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素難要旨》~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六、十二經筋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斜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踝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臑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綱,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於頄。其病小趾支跟踵痛,膕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紐痛,不可左右搖。

治在燔針動刺,以之為數,以痛為輸。足少陽之筋起於小趾次趾,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菟之上,後者結於尻;直者上乘䏚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

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蹺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趾,結於跗上斜外,上加於轉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轉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菟,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其病足中趾支脛轉筋,腳跳堅,伏菟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馳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緩其,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足太陰之筋起於大趾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絕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趾支內踝轉筋痛,膝內轉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下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趾之下,並足太陰之筋斜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瘈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

白話文:

六、十二經筋

足太陽經筋起於小腳趾的上面,連接到腳踝,斜向上連接到膝蓋,向下沿著腳外踝連接到腳跟,向上沿著腳跟連接到膝窩;它分支的部分連接到大腿外側上部與膝窩內側的交界處,與膝窩內側一起向上連接到臀部上方,沿著脊柱到達項部,其中一支分支進入連接到舌根;主幹則連接到枕骨,向上經過頭部、下頜,連接到鼻樑;其中一支分支成為眼睛上方的筋膜,向下連接到顴骨;一支分支從腋窩後外側連接到肩峰;一支分支進入腋窩下,向上出來於鎖骨上窩,向上連接到肩胛骨;一支分支從鎖骨上窩斜向上出來於顴骨。足太陽經筋生病時,會出現小腳趾、腳跟、腳踝疼痛,膝窩、脊柱反折,項部肌肉僵硬,肩膀抬不起來,腋下、鎖骨上窩疼痛,不能左右搖晃。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法和動刺法,以達到一定的次數,以疼痛的部位為輸穴。

足少陽經筋起於小腳趾和第四腳趾之間,向上連接到外踝,向上沿著脛骨外側連接到膝蓋外側;其中一支分支從外踝骨上方分出,經過大腿前方者連接到髖關節上方,後方者連接到臀部;主幹則向上經過肋骨下緣,向上經過腋窩前側,連接到胸部、乳房,連接到鎖骨上窩;主幹則向上從腋窩出來,穿過鎖骨上窩,經過太陽穴前面,沿著耳後,到達額角,交於頭頂,向下經過下頷,連接到顴骨;一支分支連接到眼角,稱為外維。

足少陽經筋生病時,會出現小指、第四指、腳踝處抽筋,導致膝蓋外側抽筋,膝蓋不能屈伸,膝窩肌肉僵硬,大腿前方和臀部疼痛,肋骨下緣疼痛,向上牽扯到鎖骨上窩,胸部、乳房、頸部肌肉僵硬,疼痛從左側到右側,右眼睜不開,疼痛向上蔓延到右額角。足少陽經筋與蹺脈相通,左側連接到右側,所以左側額角受傷,右腳就會不能用,稱之為維筋相交。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法和劫刺法,以知道治療次數為準,以疼痛的部位為輸穴。

足陽明經筋起於中三趾,連接到足跗骨上方外側,向上經過轉骨,向上連接到膝蓋外側,直向上連接到髖關節,向上沿著脅肋到達脊柱,主幹則向上沿著脛骨連接到膝蓋;一支分支連接到外轉骨,與少陽經筋相合;主幹則向上沿著髖關節上方,連接到髖關節,匯聚於生殖器,向上經過腹部,到達鎖骨上窩並連接,向上到達頸部,經過口部,與顴骨相合,向下連接到鼻樑,向上與太陽經筋相合,太陽經筋為眼睛上方的筋膜,陽明經筋為眼睛下方的筋膜;一支分支從面頰連接到耳前。

足陽明經筋生病時,會出現中趾、脛骨處抽筋,腳跳動僵硬,髖關節處抽筋,大腿前側腫脹,腹股溝、腹部肌肉僵硬,牽扯到鎖骨上窩和面頰,突然口角歪斜僵硬,眼睛不能閉合,發熱則筋脈鬆弛,眼睛睜不開,面頰肌肉寒冷則僵硬牽扯面頰,使嘴巴歪斜,發熱則筋脈鬆弛,不能收縮,所以嘴巴歪斜。治療方法是用馬膏塗抹疼痛的地方,用白酒和桂枝調和塗抹鬆弛的地方,用桑樹枝鉤住,用生桑灰放在坑裡,高低調整到坐等,用膏藥熨敷僵硬的面頰,並且飲用美酒,吃烤肉。不喝酒的人可以自己用力按摩三次。

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法和劫刺法,以知道治療次數為準,以疼痛的部位為輸穴。

足太陰經筋起於大腳趾內側末端,向上連接到內踝;主幹則連接到膝蓋內側骨骼,向上沿著陰部連接到髖關節,匯聚於生殖器,向上經過腹部連接到肚臍,沿著腹部內側到達肋骨,分散到胸部;內側的部分連接到脊柱。足太陰經筋生病時,會出現大腳趾、內踝處抽筋疼痛,膝蓋內側骨骼疼痛,陰部牽扯到髖關節而疼痛,生殖器疼痛,向下牽扯到肚臍、兩肋疼痛,牽扯到胸部、脊柱內側疼痛。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法和劫刺法,以知道治療次數為準,以疼痛的部位為輸穴。

足少陰經筋起於小腳趾下方,與足太陰經筋一起斜行經過內踝下方,連接到腳跟,與太陽經筋相合,向上連接到內踝下方,與太陰經筋一起向上沿著陰部,連接到生殖器,沿著脊柱內側,經過腰部,到達項部,連接到枕骨,與足太陽經筋相合。足少陰經筋生病時,會出現腳底抽筋,以及經過的部位都會疼痛,以及抽筋病在此經筋者。主要表現為癲癇、抽搐和痙攣,在外側者不能彎腰,在內側者不能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