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子午流注

流者往也,注者住也,神氣之流行也。十二經每經各得五穴:井、榮、腧、經、合也。手不過肘,足不過膝。陽於三十六穴,陰於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陽於多六穴者,乃原穴也。(入門)○大腸合,又有巨虛上廉;小腸合,又有巨虛下廉;三焦合,又有委陽也。(綱目)

白話文:

【子午流注】

"流動就是行進,注入就是停留,這是在描述人體內神氣的流動運行。在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中,每一條都有五個特定的穴位:井穴、榮穴、腧穴、經穴、合穴。而這些穴位在手臂上的位置不會超過肘部,在腿上的位置不會超過膝蓋。

在陽性經絡上有三十六個穴位,陰性經絡上有三十個穴位,總共加起來有六十六個穴位。而陽性經絡比陰性經絡多出的六個穴位,是所謂的原穴。

另外,在大腸的合穴之外,還有巨虛上廉穴;在小腸的合穴之外,還有巨虛下廉穴;在三焦的合穴之外,還有委陽穴。"

以上為古代醫學理論中對於子午流注的概念與具體穴位的描述。

2. 五臟六腑所屬五腧五行

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井木、榮火、腧土、經金、合水)

大腸(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曲池上廉、合土)

心(中衝、勞宮、太陵、間使、曲澤,井木、榮火、腧土、經金、合水,心不主令故代以心包)

小腸(少澤、前谷、後谿、腕骨、陽谷,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少海下兼合土)

肝(大敦、行間、木衝、中封、曲泉,井木、榮火、腧上、經金、合水)

膽(竅陰、俠谿、臨泣、丘墟、陽輔、陽陵泉,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合土)

脾(隱白、大都、大白、商丘、陰陵泉,井木、榮火、腧土、經金、合水)

胃(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三里,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合土)

腎(湧泉、然谷、太谿、復溜、陰谷,井木、榮火、腧土、經金、合水)

膀胱(至陰、通谷、束骨、京骨、崑崙、委中,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合土)

三焦(關衝、液門、中渚、陽池、支溝,井金、榮水、腧木、原、經火、天井委陽、合土)

五腧陰陽配合

陰井木、陽並金、陰榮火、陽榮水、陰腧土、陽腧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庚者乙之剛,乙者庚之柔,故為配合焉。他仿此(難經)。

五腧主病

五臟六腑各有井榮腧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榮,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痞滿(肝也),邪榮主身熱(心也),邪腧主體重節痛(腳也),邪經主喘咳寒熱(肺也),邪合主氣逆而泄(腎也邪)。此所主病也(難經)。

五腧針隨四時

春刺井、夏刺榮、季夏刺腧、秋刺經、冬刺合者何也?蓋春刺井者,邪在肝也;夏刺榮者,邪在心也;季夏刺腧者,邪在脾也;秋刺經者,邪在肺也;冬刺合者,邪在腎也(難經)。

井合有義

所出為井,所入為合,柰何?蓋井者,東方春也,萬物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入為合也(難經)。

白話文:

[五臟六腑所屬五腧五行]

肺部的五腧穴是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和尺澤,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和水。

大腸的五腧穴是商陽、二間、三間、合谷和陽谿,它們的五行屬性依序是金、水、木、火和土。

心臟的五腧穴是中衝、勞宮、太陵、間使和曲澤,五行屬性同樣是木、火、土、金和水。但由於心臟並不直接發號施令,因此實際上會由心包來取代。

小腸的五腧穴是少澤、前谷、後谿、腕骨和陽谷,五行屬性分別是金、水、木、火和土。

肝臟的五腧穴是大敦、行間、木衝、中封和曲泉,五行屬性分別是木、火、土、金和水。

膽囊的五腧穴是竅陰、俠谿、臨泣、丘墟、陽輔和陽陵泉,五行屬性分別是金、水、木、火和土。

脾臟的五腧穴是隱白、大都、大白、商丘和陰陵泉,五行屬性分別是木、火、土、金和水。

胃部的五腧穴是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和三里,五行屬性分別是金、水、木、火和土。

腎臟的五腧穴是湧泉、然谷、太谿、復溜和陰谷,五行屬性分別是木、火、土、金和水。

膀胱的五腧穴是至陰、通谷、束骨、京骨、崑崙和委中,五行屬性分別是金、水、木、火和土。

三焦的五腧穴是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和支溝,五行屬性分別是金、水、木、火和土。

[五腧陰陽配合]

陰井屬木,陽井屬金;陰榮屬火,陽榮屬水;陰腧屬土,陽腧屬木;陰經屬金,陽經屬火;陰合屬水,陽合屬土。這些陰陽屬性的差異,實際上是剛與柔的區別。例如陰井屬乙木,而陽井屬庚金。庚金是乙木的剛性,而乙木則是庚金的柔性,所以兩者可以相配。其他類似的情況亦可依此類推。

[五腧主病]

五臟六腑的五腧穴各自主治什麼病症呢?根據古籍記載:「井」主治心下痞滿,也就是肝的問題;「榮」主治身熱,這通常和心有關;「腧」主治體重節痛,通常和腳的問題相關;「經」主治喘咳寒熱,多和肺的問題有關;「合」主治氣逆而泄,通常是腎的問題。

[五腧針隨四時]

為什麼春天適合針刺「井」,夏天適合針刺「榮」,長夏適合針刺「腧」,秋天適合針刺「經」,冬天適合針刺「合」呢?這是因為春天針刺「井」能治療肝的問題;夏天針刺「榮」能治療心的問題;長夏針刺「腧」能治療脾的問題;秋天針刺「經」能治療肺的問題;冬天針刺「合」能治療腎的問題。

[井合有義]

為什麼「井」被稱為「所出」,而「合」被稱為「所入」呢?這是由於「井」象徵著東方的春天,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被稱為「所出」;而「合」象徵著北方的冬天,陽氣進入臟腑,因此被稱為「所入」。

3. 五臟六腑有疾當取十二原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出。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谿;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氣海。此十二原,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也。

(靈樞)○四關者,合谷、太衝穴也。十二經原皆出於四關。(入門)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人體內的五臟配對六腑,而這六腑又各自連接兩個原穴,總共十二個原穴,這些原穴的定位在人體的四關部位,主要功能是調理五臟。當五臟出現疾病時,應從這十二個原穴入手治療。這十二個原穴是五臟接收全身三百六十五個關節氣血的地方。五臟若生病,病症會反映在這十二個原穴上,並且每個原穴都有特定的反應點。如肺屬陽中之少陰,它的原穴在太淵;心屬陽中之太陽,其原穴在大陵;肝屬陰中之少陽,其原穴在太衝;脾屬陰中之至陰,其原穴在太白;腎屬陰中之太陰,其原穴在太谿;而膏的原穴在鳩尾,肓的原穴在氣海。這十二個原穴,能用來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

另外,所謂的「四關」指的是合谷和太衝兩個穴位。十二條經絡的原穴都出現在這四關部位。

4. 臟腑要穴

五臟腧二十五穴,六腑腧三十六穴,並巨虛上下廉,共六十四腧,實切要之穴也。臟腑有病,此六十四穴皆主之。其太淵、太陵、太衝、太白、太谿為五臟之原;其三里、巨虛上下廉、委中、委陽、陽陵泉為六腑之合,又切要中之切要,而醫所最當先者也。(藏腧二十五,府腧三十六,合為六十一腧,加委陽、上廉、下廉,是為六十四腧也。《綱目》)

白話文:

【臟腑關鍵穴位】

人體五臟相關的穴位共有二十五個,六腑相關的穴位則有三十六個,再加上巨虛上下廉兩個穴位,總共是六十四個穴位,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穴位。當五臟或六腑出現疾病時,這六十四個穴位都能起到治療作用。

其中,太淵、太陵、太衝、太白、太谿這五個穴位是五臟的原穴;而三里、巨虛上下廉、委中、委陽、陽陵泉這幾個穴位是六腑的合穴,更是所有重要穴位中的重中之重,是醫生在治療時首先應考慮的穴位。

(原本五臟的穴位有二十五個,六腑的穴位有三十六個,合計六十一個穴位,再加上委陽、上廉、下廉三個穴位,就成為了六十四個穴位。這是根據《綱目》一書的記載。)

5. 六合所出所入

帝曰:榮腧與合各有名乎?岐伯曰:榮腧治外經,合治內府。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曰:胃合入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此三府皆出足陽明也。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此二府皆出足太陽也。膽合入於陽陵泉,此一府出足少陽也。

帝曰: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三里者,低跗取之;取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與之,臍下至委陽之陽取之。(靈樞)

白話文:

黃帝問道:「經脈中的營腧穴和合穴,各自有特定的名稱嗎?」岐伯回答:「營腧穴用來治療外經的疾病,而合穴則用來治療內臟器官的問題。」

黃帝又問:「那麼,這些合穴各自有特定的名稱嗎?」岐伯回答:「胃的合穴進入三里的位置,大腸的合穴進入巨虛上廉的位置,小腸的合穴進入巨虛下廉的位置,這三個內臟器官的合穴都在足陽明胃經上。三焦的合穴進入委陽的位置,膀胱的合穴進入委中的位置,這兩個內臟器官的合穴都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膽的合穴進入陽陵泉的位置,這個內臟器官的合穴在足少陽膽經上。」

黃帝問:「該如何找到這些穴位呢?」岐伯回答:「找三里穴的時候,應當低著腳踝去找;找巨虛穴的時候,應當抬起腳去找;找委陽穴的時候,應當做彎曲和伸展動作去找;找委中穴的時候,應當彎曲腿去找;找陽陵泉穴的時候,應當直立膝蓋去找,在肚臍下到委陽穴的陽面去找。」(靈樞)

6. 足三焦別脈

足三焦者,足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穴名),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其病實則閉癃,虛則遺尿。遺尿則補之,閉癃則瀉之。(《靈樞》)

白話文:

足三焦這條經脈,實際上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分支。從腳踝往上五寸處開始分出,然後穿過小腿肚,從委陽穴(人體穴位名稱)出來,伴隨著主脈的足太陽膀胱經,進入膀胱內部網絡,約束著下焦的功能。如果這條經脈發生病變而功能亢進,就會導致排尿困難;若是功能不足,就會出現遺尿的症狀。對於遺尿的情況,治療時應採用補法;而排尿困難則需使用瀉法來治療。(出自《靈樞》)

7. 八會穴

府會太倉(中脘穴)臟會季脅(章門穴)筋會陽陵泉(穴名)髓會絕骨(陽輔穴)血會膈腧(穴名)骨會大杼(穴名)脈會太淵(穴名)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膻中穴)○府會中脘,府病治此;臟會章門,臟病治此;筋會陽陵泉,筋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血會膈腧,血病治此;骨會大杼,骨病治此;脈會太淵,脈病治此;氣會膻中,氣病治此。(難經)

白話文:

人體各部位的會聚穴位如下:腑臟的會聚點在中脘穴(又稱太倉),臟器的會聚點在章門穴(又稱季脅),筋絡的會聚點在陽陵泉穴,髓質的會聚點在陽輔穴(又稱絕骨),血液的會聚點在膈腧穴,骨骼的會聚點在大杼穴,脈絡的會聚點在太淵穴,氣息的會聚點在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的一條直線)。

若腑臟有問題,可針灸或按摩中脘穴;臟器有問題,則處理章門穴;筋絡有問題,應對陽陵泉穴下針;髓質有問題,要處理的是陽輔穴;血液的問題,應針對膈腧穴;骨骼的問題,則需找大杼穴;脈絡有問題,就應對太淵穴下手;氣息不順,就應處理膻中穴。以上內容出自《難經》。

8. 六經標本

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命門者,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窗籠者,耳也。○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腧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眥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下動也。○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土虛則眩,上盛則熱痛。(靈樞)

白話文:

【六經標本】

足太陽經的根源位置在腳跟往上五寸的地方,而它的表現部位在眼眶兩側的命門穴。這裡的命門指的是眼睛。

足少陽經的根源位置在足小趾與第四趾間的竅陰穴附近,其表現部位在耳朵前方的窗籠穴。

足少陰經的根源位置在內踝骨往上三寸的位置,其表現部位在背部的腧穴以及舌下的兩條脈絡。

足厥陰經的根源位置在足大趾與第二趾間的行間穴上方五寸處,其表現部位在背部的腧穴。

足陽明經的根源位置在足次趾端的厲兌穴,其表現部位在頸部的人迎穴、臉頰、額頭等地方。

足太陰經的根源位置在足內側中封穴前方上四寸的部位,其表現部位在背部的腧穴以及舌根。

手太陽經的根源位置在手腕外側的後方,其表現部位在眼睛上方一寸的命門穴上。

手少陽經的根源位置在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往上二寸的地方,其表現部位在耳後上角下方及外眼角。

手陽明經的根源位置在肘關節骨中,向上到達別陽穴,其表現部位在面部下方的合鉗穴。

手太陰經的根源位置在腕橫紋的寸口穴,其表現部位在腋下動脈。

手少陰經的根源位置在掌骨末端,其表現部位在背部的腧穴。

手厥陰心包經的根源位置在掌後兩筋間的兩寸中,其表現部位在腋下三寸的位置。

一般來說,如果這些部位的氣血不足,會有四肢冰冷的情況;如果這些部位氣血過旺,可能會有熱感。若脾土功能不足,可能出現眩暈;如果頭部的氣血過旺,可能會有熱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