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四 (6)
卷四 (6)
1. 任脈流注及孔穴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穴名),至咽喉(承漿穴),屬陰脈之海也。中行凡二十四穴(銅人)。○任即妊也,所謂生養之源,女子之主(入門)。
白話文:
任脈從小腹正中線下方開始,沿著靠近腹部內緣的毛路向上,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承漿穴),屬於陰脈之海。任脈中間有二十四個穴位(見銅人穴位圖)。任脈就是妊脈,也是女子生育之源,是女子健康的主要脈絡(入門)。
(頤前)承漿一穴,一名懸漿,一名天池,在頤前唇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七壯(銅人)。
(頷下)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間,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頤前的承漿穴位,又稱為懸漿或天池,位於下巴前方嘴唇下方的凹陷處,張開嘴巴即可找到,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進行七次艾灸。
頷下的廉泉穴位,又名為舌本,位於下巴下方喉結上方,舌根之間,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進行三次艾灸。
(膺上)天突一穴,一名天瞿,一名五戶,在頤結喉下四寸,宛宛中,針入五分,留三呼,針宜橫下,不得低,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胸前)天突穴,又稱天瞿、五戶,位於頤結喉下四寸,凹陷之中,針刺深度為五分,留針三呼,針頭應橫向刺入,不得向下,可灸三壯。(銅人針灸圖)
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華蓋一穴,在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紫宮一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玉堂一穴 一名玉英,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凹陷處,仰頭取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五壯。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五壯。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五壯。玉堂穴,又名玉英穴,位於紫宮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五壯。
膻中一穴,一名元兒,一名元見,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銅人)。○橫直兩乳間陷中,仰臥取之(綱目)。○在鳩尾上二寸(資生)。○可灸七壯至七七壯止,禁不可針(入門)。
白話文:
膻中穴,又名元兒穴、元見穴,位於玉堂穴下1寸6分處。
*橫著和直著連接兩乳中間的凹陷處,仰臥可以取到這個穴位。
*位於鳩尾穴上2寸處。
*可以用灸法治療,灸7壯到77壯為止,禁止用針刺治療。
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銅人)。○在鳩尾上一寸(入門)。○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六分,在凹陷處,仰頭時取穴(銅人針灸經)。在鳩尾穴上一寸(入門針灸經)。針刺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針灸經)。
(腹中)鳩尾一穴,一名𩩲𩨗,一名尾翳,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人無蔽骨者,從岐骨之際量取一寸。○此穴灸之,則令人少心力,又健忘,且大難,針大好手方可下針,不然,取氣多令人夭,故並禁針灸(銅人)。
白話文:
在肚臍上五分的位置有一個洞,名叫鳩尾,也叫𩩲𩨗,或叫尾翳。它位於胸骨下方,沒有胸骨的人,可以從胸骨之間量取一寸。如果用針灸這個穴位,會讓人體力不足,容易健忘,而且很難治療,只有非常厲害的針灸醫生才能下針,否則很容易造成病人死亡,所以禁止針灸這個穴位。
巨闕一穴,心之募,也在鳩尾下一寸,鳩尾拒者,少令強一寸,中人有鳩尾拒之,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可灸七壯至七七壯(銅人)。
白話文:
巨闕穴,是心的募穴,位於鳩尾穴下一寸。鳩尾穴有隆起的人,少令穴在鳩尾穴下一寸。凡是中等人有鳩尾穴隆起,針刺巨闕穴時應刺入六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得氣後就針刺出,可以灸壯七壯到七七壯。(銅人體穴記載)
上脘一穴,一名上管,一名胃脘,在巨闕下一寸三分,去蔽骨三寸,針入八分,先補後瀉,可灸二七壯至百壯(銅人)。
白話文:
在上脘穴,又稱上管、胃脘,位於巨闕穴下一寸三分,距離蔽骨三寸,針刺深度八分,先補後瀉,可以通過艾灸二七、直至百壯的方法來治療疾病(銅人)。
中脘一穴,一名太倉,胃之募,也在臍上四寸(銅人)。○中脘居心蔽骨與臍之中,上下各四寸(資生)。○針入八分,留七呼,瀉五吸,可灸二七壯至一百壯(銅人)。
白話文:
中脘穴,又稱太倉,是胃的募穴,位於臍上四寸(根據銅人穴位圖)。中脘穴位於心窩骨與臍部的中間,上下各四寸(根據資生經)。用針刺入八分,留針七次呼吸,瀉針五次呼吸,可以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根據銅人針灸圖)。
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針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五壯(銅人)。
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可灸七壯至百壯(銅人)。
白話文:
建里這個穴位位於中脘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為五分,停留七次呼吸時間,可以施灸五壯(根據銅人的標準)。
下脘這個穴位位於建里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為八分,停留三次呼吸時間,出針時配合五次吸氣,可以施灸七壯到一百壯(根據銅人的標準)。
水分一穴,一名分水,一名中守,在下脘下,臍上一寸,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壯至百壯,禁不可針,針則水盡則斃(銅人)。
白話文:
水分穴,又稱「分水穴」,「中守穴」,位於下脘穴下方,臍上1寸處。針刺深度為8分,留針3次呼吸,瀉針5次呼吸。如果用於治療水腫疾病,則效果顯著。可以灸7壯到100壯,但禁止針刺,若針刺則體內水分盡失,則會死亡(出自《銅人》)。
神闕一穴,一名氣合,在臍中央,禁不可針,可灸百壯(銅人)。○禁針者,刺之,使人臍中惡瘍,潰屎出者死(資生)。○針則成水蠱病死(綱目)。○中風不省人事,可灸百
白話文:
神闕穴,又稱氣合穴,位於肚臍中央。這個穴位不能針灸,但可以灸壯100次(銅人)。禁止針灸的原因是,如果針灸神闕穴,會使人臍中生出惡性腫瘍或膿液,潰爛後排便,最終導致死亡(資生)。針灸神闕穴還可能導致水蠱病而死(綱目)。如果中風昏迷失去知覺,可以灸神闕穴100壯。
2. 督脈流注及孔穴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中行凡二十七穴(銅人)。○督之為言都也,陽脈都會,男子之主也(入門)。
(鼻下)素髎一穴,一名面正,在鼻柱上端,一云準頭,針入三分,禁不可灸(銅人)。
白話文:
督脈從下極穴開始,與脊柱相併,向上到風府穴,進入腦中,並上達頭頂,沿著額頭到鼻樑,屬於陽脈的匯合處,中間經過的穴位共有二十七個(銅人)。督脈之所以稱為「督」,是因為它是陽脈的總匯,是男子的主脈(入門)。
(鼻柱下)水溝一穴,一名人中,在鼻柱下,人中中,直唇取之,針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三壯,風水面腫,針此穴即愈(銅人)。
(唇上)銳端一穴,在唇上端,一云在上唇中央尖尖上,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在鼻柱下有一穴位,名稱為人中穴,它位於鼻柱的下方,嘴脣的正中間。針灸時,直立嘴脣取穴,針刺深度三分,保留五次呼吸後拔出,也可以艾灸三壯。此穴位可治療風寒水腫,針灸此穴即可以治癒。(《銅人》)
(唇內)齦交一穴,在唇內齒上齦縫筋中(銅人)。○在唇內齒上縫中央(入門)。○針入三分,可灸三壯(入門)。
(額上)神庭一穴,在額前,直鼻上,入髮際五分,可灸七壯,禁不可針(入門)。
白話文:
(嘴脣內部)齦縫穴,在嘴脣內側牙齒上面的牙齦縫隙中,在兩顆門牙之間。(入門)在嘴脣內側牙齒縫隙中央。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三壯。(入門)
(額上)上星一穴,在神庭後,入髮際一寸(銅人)。○在額顱上,鼻直中,入髮際一寸,陷中容豆是穴也。○針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壯,不宜多灸(銅人)。
白話文:
額頭上有一穴位,位於「神庭穴」穴位的後方,距離髮際一寸的部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額頭上,以鼻子的中間作為中心,距離髮際一寸,有凹陷可以容納豆子大的一個穴位就是「額上穴」。(《針灸大成》)
針刺該穴位二分深,留針十個呼吸,可以用艾灸治療,但不要施灸過多。(《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額上)囟會一穴,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可灸二七壯至七七壯,初灸不痛,病去即痛,止灸,禁不可針(銅人)。
(額上)前頂一穴,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陷中,針入一分,可灸二壯,至七七壯(銅人)。
白話文:
囟會穴在額頭上,在上星穴的後面,一寸陷落的地方。可以用艾灸14壯至154壯,剛開始灸不會疼痛,病情好了以後就會疼痛(灸感反應),停止灸療,禁止針刺。
(額上)百會一穴,一名三陽五會,一名天滿,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針入二分,得氣即瀉,可灸七壯。○凡灸頭頂不得過七七壯,緣頭頂皮膚淺薄,灸不宜多(銅人)。
白話文:
額頭上的百會穴,又稱三陽五會、天滿,位於前額和後腦的中央,距離頭頂後一寸五分的位置,在頭髮旋轉的中心,可以容納一顆豆子。針灸時針刺入穴位二分,得氣後立即瀉針,可以灸七壯。一般來說,頭頂灸法不得超過七七壯,因為頭頂皮膚較薄,灸法不宜過多。(出自《銅人》)
(頂後)後頂一穴,一名交沖,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頂後)強間一穴,一名大羽,在後頂後,一寸五分,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後腦勺有一個穴位叫做後頂,又稱為交沖,位置在百會穴後方一寸五分處,位於枕骨上,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施以五壯的艾灸。
後腦勺還有一個穴位叫做強間,又稱為大羽,位置在後頂穴後方一寸五分處,針刺深度也是三分,可以施以五壯的艾灸。
(頂後)腦戶一穴,一名匝風,一名合顱,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分,禁不可針,令人啞,可灸七壯,亦不可妄灸(銅人)。
白話文:
在頭後腦中央有一個穴位,叫做「腦戶穴」。當患有傷風感冒時,這個穴位會閉合,也就是「夾闔顱」。這個穴位,在枕骨上,強間穴往後,一寸五分的距離。被禁止針刺,否則會讓人失去言語的能力。可以用艾灸七壯,而且不可以隨意灸刺。
(項後)風府一穴,一名舌本,在項入髮際一寸,腦戶後,一寸五分,項大筋內,宛宛中(銅人)。○在項後,髮際上一寸,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針入二分,禁不可灸(銅人)。
白話文:
(項後)風府穴,又名舌本,位於頸後,髮際上一寸,腦戶後一寸五分,在項大筋的內側,肌肉微凹處(銅人)。位於頸後,髮際上一寸,快速說話時,該處肌肉會隆起,停下來時肌肉會下沉,針刺深度為二分,禁止灸法(銅人)。
(項後)啞門一穴,一名舌腫,一名舌厭,在風府後五分,入髮際五分,宛宛中,入系舌本,仰頭取之(銅人)。○在項中央,入髮際五分,宛宛中,去風府一寸(資生)。○針入二分,禁不可灸,令人啞(銅人)。
白話文:
(項後)啞門穴,又名舌腫穴、舌厭穴,位於風府穴後五分,入髮際五分,宛宛中,刺入系舌本,仰頭取穴(銅人經)。○在項中央,入髮際五分,宛宛中,距風府穴一寸(資生經)。○針刺入二分,禁止灸法,否則令人喑啞(銅人經)。
(背脊)大椎一穴,在項後,第一椎上陷中,針入五分,留三呼,瀉五吸,若灸隨年為壯(銅人)。○凡灸椎骨,當灸骨節突處,方驗,灸節下,當骨則無驗,以魚肉骨參之,其言為可信,盡依其言,當骨節灸之(資生)。○椎皆作節,下皆作外(入門)。
白話文:
(背脊)大椎穴,位於頸後,第一頸椎棘突下陷處,針灸深度五分,留針三個呼吸,瀉氣五次,如果灸法,應根據年齡壯數艾灸。(銅人)
所有灸椎骨,應灸骨節突起處,穴位取穴才會準確,如果灸節下,接近骨頭就會沒有效果,可以參照魚肉,魚肉連接的地方,它的話語值得相信,全部按照它的話,在骨節處灸法。(資生)
椎皆作節,下皆作外(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