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下 (2)

1. 三、耐痛

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於針石之痛火焫亦然。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堅肉薄皮者不耐針石之痛,於火焫亦然。

白話文:

人的骨骼強壯但筋絡柔弱,肌肉鬆軟且皮膚厚的人比較能忍受疼痛,對於像是針灸或是火燒般的痛楚也是同樣能夠承受。皮膚偏黑且骨骼結構優美的人能耐受火燒的痛苦,而肌肉堅硬、皮膚薄的人則較無法忍受針灸或石塊按壓的痛楚,對於火燒的痛楚同樣也較難忍受。

2. 四、五逆

帝曰:余聞刺有五逆,曰病與脈相逆。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二逆也。著脾不移,膕肉破,身熱脈偏絕,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五逆也。

白話文:

皇帝說:我聽聞針刺治療中有五種情況被稱為「逆」,指的是病情與脈象表現相反的情況。第一種是,如果病人患的是熱病,但脈象卻平靜;或是汗已經出了,但脈象反而變得強盛且煩躁,這就是第一種逆。

第二種是,如果病人在腹瀉,但脈象卻呈現洪大的狀態,這是第二種逆。

第三種是,如果疾病影響到脾臟,且病狀固定不變,大腿後側的肌肉開始破損,身體有發熱的現象,但脈象卻出現偏絕的情況,這是第三種逆。

第四種是,如果病人因過度性行為而耗損體力,身體發熱且面色蒼白,之後還出現下血塊的症狀,而且血塊凝結嚴重,這是第四種逆。

第五種是,如果病人有寒熱交錯的症狀,導致體力衰弱,且脈象呈現堅硬且搏動的狀態,這是第五種逆。

3. 五、三刺穀氣

一刺則陽邪出,再刺則陰邪出,三刺則穀氣至。穀氣至而止,所謂穀氣至者,已補而實,已瀉而虛,故已知穀氣至也。

白話文:

一旦施針,首先排出的是體內的陽性病邪,第二次施針則是排出陰性病邪,到了第三次施針,身體的元氣,也就是穀氣,就會被激發出來。當穀氣到達時,就該停止針灸。所謂穀氣到達,就是指在補法下身體變得充實,在瀉法下身體變得虛靜,因此,就能辨別穀氣是否已經被激發。

4. 六、熱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曰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疼不可用俯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肺熱病者,先淅然厥氣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

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冥,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太陽之脈色滎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鬲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鬲上也。頭上五行,行五者以泄諸陽之熱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

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雲門、髁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五臟俞傍五者,此十者,以瀉五臟六熱也。熱病不可刺者九,一日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嬰兒熱而腹滿死。

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瘛瘲,齒噤齦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白話文:

[六、熱]

患有肝熱病的人,小便會先變得黃色,腹部會感到疼痛,常臥不起,身體會發熱。當病情加劇,會出現狂言亂語和驚恐的情況,肋骨部位會有飽脹感和疼痛,手腳會焦躁不安,無法安穩地躺下。病情在庚辛日會更嚴重,在甲乙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逆(指氣血運行失常)則可能在庚辛日死亡,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厥陰和少陽經絡。若病情逆轉,頭痛會持續且脈搏會衝向頭部。

患有心熱病的人,一開始會感到不開心,過幾天後才開始發熱,病情加劇時會突然心痛,感到煩悶且容易嘔吐,頭痛臉紅但沒有汗,病情在壬癸日會更嚴重,在丙丁日會大量出汗,若氣逆則可能在壬癸日死亡,治療方式是針灸手少陰和太陽經絡。

患有脾熱病的人,一開始會感到頭重,臉頰疼痛且心情煩躁,臉色蒼白且想嘔吐,身體會發熱,病情加劇時腰會痛到不能彎腰或抬頭,肚子會脹氣且拉肚子,兩頰也會痛,病情在甲乙日會更嚴重,在戊己日會大量出汗,若氣逆則可能在甲乙日死亡,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太陰和陽明經絡。

患有肺熱病的人,一開始會感到全身發冷且毫毛倒豎,畏寒。舌頭上會有黃色的苔,身體會發熱,病情加劇時會喘咳,胸部和背部會有疼痛感,呼吸困難,頭痛且感到寒冷,病情在丙丁日會更嚴重,在戊己日會大量出汗,若氣逆則可能在甲丁日死亡,治療方式是針灸手太陰和陽明經絡並放血,像豆子大小的血量即可立刻緩解。

患有腎熱病的人,一開始會腰痛且小腿痠痛,口渴且頻繁喝水,身體會發熱,病情加劇時脖子會痛且僵硬,小腿會冰冷且痠痛,腳底會發熱,不想說話,若病情逆轉,脖子會持續疼痛且感到頭暈,病情在戊己日會更嚴重,在壬癸日會大量出汗,若氣逆則可能在戊己日死亡,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少陰和太陽經絡。

以上各種需要出汗治療的疾病,在相剋的日子就會大量出汗。治療熱病時,會讓人喝冷水,然後針灸,必須穿著冷涼的衣服,待在冷涼的地方,直到身體感到寒冷就可停止。熱病一開始會先感到胸口和側邊疼痛,手腳焦躁不安,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少陽經絡,若病情嚴重需進行59針的治療。熱病一開始會感到手臂疼痛,治療方式是針灸手陽明和太陰經絡,直到汗出才停止。熱病一開始會感到頭部疼痛,治療方式是針灸項部太陽經絡,直到汗出才停止。熱病一開始會感到小腿疼痛,治療方式是針灸足陽明經絡,直到汗出才停止。

熱病一開始會感到全身沉重且骨頭疼痛,聽力減退且喜愛黑暗,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少陰經絡,若病情嚴重需進行59針的治療。熱病一開始會感到眩暈且頭昏眼花,胸口和側邊會飽脹,治療方式是針灸足少陰和少陽經絡。太陽脈絡顏色鮮紅,是熱病的症狀。若榮脈尚未交錯,表示即將出汗,只要等待時間即可,若與厥陰脈絡爭奪顯現,表示死期不超過三天。熱病若與腎臟相關,是少陽脈絡顏色的表現,若少陽脈絡顏色鮮紅,是熱病的症狀,若榮脈尚未交錯,表示即將出汗,只要等待時間即可,若與少陰脈絡爭奪顯現,表示死期不超過三天。

熱病的氣穴在第三、四、五、六、七個脊椎下方,分別對應胸中、橫膈膜、肝、脾、腎的熱度。榮脈在骶骨處,項部上方三個脊椎凹陷處,臉頰下方顴骨凸起處為大瘕,下牙牀為腹部脹氣,顴骨後方為肋骨疼痛,臉頰上方為橫膈膜上方。頭上有五行,每行有五個穴位,用來排除陽氣過盛導致的熱病。大杼、膺、俞、缺盆、背俞等八個穴位,用來排除胸中的熱氣。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等八個穴位,用來排除胃中的熱氣。雲門、髁骨、委中、髓空等八個穴位,用來排除四肢的熱氣。五臟俞傍五者等十個穴位,用來排除五臟六腑的熱氣。

有九種情況下熱病不宜針灸:一是不出汗且臉頰發紅,噁心嘔吐的人會死亡。二是拉肚子且肚子脹氣,病情嚴重的人會死亡。三是視力模糊且熱度不退的人會死亡。四是嬰兒熱度高且肚子脹氣的人會死亡。五是不出汗且嘔血的人會死亡。六是舌根糜爛且熱度不退的人會死亡。七是咳嗽且鼻血不止,不出汗或汗出不到腳的人會死亡。八是髓熱的人會死亡。九是熱度高且抽搐的人會死亡。腰彎曲、抽搐、牙關緊閉、牙齦咬緊都是死亡的徵兆。以上九種情況下熱病不宜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