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手太陰肺經

共十一穴

中府在周榮上二寸,少外開三分,去中行六寸,針三分,留五呼,灸三壯、五壯。

主治肺急胸滿喘逆善噎食不下,肺膽寒熱咳嘔膿血,肺風面腫汗出,肩息背痛,涕濁喉痹,少氣不得臥,飛屍遁注癭瘤。○此穴主瀉胸中之熱,其治多與大杼、缺盆、風府同。○身體煩熱,針中府,上氣咳逆、短氣、氣滿、食不下,灸五十壯(千金),同意舍能治胸滿哽噎(百證賦)。

白話文:

主治肺急胸悶呼吸困難善於吞嚥食物下不去,肺膽寒熱咳嗽嘔吐膿血,肺風面部腫脹出汗,肩背疼痛,鼻涕混濁喉嚨疼痛,呼吸短促睡不著,飛屍遁注癭瘤。○此穴主治胸中熱症,其治療方法大多與大杼、缺盆、風府穴相同。○身體煩熱,針刺中府穴,上氣咳嗽、呼吸短促、胸悶、吃不下飯,灸五十壯(千金),同意舍能治療胸悶、食塊(百證賦)。

雲門在巨骨穴下四寸,微向內橫,氣戶二寸,璇璣旁六寸,大些,針三分,灸五壯,針太深令人逆息(甲乙),灸五十壯(千金)。

白話文:

雲門穴在巨骨穴下四寸,稍微向內橫行,氣戶穴二寸,璇璣穴旁六寸,較大,針刺三分,灸五壯,針刺太深會讓人呼吸逆亂(甲乙),灸五十壯(千金)。

主治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短氣,上衝心胸脅肋煩滿徹痛,喉痹癭氣,臂不得舉。○此穴主瀉四肢之熱,其治與肩髃、委中、腰俞大同。○病癭上氣胸滿,灸百壯(千金)。

白話文:

主治傷寒,四肢持續發熱,咳嗽、呼吸急促,上衝到心臟、胸部、肋骨,疼痛徹骨,喉嚨痛,癭氣,手臂舉不起來的情形。

這個穴位主治消除四肢的熱氣,治療與肩髃穴、委中穴、腰俞穴大致相同。

因癭導致氣上衝胸部,艾灸百壯(《千金要方》)。

天府距腋下三寸,在臂上前廉,直對尺澤,相距七寸半,針四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令人氣逆。

主治暴痹內逆,肝邪相搏,卒中惡風邪,氣血溢口鼻,飛屍鬼注,惡語悲泣,善忘,喘息不得安臥,痎瘧寒熱,目痃癭氣。○身重嗜臥不自覺,灸五十壯,針三分,補之。病癭惡氣,灸五十壯(千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百證賦)。

白話文:

主治暴發性閉塞性肺氣腫、肝邪相搏、中風、氣血溢出口鼻、神經衰弱、喜怒無常、善忘、呼吸困難和臥牀不起、瘧疾、目翳癭氣。全身沉重,嗜睡不醒,灸五十壯,針刺三分,再用藥物補益。癭病惡氣,灸五十壯(見《千金要方》),結合合谷穴,能治療鼻中衄血(見《百證賦》)。

俠白在尺澤上五寸,大些,針四分,留三呼,灸五壯。

主治心痛氣短,乾嘔煩滿。

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中,動脈應手厥陰前直寸口,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五壯,甄權云不宜灸。

白話文:

尺澤穴位於肘部,大約在肘橫紋約一寸上,屈肘時在橫紋的筋骨之間,動脈脈動明顯,應於手厥陰經的前直寸口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艾灸三壯或五壯,但甄權認為不宜艾灸。

主治嘔吐上氣,喉痹鼓頷,心煩身痛,不得汗,舌乾,咳唾膿血,心痛氣短,肺積息賁,痎瘧汗出,中風,肩背痛,灑淅寒熱,風痹,肘攣,四肢腫痛,不得舉,脅痛腹脹,小便數溺,色變,遺失無度,面白,善嚏,悲愁不樂,及小兒慢驚風,可灸一壯。○邪病四肢重痛諸雜候,尺澤主之一,名鬼堂,嘔吐上氣,灸三壯、七壯,氣短不語,灸百壯(千金),同意舍能治胸滿哽噎(百證賦)。

白話文:

主要治療嘔吐、氣上逆,喉嚨疼痛、脖子腫脹,心煩身痛,不能出汗,舌頭乾燥,咳嗽咳出膿血,心痛氣急,肺部長積塊、呼吸急促,瘧疾汗出,中風,肩背疼痛,寒熱交替,風濕痹痛,手肘彎曲攣縮,四肢腫脹疼痛,不能舉起,脅肋疼痛、腹部脹滿,小便次數多,顏色異常,小便失禁,面色蒼白,常常打噴嚏,悲傷憂愁不快樂,以及小兒慢驚風,可以使用灸法治療。○邪病引起四肢疼痛沉重,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症狀,尺澤穴是主要的穴位,名稱為鬼堂,嘔吐、氣上逆,灸三壯或七壯,氣促不說話,灸一百壯(千金)。同樣的,舍穴能夠治療胸悶、哽噎(百證賦)。

孔最在腕上七寸,尺澤下三寸半,針三分,留三呼,灸五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灸三壯即汗出,及咳逆,肘臂痛,屈伸難,吐血,失音,頭疼咽痛。

列缺在腕後一寸五分,行向外,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慎酒、面、生冷等物。

主治偏風,口眼喎斜,手肘痛,無力,半身不隨,口噤不開,痎瘧寒熱,煩躁,咳嗽,喉痹,嘔沫,縱唇,健忘,驚癇,善笑,妄言,妄見,面目四肢癰腫,小便熱痛,實則肩背暴腫,汗出,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四肢厥逆,瘛

白話文:

本藥方主治:

  • 偏頭痛
  • 口眼歪斜
  • 手肘疼痛,無力
  • 半身不遂
  • 口齒緊閉,不能張開
  • 痎瘧病,寒熱交替,煩躁不安
  • 咳嗽
  • 咽喉腫痛
  • 嘔吐泡沫
  • 嘴脣腫脹
  • 健忘
  • 驚癇
  • 經常發笑
  • 胡言亂語
  • 幻視
  • 面目四肢癰腫
  • 小便熱痛
  • 實證型患者肩背部突然腫脹,汗出
  • 虛證型患者肩背部寒冷發抖,氣短不足以呼吸,四肢厥逆,瘛

2. 十二經脈流注腧穴

十二經者,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合為十二經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榮、腧、經、合者,本輸也。(靈樞)○十二經,一脈也,略為十二分而已也。(東垣)

白話文:

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總共十二條經脈。經脈的交會穴位有三百六十五個。這裡所說的「節」,是指神氣(正氣)運行出入的部位,並不是皮肉筋骨。所以又說神氣是正氣。神氣運行出入的部位,就是經脈的流注。井、榮、腧、經、合這些穴位,是經脈輸注氣血的根本。(出自《靈樞》)

十二條經脈,實際上是一條經脈,只是為了方便而劃分為十二個部分而已。(出自《東垣》)

3. 手太陰肺經流注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中府穴),下絡大腸,環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天府穴),下循臑內(肩下臂上通名曰臑),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臂上臑下緩處曰肘,即尺澤穴),循臂內(臑下掌上名曰臂,臂有二骨),上骨下廉,入寸口(經渠穴、太淵穴),上魚,循魚際(魚際穴),出大指之端(少商穴)。其支者(列缺穴),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人手陽明)。

白話文:

肺經的經脈,起於中焦(中府穴),向下聯繫大腸,環繞胃口,向上經過橫膈膜屬於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天府穴),向下沿著臑內(肩下臂上通稱為臑),經過少陰心主之前,向下到肘中(臂上臑下緩處稱為肘,即尺澤穴),沿著手臂內側(臑下掌上稱為臂,臂上有兩根骨)的上骨下緣,進入寸口(經渠穴、太淵穴),向上到魚,沿著魚際(魚際穴),伸出到拇指的末端(少商穴)。它的支脈(列缺穴),從手腕後面直出到食指內側的邊緣,伸到它的末端(交人,手陽明經穴)。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謂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

白話文:

肺主呼吸,也掌管皮膚,若因呼吸而致病,肺部膨脹滿脹,喘息不止,肺脹滿而咳嗽,少氣、胸痛、甚至呼吸不暢、見物昏暗。這是肺部問題所致,症狀有咳嗽、呼吸急促、胸悶、煩躁、胸部脹滿、肋骨和手臂內側疼痛、四肢發熱。氣勢旺盛、呼吸順暢者,會有肩背疼痛、發汗、中風、小便頻繁、呼吸不順暢。氣勢不足者,會有肩背疼痛、體寒、氣虛,呼吸不順暢。氣勢旺盛者,寸口脈搏較人迎穴脈搏強三倍;氣勢不足者,寸口脈搏較人迎穴脈搏弱。(出自靈樞)

○每朝寅時從中府起,循臂下行,至少商穴止(入門)。

4. 手太陰肺經左右凡二十二穴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太陰脈之所出,為井,針入一分,留三呼,瀉五吸,禁不可灸(銅人)。○出血以瀉諸臟之熱(靈樞)。○以三陵針刺之,微出血,泄諸臟熱湊。○咽中腫塞,水粒不下,針之立愈(資生)。

白話文:

少商穴和二穴,在手的大拇指內側,離開指甲角約一韭葉寬的距離,是手太陰肺經脈氣的出口,是井穴,針刺入一分,留針三呼,瀉針五吸,不可灸(銅人)。出血以瀉除臟腑之熱(靈樞)。用三棱針刺之,微出血,以發散臟腑熱氣積聚。咽喉腫痛,水米不能下嚥,針刺後立癒(資生)。

魚際二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入門)。太淵二穴,一名太泉,在手掌後橫文頭陷中,一云在魚後一寸陷者中,手太陰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二分,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魚際穴兩個穴位,在手的大拇指第一個關節之後的內側,是散佈經脈的地方,是手太陰肺經的流經之處,為榮穴,針灸深度為二分,留針三口氣的時間,禁止灸(入門)。太淵穴兩個穴位,一名太泉,在手掌後橫紋的盡頭凹陷中間,另一說法是在拇指後的凹陷中,是手太陰肺經的會穴,為腧穴,針灸深度為二分,可以灸三壯(銅人)。

經渠二穴,在寸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之則傷人神(銅人)。

列缺二穴,在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中指末兩節兩骨罅中,手太陰絡則走陽明,針入二分,留三呼,瀉五吸,可灸七壯(資生)。

白話文:

列缺穴共有兩個穴位,在手腕的尺側,向上五分的地方。用手交叉,中指的末端兩節之間的縫隙中,手太陰經絡通於陽明經,針刺入二分,停留三呼,洩出時五吸,可以用艾灸七壯。(出自《資生經》)

孔最二穴,在側腕上七寸,宛宛中,手太陰之郄,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尺澤二穴,在肘約文中(銅人)。○肘中之動脈也,又云肘中約文上動脈中(綱目)。○在臂屈伸橫文中,筋骨罅陷中,又云肘中約上兩筋動脈中(資生)。○手太陰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一云不宜灸(入門)。

白話文:

尺澤穴位於肘部,在肘內側橫紋中央。

又稱肘中動脈穴。

在肘部屈伸橫紋中,筋骨交接的凹陷處。

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五壯,也有人認為不宜灸。

俠白二穴,在天府下,在肘上五寸,動脈中,針入三分,可灸五壯(銅人)。

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臑臂內廉,動脈中,舉手以鼻取之,針入三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銅人)。

雲門二穴,在巨骨下,挾氣戶旁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銅人)。○在人迎下第二骨間相去二寸四分(資生)。○可灸五壯,針入三分,刺深則使人氣逆,故宜宜深刺(甲乙)。

白話文:

雲門穴有兩個穴位,位於鎖骨下方,在氣戶旁二寸的凹陷處,動脈動脈容易觸及,舉起手臂取穴(銅人)。在人迎穴下第二個骨縫中,相距二寸四分(資生)。可以灸五壯,針刺深度三分,刺得太深會使人氣逆,因此宜深刺(甲乙)。

中府二穴,肺之幕也,一名膺中腧,在雲門下一寸陷中,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手足太陰之會也,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中府穴是肺臟的輔助穴位,別名膺中腧,位於雲門穴下一寸的凹陷處,在乳頭上方的第三肋間,動脈於此處跳動明顯,仰躺取穴,手足太陰經在此交會。針刺時深度為三分,並停留三呼的時間,可灸五壯(針灸銅人經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