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下 (6)
卷二下 (6)
1. 四十四、足
足髀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閤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刺。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補其榮而通其俞。
白話文:
大腿無法舉起,側著身子取穴,在樞軸關節之間,使用圓而鋒利的針,大針不能刺。太陽經虛則筋絡鬆弛,帶脈不能收緊,所以腿部痿弱不能使用。調補血氣並疏通俞穴。
2. 四十五、下血
病注下血,取曲泉。
3. 四十六、疝
痛在小腹,小腹痛不得大小便,名曰疝。得之寒,刺小腹兩股間,刺腰髁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
白話文:
小腹疼痛,小腹疼痛時大小便失禁,稱為疝氣。寒造成的疝氣,刺血腰部與腿間的部位、刺腰部的骨縫之間,多次刺血,直到病痛消失。心疝疼痛劇烈,刺足太陰與厥陰經絡,將血塊全部刺出,疼痛就會消失。
4. 四十七、轉筋
轉筋於陽治其陰,轉筋於陰治其陰,皆卒刺之。轉筋者,立而駐之,可令遂已。
白話文:
如果是陽經的筋轉筋,就治療陰經;如果是陰經的筋轉筋,也治療陰經,都要立即針刺。對於轉筋的情況,站立著進行治療,可以讓症狀馬上緩解。
5. 四十八、厥
厥,挾脊而痛者至項,頭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強,取足太陽膕中血絡。厥,胸滿面腫,唇漯漯然,暴言,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響響然,多寒氣,腹中谷谷,便溲難,取足太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
白話文:
如果身體出現麻痺,伴隨脊椎疼痛延伸到脖子,頭昏沉沉的,眼睛也昏花,腰脊僵硬,就要在足太陽膀胱經的膕中穴取血。
如果身體出現麻痺,胸悶面腫,嘴唇發麻,胡言亂語,嚴重到無法說話,就要在足陽明胃經取血。
如果身體出現麻痺,氣往上衝到喉嚨導致無法說話,手腳冰冷,大便不通暢,就要在足少陰腎經取血。
如果身體出現麻痺,肚子裡有咕嚕咕嚕的聲音,體內寒氣重,肚子裡空空如也,排便排尿困難,就要在足太陰脾經取血。
如果身體出現陽氣不足的麻痺,就會導致頭腫頭重,雙腳無法行走,嚴重會出現昏迷。
陽明之厥則巔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面熱,脅痛,胻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小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胻。內熱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白話文:
陽明的厥氣證狀是頭頂眩暈欲走,呼吸困難,胸腹滿悶,不能平臥,面紅發熱,神識恍惚,胡言亂語。少陽的厥氣證狀是突發耳聾,雙頰腫脹面部發紅,脅痛,腿部浮腫不能行動。太陰的厥氣證狀是腹脹腹滿,大小便不通暢,不想吃東西,吃了就會嘔吐,不能平臥。少陰的厥氣證狀是口乾咽痛,腹脹心痛。厥陰的厥氣證狀是小腹腫脹疼痛,腹脹,小便不通暢,喜歡彎曲膝蓋平躺,陰囊縮小腫脹浮腫。內熱盛的話就用瀉法治療,虛症就用補法治療,不盛不虛的,根據經絡選擇治療方法。
6. 四十九、癇
刺癇驚脈五,針手太陰各五,刺經太陽五,刺手少陰經絡膀者一,足陽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針。
白話文:
刺治癇症和驚嚇引起的脈絡問題,每處用針五次;手太陰經各刺五針;刺太陽經五次;刺手少陰經絡連接膀胱的部分一次;足陽明經一次;在腳踝上方五寸處刺三次。
7. 五十、霍亂
霍亂刺俞傍五,陽明及上傍三。
8. 五十一、目痛
目中赤痛,從內眥始,取之陰蹺。
9. 五十二、卒然無音
帝曰:人之卒然憂恚而地音者,何道之塞?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方少師曰:咽喉者,水穀之道路也;喉嚨,分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聲音之戶也;口唇者,聲音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桑不開,氣失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有人突然憂鬱憤怒,導致聲音失去,這是什麼途徑阻塞、什麼氣體外泄導致聲音失效的,懇請解惑。」方少師回答說:「咽喉,是食物、水分通過的通道;喉嚨,是呼吸氣體通過的通道,讓呼吸上下流通;會厭,是聲音出入的門戶;口脣,是聲音出入的扇子;舌頭,是聲音出入的關竅;懸雍垂,是聲音出入的關閉器;頏骨,是呼出的氣體宣泄的地方;舌骨,是神氣所發動,主宰著舌的運動。所以人鼻腔鼻涕流出而無法止住,這是由於頏骨沒有打開,氣體失散了。」
是故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闔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其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曰:刺之奈何?曰足:足少陰,上繫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闢,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白話文:
因此厭小而疾薄的人,則容易急躁氣憤,呼吸氣息容易出入,厭大與很重的人,則呼吸氣息難以出入,因此再三強調。一般人突然失音,是因為厭受到寒氣的侵襲,厭就沒辦法打開,有氣也無法從口裡吐出,以致於呼吸氣息無法出入,因此失音。有人問:「該用什麼治療方法?」中醫師回答說:「足少陰經與舌相連,並且絡橫骨,最終經過會厭,在兩邊放血治療,使淤血排除,就會音開了。會厭之脈連於任脈,可從天突穴取穴治療,那麼厭就會打開。」
10. 五十三、目不瞑不臥
夫邪氣之客於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者何氣使然?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未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日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
白話文:
病邪侵入人體,有些人會出現不瞑目、不臥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伯高說:五穀進入胃中,經過消化後,其中的糟粕、津液和宗氣被分為三條通路。宗氣積於胸中,通過喉嚨,貫穿心脈,進行呼吸。榮氣從津液中析出,流入脈中,轉化為血液,榮養四肢末端,同時滋養五臟六腑,並在特定的時間裡運轉。衛氣則由悍烈疾速之氣組成,先行於四肢、肌肉、皮膚之間,並且不停地運行。白天在陽經運行,晚上在陰經運行,通常從足少陰的分間出發,巡行於五臟六腑。
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曰:治之奈何?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白話文:
現在的邪氣侵襲五臟六腑,衛氣只能在表層獨自防禦,只能運行在陽面,不能進入陰面,運行在陽面就會使陽氣旺盛,陽氣旺盛就會使陽蹺脈陷落,不能進入陰面,陰虛所以眼睛不能閉合。問:治療的方法怎麼樣?答:補虛瀉實,調和虛實平衡,打通經絡,祛除邪氣。
11. 五十四、補遺篇氣交暴郁刺法
帝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預救生靈,何得卻乎?岐伯曰: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真,須窮法刺,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瀉成蠲余,令除斯苦。帝曰:願卒聞之。曰:壬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厥陰之井。
白話文:
黃帝說:氣血運行遲緩不通,全身氣機出入失調,就會形成暴發性的鬱結,這一點朕已經知道了。但怎樣才能預先拯救生靈呢,如何才能防止鬱結的產生呢?岐伯說:這真是好問題啊。臣聽先生說過,只有認識清楚人的先天真氣,並窮盡針灸刺絡的方法,纔能夠解除鬱結,扶助人體正氣,充實虛弱的正氣,把有形和無形的邪氣全部瀉泄出去,纔能夠消除這種痛苦。黃帝說:朕希望詳細地聽聽。岐伯說:壬水主收藏,如果它不能正常收藏,勢必引發很大的兇險。木氣想向上生發,但由於天柱穴受到阻抑,木氣就會鬱積。鬱結的木氣要想發散也必須等到適當的時候,應該刺伍厥陰肝經的井穴。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土欲發郁,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土欲升而天衛窒抑之,土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手太陰之經。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發郁,亦煩待時,當刺足少陰之合。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
白話文:
火想上升,但天蓬卻壓制它,土想發育茁壯,也必須等待時機,君火與相火是一樣的,可以刺包絡的滎穴。土想上升,但天衛卻壓制它,土想發育茁壯,也必須等待時機,應該刺足太陰的俞穴。金想上升,但天英卻壓制它,金想發育茁壯,也必須等待時機,應該刺手太陰的經穴。水想上升,但天芮卻壓制它,水想發育茁壯,也需要等待時機,應該刺足少陰的合穴。
皇帝說:上升的前兆可以預備,希望聽到有關下降的,可以先做預防。
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間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勝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矣。
白話文:
他說:既然明白了升的道理,那麼就要達到下降的目的。升降的道理,都是可以先治療的。木氣想要下降,但是地氣的陰寒之氣阻礙它,下降而不能進入,阻礙它鬱結而發散,散開它就可以得到位置。下降而鬱結發散得很猛烈,就像天空中等待時機很快就到來的雨水一樣。下降而不能進入,鬱結就會很快出現,下降可以折斷它所勝的部位,應該刺手太陰經氣血的出口,刺手陽明經氣血的入口。火氣想要下降,但是地氣的陰寒之氣阻礙它,下降而不能進入,阻礙它鬱結而發散,散開它就可以了。
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面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心包絡所出,刺手少陽所入也。
白話文:
要打擊剋制它的力量,可以驅散它的鬱結,要刺足少陰經脈之氣輸出的地方,刺足太陽經脈之氣輸注的地方。土元素想要下降,地蒼之色卻使它停滯鬱悶,向下卻不下,抑制著它鬱悶發泄,驅散它就能進入。要打擊剋制它的力量,可以驅散它的鬱結,要刺足厥陰經脈之氣輸出的地方,刺足少陽經脈之氣輸注的地方。金元素想要下降,地彤之色卻使它停滯鬱悶,向下卻不下,抑制著它鬱悶發泄,驅散它就能進入。要打擊剋制它的力量,可以驅散它的鬱結,要刺心包絡經之氣輸出的地方,刺手少陽經之氣輸注的地方。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鬱,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資取之法,令出密語。
白話文:
水要下降,但地勢高亢把它壓抑住了,水降不下來,壓抑鬱結,散開後才能滲入地中。這時就要削平高亢的地勢,才能散開水鬱。當針刺足太陰經絡的出口,針刺足陽明經絡的入口。黃帝說:五行的運行,有先後之分,有升降往來之理,削平高亢的地勢,抑鬱壓抑之,可以在針刺治療中用到嗎?岐伯說:應取水氣的化源。所以太過就從不及的地方取,資之太過就從不及的地方取,再其次壓抑鬱結,取其運行的化源,使鬱結的氣散開,不及扶以資助,以扶助運行之氣,以避開虛邪。資取的方法,具體內容要祕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