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三 (3)
卷三 (3)
1. 七、空穴
臟俞五十穴,腑腧七十二穴,熱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𦛗兩旁各五,凡十穴。大椎上兩旁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兩髀厭中二穴,犢鼻二穴,耳中多所聞二穴,眉本二穴。
完骨二穴,項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關二穴,大迎二穴,下關二穴,天柱二穴,巨虛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解二穴,關元一穴,委陽二穴,肩貞二穴,喑門一穴,臍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橫二穴,陰陽蹺四穴。水俞在諸分,熱俞在氣分,寒俞在兩骸。
厭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裕。兩眉頭各一入,髮際至頂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項中大筋兩旁各一,風府兩旁各一,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
五臟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俞。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凡六十二穴。兩角上各二,直目上髮際內各五,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下各一,銳發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後陷中各一,下關各一,耳下牙車之後各一,缺盆各一,掖下三寸脅下至胠八間各一,髀樞中各一,膝以下至小趾次趾各六俞。足陽明脈氣所發凡六十八穴。
額顱髮際旁各三,面鼽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間各一,俠鳩尾之外當乳下三寸,俠胃脘各五,俠臍廣三寸各三,下臍二寸俠之各三,氣衝動脈各一,伏菟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趾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手太陽之脈氣所發者三十六穴。
目內眥各一,目外眥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各一,曲腋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窗四寸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桂骨之會各一,髃骨之會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陽脈氣所發三十二,鼽骨下各一,眉後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後各一,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挾扶突各一,肩貞各一,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指本名六俞。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項中央二,髮際後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傍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
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下陰別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齦交一。衛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俠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俠齊下旁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脈法也。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急脈各一,手少陰各一,陰陽蹺各一,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水俞五十七穴,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兩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
在臟腑的俞穴中,臟俞共有五十個,腑俞有七十二個,熱俞有五十九個,水俞則有五十七個。頭部上有五行,每行五穴,總計二十五穴。中庭兩側各有五穴,合共十穴。大椎之上兩邊各有一穴,共兩穴。眼睛瞳孔旁邊的浮白穴有兩個,兩髀厭中各有兩個,犢鼻穴也有兩個,耳朵中的多所聞穴兩個,眉毛根部有兩個。
完骨穴有兩個,頸部中央有一穴,枕骨有兩個,上關穴兩個,大迎穴兩個,下關穴兩個,天柱穴兩個,巨虛上下廉有四個,曲牙穴兩個,天突穴一個,天府穴兩個,天牖穴兩個,扶突穴兩個,天窗穴兩個,肩解穴兩個,關元穴一個,委陽穴兩個,肩貞穴兩個,喑門穴一個,肚臍一個,胸部俞穴十二個,背部俞穴兩個,胸俞十二個,分肉穴兩個,踝骨上方橫向排列的兩個,陰陽蹺穴四個。水俞分佈在各部位,熱俞在氣分,寒俞在兩骸。
厭中穴兩個,大禁穴二十五個,位於天府下五寸的地方。總計有三百六十五穴,這是針灸治療的路徑。足太陽脈氣所發出的穴位有七十八個。兩眉頭各有一穴,從髮際到頭頂三寸半旁邊有五穴,彼此距離約三寸,這些浮氣在皮膚中的穴位總共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頸部中間的大筋兩旁各有一穴,風府兩旁各有一穴,從背部一直延伸到尻尾共有二十一節,每節之間各有一穴。
五臟的俞穴各有五個,六腑的俞穴各有六個,從委中穴以下至足小趾旁各有六個俞穴。足少陽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六十二個。頭頂兩角上各兩個,沿著眉毛上方的髮際內各有五個,耳前角上各有一個,耳前角下各有一個,頭髮尖端下各有一個,客主人穴各一個,耳後凹陷中各有一個,下關穴各一個,耳下牙車後面各有一個,缺盆穴各一個,腋下三寸脅下至胠八間各有穴一個,髀樞中各有一個,膝蓋以下至小趾次趾各有六個俞穴。足陽明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六十八個。
額顱髮際旁邊各三個,面鼽骨空各一個,大迎之骨空各一個,人迎各一個,缺盆外骨空各一個,膺中骨間各一個,夾鳩尾之外當乳下三寸,夾胃脘各五個,夾臍廣三寸各三個,下臍二寸夾之各三個,氣衝動脈各一個,伏兔上各一個,三里以下至足中趾各八個俞穴,這是穴位所在的位置。手太陽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三十六個。
眼睛內眥各一個,眼睛外眥各一個,鼽骨下各一個,耳郭上各一個,耳中各一個,巨骨穴各一個,曲腋上骨穴各一個,柱骨上陷者各一個,上天窗四寸各一個,肩解各一個,肩解下三寸各一個,肘以下至手小指根部各六個俞穴。手陽明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二十二個。鼻子空外廉項上各兩個,大迎骨空各一個,桂骨之會各一個,髃骨之會各一個,肘以下至手大拇指次指根部各六個俞穴。
手少陽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三十二個,鼽骨下各一個,眉毛後方各一個,角上各一個,下完骨後方各一個,頸部中間足太陽脈前方各一個,夾扶突各一個,肩貞各一個,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個,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指根部名為六個俞穴。督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二十八個。頸部中央有兩個,髮際後中間有八個,面部中間有三個,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邊共有十五個穴位,至骶下總共二十一節,這是脊椎的穴位法則。
任脈的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二十八個,喉嚨中央有兩個,胸骨中間凹陷處各一個,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有一個,腹部脈絡的穴位法則。下陰部有另外一個,眼睛下方各有一個,下脣有一個,齦交有一個。衛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二十二個,夾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有一個,夾齊下旁各五分至橫骨寸有一個,這是腹部脈絡的穴位法則。足少陰舌下厥陰毛中急脈各有一個,手少陰各有一個,陰陽蹺各有一個,手足各部位的魚際脈氣所發出的穴位總共有三百六十五個。
水俞穴共有五十七個,尻上五行,每行五穴,伏兔上方兩行各五穴,左右各一行,每行五穴,踝骨上方各一行,每行六穴。
2. 八、十二經井滎俞原經合
帝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臟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岐伯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滎,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
為俞,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間也,為滎,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為俞,行於間使。間使之道,兩筋之間三寸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於曲澤。
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陰也。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井水,溜於行間。行間者,足大趾間也,為滎,注於太衝。太衝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俞,行於中封。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入於曲泉。
曲泉輔骨之下,太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滎,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端也,為俞,行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
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滎,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中者也,為俞,行於復溜,復溜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轉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之經也。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通谷。
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滎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俞,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為經,入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俠谿。俠谿足小趾次趾之間也,為滎,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俞,過於丘墟。
丘墟外踝之前下陷中也,為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為合,伸而得之,足少陽也。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趾內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廷;內廷次趾外間也,為滎,注於陷谷。陷谷者上中趾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俞,過於衝陽。
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䯒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
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為滎,注於中渚。中渚本節之後陷中者也,為俞,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為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肘乃得之。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滎,注於後溪。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俞,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滎,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俞,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中者也,為原,入於曲池,在肘外轉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是謂五臟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