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11)
卷一 (11)
1. 人身四海腧穴
胃為水穀之海,其腧上在氣街,下在三里。○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其腧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為氣之海,其腧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在於人迎。○腦為髓之海,其腧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蓋即百會穴也。(靈樞)
白話文:
-
胃是水穀(食物和液體)的海洋,它的穴位在上面是氣街,在下面是三里。
-
衝脈是十二經脈的海洋,它的穴位在上面是位於大椎穴下,在下面是出現在巨虛穴上下部。
-
膻中是氣的海洋,它的穴位在上面是位於柱骨穴的上下,在下面是位於人迎穴。
-
腦是髓的海洋,它的穴位在上面是位於頭蓋骨的下面,在下面是位於風府穴。頭蓋骨就是百會穴。
2. 大接經
經曰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使十二經無過絕。假令十二經中是何經絡不通行,當刺不通疑滯經俱令氣過節,無問其數,以平為期。○大接經治中風偏枯,從陽引陰,從陰引陽,皆取十二經井穴也。(綱目)
白話文:
《針灸經》中說,不管肌肉、腠理如何瘦小,只要順著節脈去刺它,就能使十二經絡的氣血通暢,不會阻塞。假設十二經中有哪條經絡不通的,刺它有關連的、不通的、氣結的部位,使之氣血能通行無阻,不用去考慮刺了多少穴位,只要能達到平和的狀態就可以了。用(針灸)大接經治療中風偏枯,從陽經引氣到陰經,從陰經引氣到陽經,都是取各經絡的井穴。
3. 主病要穴
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陽明,中部病取足太陰,下部病取足厥陰,前膺取足陽明,後背取足太陽。因各經之病而取各經之穴者,最為要決。百病一針為率,多則四針,滿身針者可惡。(入門)○膏肓腧、三里、湧泉,百病無所不治。(入門)○若要安,丹田裡不曾干。(資生)
白話文:
だいたい上半身的疾病多取手陽明經的穴位,中部病症取足太陰經,下半身的病症取足厥陰經,胸前取足陽明經,後背取足太陽經,根據各經絡的病症而取各經絡的穴位,這是最關鍵的。一般疾病用針灸一針即可,最多四針,全身針灸的人是可惡的。(入門)膏肓俞、三里、湧泉三個穴位,能治療所有疾病。(入門)想要平安健康,丹田裡要保溫。(資生)
4. 焚針灸
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為憂(叔和)。○用針者先明孔穴,補虛瀉實,勿失其理。針皮膚腠理,勿傷肌肉;針肌肉,勿傷筋脈;針筋脈,勿傷骨髓;針骨髓,勿傷諸絡。傷筋膜者,愕視失魂;傷血脈者,煩亂失神;傷皮毛者,上氣失魂;傷骨髓者,呻吟失志;傷肌肉者,四肢不收,失智。此為五亂,有死之憂也(資生)。
白話文:
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其中有三十個穴位用針灸治療是有害的,刺入七十九個穴位會產生憂慮(根據叔和的說法)。
使用針的人必須先弄清楚穴位,補充虛弱的穴位,瀉去充實的穴位,不要違反醫理。將針刺入皮膚組織,不要傷到肌肉;將針刺入肌肉,不要傷到筋脈;將針刺入筋脈,不要傷到骨髓;將針刺入骨髓,不要傷到各種絡脈。
刺傷肌膜的人,會目光呆滯、精神恍惚;刺傷血脈的人,會煩躁不安、精神錯亂;刺傷皮毛的人,會出現喘氣、精神恍惚;刺傷骨髓的人,會呻吟、意志消沉;刺傷肌肉的人,四肢不聽使喚、失去理智。
這五種錯亂,都可能讓人死亡(根據資生的說法)。
刺中五臟死候。五臟主臟神,不可傷,傷之則死。○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一作欠)。○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腎六日死(作三日),其動為嚏。○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中膈為傷,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內經)。
白話文:
刺中五臟則死亡立時。五臟主宰臟腑的神氣,不可傷害,傷及則死。
刺中心臟則一日死,其症狀為噫氣。
刺中肺臟則三日死,其症狀為咳嗽。
刺中肝臟則五日死,其症狀為言語困難(另一種說法是打嗝)。
刺中脾臟則十日死,其症狀為吞嚥困難。
刺中腎臟則六日死(另一種說法是三日死),其症狀為打噴嚏。
刺中膽臟則一日半死,其症狀為嘔吐。
刺中膈肌則受傷,即使病情治癒,也活不過一年(出自《內經》)。
失針致傷。刺跗上中大脈,血患不止死。○刺陰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客主人(上關穴)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膝臏出液,為跛。○刺舌下中脈,大過出血不止,為喑。○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白話文:
-
針刺不慎造成傷害。刺到腳背上中大脈,血流不止而死。
-
針刺陰中大脈,血流不止而死。
-
針刺臉部中溜脈,不幸會導致失明。
-
針刺刺客主人(上關穴)內陷中脈,會造成內漏,並導致失聰。
-
針刺頭頂的腦戶,進入大腦會立即死亡。
-
針刺膝蓋的臏骨,會流出液體,導致跛行。
-
針刺舌頭下中脈,如果出血過多而無法止血,會導致失聲。
-
針刺手臂的太陰脈,出血量多,會立即死亡。
-
針刺腳部的布絡中脈,血流不出,會導致腫脹。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郄中大脈,令人伸脫色。○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氣衝中脈,血不出,為腫鼠𪖈。○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脊間中髓,為傴。○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尿。○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腋下脅間,令人咳。
白話文:
針刺足少陰脈,會引起嚴重的虛症出血,以至於說話困難。
針刺巨闕穴,會讓人面色紅潤,神清氣爽。
針刺缺盆穴,會引起喘息,仰頭呼吸。
針刺氣衝穴,如果沒有出血,就會腫脹成老鼠那麼大。
針刺肘窩內陷處,氣血凝於此處,就會無法屈伸。
針刺脊柱間的骨髓,會導致跛行。
針刺大腿根部下方三寸處,內陷處,會導致尿失禁。
針刺乳房上中部的乳房,會導致腫瘤根部腐蝕。
針刺腋下脅間,會導致咳嗽。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小腹中膀胱尿出,令人小腹滿。○刺手魚腹內陷,為腫。○刺眶上陷省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內經)。○刺上關去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靈樞)。
白話文:
○刺入缺盆(脊椎骨兩旁的凹陷處)內陷,氣泄漏令人喘咳逆。
○刺入小腹中膀胱,尿液流出,令人小腹脹滿。
○刺入手指魚際肌內陷,為腫脹。
○刺入眼眶上陷的省中穴,為漏,為盲。
○刺入關節中,液體流出,不能屈伸(《內經》)。
○刺入上關穴,不能張口。
○刺入下關穴,不能閉口。
○刺入犢鼻穴,不能伸展。
○刺入兩關穴,不能彎曲(《靈樞》)。
禁針穴。神庭、腦戶、囟會、玉枕、絡卻、承靈、顱息、角孫、承泣、神道、靈臺、雲門、肩中、膻中、缺盆、上關、鳩尾、五里手、青靈、合谷、神闕、橫骨、氣衝、箕門、承筋、三陰交、水分、會陰、石門、三陽絡、人迎、乳中、然谷、伏兔(入門)。
白話文:
禁止針灸某些穴位:神庭、腦戶、囟會、玉枕、絡卻、承靈、顱息、角孫、承泣、神道、靈臺、雲門、肩中、膻中、缺盆、上關、鳩尾、五里手、青靈、合谷、神闕、橫骨、氣衝、箕門、承筋、三陰交、水分、會陰、石門、三陽絡、人迎、乳中、然谷、伏兔(入門)。
禁灸穴。啞門、風府、天柱、承光、臨泣、頭維、攢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顴髎、下關、人迎、天牖、天府、周榮、淵腋、乳中、鳩尾、腹哀、肩貞、陽池、中衝、少商、魚際、經渠、陽闕、脊中、隱白、漏谷、條口、地五會、犢鼻、陰市、伏兔、髀關、中腕、委中、陰陵泉、殷門、心腧、承扶、承泣、瘈脈、絲竹空、喑門、耳門、石門、氣衝、腦戶、白環腧
白話文:
禁止針灸以下穴位:啞門、風府、天柱、承光、臨泣、頭維、攢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顴髎、下關、人迎、天牖、天府、周榮、淵腋、乳中、鳩尾、腹哀、肩貞、陽池、中衝、少商、魚際、經渠、陽闕、脊中、隱白、漏谷、條口、地五會、犢鼻、陰市、伏兔、髀關、中腕、委中、陰陵泉、殷門、心腧、承扶、承泣、瘈脈、絲竹空、喑門、耳門、石門、氣衝、腦戶、白環腧。
5. 奇穴
不出在靈樞內經,故謂之奇穴
取膏肓腧穴法,此穴主陽氣虧弱諸虛痼冷,夢遺上氣,咳逆噎膈,狂惑忘誤,百病,尤治痰飲諸疾。須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齊胸,以兩手圍其足膝,使脾骨開離,勿令動搖,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點墨記之,即以墨平畫相去二寸許,四肋三間,脾骨之裡,肋間空處,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戶中,手指痹,即真穴也。灸後覺氣壅盛,可灸氣海及足三里,瀉火實下。
灸後令人陽盛,當消息以自保養,不可縱欲(入門)。
白話文:
取得膏肓穴穴位的方法,這個穴位對陽氣虧虛、各種虛弱、寒性疾病、夢遺、上氣、咳嗽、呼吸不順、心口堵塞、精神錯亂、行為異常、行為不當、各種疾病非常有效治療。特別是治療痰液飲水等疾病。這也需要病人平坐在牀上,彎曲膝蓋與胸口齊平,雙手環抱膝蓋,使脾骨張開,不要動搖,用手指按脊椎從第四節往下壓一寸,第五節往上壓二寸,用墨筆做記號,然後用墨筆平畫互相間隔兩寸左右,四根肋骨三條肋間,脾骨的裡面,肋骨之間空處,容側指一寸,摩擦背中從脊椎到肋骨中間,肌肉外面有筋骨的空處,按壓,病人覺得胸中牽引,手指麻木,那就是真穴。艾灸後覺得氣壅脹,可以艾灸氣海穴和足三里穴,瀉火氣向下運行。
又法令病人兩手交在兩膊上,則脾骨開,其穴立見。以手揣摸第四椎骨下,兩旁各開三寸,四肋三間之中,按之,酸酸是穴。灸時,手搭兩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壯為佳(回春)。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讓病人雙手交疊在兩隻胳膊上,脾骨就會打開,其穴位立即可見。用手指按壓第四椎骨以下,兩邊各開三寸,在四根肋骨的三個間隙中,按壓時,酸酸的就是這個穴位。灸的時候,雙手搭在兩隻胳膊上,不能放下,灸到一百壯為佳(回春)。
取患門穴法,主少年陰陽俱虛,面黃體瘦,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胸背引痛,五勞七傷等證,無不效。先用蠟繩一條,以病人男左女右腳板,從足大拇指頭齊量起,向後隨腳板當心貼肉,直上至膝腕大橫紋中截斷。次令病人解發,勻分兩邊,平身正立,取前繩子從鼻端齊引繩向上,循頭縫下腦後,貼肉隨脊骨垂下至繩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灸穴也)。別用稈心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
白話文:
取患門穴的方法,主要治療少年陰陽俱虛、面黃體瘦、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胸背部疼痛、五勞七傷等疾病,無不有效。
首先,用一根蠟繩,以病人的左腳板(男左女右)為標準,從大拇指開始量起,沿著腳板中心貼近肉,一直到膝蓋橫紋處截斷。
然後,讓病人散開頭髮,平均分成兩邊,身體端正站立,取前面那根繩子,從鼻尖開始向上拉,沿著頭縫下腦後,貼近肉順著脊椎垂下,直到繩子結束的地方,用墨點做記號(這不是灸穴)。
另外,用稈心貼於嘴上兩端到人中,再將稈心中心彎曲到鼻端根部,呈人字形,齊兩邊人中截斷。
將此稈展直於先點墨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於稈心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初只灸此兩穴(入門)。
白話文:
把這根艾草稈子筆直地展開,放在先點墨的地方,測量中橫線,不要讓它高低不平,在艾草稈子筆的兩端盡頭,用墨記上標記。這就是灸穴。開始灸時,灸七壯,累計灸到一百壯。一開始只灸這兩穴(入門)。
一法治虛勞羸瘦,令病人平身正直,用草於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䐐大紋處,切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須分開頭心發,貼肉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闊狹,切斷。卻將此草於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量穴。灸時,隨年多灸一壯(如年三十灸三十一也)。累效(資生)。
此法與上法略同(類聚)。
白話文:
有一種治療虛勞羸瘦的方法,讓病人平躺身體正直,用一根草,對男性在左腳,女性在右腳,從腳中指尖量到腳心下,再往上到彎曲的大筋紋路處,切斷。然後將這根草從鼻尖開始量,從頭正中間(必須分開頭頂的頭髮,緊貼著肉量),到脊椎處,以草的盡頭作為記號,用墨點標記。再用另一根草,讓病人自然閉合嘴巴,量出寬度,切斷。然後將這根草放在墨點處平折,兩頭盡頭處就是穴位。灸的時候,根據年齡多灸一壯(例如三十歲就灸三十一壯)。這種方法療效顯著(可以滋養生命)。
取四花穴法,治病同患門。令病人平身正立,稍縮臂膊,取蠟繩繞項,向前平結喉骨後,大杼骨俱墨點記,向前雙垂與鳩尾穴齊,即切斷。卻翻繩向後,以繩原點大杼墨放結喉墨上,結喉墨放大杼骨上,從背脊中雙繩頭貼肉垂下至繩頭盡處,以墨點記(不是灸穴)。別取稈心,令病人合口,無得動喉橫量,齊兩吻切斷。
白話文:
按照取四花穴的方法,可以治療同患門的疾病。讓病人平身站立,稍稍收縮臂膀,用蠟繩繞著頸部,在喉骨後面打一個平結,在大杼骨上做上墨點標記,向前雙垂至鳩尾穴齊平,然後切斷。再把繩子翻向後,把繩子原點和大杼骨上的墨點放在喉骨上的墨點上,把喉骨上的墨點放到大杼骨上,從背脊中間讓兩端繩頭貼著皮膚垂下至繩頭盡頭,在此處做上墨點標記(不是灸穴)。另外取一段稈心,讓病人閉上嘴巴,不得移動喉嚨,橫著量到兩邊嘴角,齊平兩邊嘴角切斷。
還於背上墨記處,折中橫量,兩頭盡處點之(此是灸穴)。又將循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百壯。迨瘡愈病未愈,依前法復灸。故云累灸百壯。但當灸脊上兩穴,切宜少灸。凡一次可灸三五壯,多灸則恐人腃背。灸此等穴,亦要灸足三里,以瀉火氣為妙(入門)。
白話文:
再次在背上墨記的位置,將脊椎骨平均分成兩半,在兩端畫上記號(這是灸穴)。然後沿著脊椎骨的垂直方向,上下畫上記號(這是灸穴)。第一次灸7壯,累計灸100壯。等到瘡口癒合了,但是疾病還沒有好,就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灸。所以說,累灸100壯。但是,在灸脊椎骨上的兩個穴位時,一定要少灸。每次最多灸3~5壯,灸多了,恐怕會損傷人的脊背。灸這些穴位時,也要灸足三里穴,這樣可以把火氣瀉掉,效果非常好(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