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身部

心腎受邪,水火不能交濟,積聚緩急,周痹不仁,偏枯四肢拘攣,致令無子。邪實則痛,虛則癢。

身有四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謂絕骨穴也。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皆灸氣海。

身體不仁,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皆針瀉之。

痹胸背,魚際煩滿,商丘反折,肝俞。

癱瘓,合谷曲池下三里崑崙太衝。

周痹,膈俞臨泣,振寒足臨泣穴如解湧泉脾俞。

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腨痹,風市崑崙。○須宜元穴及諸症穴參考加減。

白話文:

心腎受到外邪侵襲,水火失衡無法相互滋養,導致氣血瘀滯,形成緩慢或急性的周身痺痛,肢體麻木、偏癱、四肢僵硬,甚至影響生育。外邪實邪則會感到疼痛,虛邪則會感到瘙癢。

人體有四個主要的氣海:氣海、血海、照海和髓海,其中髓海即為絕骨穴。當臟腑虛弱,元氣不足時,各種氣虛疾病都可以灸氣海穴來調理。

身體麻木不仁,可以先針刺京骨穴,再針刺中封穴和絕骨穴,並進行瀉法。

胸背痺痛,可以針刺魚際穴,同時伴有煩躁、胸悶等症狀,可以針刺商丘穴和肝俞穴。

癱瘓,可以針刺合谷穴、曲池穴、下三里穴、崑崙穴和太衝穴。

周身痺痛,可以針刺膈俞穴和臨泣穴,如果伴有寒冷、身體發抖,可以針刺足臨泣穴,如同解開湧泉穴一般,並輔以針刺脾俞穴。

嗜睡,可以針刺太溪穴、照海穴、天井穴、脾俞穴、肝俞穴和三陰交穴。

筋骨痺痛,可以針刺風市穴和崑崙穴。上述穴位僅供參考,實際針灸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穴位。

2. 嘔吐

心腹痛而嘔者,寒熱或痰飲客於腸胃也。凡嘔吐陰氣上逆而陽不勝故也。

上吐下閉關格宜瀉四關穴,謂合谷、太衝是。

嘔吐中脘、內關,並針三陰交,留針神效。

乾嘔尺澤、章門、間使、關衝、中諸、隱白、乳下一寸,三壯。

吐血魚際、天樞、勞宮、行間、神門、大陵、尺澤、上星,七壯。○加症後錄。

白話文:

肚子痛還想吐,可能是寒熱或者痰飲停滯在腸胃裡。一般來說,嘔吐都是陰氣上逆,陽氣不足導致的。

如果又吐又拉,像是關閉起來一樣,可以瀉四關穴,也就是合谷穴和太衝穴。

嘔吐的時候,可以針刺中脘穴、內關穴,再配合三陰交穴,留針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乾嘔,可以針刺尺澤穴、章門穴、間使穴、關衝穴、中渚穴、隱白穴、乳頭下方一寸處,針三壯。

如果吐血,可以針刺魚際穴、天樞穴、勞宮穴、行間穴、神門穴、大陵穴、尺澤穴、上星穴,針七壯。

煩心間使神門、魚際。寒熱心俞、絕骨、脾俞、上氣、肺俞、天突,即灸哮喘套頸法,神效。氣膈、膈俞、膻中間使。腸鳴曲池、大腸俞、悶亂、虎口、三焦俞、大陵、嗜臥照海。不吐心俞。嘔噎陰交虛者,補氣海穴。

嘔吐乍寒乍熱、心煩,中脘、商丘、大椎、中衝、膽俞、絕骨。

白話文:

  1. 心煩:神門穴、魚際穴。

  2. 寒熱:心俞穴、絕骨穴、脾俞穴、上氣穴、肺俞穴、天突穴。取穴作為艾灸哮喘套頸法,療效顯著。

  3. 氣膈:膈俞穴、膻中穴、間使穴。

  4. 腸鳴:曲池穴、大腸俞穴。

  5. 悶亂:虎口穴。

  6. 三焦俞穴、大陵穴。

  7. 嗜臥:照海穴。

  8. 不吐:心俞穴。

  9. 嘔噎:陰交穴。

  10. 虛弱者:補氣海穴。

3. 婦人

經水無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

經候過多色瘀黑甚,呼吸小氣,臍腹極寒,汗出如雨,任脈虛衰,風令客乘胞中不能固之致,關元穴百壯

月事帶下惡露,肝俞、氣海、年壯、中脘、曲骨五十壯

陰挺出,陰蹺、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谿三壯

蒼汗陰痛,下髎、中髎、太衝、獨陰

血塊月事不調,關元間、使陰蹺、天樞皆針,石門禁針,針之無子灸七壯至百壯

惡露成塊,石門七壯至百壯

血閉無子,曲泉

白話文:

經水無定期且來潮,表示體內血液不足但伴有熱象;經水來潮時疼痛,表示血液充足但氣機阻滯。

經期頻繁且血色暗紅,伴有呼吸急促、腹部極度寒冷、大量出汗,這可能是任脈虛弱,風邪侵入胞宮導致的。對應的治療穴位是關元穴,可以進行100次壯(一種中醫的治療方式)的治療。

月經混有異常分泌物,可能與肝經有關,治療穴位包括肝俞、氣海、年壯、中脘、曲骨,總共50次壯的治療。

陰道脫垂,可能涉及的穴位有陰蹺、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谿,總共3次壯的治療。

出現蒼白汗液和陰部疼痛,可能需要對應的穴位下髎、中髎、太衝、獨陰進行治療。

若出現血塊且月經不調,治療穴位為關元間、使陰蹺、天樞,均需使用針灸,但石門穴則禁止針灸,若針灸則可能導致不孕,因此治療總壯數從7壯至100壯不等。

對於血塊混在月經中的情況,石門穴的治療壯數從7壯至100壯不等。

若出現血流阻塞導致不孕,需要對曲泉穴進行治療。

癥瘕腸鳴泄痢繞臍絞痛,天樞百壯、章門、大腸俞、曲泉、曲池,對臍脊骨上三七壯,灸宜先陽後陰

白話文:

如果患有腸鳴、腹瀉、腹痛繞臍的症狀,則天樞穴、章門穴、大腸俞穴、曲泉穴、曲池穴均可施以灸法,對臍脊骨上三七壯。灸法宜先灸陽經穴位,後灸陰經穴位。

臍下冷疝,太衝、氣海、獨陰、陰交在臍下一寸灸百壯

赤白帶下,曲骨七壯、太衝、關元、復溜、三陰交、天樞百壯

轉胞小便難,關元二七壯

月經不通,合谷、陰交、血海、氣衝

崩漏,太衝、血海、陰谷、然谷、三陰交、肝俞、支溝

漏白帶,三陰交、曲骨七壯至七七壯

血淋,丹田七壯至百壯

胞衣不下,足小指尖三壯、中極、肩井

淋瀝,照海、曲泉、小腸俞

如妊,陰谷、湧泉

催孕,下三里、至陰、合谷、三陰交、曲骨七壯至七七壯即有子

無子,胞門、子戶、曲骨、商丘、中極灸百壯至三百壯或四度針即有子

遺尿,曲骨七七壯

白話文:

肚子下方冰冷的疝氣,可以用太衝、氣海、獨陰、陰交穴,在肚臍下約一寸的地方灸一百壯。

白帶異常,可以用曲骨穴灸七壯,太衝、關元、復溜、三陰交、天樞穴灸一百壯。

生產後子宮復舊不良,排尿困難,可以用關元穴灸二七壯。

月經不順,可以用合谷、陰交、血海、氣衝穴。

月經量過多,可以用太衝、血海、陰谷、然谷、三陰交、肝俞、支溝穴。

白帶過多,可以用三陰交、曲骨穴灸七壯至七七壯。

血尿,可以用丹田穴灸七壯至一百壯。

胎盤不易排出,可以用足小指尖、中極、肩井穴灸三壯。

尿頻,可以用照海、曲泉、小腸俞穴。

懷孕初期腹脹,可以用陰谷、湧泉穴。

想懷孕,可以用下三里、至陰、合谷、三陰交、曲骨穴灸七壯至七七壯。

不孕,可以用胞門、子戶、曲骨、商丘、中極穴灸一百壯至三百壯,或是用針灸四次。

尿失禁,可以用曲骨穴灸七七壯。

胞中惡血痛,石門二七壯至百壯,陰都挾巨闕一寸五分直下二寸三壯,禁針,針之終身無子,四滿在挾臍旁五分下二寸三壯

白話文:

子宮裡面的惡血疼痛,用石門穴二七個灸至一百個,陰都穴夾挾巨闕穴一寸五分,垂直向下二寸三灸,禁用針刺,針刺了以後終身無子,四滿穴在挾臍旁五分,向下二寸三灸。

難產,手先出曰橫生,足先出曰逆生,即用細針刺兒手心或足心一二分三四處,即以鹽塗針穴擦磨後輕輕入送則兒縮順生,仍以鹽塗母腹上正產,又足小指尖灸三壯即順生

白話文:

難產,手先出來叫做橫生,腳先出來叫做逆生,這時就用細針刺兒子的手心或腳心一、二分的地方三四處,然後用鹽塗抹針孔,然後輕輕地把針送入,那麼孩子就會縮短順利生產。並在母親腹部正中生產處塗抹鹽,另外在腳的小指尖灸三壯,就會順利生產。

墮胎後手足如冰厥冷,太衝、合谷、肩井針五分,若針深則悶亂,急以針刺三里穴下其氣

死胎,三陰交、合谷、崑崙、太衝

產後諸疾,期門五壯

子上逼心悶亂,補合谷瀉三陰交、巨闕針留七呼灸七壯至七七壯

欲斷產,足外踝上一寸三壯即斷產,石門一名丹田針刺

白話文:

墮胎後手腳冰冷發麻,要針刺太衝、合谷、肩井穴,針深五分,如果針刺過深就會感覺胸悶心慌,要趕快針刺三里穴,幫助氣血運行。

死胎的情況,要針刺三陰交、合谷、崑崙、太衝穴。

產後各種疾病,針刺期門穴五壯。

孩子向上頂著心臟,讓人胸悶心慌,要補合谷穴、瀉三陰交穴、針刺巨闕穴,留針七呼,灸七壯到七七壯。

想要讓產婦停止生產,在足外踝上針刺一寸三壯,就能停止生產,石門穴,又叫做丹田穴,要針刺此穴。

4. 乳腫

乳癰足臨泣、神門、太谿、下三里、內關、膈俞灸騎竹馬穴各七壯

奶嚴年四十以前猶可治,年四十以後則難治。是早年寡婦及無產女患此則死。

產後腹痛氣海百壯

因產惡露不止

中極、陰交百壯、石門七壯至百壯

無乳汁膻中七壯至七七壯,禁針少澤補

數落胎每三日內即灸三陰交七壯、中極、曲骨各五十壯、臍中三百壯

陰中干痛惡合陰陽、曲骨五十壯

血漏赤白營沖五十壯

尿血膈俞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後谿、腕骨

月事不斷陰蹺三壯、陰交百壯

白話文:

乳房腫痛,可用足臨泣、神門、太谿、下三里、內關、膈俞穴灸治,每穴灸七壯,騎竹馬穴也灸七壯。

四十歲以前乳房腫痛尚可治療,四十歲以後就難治了。年輕守寡或家境貧困的婦女患此病往往會死亡。

產後腹痛可用氣海穴灸治,灸一百壯。

產後惡露不盡,可用中極、陰交穴灸治,各灸一百壯,石門穴灸七至一百壯。

乳汁不足,可用膻中穴灸治,灸七至七七壯,忌針少澤穴,可補之。

多次流產,產後三日內即灸三陰交穴七壯,中極、曲骨各五十壯,臍中三百壯。

陰部乾燥疼痛,夫妻生活不協調,可用曲骨穴灸治,灸五十壯。

血崩,赤白帶下,可用營沖穴灸治,灸五十壯。

尿血,可用膈俞穴針刺三分,留針七呼,然後灸三壯,並灸後谿、腕骨穴。

月經不斷,可用陰蹺穴灸治,灸三壯,陰交穴灸一百壯。

5. 小兒

小兒初產七日內臍中胞系自枯自落,其日即以熟艾形如牛角內空灸臍中七壯,其艾炷每火至半即去,永無腹痛。

小兒胎癇、奶癇、驚癇,灸鬼眼四穴各三壯,每次四處,一時吹火盡燒。

火丹毒,謂遊風入胸腹則死,即用利針周匝紅處,多出惡血,翌日更觀紅赤處,如上針刺效。

脫肛,百會七壯,臍中年壯或五十壯或百壯。

雀目,手大指甲後第一節內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肝俞九壯。

囟門不合,灸臍中上下各三壯,灸痂未落,囟門先合效。

羸瘦食不化,胃俞、長谷挾臍旁各二寸,灸七壯。

陰卵偏大入腹,太衝、獨陰氣衝、三陰交、關元。

驚風,神道在第五椎節間,灸七壯至百壯即效。

又危急難救,灸兩乳頭三壯,男左女右。

睡驚、手掣、目不合,手大指次指端各三壯,間使合谷、太衝、太淵。

胎癇,鬼眼各三壯,間使三十壯,百會九壯,陽莖頭七壯。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七天內,臍帶會自然脫落。這時候,可以用熟艾條,形狀像牛角,裡面是空的,在臍中灸七壯,每次灸到一半就換一個地方。這樣做可以預防腹痛。

如果小兒患有胎癇、奶癇、驚癇,可以灸鬼眼四穴,每個穴位灸三壯,每次灸四個穴位,灸完後立刻吹滅火。

火丹毒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如果遊風入胸腹就會致命。治療方法是用利針在紅腫的地方刺出很多惡血,第二天再觀察紅腫的地方,如果紅腫處不再發紅,說明針刺有效。

脫肛可以用灸百會穴七壯,臍中穴灸三十壯、五十壯或百壯來治療。

雀目可以灸手大拇指指甲後第一節內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肝俞穴九壯。

囟門不合可以用灸臍中上下各三壯來治療,即使痂皮還沒掉落,囟門也會先合起來。

羸瘦食不化可以用灸胃俞穴、長谷穴(位於臍旁各二寸)各七壯來治療。

陰卵偏大入腹可以用灸太衝穴、獨陰氣衝穴、三陰交穴、關元穴來治療。

驚風可以用灸神道穴(位於第五椎節間)七壯到百壯來治療。

如果病情危急,可以灸兩乳頭各三壯,男左女右。

睡驚、手掣、目不合可以用灸手大拇指次指端各三壯,間使穴、合谷穴、太衝穴、太淵穴來治療。

胎癇可以用灸鬼眼穴各三壯,間使穴三十壯,百會穴九壯,陽莖頭七壯來治療。

小便不通,百會七壯,營沖各三壯,丹田二七壯,湧泉三壯,胞門五十壯,又用巴豆肉搗作餅或炒鹽安填臍中灸五十壯。

白話文:

小便不通,在百會穴灸七壯,營沖穴各三壯,丹田穴灸二十七壯,湧泉穴灸三壯,胞門穴灸五十壯,再將巴豆肉搗碎做成餅,或用炒鹽安填充肚臍,在肚臍上灸五十壯。

口噤,然谷。

驚癇,腕骨頂中央旋毛中三壯,耳後青絡脈三壯,太衝三壯。

痎瘧,神道在五椎節下間,一名莊俞,灸七壯。

善驚,然谷。

多哭,百會。

卒疝,太衝。

兩目眥赤,合谷、崑崙、神門、風池、絕骨。

兩眼白翳,每到春秋遮瞳,第九椎節上七壯,又取肝俞穴七壯。

蝕齦臭穢,沖、人、勞宮各一壯。

臍腫,灸對臍脊骨上灸三壯或七壯。

卒肘皮青黑,灸臍四邊各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各灸三壯。

風癇目戴上,灸第五椎節上七壯,百會七壯,崑崙三壯。

四五歲不言,心俞、足內踝尖上各灸三壯。

陰腫,崑崙、太衝、太谿。

赤白痢疾,臍中七壯至百壯,三陰交七壯。

遺尿,氣海百壯,大敦三壯。

吐乳,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灸五壯。

斑瘡入眼,大杼七壯至三七壯,詳看犯處,各治其經絡。

達夜啼呼,使其兒父負其兒持刀潛斫鄰家籬帶,勿使人知之,兒啼即止,然後潛還系其斫帶,則永勿啼呼。

浮腫,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久瘧,鬼眼三壯,內庭七壯。

吐沫、屍厥,巨闕七壯,中脘五十壯。

兒生一七日內多啼,客風中於臍至心脾,合谷、太衝、神門、列缺七壯,承漿七壯。

先驚後啼,百會七壯,間使齦交。

角弓反張,百會七壯,天突

白話文:

嘴巴閉合,灸然谷穴。

驚癇發作,灸腕骨頂端中央旋毛處三壯,耳後青絡脈三壯,太衝穴三壯。

瘧疾,灸神道穴(位於第五椎節下間,又稱莊俞穴)七壯。

容易驚嚇,灸然谷穴。

經常哭泣,灸百會穴。

突然發生的疝氣,灸太衝穴。

眼白發紅,灸合谷、崑崙、神門、風池、絕骨穴。

眼白有翳,每到春秋季節遮住瞳孔,灸第九椎節上七壯,並灸肝俞穴七壯。

牙齦腐爛發臭,灸沖、人、勞宮穴各一壯。

肚臍腫脹,灸對著肚臍脊骨上三壯或七壯。

突然出現手肘皮膚青黑色,灸肚臍四邊各半寸,並灸鳩尾骨下一寸各三壯。

風癇導致眼睛向上看,灸第五椎節上七壯,百會穴七壯,崑崙穴三壯。

四五歲的孩子不說話,灸心俞穴、足內踝尖上各三壯。

陰部腫脹,灸崑崙、太衝、太谿穴。

赤白痢疾,灸肚臍中七壯至百壯,三陰交穴七壯。

遺尿,灸氣海穴百壯,大敦穴三壯。

吐奶,灸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六分)五壯。

斑瘡入侵眼睛,灸大杼穴七壯至三十七壯,詳看患處,針對經絡進行治療。

晚上哭鬧不止,讓孩子的父親背著孩子,拿著刀子偷偷砍鄰家籬笆,不要讓人知道,孩子哭鬧就會停止,然後偷偷回去把砍下的籬笆綁回去,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哭鬧了。

浮腫,灸水分穴三壯,三陰交穴三十壯,脾俞穴三壯。

久治不愈的瘧疾,灸鬼眼穴三壯,內庭穴七壯。

吐口水、屍厥,灸巨闕穴七壯,中脘穴五十壯。

孩子出生後十七天內經常哭鬧,是客風侵入臍部至心脾,灸合谷、太衝、神門、列缺穴七壯,承漿穴七壯。

先驚嚇後哭鬧,灸百會穴七壯,間使穴和齦交穴。

角弓反張,灸百會穴七壯,天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