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素難要旨》~ 卷一 (9)
卷一 (9)
1. 十二、經脈流注
二十三難曰: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滎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滑氏曰:因者隨也,原者始也,朝猶朝會之朝,以用也。因上文經脈之尺度,而推言經絡之行度也。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兼陽絡陰絡脾之大絡,為十五絡也。謝氏曰:始從中焦者,蓋謂飲食入口藏於胃,其精微之化,注手太陰陽明,以次相傳,至足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也。
絡脈十五,皆隨十二經脈之所始,轉相灌溉,如環之無端,朝寸口人迎,以之處百病,而決死生也。寸口人迎,古法以俠喉兩旁動脈為人迎,至晉王叔和直以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後世宗之。愚謂昔人所以取人迎氣口者,蓋人迎為足陽明胃經,受穀氣而養五臟者也。
氣口為手太陰肺經,朝百脈而平權衡者也。《此事難知》云:寅手太陰肺,始於中焦,終於大指內廉出其端,卯手陽明大腸,始於手大指次指之端,終於上俠鼻孔。辰足陽明胃,始於鼻交頞中,終於入大指間出其端。已足太陰脾,始於足大指之端,終於注心中。午手少陰心,始於心中,終於小指之內出其端。
未手太陽小腸,始於小指之端,終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申足太陽膀胱,始於目內眥,終於小指內側出其端。酉足少陰腎,始於小指之下,終於注胸中。戌手厥陰心包,始於胸中,終於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亥手少陽三焦,始於小指次指之端終於目銳眥。子足少陽膽,始於目銳眥,終於小指次指內出其端,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內出其端,貫爪甲出三毛。醜足厥陰肝,始於大指聚毛之上,終於注肺中。
白話文:
在第二十三難中提到,人體中有十二條經脈與十五條絡脈,這些脈絡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結束的呢?實際上,經脈的作用是運行血氣,連接陰陽,滋潤全身。其運行的開始,是從中焦開始注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再由手陽明大腸經注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接著由足太陰脾經注入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再由手太陽小腸經注入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再由足少陰腎經注入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最後由手少陽三焦經注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最終,足厥陰肝經又回到手太陰肺經,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
十五條絡脈,都跟隨著十二條經脈的運行路線,相互滋潤,如同沒有起點和終點的圓圈,它們在寸口和人迎穴會合,通過這些穴位可以診斷各種疾病,甚至判斷生死。
寸口和人迎,根據古法,指的是咽喉兩側的動脈,晉代的王叔和則認為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後世沿襲了這種說法。據我理解,古人之所以選擇人迎和氣口作為診斷穴位,因為人迎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與食物消化吸收有關,能養護五臟;氣口則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能調節全身血脈平衡。
根據《此事難知》的記載,手太陰肺經始於中焦,終於大拇指內側;手陽明大腸經始於食指末端,終於鼻子兩側;足陽明胃經始於鼻子中間,終於大拇指間;足太陰脾經始於大拇指,終於心臟;手少陰心經始於心臟,終於小指內側;手太陽小腸經始於小指末端,終於眼睛內角;足太陽膀胱經始於眼睛內角,終於小指內側;足少陰腎經始於小指下部,終於胸腔;手厥陰心包經始於胸腔,終於無名指;手少陽三焦經始於無名指,終於眼睛外角;足少陽膽經始於眼睛外角,終於無名指內側,其中有一分支向上進入大趾骨,穿過指甲,到達三毛穴;足厥陰肝經始於大趾毛發處,終於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