次指的指尖各灸三次,同時灸間使、合谷、太衝、太淵等穴位。

對於胎癇,可以在「鬼眼」穴各灸三次,間使灸三十次,百會灸九次,陽莖頭灸七次。

對於小便不暢,可以在「百會」穴灸七次,營沖穴各灸三次,丹田灸十四次,湧泉灸三次,胞門灸五十次。另外,也可以將巴豆肉搗碎做成餅狀,或用炒鹽填充在肚臍中,灸五十次。

對於口脣緊閉,可以在然谷穴進行艾灸。

對於驚癇,可以在手腕骨頂中央的旋毛中以及耳後的青絡脈、太衝穴各灸三次。

對於痎瘧,可以在五椎節下的「莊俞」穴灸七次。

對於易驚嚇,可以在然谷穴進行艾灸。

對於經常哭泣,可以在「百會」穴進行艾灸。

對於突然的疝氣,可以在太衝穴進行艾灸。

對於兩眼眥赤,可以在合谷、崑崙、神門、風池、絕骨等穴位進行艾灸。

對於雙眼有白翳,每年春季和秋季都會遮住瞳孔,可以在第九椎節上灸七次,同時在肝俞穴灸七次。

對於牙齦腐爛發臭,可以在沖、人、勞宮等穴位各灸一次。

對於肚臍腫脹,可以在對應肚臍的脊骨上灸三到七次。

對於突然肘部皮膚青黑,可以在肚臘四周各半寸以及鳩尾骨下一寸的位置,各灸三次。

對於風癇引起的眼睛上翻,可以在第五椎節上灸七次,百會灸七次,崑崙灸三次。

對於四五歲的小孩不會說話,可以在心俞、足內踝尖上的位置各灸三次。

對於睪丸腫脹,可以在崑崙、太衝、太谿等穴位進行艾灸。

對於赤白痢疾,可以在肚臍中灸七到一百次,三陰交灸七次。

對於尿牀,可以在氣海灸一百次,大敦灸三次。

對於嘔吐母乳,可以在中庭(位於膻中下一寸六分)灸五次。

對於斑瘡進入眼睛,可以在大杼灸七到二十一次,具體要看受影響的部位,對應地治療相關的經絡。

對於夜間不停啼哭的小孩,可以讓父親背著孩子,手持刀悄悄砍斷鄰家的籬笆帶,但不要讓人知道。一旦小孩開始哭泣,就立即停止動作,然後悄悄回到原位綁好被砍斷的籬笆帶,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夜間啼哭了。

對於全身水腫,可以在水分灸三次,三陰交灸三十次,脾俞灸三次。

對於長期痎瘧,可以在「鬼眼」穴灸三次,內庭灸七次。

對於吐沫、屍厥,可以在巨闕灸七次,中脘灸五十次。

對於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週內經常哭泣,可能是因為風邪入侵了從肚臍到心脾的通道。可以灸合谷、太衝、神門、列缺等穴位,每次灸七次,承漿灸七次。

對於先驚嚇後哭泣的小孩,可以在「百會」穴灸七次,間使、齦交等穴位進行艾灸。

對於角弓反張,可以在「百會」穴灸七次,天突穴進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