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上 (4)
卷二上 (4)
1. 十五、手足陰陽經脈刺
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血多,氣盛壯熱。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瀉也,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足少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太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氣血匯聚之所,此經脈血流量大,氣血旺盛,容易導致體溫升高。在刺針治療時,若針刺深度不足則難以達到散熱效果,若針刺後不保留一定時間或不進行瀉法,也同樣達不到治療目的。具體來說,足陽明胃經的針刺深度應為六分,針刺後需停留十次呼吸的時間。
足太陽膀胱經的針刺深度應為五分,停留七次呼吸;足少陽膽經的深度為四分,停留五次呼吸;足少陰腎經的深度為三分,停留四次呼吸;足太陰脾經的深度為二分,停留三次呼吸;足厥陰肝經的深度僅需一分,停留二次呼吸。
對於手部的陰陽經脈,由於它們接受氣血的路徑較短,氣血運行速度快,因此針刺深度都不可超過兩分,且針刺後停留的時間也不應超過一次呼吸的時間。若針刺深度或停留時間超出這些範圍,可能會導致氣血流失。
2. 十六、補瀉
帝曰:余聞刺法,有餘瀉之,不足補之。岐伯曰:百病之生,皆有虛實,而補瀉行焉。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敗,謂之夭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凡用針者,隨而瀉之,迎而道之,虛則實之,滿則瀉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曰隨之,隨之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遠,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必取誅之,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
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點首共餘食,莫之知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五臟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也,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
伏如橫努,起如發機。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義無邪下,必正其神。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淨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叩之不發。
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呼!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間。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為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遠,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存亡。
白話文:
十六、補瀉
皇帝說:我聽說針灸的方法,有餘者瀉掉它,不足者補上它。
岐伯說:百病的產生,都有虛實之分,而補瀉方法就應運而生。瀉去虛弱,補益實處,精神離開它的居所,導致邪氣失常,真氣無法安定,這是粗心造成的失敗,叫做夭折。補益虛弱,瀉去實處,久而久之堵塞了空虛之處,這才算是良醫。凡是用針的人,順勢而瀉,迎合而導引,虛弱則補充它,飽滿則瀉掉它,瘀滯陳腐的則去除它,邪氣盛則虛弱它。
緩慢然後快速則為實,快速然後緩慢則為虛,實與虛的狀態,像是有像無。觀察後與先的變化,像存在又像不存在。判斷虛與實,像得到又像失去。判斷虛實的關鍵,九針法最精妙,補瀉的時機,靠針灸來把握。瀉法是必須將針深入內部,然後放鬆而抽出,排開陽氣,使邪氣得以排出,按住然後緩慢地拔出針,這叫做內溫,血液不會散開,氣也不會散失。補法是順著它,順著的意思,像隨意而為,像行進又像按壓,像蚊蟲停歇,像停留又像遠離,拔出像弦斷裂,讓左側歸屬右側,氣因此而止息,外門已經關閉,中氣才得以充實。一定要避免留血,必須迅速地把它除掉。刺針而氣至,就取出來,不要再刺。
針灸有佈滿天下的五種方法,精妙之處,無人知曉。一曰治神,二曰養生,三曰辨識毒藥,四曰掌握砭石的大小,五曰懂得五臟血氣的診斷。五種方法同時成立,各有其先後順序。現在世上的針灸,虛者就補,滿者就瀉,這些都是眾多針灸師所共知的。但是,如果能效法天地之理,隨機應變,和諧者如回聲,順應者如影子,大道之中沒有鬼神,獨來獨往。
皇帝說:我想聽聽它的道理。
岐伯說:凡是真正的針灸,必須先治神,五臟已調和,九候已齊全,然後才能下針,眾脈不見異常,眾凶兆也不見。內外相合,沒有什麼先後之分,可以觀察氣血的往來,然後才能施治於人。人有虛實之分,五種虛證不要太靠近,五種實證不要太遠離,等到病氣將要發作時,時間不容許遲疑,手法要熟練,針刺要均勻,靜下心來觀察,觀察病情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不知道它的形狀,只見它黑乎乎的,只見它密密麻麻的,只見它飛動,不知道那是什麼。
針刺像橫臥的弓弩,拔出像發射機簧。刺虛者須得其實,刺實者須得其虛。經氣已到,要小心守護,不要失去,深淺要用心去掌握,遠近要像一致的,像面對深淵,手像握著老虎,精神不要分散於萬物。針刺要正直,必須端正精神。小針的訣竅,容易陳述,卻難以掌握。粗淺的掌握形體,精深的掌握精神,精神到了極致的境界,病邪在門外,還沒看到它的病症,怎麼知道它的根源?針刺的精妙,在於速度的快慢。粗淺的掌握關竅,精深的掌握機理,機理的運作,不會離開它的空虛狀態,空虛狀態中的機理,清淨而微細,它的到來無法預料,它的離開無法追蹤,知道機理的人,不需要刻意去針刺,不知道機理的人針刺也不會奏效。
知道它的往來,需要與它約定時間,粗淺的人只是盲目地亂刺!精妙的針灸技藝只有高手才能掌握,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就能正確施針,毫無間隙。順勢而奪邪,怎麼會沒有虛弱之感?逆勢而補益,怎麼會沒有充實之感?順著它,跟著它,用意念與它協調,針灸的道理就這樣了。凡是用針的人,虛則實之,滿則泄之,瘀滯陳腐的則去除它,邪氣盛則虛弱它。總而言之:緩慢然後快速則為實,快速然後緩慢則為虛,實與虛的狀態,像是有像無。觀察後與先的變化,像存在又像不存在。判斷虛與實,像得到又像失去。判斷虛實的關鍵,九針法最精妙,補瀉的時機,靠針灸來把握。
瀉法是必須將針深入內部,然後放鬆而抽出,排開陽氣,使邪氣得以排出,按住然後緩慢地拔出針,這叫做內溫,血液不會散開,氣也不會散失。補法是順著它,順著的意思,像隨意而為,像行進又像按壓,像蚊蟲停歇,像停留又像遠離,拔出像弦斷裂,讓左側歸屬右側,氣因此而止息,外門已經關閉,中氣才得以充實。一定要避免留血,必須迅速地把它除掉。持針的方法,堅定者為寶,針尖要直,不要左右搖擺,精神集中於毫釐之間,專注於患者,仔細觀察血脈,針刺就沒有危險了。針刺的時候,一定在陽氣旺盛的時候,以及兩側的衛氣,精神集中不要離開,知道疾病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