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卷之下 (6)
卷之下 (6)
1. 心經
少陰心起極泉宮。腋下筋間動脈從。青靈肘節上三寸。少海肘節後內容。靈道掌後一寸半。通里腕後一寸鍾。陰郄五分取動脈。神門掌後橫紋中。少府節後勞宮值。小指內側是少衝。
白話文:
[心經]
起始於腋下的極泉穴,這個位置在腋窩裡,動脈跳動之處。青靈穴則位於肘關節上方三寸的位置。少海穴則在肘部彎曲時,皺褶後方的凹陷處。
靈道穴在手掌後方,距離手腕一寸半的地方。通裏穴則位於手腕後方一寸的位置。陰郄穴在手腕後方五分處,可找到動脈。神門穴在手掌後方,正好位於手腕的橫紋中。
少府穴在手部的勞宮穴後方,位於手掌的褶皺處。最後,小指內側的末端,就是少衝穴的位置。
2. 小腸經
手小指端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索。節後陷中尋後谿。腕骨腕前骨下測。腕中骨下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腕後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胛下兩骨解。臑俞大骨之下考。天宗骨下有陷中。秉風髎後舉有空。曲垣肩中曲胛售。外俞大椎一寸從。肩中二寸大椎旁。天窗頰下動脈詳。天容耳下曲頰後。顴髎面頰兌端量。聽宮耳珠大如菽。手太陽穴終此鄉。
白話文:
- 在手的小指末端是「少澤穴」。
- 在前谷穴的外側,關節前方的肌腱邊緣能找到「前谷穴」。
- 在關節後方的凹陷中可找到「後谿穴」。
- 在手腕骨下方,即是「腕骨穴」的位置。
- 在手腕中央,骨頭下方的穴位叫做「陽谷穴」。
- 腕上一寸的地方,有一個穴道叫做「養老穴」。
- 從手腕後方量起五寸,即會找到「支正穴」。
- 在肘端往上五分處,是「小海穴」的位置。
- 在肩胛骨下,兩骨之間的空隙,是「肩貞穴」所在。
- 在大骨下方的穴道叫做「臑俞穴」。
- 在肩胛骨下方,可以找到一個凹陷,那就是「天宗穴」。
- 「秉風穴」在髎穴後方,當你舉起手臂時,可以感受到的空隙就是它的位置。
- 「曲垣穴」位於肩膀中間,曲胛處。
- 從大椎穴往旁邊一寸的地方,即為「外俞穴」。
- 從肩膀中間往兩寸,大椎穴旁邊,即是「肩中穴」。
- 「天窗穴」在頰下的動脈處。
- 「天容穴」在耳朵下方,曲頰後方。
- 「顴髎穴」在臉頰,兌端的位置。
- 「聽宮穴」在耳珠下方,大小如豆,這是手太陽經的最後一個穴道。
3. 腎經
湧泉屈足蜷趾取。腎經起處此穴始。然谷踝後大骨下。踝後跟上太谿舉。溪下五分尋大鐘。水泉溪下一寸許。照海踝下陰蹺生。踝上二寸復溜停。溜前筋骨取交信。亦曰踝上二寸行。築賓六寸腨分別。陰谷膝內看輔骨。橫骨曲如偃月形。大赫氣穴四滿竭。中注肓俞正夾臍。五寸分作六穴隙。
商曲石關陰都接。通谷幽門一寸列。幽門寸半夾巨闕。步廊神封靈墟謁。神藏彧中入俞府。各一寸六不差疊。欲知俞府在何方。璇璣之旁二寸量。
白話文:
【腎經】
湧泉穴的取法是彎曲腳趾,位於腳底蜷趾的前方。腎經的起點就是從這個穴位開始的。然谷穴則位於腳踝後方的大骨下方。太谿穴在腳踝後跟上方的位置。大鐘穴在太谿穴下方約五分處。水泉穴在太谿穴下方一寸左右。照海穴則位於腳踝下方,由陰蹺脈所生。復溜穴在腳踝上二寸的地方。交信穴在復溜穴前方,筋骨交錯之處,也同樣在腳踝上二寸位置。築賓穴與腨穴相隔六寸。陰谷穴在膝蓋內側,可看到輔骨。
橫骨、曲如偃月形的穴位,以及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等穴位都在肓俞穴正對夾臍五寸的位置,這五寸距離中又分為六個穴位。
商曲、石關、陰都三穴相連。通谷和幽門穴相距一寸排列。幽門穴和巨闕穴相距寸半,並夾著巨闕穴。步廊、神封、靈墟穴依序排列。神藏、彧中、俞府等穴各自相距一寸六分。想知道俞府穴在哪裡,就在璇璣穴旁邊兩寸的位置量取即可。
4. 膀胱經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眥內角睛明僉。 攢竹眉頭陷中是,此穴禁灸可針釘。 曲差二穴神庭畔,五處挨排夾上星。 承光五處後寸半,通天絡卻亦相停。 玉枕橫夾於腦戶,尺寸當準銅人形。 天柱項後髮際治,大筋外廉陷中是。 除脊量開五寸分,第一大杼二風門。 肺俞三椎厥陰四,心俞五椎骨下論。
督俞膈俞相等級,第六第七次第立。 第八椎下穴無有,肝俞數之椎當九。 十椎膽俞脾十一,十二椎下胃俞述。 三焦腎俞氣海俞,十三十四十五椎。 大腸關元並小腸,十六十七十八椎。 上髎次髎中與下,一空之中容一髎。 四髎四空憑眼觀,夾脊二寸腰胯間。 五穴五寸至會陽,尾骨旁開二寸方。
背部三行附分起,第二椎下此穴始。 三寸半是夾脊量,若還除脊三寸當。 魄戶第三椎下覓,第五椎下索神堂。 膏盲四肋三間取。(一說。三椎下。四椎上。一說。四椎下五分。五椎上三分。) 曲胛骨下側指許,第六噫嘻端可守。 膈關第七魂門九,陽綱意舍並胃倉。 十椎十一二相參。
肓門椎數當十三,志室十四椎邊旁。 除下十五六七八,胞肓十九合參詳。 秩邊二十椎節下,承扶臀下橫紋疆。 殷門承下六寸見,浮郄委陽上一寸。 委陽卻並殷門鄉,膕中外廉兩筋許。 委中膝膕約紋里,此下二寸合陽主。 承筋腨腸中央論,承山腨下兩分尖。 外踝七寸上飛揚,跗陽踝上三寸量。
金門踝下軟骨上,申脈丘墟前後安。 崑崙踝後跟骨逢,僕參跟骨後陷中。 申脈踝上容爪甲,京骨外側大骨壓。 束骨本節後陷容,通谷本節前陷向。 至陰小指爪甲角,一百二十六穴窮。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開始於眼睛內角的睛明穴。
眉頭凹陷中的攢竹穴,此穴不適合用灸法,可用針刺。
在神庭穴旁邊有兩個曲差穴,它們排列在上星穴兩側。
承光穴位於五處穴後約1.5寸的位置,通天穴和絡卻穴也在此附近。
玉枕穴則是在腦戶穴橫向兩側,確定位置時要根據人體模型來定位。
天柱穴在頸後發際處,大筋外側的凹陷中。
從脊椎向外量開五寸可以找到一系列穴位:第一個是大杼穴,接著是風門穴。
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分別在第三、第四、第五胸椎棘突下方。
督俞穴、膈俞穴等級相同,位於第六、第七胸椎棘突下方。
第八胸椎下方沒有穴位,而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方。
第十胸椎下的膽俞穴,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下,胃俞穴則在第十二胸椎下方。
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分別在第十三、十四、十五胸椎棘突下方。
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分別在第十六、十七、十八胸椎棘突下方。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各在一空之間,夾脊兩寸,位於腰胯間。
會陽穴在尾骨旁開兩寸的地方。
背部的附分穴起自第二胸椎下方,夾脊兩寸半或三寸的位置。
魄戶穴在第三胸椎下方,神堂穴在第五胸椎下方。
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方的四肋間。
曲胛骨下方側邊,第六胸椎下方是噫嘻穴。
膈關穴在第七胸椎下方,魂門穴在第九胸椎下方,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依次排列。
第十三胸椎下方是肓門穴,志室穴在第十四胸椎旁邊。
胞肓穴在第十五、十六、十七胸椎下方,合參詳。
秩邊穴在第二十胸椎節下方,承扶穴在臀部下方的橫紋處。
殷門穴在承扶穴下六寸的位置,浮郄穴在委陽穴上方一寸。
委陽穴和殷門穴相鄰,位於膕中外側的兩條筋之間。
委中穴在膝後膕部的褶皺中,合陽穴在委中穴下二寸的位置。
承筋穴在小腿肚中央,承山穴在承筋穴下方兩分的位置。
外踝上方七寸是飛揚穴,跗陽穴在踝骨上方三寸的位置。
金門穴在踝骨下方軟骨上,申脈穴和丘墟穴分別在金門穴前後。
崑崙穴在踝骨後方的跟骨處,僕參穴在跟骨後方的凹陷中。
京骨穴在外側大骨下方,束骨穴在本節後方的凹陷中。
通谷穴在本節前方的凹陷中,至陰穴在小趾指甲角。
足太陽膀胱經總共有126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