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一 (2)
卷一 (2)
1. 一、補瀉
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
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滑氏曰:金不得平木,不字疑衍。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者,木金火水,欲更相平也。木火土金水之欲實,五行之貪勝而務權也。金水木火土之相平,以五行所勝而制其貪也。經曰: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東方肝也,西方肺也,東方實,則知西方虛矣。若西方不虛,則東方安得而過於實耶?或瀉或補,要亦抑其甚而濟甚不足,損過就中之道也。水能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瀉南方火者,奪子之氣,使食母之有餘。補北方水者,益子之氣,使不食於母也。如此則過者退,抑者進。金得平其木,而東西二方無復偏勝偏虧之患矣。越人之意,大抵謂東方過於實,而西方之氣不足,故瀉火以抑其木,補水以濟其金,是乃使金得與木相停,故曰欲令金得平木也。若曰欲令金不得平木,則前後文義窒礙,竟說不通。
使肝木不過,肺金不虛,復瀉火補水,不幾於實實虛虛耶。《八十一難》文義,正與此互相發明,九峰蔡氏謂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取相勝以泄其過,其意亦同。故結句云: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若為知常而不知變者之戒也。此篇大意,在肝實肺虛,瀉火補水上。或問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當瀉火補土為是。
蓋子有餘則不食母之氣,母不足則不能蔭其子。瀉南方火,乃奪子之氣,使食母之有餘,補中央土,則益母之氣,使得以蔭其子也。今乃瀉火補水何歟?曰:此越人之妙,一舉而兩得之者也。且瀉火一則以奪木之氣,一則以去金之克。補水一則以益金之氣,一則以制火之光。
若補土則一於助金而已,不可施於兩用,此所以不補土而補水也。或又問母能令子實,子能令母虛,五行之道也。今越人乃謂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何哉?曰:是各有其說也。母能令子實,子能令母虛者,五行之生化。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者,針家之予奪,固不相侔也。
四明陳氏曰:仲景云木行乘金名曰橫。《內經》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木實金虛,是木橫而凌金,侮所不勝也。木實本以金平之,然以其氣正強而橫,金平之,則兩不相伏而戰,戰則實者亦傷,虛者亦敗。金虛本資氣於土,然其時土亦受制,未足以資之,故取水為金之子,又為木之母。
白話文:
一、補瀉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的補瀉方法,以五行學說為基礎解釋為何要瀉南方火,補北方水來治療肝實肺虛的病症。
古人認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旺則金虛。肝屬木,肺屬金,若肝實(東方實),則肺虛(西方虛)。 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火為木之子,水為木之母。治療方法是瀉去南方之火(木之子),以補北方之水(木之母)。因為水能克火,瀉火能使木之氣不至於過盛,而補水則能滋養金氣,使金氣得以恢復,達到木金相平的狀態。 這並非單純的「水能勝火」的克制關係,更重要的是調整木的過盛,使金得以恢復。 若只補土,則只能助金,無法同時抑制木的過盛。而瀉火補水則能同時抑制木的過盛,並滋養金氣,效果更好。
文中也提到,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是五行生化之理;而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則是針灸家使用的補瀉方法,兩者有所不同。 針灸的補瀉方法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臟腑氣血的盛衰,達到平衡的目的。 總而言之,治療肝實肺虛,瀉火補水,能使木金相平,是種更精妙的治療方法,而非簡單的五行相克。 文中也提到,如果不治療其虛,其他的治療都是無效的,提醒醫師要注重整體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