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二 (18)
卷二 (18)
1. 浮腫
針灸法:四肢交面皆浮腫,灸水分、氣海即消。○水腫惟得針水溝,余穴則針之水盡即死。庸醫多為人針水分,殺人多矣。惟灸水分最為要穴,蓋此穴能分水不使妄行。有人患水腫,灸水分與氣海,翌日面如削矣。(資生)
白話文:
【浮腫】
針灸治療方法:如果四肢和麪部都出現浮腫,可以使用灸療在「水分」和「氣海」這兩個穴位上,這樣可以讓浮腫消退。
要注意的是,對於水腫的情況,唯一可行的是針刺「水溝」穴,若在其他穴位針刺,可能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有生命危險。許多普通醫生常常誤針在「水分」穴,導致不少人因此喪命。
然而,灸療在「水分」穴是最關鍵的,因為這個穴位能夠調節水分,防止其隨意擴散。有人患了水腫,通過灸療「水分」和「氣海」兩穴,隔天臉部的浮腫就明顯減輕了。(資生)
2. 脹滿
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白話文:
[腹部脹滿]
針灸治療方法:當腹部有膨脹感時,應針刺腳上的「內庭穴」。
若是因水液積聚在腹部導致的脹滿(水蠱),應針刺手臂上的「偏歷穴」。
對於鼓脹的情況,需在肚臍上、下、左、右各刺入二寸二分深的針。
單純的鼓脹可針刺「水分穴」,針應深入一寸半,或者進行五十次的艾灸。
腹部脹滿的情況,可以針刺小腿上的「足三里穴」,並且採用泄法。
一般而言,所有脹滿的症狀都可以針刺「足三里穴」,這是處理脹滿的重要穴位。
另外,還可以針刺或艾灸「中脘穴」和「氣海穴」來緩解脹滿(此為《本草綱目》中的記載)。
3. 痎瘧
針灸法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內經)○謂用三稜針視孫絡出血也。(正傳)○凡瘧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久瘧不愈,大椎先針後灸三七壯,或云第三骨節。○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凡瘧取間使為妙。○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綱目)
白話文:
【瘧疾】
對於即將發作的瘧疾,這是身體陰陽即將轉變的時候,變化通常從四肢末端開始。當陽氣受損後,陰氣隨之受到影響,因此應在疾病發作前,加強保護四肢末端部位。仔細觀察,見到微血管(孫絡)充盈且堅硬、血液充盈的地方,都可進行鍼刺放血治療。(內經)
也就是說,使用三棱針針對微血管進行放血療法。(正傳)
對於所有瘧疾病例,一定要先詢問患者最先發病的部位,然後先在該部位進行鍼刺治療。
如果長期瘧疾未能治癒,可以先在大椎穴進行鍼刺,之後再進行艾灸,灸三七次,或有人說是第三頸椎骨節。
對於各種瘧疾,如果脈象不明顯,可以刺入手指間的穴位放血,血排出後病情通常會緩解。先觀察身體上類似小紅豆的紅點,對這些地方全部進行鍼刺。
對於所有瘧疾,取間使穴進行治療非常有效。
如果瘧疾患者的脈象緩和,且體質極度虛弱,此時應優先採用藥物治療,而不是鍼灸治療。(綱目)
4. 瘟疫
針法治熱病五十九刺者。○頭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諸陽之熱逆也。頭中行謂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五穴也。兩旁謂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十穴也。又兩旁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十穴也。○大杼、膺俞(即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風門穴),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
○雲門、髃骨(即肩髃穴)、委中、髓空(即腰俞穴),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五臟俞旁五穴,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內經)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用針灸治療熱病的五十九種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在頭部的五排,每排五個穴位進行針灸,目的是為了排除身體陽性過盛的熱氣。這些穴位包括頭頂的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以及兩側的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再往兩側則有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等穴位。
接著,大杼、膺俞(也就是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風門穴)這八個穴位的針灸,能幫助排出胃部的熱氣。
雲門、髃骨(即肩髃穴)、委中、髓空(即腰俞穴)這八個穴位的針灸,則可以幫助排除四肢的熱氣。
最後,五臟的俞穴旁邊各五個穴位,共十個穴位的針灸,能夠幫助排出五臟的熱氣。(根據內經記載)
5. 邪祟
針灸法百邪所病針有十三穴,一名鬼宮(即人中穴)○二名鬼信(在手大指爪甲下入肉二分)○三名鬼壘(在足大指爪甲下入內二分)○四名鬼心(即太淵穴)○五名鬼路(即申脈穴)○六名鬼枕(在大椎入髮際一寸)○七名鬼床(在耳前髮際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八名鬼市(即承漿穴)○九名鬼路(即勞宮穴)○十名鬼堂(即上星穴)○十一名鬼藏(在陰下縫,女人玉門頭)○十二名鬼臣(即曲池穴)○十三名鬼封(在舌下縫,針刺貫出舌上)○又鬼邪發狂,灸十指端,去爪一分,名曰鬼城(扁鵲)。
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兩手大指相併縛定,用大艾炷於兩甲角及甲後肉四處騎縫著火灸之,若一處不著火即無效,灸七壯,病者哀告我自去,神效。此秦承祖灸鬼法也,即鬼哭穴(入門)。五屍灸乳後三寸,男左女右各二七壯,又灸兩大拇指頭七壯(得效)。
一切疰,先仰臥,灸兩乳邊斜下三寸,第三肋間,隨年壯(得效)。
卒狂言鬼語,以帶急合縛兩手大指,便灸左右脅下對屈肋頭兩處各七壯,須臾鬼自道姓名乞去,徐徐問之乃解其縛(得效)。
卒中邪魅恍惚,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十四壯(得效)。
卒狂鬼語,針足大拇指爪甲下即止(得效)。
狐魅兩手大指合縛,灸合谷三七壯,當狐鳴即瘥(得效)。
白話文:
-
針灸法中有十三個穴位可用來治療由各種邪靈引起的疾病。這些穴位包括:鬼宮(即人中穴)、鬼信(位於大拇指指甲下,深入肉中約二分)、鬼壘(位於腳大拇指指甲下,深入內側約二分)、鬼心(即太淵穴)、鬼路(即申脈穴)、鬼枕(位於大椎穴進入髮際約一寸的位置)、鬼牀(位於耳朵前方髮際的凹陷中,耳垂下約五分)、鬼市(即承漿穴)、鬼路(即勞宮穴)、鬼堂(即上星穴)、鬼藏(位於男性生殖器下方的縫隙,女性則是玉門頭)、鬼臣(即曲池穴)、鬼封(位於舌下縫,針刺會穿透到舌面)。
-
對於被邪靈附身而發狂的人,可以灸雙手十指的指尖,距離指甲約一分,這個位置被稱為鬼城。這是扁鵲的療法。
-
治療因鬼魅、狐狸精等導致的精神恍惚和抽搐,可將患者雙手的大拇指並排綁在一起,然後在指甲的兩個角和指甲後方的肉上各放一個大的艾炷,點火灸治。如果有一個地方未燃燒,療效就會失效。一般灸七次,病人會哀求邪靈自行離開,非常有效。這是秦承祖的灸鬼法,也稱為鬼哭穴。
-
為了治療五屍(一種中醫學說中的疾病),可以在乳頭後三寸的位置,男左女右各灸二七次;同時在雙手大拇指尖灸七次。
-
對於所有類型的久病,患者應先仰臥,然後在兩乳旁斜下三寸,第三根肋骨間灸治,灸的次數根據患者的年齡。
-
若突然出現胡言亂語,疑似被鬼魂附身的情況,可以用帶子緊緊地綁住雙手的大拇指,然後在左右脅下對應的肋骨頭部位各灸七次,不久,鬼魂就會自報姓名請求離開,此時再緩緩詢問,然後解開綁繩。
-
若突然受到邪靈影響,精神恍惚,可以在鼻下的人中穴以及雙手雙腳的大拇指指甲上灸治,讓艾炷一半在指甲上,一半在肉上,各灸七次,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則灸十四次。
-
若突然出現鬼魂附身的現象,可以針刺腳大拇指指甲下的位置即可止住。
-
對於狐狸精的附身,可以將雙手大拇指綁在一起,然後在合谷穴灸治三七次,當狐狸的聲音停止,病情就會好轉。
6. 癰疽
癰疽針法: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靈樞)○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注云息與瘜同死肉也(內經)○癰疽成膿以馬銜鐵作針形如韭葉兩面皆利,可以橫直開裂以取膿血(精要)○癰疽如椒眼數十粒或如蜂窠蓮房而膿出痛不除,宜以鈹針橫直裂之,則毒血挾膿出而愈(綱目)○癰疽作膿若不針烙,毒氣無從而解,膿瘀無從而泄,過時不針烙,反攻其內,欲望其生,豈可得乎?癤皮薄,惟用針以決其膿血,兼可烙也(精義)○凡近筋脈骨節處,不得亂行針烙○癰疽皮厚口小,膿水出不快者,宜用針烙(精義)○大抵用針只欲引膿,如出針刺無膿,是氣伏也,不可用針烙
蜞針法:癰癤初發漸大,以濕紙一片搭瘡上,其一點先干處,即是正頂,先以水洗去人皮,咸取大筆管一個,安於正頂上,卻用大水蛭一條,安其中,頻以冷水灌之,蛭當吮其正穴,膿血,皮皺肉白,是毒散,無不瘥,如毒大蛭小,須用三四條方見效,若吮著正穴,蛭必死,用水救活,累試奇效,如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得效)○蜞針一法,可施於輕小證候,若癰疽大毒積在臟腑,從竭其血於外,無益也(丹心)
癰疽灸法:凡癰疽之發,或因內有積熱,或因外寒鬱內熱,若於生髮之處,艾灸以散其毒,治之於早,可以移深為淺,改重為輕,諸項灸法皆好,惟騎竹馬灸法(方見針灸),尤為切要,此消患於未形之策(丹心)○癰疽已覺微漫腫硬,皮不變色,脈沉不痛者,當外灸之,引邪氣出而方止,經云陷下者灸之,如外微覺木硬而不痛者,當急灸之,是邪氣深陷也,淺者不可灸,如有膿水,亦不可灸,當針之(命保)○癰疽初覺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視之先干處是頭也,大蒜切片安頭上,以大艾炷灸之,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之,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大概以百壯為準,最要早覺早灸為上,如有頭,則不必紙覆也(三因)○若十數頭作一處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三因)○初發小點,一二日即以蒜片貼其中心,以小艾炷灸五壯而止(直指)○始發一二日,十灸十活,三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綱目)○灸法所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意也,譬如盜入人家,必開門逐之,使出,萬一門不開,無從而出,必傷生乃已(綱目)○頭為諸陽之會,若有發,宜灸,艾炷宜小,壯數宜少,三五壯而已,腹背則多灸為妙(精要)○多灸則內服乳粉托裡散,防火氣入心(丹心)○有善治癰疽者,皆於瘡上灸至二三百壯,無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小則人不畏灸,灸多則作效必矣(資生)
白話文:
[膿包瘡痏]
膿包瘡痏的針刺治療方式:使用一種前端像劍尖的鈹針,用來抽取大塊的膿液。(靈樞)
對於腫脹的部位,應使用針刺破並清除其中的死肉。(內經)
如果膿包瘡痏已經形成膿液,可以用形狀像韮菜葉、兩面都尖銳的馬銜鐵針,橫向或縱向地切割以抽取膿血。(精要)
如果膿包瘡痏像辣椒種子或蜂窩蓮房一樣,數量眾多且排出的膿液不能緩解疼痛,應該使用鈹針進行橫向和縱向切割,讓膿血得以排出,這樣就能痊癒。(綱目)
如果膿包瘡痏產生了膿液,但沒有針刺或烙燒,毒素無法得到解決,膿血也無法得到釋放。如果超過時間仍不針刺或烙燒,毒素可能會向內部擴散,這時候想讓病況好轉,恐怕很難。膿包皮膚較薄的情況下,應該使用針刺來排膿血,也可以使用烙燒。(精義)
對於靠近筋骨關節的位置,不可以隨意進行針刺或烙燒。(精義)
對於皮膚厚、膿包出口小,膿水排出不順暢的膿包瘡痏,應使用針刺或烙燒。(精義)
總的來說,針刺的目的只是為了引流膿液,如果針刺後沒有膿液流出,說明毒素仍然存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應該再進行針刺或烙燒。
對於初期形成的膿包瘡痏,可以使用濕紙覆蓋在傷口上,最先乾燥的地方就是膿包的頂部。首先清洗傷口去除表皮,然後在頂部放置一支大筆管,再放入一條大的水蛭,用冷水不斷澆灌。水蛭會吸取膿包的膿血,直到皮膚皺縮變白,這表示毒素已經散去,病情就會好轉。如果毒素太大而水蛭太小,可能需要三到四條水蛭才能見效。如果水蛭吸附在正確位置,它可能會死亡,這時需要用冷水來救活它。這個方法經過多次實踐,效果非常顯著。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在傷口上塗抹藕節上的泥土。(得效)
對於輕度的膿包瘡痏,可以使用水蛭針法,但如果毒素嚴重,影響到臟腑功能,將血液大量消耗在外,這種方法就沒有太大作用。(丹心)
對於膿包瘡痏的灸療方法:膿包瘡痏的發生,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積熱,也可能是因爲外寒導致體內熱氣無法排出。如果在膿包瘡痏初發的部位進行艾灸,可以幫助毒素散開。如果在早期進行治療,可以將深度的問題變成淺層的問題,將嚴重的問題變成輕微的問題。各種灸療方法都可以使用,其中騎竹馬灸法(詳細方法請參閱針灸部分)尤其重要,這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的有效策略。(丹心)
對於膿包瘡痏已經開始腫脹硬化,皮膚顏色沒有變化,脈象沉穩不痛的情況,應進行外部灸療,將邪氣引出體外,然後停止治療。經典中說,對於陷入皮膚深處的病變,應使用灸療。如果外部感覺有些木硬,但不痛,應立即進行灸療,這表示邪氣已經深入體內。但是,對於淺層的膿包瘡痏,不應該進行灸療。如果已經有膿水,也不應該進行灸療,而應該使用針刺。(命保)
對於初期發現腫脹疼痛的膿包瘡痏,可以先用濕紙覆蓋在上面,觀察最先乾燥的地方,這就是膿包的頂部。然後將大蒜切片放在頂部,使用大艾炷進行灸療。每灸三次就要更換一次大蒜,對於疼痛的部位進行灸療,對於不痛的部位,要灸到疼痛才停止。一般來說,灸療一百次為標準,最重要的是要盡早發現並進行灸療。如果有膿包的頂部,就不需要使用濕紙覆蓋。(三因)
對於多個膿包聚集在一起的情況,可以將大蒜研磨成膏狀,做成薄餅鋪在頂部,然後在餅上聚艾進行灸療。(三因)
對於初期小範圍的膿包,可以在一兩天內使用大蒜片貼在中心,使用小艾炷灸療五次即可停止。(直指)
對於剛開始一兩天的膿包瘡痏,進行十次灸療,存活率為百分之百;三四天的膿包瘡痏,存活率為百分之六七十;五六天的膿包瘡痏,存活率為百分之三四。(綱目)
灸療的作用是促進毒素排出,這是遵循治療原則的方法。就像有盜賊闖入家中,必須打開門驅趕他們出去。如果門不開,他們就無法出去,最終必然會造成傷害。(綱目)
對於頭部的膿包瘡痏,由於頭部是所有陽氣的匯聚地,如果有膿包瘡痏發生,應進行灸療。艾炷應當小一些,灸療次數應當少一些,通常灸療三五次即可。對於腹部和背部的膿包瘡痏,則應當多進行灸療。(精要)
進行大量灸療時,應服用乳粉託裡散,以防火氣進入心臟。(丹心)
有擅長治療膿包瘡痏的醫生,他們會在膿包上進行二百到三百次的灸療,從未有不痊癒的情況。但是艾炷應當小一些,這樣病人不會害怕灸療,灸療次數越多,療效就越明顯。(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