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二上 (6)
卷二上 (6)
1. 三十、經刺
岐伯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於孫絡。留而不去,入於絡脈。留而不去,入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腸俱盛,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白話文:
岐伯說:當邪氣侵入人體時,它會首先停留在皮毛層面。如果邪氣在皮毛層面停留不去,就會進一步進入到淺層的孫絡中。如果在孫絡中仍舊停留不去,就會進一步進入到較深的絡脈中。如果在絡脈中仍然停留不去,就會進一步進入到更深的經脈中,並且向內影響到五臟,散佈到腸胃。當陰邪和腸胃的病邪都達到旺盛時,五臟就會受到傷害。這種邪氣從皮毛開始進入,最終影響到五臟的情況,我們應當通過調理經脈來治療。對於針刺療法,首先需要觀察經脈的情況,進行診斷,判斷出是虛證還是實證,再進行調理。如果通過一般的調理方法無法解決,就需要使用經刺的療法。如果病氣既不是過於旺盛,也不是過於虛弱,就可以直接通過調理經脈來治療。
2. 三十一、巨刺(繆刺刺絡脈巨刺刺經脈)
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則巨刺之。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
白話文:
如果疼痛出現在左邊,但問題卻在右邊的脈絡上,這種情況就應該使用巨刺法來治療。當邪氣侵入經脈,若左邊的經脈氣血過盛,就會導致右邊出現病症;同樣地,右邊過盛也會影響左邊,有時這種影響會相互轉移。可能左邊的疼痛還沒結束,右邊的脈絡就先出現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用巨刺法來治療,而且要直接對準經脈,而不是絡脈。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講述一種中醫針灸療法—巨刺法的適用情況,主要針對經脈而非絡脈。
3. 三十二、脈刺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陰溢陽為外格。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
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陽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人迎二盛,瀉中太陽,補足少陰,二瀉一補,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
人迎三盛,瀉足陽明而補足太陰,二瀉一補,日二取之,必切而險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脈口一盛,瀉足厥陰而補足少陽,二補一瀉,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而取,上氣和乃止。脈口二盛,瀉足少陰而補足太陽,二補一瀉,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
脈口三盛,瀉足太陰而補足陽明,二補一瀉,日二取之,必切而驗之,疏而取之,上氣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陽主胃,大富於穀氣,故可日二直取之也。人迎與脈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陰陽俱溢。如是者不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淫於中,五臟內傷。如是者因而灸之,則變易而為他病矣。
白話文:
[三十二、脈刺]
如果人迎脈搏一次強勁,表示病在足少陽經絡,若一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少陽經絡。人迎脈搏兩次強勁,病在足太陽經絡,若兩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太陽經絡。人迎脈搏三次強勁,病在足陽明經絡,若三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陽明經絡。人迎脈搏四次強勁,且脈象大又快,稱為溢陽,這是陰氣過多影響陽氣,形成外格的現象。
如果脈口脈搏一次強勁,病在足厥陰經絡,若一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心主經絡。脈口脈搏兩次強勁,病在足少陰經絡,若兩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少陰經絡。
脈口脈搏三次強勁,病在足太陰經絡,若三次強勁且浮躁,則病在手太陰經絡。脈口脈搏四次強勁,且脈象大又快,稱為溢陰,這表示陽氣過多,形成內關的現象。如果內關無法疏通,會導致死亡,無法治療。
如果人迎脈和脈口脈都強勁到四倍以上,稱為關格,有此情況的人壽命短暫。如果人迎脈搏一次強勁,要針刺足少陽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厥陰經絡,採用兩瀉一補的方法,每天進行一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
如果人迎脈搏兩次強勁,要針刺足太陽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少陰經絡,採用兩瀉一補的方法,每兩天進行一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
如果人迎脈搏三次強勁,要針刺足陽明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太陰經絡,採用兩瀉一補的方法,每天進行兩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
如果脈口脈搏一次強勁,要針刺足厥陰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少陽經絡,採用兩補一瀉的方法,每天進行一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
如果脈口脈搏兩次強勁,要針刺足少陰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太陽經絡,採用兩補一瀉的方法,每兩天進行一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
如果脈口脈搏三次強勁,要針刺足太陰經絡進行排泄,並補足陽明經絡,採用兩補一瀉的方法,每天進行兩次,必須精確地驗證,輕柔地進行,直到上下氣息和諧為止。之所以每天進行兩次,因為太陽主胃,胃能儲存大量的食物能量,所以可以每天進行兩次針刺。
如果人迎脈和脈口脈都強勁到三倍以上,稱為陰陽俱溢。如果這種情況無法打開,就會導致血脈閉塞,氣無法運行,病氣在體內亂竄,五臟受到內傷。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灸療,病情可能會轉變,變成其他疾病。
4. 三十三、淺深上下所宜
補須一方實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極出其邪氣。一方虛淺刺之,以養其脈,疾按其痏,無使邪氣得入。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刺諸痛者,其脈皆實。故曰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
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膕。病生於頭者頭重,生於手者臂重,生於足得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從生者也。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各以其時為齊。故刺肥人者秋冬之齊,刺瘦人者春夏之齊。
病痛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癢者陽也,淺刺之。病先起於陰者,先治其陰而後治其陽;病先起於陽者,先治其陽而後治其陰。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刺熱厥者二陰一陽,刺寒厥者二陽一陰,所謂二陰者刺二陰也,一陽者刺一陽也。
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者深內而久留之,間日而後刺之。必先調其左右,去其血脈,刺道畢矣。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形肉未脫,少氣而脈又躁,躁厥者必為繆刺之。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針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
所謂三刺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入分肉之間,則穀氣出。故刺法曰:始淺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後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穀氣,此之謂也。
白話文:
[三十三、淺深上下所宜]
對於體質壯實且病情深沉的患者,應採取深度針灸,並輕輕按摩針刺部位,盡可能排出病邪之氣。對於體質虛弱或病情較淺的患者,則應淺層針灸,用以滋養經脈,並迅速按壓針刺部位,防止邪氣侵入。邪氣來臨時,表現為緊繃且急促,而正常的元氣則呈現緩慢和諧的狀態。
如果患者的脈象顯示實證,則應深度針灸,以宣洩病氣;若脈象顯示虛證,則應淺層針灸,防止精氣外洩,以滋養脈絡,單獨排除邪氣。對於疼痛症狀,其脈象通常顯示實證。因此,腰部以上的疾病,由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主管;腰部以下的疾病,由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上半身的疾病,可在下半身治療;下半身的疾病,可在上半身治療。頭部疾病,可從腳部治療;腰部疾病,可從膝窩治療。頭部疾病會導致頭重,手部疾病會導致手臂沉重,足部疾病會引起腳重。治療疾病時,首先應針對疾病的源頭進行治療。
春季疾病易在皮毛,夏季疾病易在皮膚,秋季疾病易在肌肉,冬季疾病易在筋骨。對這些季節性疾病,應在相應季節進行治療。對於肥胖患者,應在秋季或冬季治療;對於消瘦患者,應在春季或夏季治療。
如果疼痛且用手按壓無效,多屬陰性,應深度針灸。上半身的疾病屬陽性,下半身的疾病屬陰性。瘙癢感屬陽性,應淺層針灸。若疾病源自陰性,應先治療陰性再治療陽性;若疾病源自陽性,則先治療陽性再治療陰性。治療熱性厥逆時,針灸應留針以產生寒性反應;治療寒性厥逆時,針灸應留針以產生熱性反應。治療熱性厥逆時,應用兩陰一陽的針灸方法;治療寒性厥逆時,應用兩陽一陰的針灸方法。"兩陰"是指針灸兩個陰性穴位,"一陽"是指針灸一個陽性穴位。
對於長期患病,邪氣深入體內的患者,應深度針灸並長時間留針,隔天再針灸一次。在針灸前,應先調整患者身體左右平衡,去除淤血,這樣針灸治療就完成了。所有針灸方法,都必須先觀察患者的體型和氣色。如果體型未減弱,但氣色不佳且脈象混亂,出現混亂厥逆的情況,則應採用特殊針灸法。對於脈象隱藏深處的患者,針灸時應輕輕插入針頭並長時間留針,以達到疏通隱蔽脈絡的效果。如果脈象表淺,則不宜針灸。在針灸前,應先按壓切斷脈絡,然後再針灸,避免精氣流失,只排除邪氣即可。
所謂"三次針灸則元氣出",是指先淺層針灸,切斷皮膚以排出陽性邪氣;第二次針灸,則可排出陰性邪氣,針灸深度稍微增加,切斷皮膚到達肌肉,但尚未進入肌肉組織;當針灸深度已進入肌肉組織,則可促使元氣排出。針灸法則說:開始時應淺層針灸,以驅除邪氣,促進血氣循環;後續深度針灸,以排除陰性邪氣;最後深度針灸,以促使元氣排出,這就是所謂的三次針灸法則。
5. 三十四、人身左右上下虛實不同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關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明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風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則過,用之不殆。
白話文:
[三十四、人體左右上下虛實差異的針刺方法]
宇宙間西北方向的天象較弱,因此對應人體,右耳右眼的功能普遍比左邊稍遜。東南方向的地氣不充盈,所以人的左手和左腳力量一般不如右手右腳。東方屬陽,陽性的精氣集中在人體上部,上部精氣旺盛而下部相對虛弱,這使得人的耳目較爲敏銳,但手腳的活動能力稍差。西方屬陰,陰性的精氣集中在下部,導致下部精氣充足而上部相對空虛,所以人的耳目反應較慢,但手腳靈活。
當邪氣侵襲人體時,若影響上部則右邊症狀更重,若影響下部則左邊症狀更嚴重。這是由於天地陰陽無法完全均衡所造成的,所以邪氣容易乘虛而入。天地之間,天有精氣,地有形態,天有八綱,地有五行,因此它們能孕育萬物。清陽之氣上升至天,濁陰之氣歸於地,天地的動靜變化,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規律,所以能促進生命的生長、成熟、衰老和死亡,週而復始。
賢明的人懂得順應自然,上效仿天道滋養頭部,下模仿地道養護足部,中間結合人事調養五臟。天氣與肺相通,地氣與喉嚨相連,風與肝相聯,雷與心相應,穀物與脾相接,雨水與腎相關。六經像河流,腸胃如海洋,九竅爲水的流通之處,天地爲其提供陰陽能量。陽性的汗水如同天降甘霖,陽氣的流動如同疾風,猛烈的風象徵着雷電,逆向的氣流象徵着陽氣。如果不遵循天道地德的法則,災害就會降臨。
邪氣來臨時,就像狂風暴雨一樣迅速。善於治病的人會在疾病初期,即邪氣僅停留在皮膚時就進行治療;次之,會在邪氣深入肌肉時治療;再次之,會在邪氣侵入筋脈時治療;再之後,會在邪氣影響到六腑時治療;最後,會在邪氣侵入五臟時治療,此時病情已十分危急,生死難料。天上的邪氣侵入會損害人體五臟,飲食中的寒熱不均會影響六腑,地上的溼氣侵害會導致皮肉筋脈的問題。
善於運用鍼灸的人,能夠通過調節陰引陽,或從陽導陰,實現左右平衡,以自己瞭解對方,從表面現象推斷內在實質,觀察過與不及的道理,從小處見大,這樣使用鍼灸才能避免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