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1. 經外奇穴
2. 頭部
前神聰去前頂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
主治中風風癇,灸三壯
後神聰去百會一寸
主治中風風癇,灸三壯
髮際平眉上三寸是穴
主治頭風眩暈疼痛延久不愈,灸三壯
陽維在耳後引耳令前弦筋上是穴
耳風聾雷鳴,灸五十壯(千金翼)
當陽當目瞳子直入髮際內一寸,去臨泣五分是穴
主治風眩不識人鼻塞症,灸三壯,針三分。○蝦蟆瘟針當陽及太陽,多出惡血,繼以綢系其肩下臑上,即針刺左右尺澤大小血絡及委中血絡,並棄血如糞,則不曰而飲水,神效
耳上穴
治癭氣,灸風池及耳上髮際各百壯(千金翼),千金作兩耳後髮際
神聰四穴在百會左右前後四面各相去一寸
主頭風目眩風癇狂亂,針入三分
太陽穴在兩額角眉後青絡,針出血
治偏頭風。○又治風目眶爛,太陽當陽尺澤皆針,棄血如糞,神效
明堂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
主治頭風鼻塞多涕,即上星
眉沖二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
主治頭風鼻塞多涕,針入二分,一云即星穴也
白話文:
[頭部]
在前頂位置前方,離前頂五分處是前神聰穴,從神庭到此穴總長四寸。
主治:中風、癲癇,可用艾灸三次來治療。
在百會穴後方一寸的位置是後神聰穴。
主治:中風、癲癇,同樣可以艾灸三次來治療。
在眉毛上方三寸,與髮際線平行的位置就是穴位。
主治:長期頭痛、頭風、眩暈,可以用艾灸三次來治療。
陽維穴在耳朵後方,拉著耳朵向前,位於頸部肌肉上。
主治:耳風、耳鳴、聽力下降,可以艾灸五十次來治療。
位於眼睛瞳孔正上方,進入髮際線內一寸,離臨泣穴五分處是穴位。
主治:風眩、失認、鼻塞,可以用艾灸三次或針刺三分來治療。
耳上的穴位可以治療甲狀腺疾病,可以艾灸兩耳後髮際各一百次來治療。
神聰有四個穴位,分別在百會穴的左右前後各一寸處。
主治:頭風、目眩、癲癇、精神錯亂,針刺深度三分。
太陽穴位於兩側額角,眉毛後方的青色血管,針刺出血可治療。
主治:偏頭痛、眼眶炎,針刺太陽穴、當陽穴和尺澤穴,放血如糞,效果神奇。
明堂穴在鼻子正上方,進入髮際一寸處。
主治:頭風、鼻塞、流鼻涕,即上星穴。
眉衝兩個穴位在鼻子正上方,進入髮際一寸處。
主治:頭風、鼻塞、流鼻涕,針刺深度二分,有說法認為這就是星穴。
3. 面部
印堂在兩眉中間
治小兒急慢驚風,可灸三壯,艾炷如小麥大。○善治驚搐(玉龍)
海泉在舌下中央脈上
主治消渴,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上兩旁紫脈上
主治消渴,口瘡,舌腫,喉痹,三稜針,針出血。
唇里穴,唇里正當承漿邊,逼齒齦,針三鋥
主治馬黃,黃疸(千金翼)
夾承漿穴(夾承漿兩邊各一寸)
主治馬黃,急疫(千金翼)
燕口在口吻兩旁,燕口處赤白肉際
主治狂瘋,罵詈,撾斫人,名為熱陽瘋,灸此穴各一壯(千金翼)○狂邪鬼語,灸十五壯○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各一壯
鼻交頞中
主治癲風,角弓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風,如蟲行,卒風,多睡,健忘,心中憒憒,口噤,卒倒,不識人,黃疸,急黃,此一穴皆主之,針入六分,得氣即瀉,留三呼五吸,不補,亦宜灸,然不及針,慎酒,面,生冷,醋,滑,豬,魚,蒜,蕎麥漿水。
魚腰,一名印堂,在兩眉中
主治眼疾,針入二分。
魚尾在目眥外頭
兼睛明,太陽,治目證(玉龍)
顳顬在眉尾中間,上下有來去絡脈,是針灸之所。
鼻準在鼻柱尖
主治鼻上酒渣,針出血。
耳尖在耳尖,卷耳取之
治目生白膜,灸七壯,不宜多灸。
聚泉在舌,以舌出口外,使直,有縫陷中
主治哮喘,咳嗽,久不愈,用生薑切薄片,搭舌上中,灸七壯,不宜多灸。○熱喘,用雄黃末少許,和艾炷灸,冷喘,用款冬花末少許,和艾灸,灸畢,即用生薑茶清微呷下,若舌胎,舌強,少針出血。
睛中二穴
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針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旁入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頃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箸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秘穴也。○凡學針人眼,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
白話文:
[面部]
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可用於治療兒童急性和慢性驚風,施灸三次,艾炷的大小應如同小麥粒。
海泉穴位於舌下的中央脈上,適用於治療消渴症,針刺出血。
左金津與右玉液分別位於舌上的兩側紫色脈絡上,主要治療消渴、口腔潰瘍、舌頭腫脹、咽喉疾病,使用三棱針針刺出血。
脣裏的位置在嘴脣內部,靠近承漿穴的邊緣,接近牙齦的地方,針刺三次。
夾承漿穴位於承漿穴的兩側各一寸,適用於治療黃疸和急疫。
燕口穴位於口角兩旁,紅色和白色肉質相接處,主要治療瘋狂、罵人、攻擊他人等熱性精神失常,可在此穴灸一壯。對於小兒大小便不通,也適用灸療。
鼻交頞中穴適用於治療多種病症,包括癲風、角弓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部麻木、突然的風病、過度睡眠、記憶力減退、心悸、口閉、突然昏倒、不認人、黃疸、急黃等,針刺深度為六分,得到氣感後立即排出,留針三呼五吸,不補,也可灸療,但效果不如針刺。
魚腰穴,又名印堂穴,位於兩眉中間,主要治療眼睛問題,針刺深度為二分。
魚尾穴位於眼角外側,配合睛明、太陽穴,適用於治療眼部疾病。
顳顬穴位於眉毛尾部中間,上下有脈絡,適合針灸治療。
鼻準穴位於鼻尖,主要治療鼻部酒糟,針刺出血。
耳尖穴位於耳尖,捲起耳朵即可找到,適用於治療白內障,灸七壯,不宜多灸。
聚泉穴位於舌頭上,將舌頭伸出並保持直立,縫隙中的凹陷即為穴位,主要治療哮喘、咳嗽等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疾病,使用薑片覆蓋舌頭中間,灸七壯,不宜多灸。
睛中穴位於眼球正中,治療方法較特殊,需先用布遮住眼睛,以冷水沖洗一刻鐘,然後使用三棱針從眼角外側距離眼球一分處輕輕插入,再使用金針深入幾分,從上層轉撥向瞳孔,輕輕插入至眼角,病人即可恢復視力,飯後一會兒取出針,輕輕扶臥,再用青布遮住眼睛,以冷水沖洗三日夜。初次針刺時,應盤腿正坐,雙手握住筷子,凝神注視穴位,容易找到。適用於治療各種內障,即使多年不能視物,也能迅速恢復光明,是一種神祕的穴位。對於學習針刺眼疾的人,應先在羊眼中練習,能讓羊眼恢復視力後,才能在人眼上針刺,切勿輕率行事。
4. 頸項部
機關在耳下八分近前
凡卒中風口噤不開灸此二穴五壯即愈,一日隨年為壯,僻者逐左右灸之。(千金翼)
百勞在大椎向髮際二寸點記,將其二寸中折墨記橫布於先點上左右兩端盡處是。
主治瘰癧灸七壯神效。○又瘰癧聯珠瘡灸百勞三七壯,至百壯肘尖百壯,又先問審知初出核,以針貫核正中,即以石雄黃末和熟艾作炷灸核上針穴三七壯,諸核從此亦消矣。
白話文:
[頸部]
重要的穴位位於耳朵下方約八分之處,靠近前面的位置。
如果突然中風導致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可以灸這個位置的兩個穴位各五次,就會好轉,一天內可依照年齡增加灸的次數,若是一側出現問題,就在那一側的穴位進行灸療。
百勞穴位於大椎穴向上到髮際線兩寸的地方,先在兩寸的中間做記號,然後將兩寸等分,在先前點記號的兩端各做一個橫向的記號,那兩邊就是百勞穴的位置。
灸百勞穴七次對治療淋巴結核有神奇的效果。另外,對於連串的淋巴結核或類似珍珠狀的皮膚病,灸百勞穴二十一至一百次,加上肘尖穴一百次,會更有效果。如果能在淋巴結核剛開始出現時,用針穿過核的正中心,然後在針孔上用熟艾和石雄黃粉做的艾炷灸二十一次,其他核也會因此而消失。
以上資訊純屬古文翻譯,並無任何醫療建議。
5. 膺部
龍頷,在鳩尾上一寸半。
主治心痛,冷氣上,灸百壯,勿針。(千金翼)
乳上穴,
治乳癰,妒乳,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
通谷,
在乳下二寸。
主心痛,惡氣上,脅痛急,灸五十壯。(千金)
腋下穴,
治噦噫,膈中氣閉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神良。(千金翼)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俗名注布,與腋取之。
主卒中惡,飛屍遁注,胸脅滿,針入五分,灸五十壯。
肋頭,
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間肉走前亦是灸處。初日三壯,次日五壯,後七壯,周而復始,至十壯止。惟大蒜。
肋罅,
治飛屍諸注,以繩量病人兩乳間中屈之,乃從乳頭向外量,使當肋罅,於繩頭盡處是穴,灸隨年壯。(千金)云三壯或七壯,男左女右。○凡中屍,壯飛屍,遁屍,風屍,屍屍注,其狀皆腹脹,痛急,不得息,氣上衝心胸兩脅,或踝踴起,或攣引腰脊,灸乳後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壯。如不止,多其壯數愈。
乳下,正居乳下一寸。
主胃脘痛,肝俞,脾俞,下三里,膈俞,太衝,獨陰,無乳下一寸,各灸二十壯。
白話文:
[膺部]
-
"龍頷"穴位位於鳩尾穴上方約一寸半的地方。主要用來治療心痛及寒氣上逆的情況,適合使用灸法一百壯,但不建議針刺。(出處:千金翼)
-
乳上穴,能治療乳腺炎、乳房腫脹等問題。以繩子橫向度量,從口到乳頭,沿著繩線在乳頭上方進行灸療,每次灸療十四壯。
-
"通谷"穴位位於乳頭下方約二寸的位置。主要用於治療心痛、胸口惡氣上沖以及脅痛緊迫的症狀,適合灸療五十壯。(出處:千金)
-
腋下穴,可以治療噦氣、打嗝以及膈肌氣滯的問題。在腋下毛髮聚集處,靠近肋骨彎曲部分進行灸療,每次灸療五十壯,效果極佳。(出處:千金翼)
-
"旁廷"穴位位於腋下第四根肋骨之間,位置大約與乳頭對齊,乳頭後方二寸凹陷中,民間稱為注布穴。主要用於突然中邪、飛屍遁注、胸部脅部飽滿的問題,針刺深度五分,灸療五十壯。
-
"肋頭"穴位,可用於治療瘕癖。若左側有問題灸左側,右側有問題灸右側。第一根彎曲肋骨的頭部,接近第二根肋骨下方即是灸療位置;第二根肋骨頭部,接近第三根肋骨下方也是灸療位置。第一天灸療三壯,第二天五壯,第三天七壯,循環往復,直到第十壯為止。需搭配大蒜食用。
-
"肋罅"穴位,可用於治療飛屍遁注等問題。用繩子量度病患兩乳間的中心點,再從乳頭外側量至肋骨間隙,繩頭盡處即為穴位,灸療數量視年齡而定。(出處:千金)也有說法是每次灸療三壯或七壯,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對於中屍、飛屍、遁屍、風屍、屍屍注等情況,其症狀多為腹部脹痛、呼吸困難、氣上衝心胸兩脅、腳踝浮腫或腰脊痙攣等,可灸療乳頭後方三寸處,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每次灸療十四壯。若情況未改善,則可增加灸療數量。
-
"乳下"穴位,位於乳頭下方約一寸的位置。主要用於治療胃脘痛,配合肝俞、脾俞、下三里、膈俞、太衝、獨陰等穴位,每個穴位灸療二十壯。
6. 腹部
長谷在夾臍相去五寸,一名循脊。
主治下痢不嗜食,食不消,灸五十壯,三報之。(千金)羸瘦食不化,灸長谷、胃俞、俠臍旁各二寸,各七壯。
腸遺俠中極旁相去二寸半。
治大便難,灸隨年壯。(千金)
肓募以乳頭斜度至臍中,乃屈去其半,從乳下量至盡處是穴。
主治結氣囊里,針藥不及者,灸隨年壯。
脅堂在腋下骨間陷中,舉腋取之。
主治胸腋氣滿,噦噫喘逆,目黃遠視䀮䀮,可灸五壯。
身交在少腹下橫紋中。
治白崩中,灸少腹橫紋當臍孔直下一百壯,及治胞落㿗,須三報之。○又治大小便不通。○又治尿床者,可灸七壯。
通關通關二穴在中脘穴旁各五分。
主治五噎,左捻能進飲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針有四效,下針良久後覺脾磨食,又覺針動為一效,次覺針病根腹中作聲為第二效,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四覺氣流。
直骨在乳下,大約離一指頭,看其低陷之處與乳直對,不偏者是穴也。婦人按其乳直向下看乳頭所到處,正穴也。
主治遠年咳嗽,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不可瘥,誤其咳即愈,不愈不可治。
陰都在臍下一寸五分,兩旁相去各三寸,針五分。
子宮二穴在中極兩旁各五分。
胞門、子戶、氣門。
子藏門塞,不受精,妊娠不成,若隋胎胞漏見赤,灸胞門五十壯,關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名子戶,若胞衣不出,及子死腹中,或腹中積聚,皆針入胞門一寸。○胎孕不成,灸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各五十壯,又漏胎下血不禁,灸百壯。
臍下六寸兩旁各開一寸是穴,灸三七壯,內關、太衝三壯,獨陰五壯,治冷氣衝心疼。
臍旁穴。
以臘繩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寸,作三折成三角,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下兩旁盡處,點記灸二七壯,治冷心痛立瘥。○治奔豚氣繞臍上衝,灸二七壯,兩丸蹇塞亦灸,左取右,右取左,並灸氣衝七壯。
經中穴在臍下寸半,兩旁各三寸。
治大小便不通,灸百壯,胞門五十壯,營沖三壯,大腸俞三壯,膀胱俞三壯,丹田二七壯。
腸繞二穴在挾玉泉兩旁相去各二寸。
主治大便閉塞,灸以年為壯。
白話文:
[腹部]
長谷穴位於肚臍兩側,距離大約5寸,另一名稱爲循脊。
主要治療下痢,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建議灸五十壯,需進行三次療程。(參照千金方)對於身體瘦弱,食物不易消化的狀況,灸長谷、胃俞、以及肚臍兩側各兩寸的位置,各七壯。
腸遺穴位於中極穴旁側,相距約2.5寸。
主要治療排便困難,灸的次數視年齡而定。(參照千金方)
肓募穴位於乳頭對下的位置,先從乳頭斜向肚臍,再彎折一半距離,從乳下量至盡頭即是穴點。
主要治療結氣在睾丸內,針藥無法治療時,灸的次數視年齡而定。
脅堂穴位於腋下骨間的凹陷處,舉起腋下即可找到。
主要治療胸腋部脹滿,打嗝,呼吸急促,黃疸,遠視,可灸五壯。
身交穴位於下腹部橫紋中。
主要治療白帶過多,灸下腹部橫紋當臍孔直下一百壯,以及治療子宮脫垂,需進行三次療程。同時治療大小便不通。對於尿牀問題,可灸七壯。
通關二穴位於中脘穴旁各五分。
主要治療五噎,左捻可以增進飲食,右捻可以調和脾胃,此穴一針有四效,下針後會感覺脾臟開始運作,再感覺針動爲第一效,然後感覺腹中作聲爲第二效,接着感覺針感流入膀胱爲第三效,最後感覺氣血流動。
直骨穴位於乳下,大約離一指頭,看其低陷之處與乳直對,不偏者即是穴位。女性按其乳直向下看乳頭所到之處,正是穴位。
主要治療久咳,灸的大小如小豆,灸三壯,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如果灸錯部位,咳嗽反而會好,否則無法治療。
陰都穴位於肚臍下一寸五分,兩旁相距各三寸,針刺五分。
子宮二穴位於中極穴兩旁各五分。
胞門、子宮口、氣門。
子宮堵塞,無法接受精子,導致無法懷孕,如果流產或見紅,灸胞門五十壯,關元左二寸即是,右二寸名爲子宮口,如果胎盤不排出,或者胎兒死亡在腹中,或者腹中有積聚,都可以針入胞門一寸。對於胎孕不成,灸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各五十壯,如果漏胎出血不止,灸百壯。
位於肚臍下六寸,兩旁各開一寸是穴位,灸三七壯,內關、太沖三壯,獨陰五壯,治療冷氣衝心引起的疼痛。
位於肚臍旁的穴位。
以蠟繩量病人口兩角爲一寸,做成三個摺痕形成三角形,將一個角放在肚臍中心,其餘兩角在肚臍下兩側的盡頭,做標記灸二七壯,治療冷心痛立即見效。同時治療疝氣繞臍上衝,灸二七壯,兩側丸蹇塞也可以灸,左取右,右取左,同時灸氣衝七壯。
經中穴位於肚臍下寸半,兩旁各三寸。
主要治療大小便不通,灸百壯,胞門五十壯,營衝三壯,大腸俞三壯,膀胱俞三壯,丹田二七壯。
腸繞二穴位於挾玉泉兩側,相距各二寸。
主要治療大便閉塞,灸的次數視年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