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下 (4)
卷二下 (4)
1. 十四、脹
帝曰:脈之應於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曰:何以知臟腑之脹也?曰:陰為臟,陽為腑。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於血脈之中耶,臟腑之內乎?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曰:願聞脹之舍。曰:夫脹者,皆在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白話文:
黃帝說:脈搏應於寸口而膨脹,是怎麼回事?岐伯說:脈搏大、堅硬而澀滯的人會膨脹。黃帝說:怎麼知道是臟腑膨脹?岐伯說:陰是臟,陽是腑。黃帝說:導致人體膨脹的氣,是存在於血脈之中,還是臟腑之內?岐伯說:三者都存在,但都不是膨脹的根本原因。黃帝說:那麼,膨脹的原因是什麼?岐伯說:膨脹的原因,都在臟腑之外,膨脹會擠壓臟腑,使胸脅和皮膚膨脹,所以稱為膨脹。
曰:臟腑之在胸脅腹裡之內也,若匣匱之臟禁器也,各有次舍虛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願聞其故。曰:未解其意,再問。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
白話文:
他說:臟腑位於胸脅腹內,就像匣子和箱子裡收藏的貴重物品,各有各的位置和名稱,但都處在同一區域內。它們的氣息各有不同,我希望聽到其中的道理。他說:你還沒有明白我的意思,再問一遍。他說:胸腹是臟腑的城郭,膻中是心臟的宮城;胃是太倉;咽喉和腸是小路,用來運輸食物;胃的五孔是門戶;廉泉和玉英是津液的通道。因此,五臟六腑各有一個領域,它們的疾病各有不同的表現。
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曰:願聞脹形。曰: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腎脹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腑脹,胃脹者,腹滿胃腕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飧泄不化;小腸脹者,小腹䐜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諸脹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
白話文:
營氣沿著經絡運行,衛氣逆行,則脈脹;衛氣並行於經絡,循著分佈的部位,則皮膚脹。在三里穴瀉血,近處的穴位針灸一次,遠處的穴位針灸三次。不論虛實證,都應該迅速瀉血。他說:「我想聽聽脹形的具體表現。」答道:「心脹的人,煩躁不安,氣短,臥不安穩;肺脹的人,虛滿而喘咳;肝脹的人,脅肋下脹滿而疼痛,引至小腹;脾脹的人,容易嘔吐,四肢煩躁不安,身體沉重,穿衣服覺得不舒服,臥不安穩;腎脹的人,腹部脹滿,引至背部,腰部和大腿疼痛;六腑脹,胃脹的人,腹部脹滿,胃脘疼痛,鼻子聞到焦臭味,影響進食,大便困難;大腸脹的人,腸鳴而疼痛,漉漉作響,冬季受寒加重,則腹瀉,食物不消化;小腸脹的人,小腹拘緊脹痛,引至腰部疼痛;膀胱脹的人,小腹脹滿,氣憋悶;三焦脹的人,氣滿於皮膚之中,輕浮柔軟而不堅實;膽脹的人,脅肋下疼痛脹滿,口中發苦,喜歡嘆氣。凡是這些脹證,治療的方法只有一個,清楚地知道逆順的道理,針灸的次數沒有錯誤。
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敗,謂之夭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曰:衛氣之在身也,常然並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臟更始,四時循序,五穀乃化,然後厥氣在下,營氣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曰:善!何以解惑?曰:合之於真,三合而得。
白話文:
消除虛症,調理實症,精神魂魄才適得其所。導致疾病的原因失去了它應有的正氣,人的真氣也就無法確定。粗略地治療所造成的損傷,就叫做夭折。調理虛症,消除實症,精神魂魄就可以歸於其所,長久地堵塞了空虛的地方,這就是良醫。說:脹氣是由什麼原因產生的?是什麼原因導致脹氣的?說:衛氣在人體內,通常和脈絡一起循著肌肉分佈,運行時有順有逆,陰陽相隨,纔能夠得到自然界的和氣,五臟交替更替,四時循序漸進,五穀才得以消化,然後沉濁之氣在下,營氣留住,寒氣逆氣上升,真氣和邪氣相互攻擊,兩者相互搏鬥,就合成了脹氣。說:很好!用什麼方法解決疑惑呢?說:把它歸結為真氣,三者結合而得到。
曰:善!曰:脹論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過焉在?曰:此言陷於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則氣內閉,針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氣相亂,陰陽相逐,其於脹也。當瀉不瀉,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
白話文:
醫師:很好!醫師說:脹論中提到,無論虛證實證,都要迅速瀉出。近的,瀉一次就有效,遠的,瀉三次就有效。現在已經瀉了三次,但還是沒有效果,問題出在哪裡呢?醫師說:這是因為針刺陷入了肉中,刺到了中氣穴,沒有刺到中氣穴,氣就會閉在裡面,針沒有刺入肓膜,氣就無法向上運行,刺入肌肉,衛氣就會混亂,陰陽就會互相追逐,這就形成了脹。本該瀉卻沒有瀉,氣自然不會下降,所以瀉了三次都沒有效果。必須改變方法,氣才會下降,症狀才能停止。
不下復始,可以萬全,烏有殆者乎!其干脹也,必審其胗,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應桴,惡有不下者乎?帝曰:膚脹鼓脹可刺邪?曰:先瀉其脹之血絡,後調其經,刺去血絡也。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少陰俞者,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員利針,衛氣逆而脈脹,衛氣並脈為膚脹,三里而瀉。
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三里疾瀉。
白話文:
經常反覆治療,就能萬無一失,哪有危險呢!治療腹脹,一定要仔細審察病位,該瀉則瀉,該補則補,像鼓應桴一樣,怎麼會有治不好的呢?皇帝問道:皮膚脹痛、鼓脹可以針刺嗎?回答:先瀉去脹血,然後調整經脈,刺去血脈。腹部突然脹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就是胃的募穴。少陰俞穴,在脊椎旁三寸五分處,用圓利針刺入,衛氣逆行而使脈脹,衛氣和脈一起使皮膚脹痛,在三里穴刺血瀉之。
2. 十五、胸脅痛
胸脅痛而不得息,不得臥,上氣短氣,偏痛脈滿起,斜出尻,脈絡胸脅,支心貫鬲上肩,如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白話文:
胸脇總是痛且無法休息,也無法入睡,呼吸短促,一邊疼痛脈搏滿且起跳,脈絡向胸脅延伸,從心臟穿過膈肌到肩膀,好像從天突斜下到肩部,連接十個椎骨下面。
3. 十六、大風
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腑,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大風頭項痛,刺風腑,風腑在上椎,大風汗出,灸噫嘻,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人呼噫嘻。從風增風,刺眉頭,失枕在肩上橫骨間。病風且寒且熱,炅汗了,一日數過,先刺諸分理絡脈,汗出且寒且熱,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白話文:
風從外面侵入體內,使人感到寒冷戰慄,汗出頭痛,身體沉重惡寒,這種病症屬於風腑的病變,治療的原則是調和陰陽,不足的要補,有餘的要瀉。大風頭項疼痛,針刺風腑,風腑位於上椎,大風汗出,灸噫嘻,在背部下俠脊旁三寸的地方,厭之令病人呼噫嘻。從風增風,針刺眉頭,失枕在肩上橫骨間。病風兼有寒邪和熱邪,汗出後體溫升高,一天發作數次,先針刺諸分理絡脈,汗出兼有寒邪和熱邪,三天針刺一次,一百天痊癒。
4. 十七、癘風
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骨節重,鬚眉墮名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針。
白話文:
患有癘風的人,刺破他腫脹的地方後,再用尖針刺破該處,排出裡面的壞氣,腫脹的地方纔會停止腫脹。骨頭和關節疼痛,鬍鬚和眉毛掉落,這稱為大風。刺破肌肉,讓病患出汗,大約持續一百天。刺破骨髓,讓病患出汗,大約持續一百天,總共二百天,鬍鬚和眉毛長出來後就可以停止針灸。
5. 十八、偏枯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痱之為病,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於陽,而後入於陰,先取其陽,後取其陰,浮而取之。
白話文:
偏枯:身體偏向一邊,不用而痛,說話不變,意志不亂,病在肌肉之間。用大針針灸治療,增強不足的部分,減少有餘的部分,就能恢復健康。痱子是一種疾病,身體沒有疼痛,四肢不能收縮,意識混亂不甚嚴重,說話微弱,知道可治,嚴重了就不能說話,不可治。病先從陽氣開始,然後進入陰氣,先治療陽氣,後治療陰氣,浮淺地治療。
6. 十九、痿厥
痿厥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歲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
白話文:
痿厥就是四肢緊繃僵直,應該急著解除僵直。大約兩天。不仁的話就十天才會知道。病沒有完全好,每年都用草刺鼻子讓鼻子打噴嚏,單純打噴嚏而已。不會休息,病就越來越嚴重,站起來就已經好轉了,嚇唬他也可以。
7. 二十、癰
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針治乎?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所取也。微按其癰,視氣所行。
白話文:
癰疽的形成,是由膿血積累而成的,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於體內微小的病變積累造成的。因此,聖賢之人會在自己還沒有出現病徵時就開始預防,而愚蠢的人卻等到病症已經形成了纔去治療。一旦膿液形成,十死一生。所以,聖賢之人不會讓膿液形成,而是及早地製訂出有效的治療方案,並將它們寫在竹簡上。讓有能力的人接續傳承下去,使後世的人們不再遭受這種疾病的折磨,這是因為他們不讓疾病有機會發作。黃帝問:如果已經有了膿血,就不能治了嗎?難道不能用小針來治療嗎?扁鵲回答說:用小方法來治療小病,其效果很小;用大的方法來治療大病,往往會造成更多的危害。因此,對於已經形成膿血的癰疽,只能用砭石和鈹鋒來切除。仔細地按壓腫塊,觀察氣血的運行情況。
先淺刺其傍,稍內益深,還而刺之,無過三行,察其浮沉,以為淺深,已刺必熨,令熱入中日使熱內,邪氣益衰,大癰乃潰。治腐腫者,刺腐上,視癰大小深淺刺之。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內針,為故止。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傍三痏,與纓脈各二,掖癰大熱,刺足少陰,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陰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暴癰筋緛,隨分而痛,魄汗不盡,胞氣不足,治在經俞。
白話文:
先淺淺地扎刺在瘡瘍的旁邊,然後稍向裡面扎深一點,再回去刺它,不要超過三行,觀察瘡瘍的浮腫和沉沒情況,作為扎刺的淺深標準,扎刺後一定要熨熱,使熱力進入瘡瘍裡面,每日使熱力深入瘡瘍裡面,邪氣就會逐漸衰弱,大瘡就會潰破。
治療腐腫,扎刺在腐肉上面,根據瘡瘍的大小、深淺扎刺。扎刺大的瘡瘍出血多,小的瘡瘍扎得深一點,一定要用端正的針內刺,然後固定好止血。
瘡癰如果不定,一會兒轉移到別的地方,一會兒又不知道在哪裡,按壓它沒有感覺,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扎刺手太陰經的旁邊三個穴位,與纓脈各扎刺兩個穴位,治療腋下瘡癰大熱,扎刺足少陰經,刺五個穴位熱還不止,扎刺手心主經三個穴位,扎刺手太陰經的絡脈,在大骨的交會穴各扎刺三個穴位。
暴發瘡癰筋脈纏綿,隨處疼痛,出汗不止,胞中元氣不足,治療應該在經脈、俞穴上扎刺。
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刺腫搖針。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
白話文:
如果遇到毒氣聚集,應該用針灸來疏通、清除它。如果氣血聚集盛大,應該用石藥瀉去。刺腫時要搖動針。左腳對應立春,這一天是戊寅或己丑日。左脅對應春分,這一天是乙卯日。左手對應立夏,這一天是戊辰或己巳日。胸、喉、頭、頭部對應夏至,這一天是丙午日。右手對應立秋,這一天是戊申或己未日。右脅對應秋分,這一天是辛酉日。右腳對應立冬,這一天是戊戌或己亥日。腰、臀、下陰對應冬至,這一天是壬子日。
六腑膈下三藏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值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白話文:
六腑膈下三藏,對應著人體的中部。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日,都是禁忌日。凡此九日,應仔細推算八正所在的位置,以及它們所主宰的身體左右上下。如果有癰腫等病症,在禁忌日治療,是天忌日,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