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15)
卷一 (15)
1. 手陽明大腸經
○兼太淵治瘧疾(席弘賦)。兼太淵治瘧疾(百證賦)
列缺在腕後三寸,去大筋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頭痛、目赤、耳聾、喉痹、肩背痛。○兼太淵治瘧疾(席弘賦)。兼太淵治瘧疾(百證賦)。
太淵在腕後三寸,去大筋二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頭痛、目赤、耳聾、喉痹、肩背痛。○兼列缺治瘧疾(席弘賦)。兼列缺治瘧疾(百證賦)。
太溪在內踝後陷中,直去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兼商陽治寒瘧有驗(百證賦)。
復溜在內踝後陷中,直去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照海在內踝後陷中,直去四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然谷在足背外踝後陷中,直去一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太沖在足背外踝後陷中,直去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昆侖在足外踝後陷中,直去四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申脈在足外踝後陷中,直去五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足通谷在外踝後陷中,直去六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大都在外踝後陷中,直去七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至陰在外踝後陷中,直去八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兼太溪治寒熱瘧疾、腳氣、腳腫、腳弱、腳痛(百證賦)。
少商在手食指內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一分,留一呼,灸三壯。 主治胸中氣滿、喘咳、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腫、齒痛、目盲、惡寒、肩背肢臂腫痛相引、缺盆中痛。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兼太谿治寒瘧有驗(百證賦)。○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中衝、少衝,使血氣流通,乃急救回生之妙穴(乾坤生意)。
二間在食指本節前第三節後紋頭陷中,針三分。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
-
列缺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離大筋一寸處,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瘧疾、寒熱交加、頭痛、眼睛紅、耳聾、喉嚨疼痛、肩膀和背部疼痛。
-
太淵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離大筋兩寸處,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瘧疾、寒熱交加、頭痛、眼睛紅、耳聾、喉嚨疼痛、肩膀和背部疼痛。
-
太溪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一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商陽穴:與太溪穴搭配治療寒熱交加的瘧疾,效果顯著。
-
復溜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三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照海穴:位於內踝後方凹陷中,直線距離四寸,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然谷穴、太沖穴、昆侖穴、申脈穴、足通谷穴、大都穴、至陰穴:這些穴位都位於腳部不同位置,針刺深度三分,停留時間等於七次呼吸,艾灸三壯。皆主治寒熱交替的瘧疾、腳氣、腳部腫脹、腳力虛弱、腳痛。
-
少商穴:位於食指內側,靠近指甲邊緣的位置,針刺深度一分,停留時間等於一次呼吸,艾灸三壯。主治胸中氣滿、喘息咳嗽、高熱、耳鳴耳聾、寒熱交加的瘧疾、口乾舌燥、面部腫脹、牙齒疼痛、視力模糊、畏寒、肩膀背部肢臂腫痛牽引、鎖骨區域疼痛。
-
二間穴:位於食指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的紋頭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
2. 手陽明大腸經流注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外側(商陽穴),循指上廉(本節前二間穴,本節後三間穴),出合谷兩骨之間(合谷穴),上入兩筋之中(陽谿穴),循臂上廉,偏歷入肘外廉(曲池穴),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臑骨之前廉(肩髃穴),上出柱骨之會上(天鼎穴),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穴名),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迎香穴,自此交入足陽明)。是動則病齒痛、䪼腫。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靈樞)。○卯時自少商穴起至迎香穴止(入門)。
白話文:
手太陽大腸經的運行路線是從大拇指的第二指頭末端的外側開始(即商陽穴),沿著手指上緣(經過本節前的二間穴和本節後的三間穴),穿出到虎口的合谷穴位置(合谷穴),再向上進入大拇指與食指的肌腱中間(陽谿穴),沿手臂上緣,經過偏歷穴,進入肘部外側(曲池穴),再沿著上臂的前外側向上,經過肩膀,穿出肱骨的前方(肩髃穴),再往上穿出鎖骨與胸骨相接處(天鼎穴),然後向下進入鎖骨窩,絡絡於肺臟,穿過橫膈膜,連接到大腸。
其分支,從鎖骨窩向上頸部,貫穿臉頰,進入下排牙齒中,再回出夾住口脣,交會在人中穴位置,左邊的會向右,右邊的會向左,再向上夾住鼻孔(迎香穴,由此交接到足太陽胃經)。
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異常,可能會產生牙痛、齦腫等症狀。主要管理口腔分泌,可能引發的疾病包括:眼睛發黃、口乾、鼻塞出血、喉嚨痛、肩前及上臂痛、大拇指與第二指頭痛。如果經絡功能過盛,則在其路徑上的部位可能會出現熱感或腫脹;若經絡功能虛弱,則可能會感到寒冷顫抖。如果這條經絡的活動不再旺盛,會在人迎穴的脈搏比寸口穴大三倍,若虛弱,則人迎穴的脈搏反而比寸口穴小(根據靈樞所述)。從卯時開始,由少商穴起始,直到迎香穴結束(初學者入門)。
3. 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凡四十穴
商陽二穴,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針入一分,留一呼,可灸三壯(銅人)
二間二穴,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三間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銅人)○在手大指次指兩骨罅間宛宛中,動脈應手(資生)○手陽明脈之所過,為原,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妊婦不可刺,損胎氣(銅人)
陽谿二穴,一名中魁,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偏歷二穴,在腕中後三寸,手陽明絡別走太陰,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溫留二穴,一名通注,一名池頭,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銅人)○在腕後五寸六寸間(資生)○手陽明郄,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大士小士,即大人小兒也(綱目)
下廉二穴,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銅人)○在曲池前五寸,兌肉分外斜(入門)○針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壯(銅人)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銅人)○在曲池前四寸(入門)○其分獨抵陽明之會,外斜(綱目)○針入五分,可灸五壯(銅人)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銅人)○按之肉起,銳肉之端(綱目)○針入二分,可灸三壯(銅人)
曲池二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銅人)○在肘外輔,屈肘兩骨中文頭盡處,以手拱胸取之(入門)○手陽明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靈樞)
肘髎二穴,在肘大骨外廉近大筋陷中,可灸三壯,針入三分(銅人)
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可灸十壯,禁不可針(銅人)○內經曰,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注云,五里穴也,大禁者,禁不可刺也○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也,此所謂奪其天氣也,故曰闚門而刺之者死於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於堂上,傳之後世以為刺禁(靈樞)
臂臑二穴,在肘上七寸,䐃肉端,平手取之,手陽明絡,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在肩髃一夫兩筋兩骨罅陷宛中,平手取之,不得拿手,令急其穴即閉,宜灸不宜刺(資生)
肩髃二穴,一名中肩井,一名扁骨,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銅人)○在膊骨頭,肩端兩骨間(資生)○針入六分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有四十個穴位]
商陽穴有兩個,又稱為絕陽穴。位於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外側,距離指甲角如同韭菜葉的寬度,這是手陽明經脈的起點,屬於井穴。針刺時深入一分,停留一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二間穴有兩個,又稱為間谷穴。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根部前方內側的凹陷中,這是手陽明經脈的流經位置,屬於榮穴。針刺時深入三分,停留三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三間穴有兩個,又稱為少谷穴。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根部後方內側的凹陷中,這是手陽明經脈的注入位置,屬於腧穴。針刺時深入三分,停留三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合谷穴有兩個,又稱為虎口穴。位於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骨之間的凹陷中,這是手陽明經脈的經過位置,屬於原穴。針刺時深入三分,停留六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懷孕的女性不可以針刺此穴,可能會傷害到胎兒。
陽谿穴有兩個,又稱為中魁穴。在手腕上方,兩根肌腱間的凹陷中,這是手陽明經脈的行為位置,屬於經穴。針刺時深入二分,停留七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偏歷穴有兩個。在手腕後方三寸的位置,這是手陽明經絡分離走向太陰的位置,針刺時深入三分,停留七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溫留穴有兩個,又稱為通注穴或池頭穴。在手腕後方五寸至六寸的位置,這是手陽明的郄穴,針刺時深入三分,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下廉穴有兩個,位於輔骨下方,距離上廉穴一寸的位置。針刺時深入五分,停留五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上廉穴有兩個,位於三里穴下方一寸的位置。針刺時深入五分,可以進行五壯的艾灸。
三里穴有兩個,位於曲池穴下方二寸的位置。針刺時深入二分,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曲池穴有兩個,位於肘部外側的輔骨,當你彎曲肘部時,可以在曲骨中找到這個穴位。這是手陽明經脈的進入位置,屬於合穴。針刺時深入五分,停留七個呼吸時間,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肘髎穴有兩個,位於肘部大骨外側接近大肌腱的凹陷中,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針刺時深入三分。
五里穴有兩個,位於肘部上方三寸,行走方向裏大脈的中央,可以進行十壯的艾灸,禁止針刺。
臂臑穴有兩個,位於肘部上方七寸,肌肉端部,保持手臂平直取穴,這是手陽明絡的位置,針刺時深入三分,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肩髃穴有兩個,又稱為中肩井穴或扁骨穴,位於肩膀頂端兩骨之間的凹陷中,舉起手臂可以找到這個穴位。針刺時深入六分。 以上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位置、針刺深度、針刺停留時間及是否可以艾灸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