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集成》~ 卷一 (9)
卷一 (9)
1. 募穴
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胃募(中脘)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大腸募(天樞)小腸募(關元)三焦、包絡、膀胱,此三經無募矣;五臟六腑之病,必取門穴、海穴、俞穴、募穴而治之。
白話文:
[募穴]
在中醫學裡,肺臟的募穴是中府穴,心臟的募穴是巨闕穴,胃的募穴是中脘穴,肝臟的募穴是期門穴,膽的募穴是日月穴,脾臟的募穴是章門穴,腎臟的募穴是京門穴,大腸的募穴是天樞穴,小腸的募穴是關元穴。然而,三焦經、包絡經和膀胱經這三個經脈並沒有特定的募穴。
當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時,我們必須選擇門穴、海穴、俞穴和募穴來進行治療。
換句話說,中醫治療內臟疾病的穴位有四種:門穴、海穴、俞穴和募穴,這些穴位通常被用來治療相關的臟腑疾病。然而,三焦經、包絡經和膀胱經這三個經脈沒有特定的募穴。
2. 原穴
膽原(丘墟)、 肝原(大沖)、 小腸原(腕骨)、 心原(神門)、 胃原(衝陽)、 脾原(太白)、 大腸原(合谷)、 肺原(太淵)、 膀胱原(京骨)、 腎原(太谿)、 三焦原(陽池)、 包絡原(大陵)。
白話文:
[原穴]
膽的原穴是丘墟, 肝的原穴是大沖, 小腸的原穴是腕骨, 心的原穴是神門, 胃的原穴是衝陽, 脾的原穴是太白, 大腸的原穴是合谷, 肺的原穴是太淵, 膀胱的原穴是京骨, 腎的原穴是太谿, 三焦的原穴是陽池, 心包絡的原穴是大陵。
膽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丘墟, 肝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大沖, 小腸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腕骨, 心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神門, 胃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衝陽, 脾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太白, 大腸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合谷, 肺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太淵, 膀胱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京骨, 腎臟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太谿, 三焦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陽池, 心包絡相對應的原穴位置在大陵。
3. 會穴
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臟會(章門),腑會(中脘)。
白話文:
[會穴]
血液相關的會聚穴位是膈俞,氣血相關的是膻中,脈絡相關的是太淵,筋肉相關的是陽陵泉,骨骼相關的是大杼,骨髓相關的是懸鐘(絕骨),臟器相關的是章門,腑臟相關的是中脘。這就是各個身體組織或器官的氣血會聚點。
4. 訛穴
少商二穴銅曰在手大指端内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所謂韭葉有大小,而俗取爪甲距肉如絲而不察爪甲角距肉三分許,與第一節横纹头相直,手足指端悉皆仿此。
合谷二穴銅曰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而俗抑度陽明經之所屬,妄從食指偏取陷中,不察岐骨間陷中。
神門二穴銅曰在掌後銳骨端陷中,而俗不分陰陽經之屬,抑從表腕銳骨端陷中,幾至横犯太陽少陽經,正所謂毫釐之差千里之謬。
肩井二穴銅曰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者是,俗不察自肩上横大骨端按三指巧尋膊上叉骨間陷中。
絕骨二穴銅曰在足外踝上三寸,必以絕壟處為穴,而俗徒取絕壟骨上,不察脈行於絕壟向前骨肉之隙。
三里二穴銅曰在膝蓋下三寸䯒骨外廉兩筋間陷中。○拔揮云膝蓋下三寸䯒外廉,自骨邊横量一寸該的兩筋間陷中,以手按兩筋間則足跗上大沖脈不動是可驗矣,而谷徒取䯒外廉陷中,不察其在兩筋間陷中。
白話文:
[少商穴]位於手指大拇指尖端內側,距離指甲角約如一片韭菜葉的厚度。所謂的韭菜葉厚度是有大有小,一般來說,人們只會取從指甲到肉的距離像絲線一樣細微,卻忽略了從指甲角到肉實際上還有約三分長,且與手指第一節的橫紋頭平行,手腳的指端穴位都可以照這樣的方式來找。
[合谷穴]在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處,但通常人們只依循著陽明經脈的方向去找,誤以為應從食指的一側去找到凹陷處,忽略了真正的位置是在兩骨之間的凹陷處。
[神門穴]在手腕後方突出的骨頭末端的凹陷處,但一般人並不清楚它屬於陰經還是陽經,只會從手腕錶面的突出骨頭末端去找凹陷處,幾乎就侵犯到了太陽經和少陽經,這正是所謂的毫釐之差,千里之謬。
[肩井穴]在肩膀上方,靠近鎖骨的凹陷處,前方有一塊大骨頭,距離約一寸半的位置,可以用三個手指按壓去找,中指下的凹陷就是了。但一般人只會從肩膀上方的大骨頭開始,用三個手指巧妙地在肩膀上方的叉骨間找凹陷處。
[絕骨穴]在腳踝外側上方三寸的位置,必須以腳踝最突出的骨頭為基準,但一般人只會在腳踝骨頭上方找,卻忽略了脈絡是在腳踝最突出的骨頭向前的骨肉交界處。
[三里穴]在膝蓋下方三寸,脛骨外側的兩條筋肉之間的凹陷處。如果用手按壓兩條筋肉之間,會發現腳背上的大衝脈不會跳動,這就可以驗證位置是否正確,但一般人只會在脛骨外側的凹陷處找,卻忽略了它是在兩條筋肉之間的凹陷處。
5. 五臟總屬證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汗者心之主,在內為血,在外為汗,濕熱相撲而為汗。
諸風掉眩皆屬肝,發者肝之華,血者肝之液,筋者血之餘,爪者骨之餘。
諸濕腫滿皆屬脾。
諸咳氣喘皆屬肺。
諸筋骨痛皆屬腎,骨者腎之精,齒者骨之餘。
諸節皆屬膽。
五心謂手足掌及心臟。
白話文:
【所有疼痛、瘙癢和皮膚病變都與心臟有關,汗水是心臟掌控的,在體內表現為血液,在體外則表現為汗水,當濕氣和熱氣交纏時就會出汗。
各種因風邪引起的搖擺眩暈症狀都與肝臟有關,頭髮是肝臟健康的表徵,血液是肝臟的液體,肌肉是血液的延伸,指甲是骨骼的延伸。
所有的濕氣、水腫和飽脹感都與脾臟有關。
各種咳嗽和呼吸困難都與肺部有關。
所有肌肉和骨骼的疼痛都與腎臟有關,骨骼是腎臟精氣的表現,牙齒是骨骼的延伸。
所有關節問題都與膽有關係。
「五心」指的是雙手、雙腳的手掌和腳掌以及心臟。】
6. 一身所屬臟腑經
頭屬督脈、膀胱經、膽經、胃經
顙屬督脈、肝經、膀胱經
目屬肝經。○白睛屬肺、瞳人屬腎、大小眥屬心、上下胞脾胃、黑睛屬肝、黑白間脾、內眥屬膀胱及大腸、外眥屬膽經及小腸
面屬心與大腸及胃經
耳屬胃與小腸、三焦經
鼻屬肺與督脈
口屬脾臟
齒屬腎臟。○上齦及唇屬胃、下齦及唇屬大腸
上齶屬胃
舌屬心、腎、脾經
喉嚨屬胃、腎、心經
胸屬上焦肺、心、心包、任脈
腹屬中焦脾、肝、腎經、任脈
小腹下焦肝、腎經
脅屬肝經、膽經
背屬膀胱、督脈
肩屬大腸、小腸、三焦經
腰屬腎與肝臟
四肢屬脾、胃
肌肉屬主脾
皮毛屬主肺
聲音主肺
九竅屬心臟
白話文:
頭部的運作與督脈、膀胱經、膽經、胃經相關。
額頭的狀況受到督脈、肝經、膀胱經的影響。
眼睛的功能由肝經負責。具體來說,眼白反映肺部健康,瞳孔關乎腎臟,眼頭和眼尾連繫心臟,上下眼皮的問題反映脾胃狀態,黑眼球顯示肝臟情況,黑白眼球之間的區域反映脾臟健康,眼頭還和膀胱及大腸相關,眼尾則和膽經及小腸有關。
面部的健康與心臟、大腸及胃經有密切關係。
耳朵的問題通常和胃、小腸、三焦經有關。
鼻子的狀況受肺部和督脈影響。
口腔的健康反映脾臟的狀態。
牙齒的健康與腎臟息息相關。上牙齦和嘴脣的問題通常和胃相關,下牙齦和嘴脣的問題則與大腸有關。
上顎的問題一般與胃的健康有關。
舌頭的健康與心、腎、脾經相關。
喉嚨的健康受到胃、腎、心經的影響。
胸部的運作與上焦的肺、心、心包、任脈相關。
腹部的健康反映中焦的脾、肝、腎經和任脈的狀態。
小腹下部的健康與下焦的肝、腎經相關。
脅部的健康主要由肝經和膽經負責。
背部的健康受到膀胱和督脈的影響。
肩膀的問題通常和大腸、小腸、三焦經有關。
腰部的健康與腎臟和肝臟的狀態有關。
四肢的健康主要由脾、胃負責。
肌肉的健康主要反映脾臟的狀態。
皮膚和毛髮的健康主要由肺部負責。
聲音的健康主要由肺部決定。
身體的九個孔洞(兩眼、兩鼻孔、兩耳孔、口、尿道、肛門)的健康主要反映心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