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瘧疾

四節不攝,榮衛不和之致,或先寒後熱者,或先熱後寒者,或頭痛引飲者,或腰背先痛者,或腳足先痛者,察其病源治之。

白話文:

四節交替不順暢,造成人體的氣血運行失調,產生一系列症狀:有的人先是怕冷後是發熱,有的人則是先發熱後怕冷;有的人頭痛並想喝水,有的人腰背先痛,有的人腳足先痛;根據這些症狀來判斷,進而找出病症的來源來醫治。

瘧病從頭頂發者,當痛日未發前一時預灸百會、大椎、尖頭各三壯。

從手臂發者,預灸三間、間使各三壯。

從腰背發者,腎俞百壯、委中。

白話文:

瘧疾從頭頂開始發作的,應該在發作前一天灸治百會穴、大椎穴、尖頭穴各三次。

從手臂開始發作的,應預先灸治三間穴、間使穴各三次。

從腰背開始發作的,應灸治腎俞穴一百次、委中穴。

一日一發於午前者,邪在陽分也。或間日或三日或午後或夜間發者,邪入陰分也。或間日或日夜亂髮者,氣血俱虛也。

溫瘧中脘針神效。

白話文:

一天發作一次且在上午的,邪氣在體表的陽經;或隔日、隔三日、下午或晚上發作的,邪氣入裡體內的陰經;或隔日或日夜不規律發作的,正氣不足氣血虛弱。

痎瘧謂老瘧也。作於子午卯酉者,少陰瘧也。神道七壯、絕骨三壯。作於辰戌丑未者,太陰瘧也。後谿、膽俞。作於寅申己亥者,厥陰瘧也。

白話文:

痎瘧是指頑固、難以治癒的瘧疾。發生在子時、午時、卯時、酉時發作的瘧疾,稱為少陰瘧。治療方法是刺激神道穴與七壯穴,隔開刺激絕骨穴與三壯穴。發生在辰時、戌時、醜時、未時發作的瘧疾,稱為太陰瘧。治療方法是刺激後谿穴與膽俞穴。發生在寅時、申時、巳時、亥時發作的瘧疾,稱為厥陰瘧。

諸瘧先針間使,仍針鬼邪十三等穴。而雖勿用火鋥,只用針刺,累施神效。

瘧母痰水及瘀血成塊,腹脅脹而痛,每上下弦日,章門針後即灸三七壯。

白話文:

各種瘧疾首先針刺間使穴,同時針刺鬼邪等十三個穴位。雖然不用火鍼,只用普通針刺,也能多次發揮神奇的效果。

如果瘧母是由痰水和瘀血凝結成塊,導致腹部和肋骨旁脹痛,每逢每月的上弦和下弦日,章門穴針刺後再灸三七壯。

2. 虛勞

五勞謂五壯之勞,七傷謂憂愁思慮,悲驚恐,心腎受邪,五內不足,緩急濕痹,偏枯不仁,四肢拘攣也。邪實則痛,虛則癢也。

白話文:

五勞是指五種過度勞累,七傷是指憂愁、思慮、悲傷、驚嚇、恐懼,導致心臟和腎臟受到邪氣侵犯,五臟虛弱,出現緩急濕痹、偏枯不仁、四肢拘攣等症狀。邪氣實則疼痛,虛則發癢。

虛勞羸瘦,耳聾尿血,小便濁,或出精,陰中痛,足寒如冰。崑崙、腎俞、年壯、照海、絕骨。○身有四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

白話文:

身體虛弱消瘦,耳聾,小便出血,小便混濁,或者遺精,陰部疼痛,腳冰涼。崑崙穴、腎俞穴、年壯穴、照海穴、絕骨穴。人體有四個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

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病。氣海百壯。夢與人交泄精;三陰交三七壯,夢斷百日後,更灸五十壯,則無復泄精。

白話文:

夢遺失精,可以用曲泉穴來治療,灸一百壯。太衝、照海、腎俞、三陰交、關元、膏肓俞、精宮(又稱志室),位於十四椎下,左右各橫量三寸半,灸七壯。

夢遺失精,曲泉百壯。太衝、照海、腎俞、三陰交、關元、膏肓俞、精宮(一名志室),在十四椎下,橫量左右各三寸半,灸七壯。

患門穴,主年少人陰陽俱虛,體瘦面黃,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胸背引痛,五勞七傷等證,灸有效。取穴之法:用蠟繩或禾稈一條,以男左女右,從足大拇指頭比齊,循足掌當心向後貼肉,引繩上至曲䐐大橫紋,切斷。令病人解發,勻分兩邊。次將以先量足繩子一頭,按鼻尖引繩,從頭上正中貼肉至脊,繩頭盡處墨記。

白話文:

患門穴,是主治年輕人陰陽兩虛、體瘦面黃、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胸背部疼痛、五勞七傷等症狀的穴位,艾灸此穴有效。取穴方法:用蠟繩或禾稈一條,以男性左足、女性右足,從大腳趾頭比齊,沿著足掌中央向後貼肉,將繩子引到曲骨和跟骨之間的大橫紋處,切斷。令病人解開繩子,均分兩邊。再將先前量好的足繩子一頭,按壓鼻尖引繩,從頭上正中貼肉到脊柱,繩頭盡處做上墨記。

此非灸穴。別用稈心一條,令患人自然開口,橫量齊口吻,切斷中折,墨記。將此稈壓於脊點處,橫布左右稈兩端盡處墨記。灸隨年壯加灸一壯。一云百壯。

白話文:

這不是穴位灸法。另外用稻草梗一根,讓患者自然張開嘴巴,橫著量取嘴的寬度,切斷並從中間折斷,用墨筆做記號。將稻草梗壓在脊柱的穴位上,平放左右稻草梗兩端盡頭做記號。灸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灸壯。有人說灸一百壯。

3. 勞瘵

腹中有蟲惱人至死,相傳於族類而殺害是也。

勞瘵症灸腰眼穴,穴法載別穴中,其名遇仙灸。

人脈微細,或時無者,以圓利針刺足少陰經復溜穴,深刺以候回陽脈生,方可出針。

虛勞百損、失精勞症,肩井、大椎、膏肓俞、肝俞、腎俞、脾俞、下三里、氣海。

白話文:

肚子裡有蟲子折磨人,讓人痛苦至死,這種病症據說會在家族中傳播,導致家人互相殘害。

勞瘵症可以用艾灸腰眼穴來治療,這個穴位的灸法在別的穴位書中記載,叫做遇仙灸。

如果人的脈搏微弱,甚至有時摸不到,可以用圓利針刺足少陰經的復溜穴,深刺後等到陽氣恢復,脈搏出現了,才能拔針。

虛勞百損、失精勞症,可以用肩井、大椎、膏肓俞、肝俞、腎俞、脾俞、下三里、氣海這些穴位來治療。

4. 四花穴

治勞瘵症

第一次二穴:先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蠟繩,勿令展縮,以繩頭於男左女右足大拇指端比齊,循足掌向後至曲䐐大橫紋截斷。令患人解發分兩邊,要見頭縫至腦後。又令患人平身正坐,將先比繩子一頭於鼻尖上按定,引繩向上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當脊骨至正中,繩頭盡處以墨點記之(是非灸穴)。

白話文:

第一次取穴(二穴):

  1. 先讓患者平身站立,拿一根細蠟繩,保持不伸縮,將繩頭與男左女右足大拇指端的齊平對齊,沿著足底向後延伸至曲折的大橫紋處截斷。

  2. 讓患者鬆開頭髮,分成兩邊,以便看到頭縫,直到腦後。

  3. 再讓患者平身端坐,將先前的繩子一端固定在鼻尖上,沿著頭縫向上延伸到腦後,貼著皮肉垂下,與脊骨對齊正中,繩頭的盡頭以墨點標記之(此為非灸穴)。

○或婦人纏足不明者,當於右肓髃穴點定,以繩頭按其穴上,伸手引繩向下至手中指盡處截斷,而用男子之足不明者亦佳。卻令患人微合口,以短繩一頭先自口左角按定,鉤起繩子向上至鼻根,斜下至口右角,作人此樣截斷。將此繩展令折中,墨記。將繩墨點壓於脊骨上先點處而橫布左右,取平勿令高下,繩兩頭盡處以墨圈記,此則灸穴。

白話文:

○對於那些纏足不明確的婦女,應該在右肓髃穴點定,用繩頭按在穴位上,伸手拉繩向下到手中指盡處,截斷,而對於足不明確的男子也一樣。讓病人閉上嘴,用短繩的一端先從嘴的左上角按定,將繩子勾起,向上到鼻根,斜下到嘴的右上角,像這樣截斷。將這根繩子展開,把它折成中間,用墨記號做記號。將繩子的墨點壓在脊骨的先點處,左右橫向分佈,取平不要高低不平,繩子的兩端盡處用墨圈做記號,這就是灸穴。

二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肩膊,取一蠟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尖齊。鳩尾是心蔽骨也。人無心蔽骨者,從胸前岐骨下量取一寸是鳩尾穴也。即雙截斷。將其繩之中心著於喉嚨結骨上,引繩兩端向後會於脊骨正中,繩頭盡處以墨記之。是則非灸穴也。卻令患人合口,以短蠟繩橫量口兩吻如一字樣截斷,中折墨記,壓於脊骨上先點處,如前橫布,繩子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四花穴之橫二穴也。

白話文:

讓患者平躺正坐,稍微縮起肩膀,取一根蠟繩繞過脖子向前垂下,繩子兩端與尾椎骨尖端齊平。尾椎骨是心蔽骨,有些人沒有心蔽骨,可以從胸前分叉的骨頭下方量取一寸,這個位置就是尾椎穴。將蠟繩從中間剪斷,繩子中間位置放於喉嚨結骨上,然後將繩子兩端向後拉伸,直到在脊椎骨正中交匯,繩頭末端用墨汁標記。這個位置不是灸穴,只是用來標記位置。

接著,讓患者閉口,用一根短蠟繩橫量嘴巴兩邊的邊緣,像一個字一樣截斷,中間折疊並用墨汁標記,然後將這段蠟繩放在脊椎骨上先前標記的位置,並像之前一樣橫向放置,繩子兩頭末端用墨汁標記。這就是四花穴中橫向的兩個穴位。

以上第二次點穴,通共四穴,同時灸各七壯,至二七壯,至百壯或一百五十壯為妙。候灸瘡初發時,依後法又灸二穴。

白話文:

上述的第二次針灸,總共要灸四穴,同時每穴灸七次,一共要灸27次,如果能灸到100次或150次就更好了。等到灸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再按照後面的方法灸兩個穴位。

三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如一字樣短繩中折之墨記,壓於第二次脊點上正中,上下直放,繩頭上下盡處以墨點記之。此四花穴之上下二穴也。以上第三次點穴,謂之四花穴也。灸兩穴各百壯,三次共六穴。取火日灸之。百日內慎飲食房勞,安心靜處將息。一月後仍覺未瘥,復於初灸穴上再灸。

白話文:

三次二穴:用第二次量的口吻長短如一字形狀的短繩對摺,用墨記號筆標記,壓放在第二次脊點的正中央,上下垂直擺放,繩子的上下端用墨點記號筆標記。這是四花穴的上下兩個穴位。以上第三次點穴,稱為四花穴。在左右兩個穴位各灸一百次,三次共六個穴位。選擇一個火日進行灸療。灸療期間一百天內要謹慎飲食,避免房事,安心靜養。一個月後仍覺得沒有痊癒,就再在第一次灸療的穴位上再次灸療。

5. 食不化

飢飽失時,脾胃不和之致。脾胃實則消穀善飢,脾胃虛則癖食不消。

飲食倍多,身漸羸瘦,痃癖腹痛,脾俞三壯至年壯,章門、期門、太白、中脘針。

腹脹不嗜食,食不化,中脘針,肝俞七壯,胃俞年壯,脾俞三壯。

飲食困憊,四肢怠惰,煩熱嗜臥,脾俞、然谷、腎俞、解谿。

嘔逆不得食,心俞百壯,只針中脘穴,神效。

食積善渴,勞宮、中渚、支溝、中脘。

惡聞食氣,下三里、中脘針。

傷飽瘦黃,章門、中脘針,神效。

翻胃,公孫、中脘針。

白話文:

飲食不規律,容易導致脾胃失調。脾胃強壯的人,食慾旺盛,消化良好;脾胃虛弱的人,容易挑食,消化不良。

如果吃太多,身體卻越來越瘦,還伴隨腹痛、脹痛,可以針灸脾俞穴(三壯)、章門穴、期門穴、太白穴、中脘穴。

如果肚子脹,沒有食慾,吃不下,或者吃下去也消化不良,可以針灸中脘穴、肝俞穴(七壯)、胃俞穴(年壯)、脾俞穴(三壯)。

如果吃完飯就感到疲憊,四肢無力,發熱嗜睡,可以針灸脾俞穴、然谷穴、腎俞穴、解溪穴。

如果嘔吐、噁心,吃不下東西,可以針灸心俞穴(百壯)和中脘穴。

如果吃多了容易口渴,可以針灸勞宮穴、中渚穴、支溝穴、中脘穴。

如果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可以針灸下三里穴、中脘穴。

如果吃太多而導致身體瘦弱,皮膚發黃,可以針灸章門穴、中脘穴。

如果經常反胃,可以針灸公孫穴、中脘穴。

6. 黃疸

多因脾胃不和,通身面目悉黃,或大便黑血,小便黃。食疸者頭眩心煩,酒疸者目黃鼻塞,心中及足下熱。女勞疸者額黑身黃,小腹滿急,小便難,難治也。大概諸疸,口淡怔忡,耳鳴腳軟,寒熱,小便白濁,渴則難治,不渴則可治也。

白話文:

大多數黃疸是因脾胃功能不調引起的,全身以及臉部皮膚都會發黃,或者大便出血、小便發黃。因飲食不當引起的黃疸,會出現頭暈、心煩的症狀,因喝酒過量引起的黃疸,會出現眼睛發黃、鼻子不通的症狀,以及心窩火熱感及腳像燒炭一般的灼熱感。因過度勞累引起的黃疸,會出現額頭發黑、皮膚發黃、小腹脹滿、排尿不順暢,這種病很難治好。概括而言,各種黃疸的症狀有:口淡、心慌、耳鳴、腿腳無力、寒熱症狀交替,小便發白、發濁,感到口渴就難治,不感到口渴則可以治癒。

腎疸風門五壯,腎俞年壯少澤一壯,三陰交三壯,至三十壯,合谷三壯。

黃疸百勞三七壯,下三里中脘針神效。

酒疸身目俱黃,心痛面赤斑,小便不利,公孫膽俞至陽委中腕骨中脘神門小腸俞。

三十六黃疸方云,先灸脾俞心俞各三壯,次灸合谷三壯,次灸氣海百壯,只針中脘穴神效。

女勞疸公孫關元腎俞然谷至陽,在七椎下俯而取之三壯。

食疸下三里神門間使列缺中腕針。

白話文:

腎疸要灸風門穴五壯,腎俞穴一壯,少澤穴一壯,三陰交穴三壯,一共灸三十壯。合谷穴要灸三壯。

黃疸可以用百勞[三七]藥物治療,也可以灸下三里穴和中脘穴,效果很明顯。

酒疸患者,身體和眼睛都發黃,心口痛,臉頰紅有斑點,小便不順暢,可以灸公孫穴、膽俞穴、至陽穴、委中穴、腕骨穴、中脘穴、神門穴和小腸俞穴。

治療黃疸的古方記載,先灸脾俞穴和心俞穴各三壯,然後灸合谷穴三壯,接著灸氣海穴一百壯,最後針刺中脘穴,效果顯著。

女勞疸可以灸公孫穴、關元穴、腎俞穴、然谷穴和至陽穴。這些穴位位於第七節椎骨下方,低頭尋找,灸三壯。

食疸可以灸下三里穴、神門穴、間使穴、列缺穴和腕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