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身部

心腎受邪,水火不能交濟,積聚緩急,周痹不仁,偏枯四肢拘攣,致令無子。邪實則痛,虛則癢。

身有四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謂絕骨穴也。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皆灸氣海。

身體不仁,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皆針瀉之。

痹胸背,魚際煩滿,商丘反折,肝俞。

癱瘓,合谷曲池下三里崑崙太衝。

周痹,膈俞臨泣,振寒足臨泣穴如解湧泉脾俞。

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腨痹,風市崑崙。○須宜元穴及諸症穴參考加減。

白話文:

[身體部位]

當心臟和腎臟受到病邪侵襲,心火與腎水無法相互調和,導致能量積聚或流動不順,全身可能出現麻木不仁的痹證,甚至半身不遂,四肢拘縮,嚴重者可能影響生育能力。若病邪過盛會引起疼痛,若正氣不足則可能感到瘙癢。

人體內有四個「海」,即氣海、血海、照海和髓海,它們位於腳踝的絕骨穴處。當臟腑氣血虛弱,真氣不足時,所有氣血相關的疾病都可通過灸療氣海穴來調理。

當身體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應先針灸京骨穴,再針灸中封穴和絕骨穴,並進行泄法。

對於胸背痹痛,胸口悶熱的情況,可以針灸商丘穴,並反折腳趾,還可針灸肝俞穴。

對於癱瘓的治療,可選擇合谷穴、曲池穴、下三里穴、崑崙穴以及太衝穴。

對於全身痹痛,可以針灸膈俞穴、臨泣穴,並配合足臨泣穴的振寒手法,還可針灸脾俞穴。

對於嗜睡的人,可以針灸太谿穴、照海穴、天井穴、脾俞穴、肝俞穴以及三陰交穴。

對於小腿麻痹,可以針灸風市穴和崑崙穴。在針灸治療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穴位,並靈活調整。

2. 嘔吐

心腹痛而嘔者,寒熱或痰飲客於腸胃也。凡嘔吐陰氣上逆而陽不勝故也。

上吐下閉關格宜瀉四關穴,謂合谷、太衝是。

嘔吐中脘、內關,並針三陰交,留針神效。

乾嘔尺澤、章門、間使、關衝、中諸、隱白、乳下一寸,三壯。

吐血魚際、天樞、勞宮、行間、神門、大陵、尺澤、上星,七壯。○加症後錄。

煩心間使神門、魚際。寒熱心俞、絕骨、脾俞、上氣、肺俞、天突,即灸哮喘套頸法,神效。氣膈、膈俞、膻中間使。腸鳴曲池、大腸俞、悶亂、虎口、三焦俞、大陵、嗜臥照海。不吐心俞。嘔噎陰交虛者,補氣海穴。

嘔吐乍寒乍熱、心煩,中脘、商丘、大椎、中衝、膽俞、絕骨。

白話文:

[嘔吐]

如果腹部疼痛伴隨嘔吐,這可能是腸胃中存在寒熱不調或痰溼的問題。一般來說,嘔吐是因爲體內陰氣上逆,陽氣無法壓制所導致的。

對於嘔吐且排泄困難的情況,應該刺激四關穴(即合谷和太沖穴)來緩解。

對於一般的嘔吐,可以刺激中脘穴和內關穴,並且配合針刺三陰交穴,長時間留針會有顯著的效果。

對於乾嘔,應刺激尺澤、章門、間使、關衝、中渚、隱白以及乳頭下一寸的穴位,進行三次刺激。

對於吐血,應刺激魚際、天樞、勞宮、行間、神門、大陵、尺澤、上星穴,進行七次刺激。

對於心情煩躁的,可刺激間使、神門、魚際穴。對於寒熱交替的,應刺激心俞、絕骨、脾俞、上氣、肺俞、天突穴,可以採用灸法治療哮喘,效果顯著。對於氣滯的,應刺激膈俞、膻中、間使穴。對於腸鳴的,應刺激曲池、大腸俞穴。對於感到混亂的,應刺激虎口、三焦俞、大陵穴。對於嗜睡的,應刺激照海穴。對於沒有嘔吐感的,應刺激心俞穴。對於嘔吐噎住的,如果是虛證,則應補充氣海穴的能量。

對於嘔吐伴有忽冷忽熱和心煩的,應刺激中脘、商丘、大椎、中衝、膽俞、絕骨穴。

3. 婦人

經水無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

經候過多色瘀黑甚,呼吸小氣,臍腹極寒,汗出如雨,任脈虛衰,風令客乘胞中不能固之致,關元穴百壯

月事帶下惡露,肝俞、氣海、年壯、中脘、曲骨五十壯

陰挺出,陰蹺、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谿三壯

蒼汗陰痛,下髎、中髎、太衝、獨陰

血塊月事不調,關元間、使陰蹺、天樞皆針,石門禁針,針之無子灸七壯至百壯

惡露成塊,石門七壯至百壯

血閉無子,曲泉

癥瘕腸鳴泄痢繞臍絞痛,天樞百壯、章門、大腸俞、曲泉、曲池,對臍脊骨上三七壯,灸宜先陽後陰

臍下冷疝,太衝、氣海、獨陰、陰交在臍下一寸灸百壯

赤白帶下,曲骨七壯、太衝、關元、復溜、三陰交、天樞百壯

轉胞小便難,關元二七壯

月經不通,合谷、陰交、血海、氣衝

崩漏,太衝、血海、陰谷、然谷、三陰交、肝俞、支溝

漏白帶,三陰交、曲骨七壯至七七壯

血淋,丹田七壯至百壯

胞衣不下,足小指尖三壯、中極、肩井

淋瀝,照海、曲泉、小腸俞

如妊,陰谷、湧泉

催孕,下三里、至陰、合谷、三陰交、曲骨七壯至七七壯即有子

無子,胞門、子戶、曲骨、商丘、中極灸百壯至三百壯或四度針即有子

遺尿,曲骨七七壯

胞中惡血痛,石門二七壯至百壯,陰都挾巨闕一寸五分直下二寸三壯,禁針,針之終身無子,四滿在挾臍旁五分下二寸三壯

難產,手先出曰橫生,足先出曰逆生,即用細針刺兒手心或足心一二分三四處,即以鹽塗針穴擦磨後輕輕入送則兒縮順生,仍以鹽塗母腹上正產,又足小指尖灸三壯即順生

墮胎後手足如冰厥冷,太衝、合谷、肩井針五分,若針深則悶亂,急以針刺三里穴下其氣

死胎,三陰交、合谷、崑崙、太衝

產後諸疾,期門五壯

子上逼心悶亂,補合谷瀉三陰交、巨闕針留七呼灸七壯至七七壯

欲斷產,足外踝上一寸三壯即斷產,石門一名丹田針刺

白話文:

【婦女】

如果月經來潮的時間不定,通常是因為血液虛弱且體內有熱。如果月經來前會感到疼痛,這可能是血液過多且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月經量過多,顏色偏黑,伴有呼吸困難,肚臍和腹部非常寒冷,大量出汗,這些症狀可能表明任脈虛弱,被風邪侵襲,無法固守。可於關元穴施灸一百壯。

月經期間或之後有異常分泌物,可在肝俞、氣海、年壯、中脘、曲骨穴位各施灸五十壯。

陰道脫垂,可在陰蹺、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谿穴位各施灸三壯。

陰部出現劇烈疼痛並伴隨大量汗水,可在下髎、中髎、太衝、獨陰穴位進行治療。

月經不調且有血塊,可在關元間、陰蹺、天樞穴位針刺,但石門穴禁止針刺,可改為灸七壯至百壯。

惡露凝結成塊,可在石門穴灸七壯至百壯。

月經停滯且無法懷孕,可在曲泉穴進行治療。

腫瘤、腸鳴、腹瀉、繞臍絞痛,可在天樞穴灸百壯,章門、大腸俞、曲泉、曲池穴進行治療,在對應肚臍上方脊椎骨的位置灸三七壯,施灸時應先灸背部再灸腹部。

下腹冰冷及疝氣,可在太衝、氣海、獨陰、陰交穴(位於肚臍下一寸)施灸百壯。

白帶和紅帶分泌物,可在曲骨穴灸七壯,太衝、關元、復溜、三陰交、天樞穴各灸百壯。

排尿困難,可在關元穴灸二七壯。

月經不順,可在合谷、陰交、血海、氣衝穴進行治療。

子宮出血,可在太衝、血海、陰谷、然谷、三陰交、肝俞、支溝穴進行治療。

白帶分泌物,可在三陰交、曲骨穴灸七壯至七七壯。

血尿,可在丹田穴灸七壯至百壯。

胎盤未排出,可在腳趾小指端、中極、肩井穴施灸。

排尿不暢,可在照海、曲泉、小腸俞穴進行治療。

懷孕,可在陰谷、湧泉穴進行治療。

促進受孕,可在下三里、至陰、合谷、三陰交、曲骨穴灸七壯至七七壯,這樣通常就能成功懷孕。

不孕,可在胞門、子戶、曲骨、商丘、中極穴施灸百壯至三百壯,或四次針刺,這樣通常就能成功懷孕。

尿失禁,可在曲骨穴灸七七壯。

子宮內殘餘惡血引起的疼痛,可在石門穴灸二七壯至百壯。在巨闕穴兩側一寸五分,向下二寸處施灸三壯,但該部位禁止針刺,否則可能會終生無法懷孕。在肚臍兩側五分,向下二寸處施灸三壯。

難產,若手先露出稱為橫生,若腳先露出稱為逆生。可用細針輕輕刺入胎兒的手心或腳心,再塗上鹽並輕輕摩擦,再將針輕輕插入,這樣胎兒就會縮回並順利出生。同時將鹽塗抹在母親腹部,以助生產。此外,還可以在腳趾小指端灸三壯,以助順利分娩。

流產後四肢冰冷,可在太衝、合谷、肩井穴針刺五分。若針刺過深,可能會導致頭暈,此時應立即針刺三里穴,以緩解症狀。

胎兒死亡,可在三陰交、合谷、崑崙、太衝穴進行治療。

產後各種疾病,可在期門穴施灸五壯。

胎兒上移壓迫心臟,導致呼吸困難,可在合谷穴補針,三陰交穴瀉針,巨闕穴針刺並留針七次呼吸,再灸七壯至七七壯。

想要避孕,可在腳踝外側上方一寸處灸三壯,即可達到避孕效果。石門穴又名丹田,可在此穴位針刺。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由專業醫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