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上 (8)
卷二上 (8)
1. 十六、補瀉
帝曰:善,血有餘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血氣未並,五臟安定,孫絡水溢,則經有流血。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血有餘則瀉其盛經,出其血。不足則視其虛經,針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以成其疾。
帝曰:善!形有餘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支不用,血氣未並,五臟安定,肌肉蠕動,命曰微風。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形有餘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帝曰:微刺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其絡,衛氣得復,邪氣乃索。
帝曰:善!志有餘不足奈何?岐伯曰: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骨節有動,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志有餘則瀉,然筋血者,不足則補其復留。帝曰:刺未並奈何?岐伯曰:即取之,無中其經邪所,乃能立虛。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可通。
白話文:
十六、補瀉
黃帝問:很好,血虛血瘀該怎麼處理?岐伯回答:血多則容易發怒,血少則容易害怕。血氣不調,五臟安靜,經絡水液溢出,就會導致經脈出血。
黃帝問:補瀉該怎麼做呢?岐伯回答:血多就瀉掉盛滿的經脈,放出血。血少就觀察虛弱的經脈,針刺穴位,留針觀察脈象,直到脈象有力,再拔針,不要讓血流太多。
黃帝問:針刺留血該怎麼處理?岐伯回答:觀察血絡的狀況,針刺放血,不要讓污濁的血液進入經脈,導致疾病加重。
黃帝問:很好!身體狀況過盛或不足該怎麼處理?岐伯回答:身體過盛則腹部膨脹,小便不暢。不足則四肢無力。血氣不調,五臟安靜,肌肉顫動,稱為微風。
黃帝問:補瀉該怎麼做呢?岐伯回答:身體過盛就瀉掉陽經,不足就補益陽絡。
黃帝問:輕微針刺該怎麼做?岐伯回答:針刺在肌肉之間,不要刺中經脈,不要損傷經絡,這樣衛氣才能恢復,邪氣就會消退。
黃帝問:很好!精神狀況過盛或不足該怎麼處理?岐伯回答:精神過盛則腹部膨脹,大便稀溏;不足則厥逆。血氣不調,五臟安靜,關節疼痛。
黃帝問:補瀉該怎麼做呢?岐伯回答:精神過盛就瀉掉,但要顧及筋脈血液;不足就補益並留針。
黃帝問:針刺到血氣不調的部位該怎麼處理?岐伯回答:立刻針刺,不要刺到經脈和邪氣聚集的地方,這樣才能使虛弱的部位恢復。血液清澈而氣血濁滯,急速放血就會氣虛;血液濁滯而氣血阻塞,急速放血就能使經脈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