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真人

《針灸神書》~ 卷一·瓊瑤神書天部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瓊瑤神書天部 (6)

1. 傷寒不傳汗五十七法

升陽搓搓搜升陽,升陽氣上搓助陽,伸提汗出微微有,再用升陽搓更良。忙忙伸提提皮起,搓搓攝提汗流漿,再加搓補汗如水,汗要干時升陰當。

白話文:

「提升體內的陽氣,可以透過搓揉身體的方式來進行,有助於陽氣上升。當你搓揉到微微出汗,這表示有助於提升陽氣。再進一步使用搓揉的方法,效果會更好。若你快速且頻繁地搓揉皮膚,使其稍微隆起,汗水就會像漿一樣流出。再增加搓揉的力道,汗水就會像流水般。當你感到汗水快要乾涸時,就該開始提升體內的陰氣了。」

2. 傷寒急取汗五十八法

搓搓數十急升陽,急按伸提搓攝方,再加提搓五七次,汗出三補遍身涼。又搓戰按伸攝起,微微汗出復升陽,再取停呼三十度,連用升陰法最良。

白話文:

「快速搓揉身體數十下以迅速提升體內的陽氣,緊接著用力地按壓、拉伸和搓揉各部位,這就是急取汗的方法。再重複進行提拉和搓揉動作五至七次,當全身開始出汗時,再輔以三次補充調節,就能讓全身感到清涼舒適。

再次進行輕微的搓揉、按壓、拉伸和攝取動作,使身體微微出汗,同時繼續提升體內的陽氣。然後暫停呼吸三十次,再連續使用提升陰氣的方法,效果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停呼三十度"中的"度"在這裡可能是指"次"的意思,也就是停頓呼吸三十次。另外,"升陰法"指的是中醫中提升陰氣的方法。

3. 傷寒升陽五十九法

升陽即使搓數遭,搓加循理數回饒,急提三次須加補,加用伸提陽自交。

白話文:

「提升陽氣的時候就算要搓揉多次,都要順著肌理的走向反覆搓揉。在緊急情況下提升三次後,必須加上補充的方法。此外,如果再加上拉伸和提升的動作,就能夠自己調節陽氣的流通。」

4. 傷寒升陰六十法

升陰即按要加伸,提連搓搓急按之,更使針頭頻下戰,搓摩瀉使即如飛。

白話文:

「提升陰氣的療法就是按照需求增加拉伸的動作,提拉和搓揉需迅速且有力地進行,同時讓針頭頻繁地深入作用,透過搓揉與快速的排瀉手法,效果會很快顯現。」這裏講的是某種中醫針灸或按摩的手法,用於調理人體陰氣的方法。

5. 傷寒不吐加六十一法

升陽加搓順搖七,搓搓橫搖逆陽和,又取氣上須瀉四,伸提皮起七分過。若是吐多伸陽上,氣上升陽吐即多,復取氣下要橫逆,不吐即按取搓摩。要提七次吐七口,諸病調勻脾胃和。

白話文:

【對於傷寒症狀而不噁心嘔吐的情況,可採用以下六十一種方法之一】

要提升體內的陽氣,可以加上搓揉、順向搖動七次,再搓揉後橫向搖動,反方向操作以達到調和陽氣的效果。若是要讓氣機向上行,需在特定穴位上進行排泄手法四次,然後將皮膚拉起至七分的程度。

假設嘔吐次數過多,應在陽氣旺盛的部位做伸展提拉動作。當氣機向上行時,陽氣亦隨之上升,嘔吐次數也會增加。若要讓氣機下行,則要在相對位置進行橫向反方向操作。如果患者沒有嘔吐,就以按摩的方式來處理。

按照規律,每次提拉七次,病人就會嘔吐七次。如此一來,各種疾病就能得到妥善調理,脾胃功能也會恢復正常。

6. 傷寒不吐六十二法

順搖數十要伸停,橫搖七次把針扶,再加搓搓升陽法,急補橫搖吐即除。若取伸提橫搖七,再取升伸提氣吐,若要吐七提七次,方知吐下升陰數。

白話文:

「順時針方向搖動針柄數十次後,稍作停頓,然後再橫向搖動七次來穩定針的位置。接著,使用搓針手法提升人體的陽氣,再快速地補針,同時橫向搖動針身,就能緩解嘔吐的症狀。如果採用拉伸和提挐加上橫向搖動七次的方法,再結合提升和提挐的手法,能促進嘔吐。如果要讓人嘔吐七次,就得提挐針柄七次,這樣才能明白通過促吐來調理陰氣的原理。」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針灸治療嘔吐的技術,包括不同手法的應用及其預期效果。

7. 傷寒不傳加六十三法

順搖升陽要加搓,加搖順搖取熱和,再加氣下伸提法,伸提試出嚷即多。若是腦熱不能吐,復加數遭升陽補,再取氣上升陽法,急出針兮數口吐。

白話文:

在治療傷寒時,如果需要提升體內的陽氣,應採用順向搖動加上搓揉的方法,這種結合搖動與順向搓揉的技巧能促進身體發熱,達到調和體溫的效果。接著,再加上一種稱為「氣下伸提」的手法,透過伸展與提拉,如果病人開始喊叫,表示此手法效果顯著,反應強烈。

若患者出現頭部過熱,但又無法通過嘔吐來緩解的情況,則需重複使用上述方法多次,以補充及提升體內的陽氣。再進一步,可採用「氣上昇陽」的特殊手法,這種手法旨在促使體內氣血向上流動,從而提升陽氣。當執行完這一系列手法後,病患可能會迅速出現嘔吐的反應,這是正常的治療反應,表示治療已見成效。

8. 傷寒發熱病六十四法

傷寒發熱要汗法,四關出內定吉凶,熱多不解要出血,四六多彈取血功。取血停呼真奇妙,後用關中要升陽,升陽多取按提法,傷寒熱病自消涼。

白話文:

對於患有類似傷寒發燒的病症,我們會使用出汗的方法來治療,通過對手腕的四個特定位置(四關)進行調理,其反應能判斷病情的輕重與預後的好壞。若體溫持續高燒不退,則需要採用放血療法,通常在發病第四天或第六天時,於四關處施以針刺放血,以達到療效。

這種放血療法的效果神奇,往往立竿見影。在病情稍有好轉後,我們會針對四關中的某些位置,施以提升陽氣的療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按摩和提拉的方式來進行。只要按照此療法操作,傷寒及高燒等症狀便會逐漸消退,病人亦可恢復健康。

9. 傷寒男子陰證十指青六十五法

男子陰證十指青,闌門雙盤取熱循,丹田一穴圓盤取,三穴停呼搓熱純,再取三里升陽二,闌門丹田盤攝勻,任是疼痛無不止,急用調汗出汗頻。

白話文:

「對於男性因寒冷導致的內臟虛弱,其特徵為手指甲牀呈現青色的情況,我們會使用一種稱為『闌門雙盤』的手法來循環熱力。同時,會在丹田這個位置使用圓盤狀的治療手法來取得更深層的熱力。在這三個部位停留,並進行搓揉以產生純粹的熱力。

再來,我們會在三里穴位置進行提升陽氣的第二種手法。在進行這些治療時,闌門和丹田的位置都會被均勻地照顧到。無論病人感到多麼劇烈的疼痛,這種治療方式都能緩解。如果病情緊急,我們會使用調汗的方法,讓患者頻繁出汗,以達到治療效果。」

10. 傷寒婦人十指冷口唇紫色六十六法

婦人陰證十指冷,中極闌門灸針寧,二穴急搓圓盤法,盤人陽和熱在蒸。復上此穴升陽攝,三里升陰在意精,再用三里升陽法,停呼內熱病安平。

白話文:

「當女性因為陰證(一種中醫病證)導致手指冰冷,以及口脣呈現紫色時,治療的方法是針對中極與闌門兩穴位進行灸法或針刺,並同時採用急搓圓盤法來刺激這兩個穴位。這種手法就像在盤子上搓揉一樣,目的是為了調動人體的陽氣和促進體內的熱能蒸發。

進一步地,在上述穴位上施灸或針刺,有助於提升體內的陽氣,而三里穴則可以提升陰氣,需專注且精準地操作。接著,再次使用三里穴提升陽氣的方法,當患者停止呼出體內的熱氣,病狀就能得到平息。」

11. 傷寒氣上虛訣六十七法

虛人不循補七次,半提穴起向上行,微刮七遭加搓戰,戰用重按法針明。

白話文:

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如果不遵循著進行七次的補養療程,氣會從半提穴開始往上不穩定地運行。需輕輕刮拭該穴位七次,再加以適度的揉搓與振動,而在進行振動療法時,要用較大的力道按壓,這就是所謂的針刺明確法則。

12. 傷寒氣上實訣六十八法

補三次法提不起,伸提用循刮戰功,再取針來向上攝,氣自流行病不攻。

白話文:

如果使用了三次的補法仍然無法提升氣力,那麼就該使用循刮的手法,配合提拉的技巧來調整,這種方法就像戰鬥一樣,要不斷地進行直到取得成效。接下來,再使用針刺療法,將針向上提拉,這樣一來,氣就能順利流通,疾病自然就會減輕或消失。

13. 傷寒不傳氣六十九法

升陽二遭用氣上,再用氣上要搓摩,升起即用升陽法,問病有熱停呼呵。再取升陽一二次,搖搖左轉七循多,氣下即響升陽法,連提戰按響聲和。

白話文:

當陽氣需要提升時,使用升陽法兩次,再次使用時應配合搓摩的手法來增強效果。一旦感覺到陽氣升起,就應採用升陽法。如果病人表示有熱感,則應暫停並深呼吸。

接著再進行一到兩次的升陽法,手部動作應為左轉搖晃,約重複七次左右。當氣往下走時,會聽到響聲,這時同樣使用升陽法,同時連續地輕提、戰抖及按下,讓響聲更加和諧。

14. 傷寒氣下加七十法

搓搓氣上要升陽,急用升陰氣下良,再取升提搓復起,停停脹滿自然康。順搖彈搓復加戰,氣上升陰提自張,再使升提提不出,升陰連下即安康。

白話文:

「當感受到寒氣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時,我們需要提升身體的陽氣,所以先通過搓揉來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陽氣上升。如果情況急迫,則需要提升陰氣,這對於治療氣機下沉非常有效。接下來,我們再次使用提升和搓揉的手法,讓身體恢復活力。稍作休息後,腹脹和飽滿感就會自然消失,身體就能回復健康。

順著身體的方向搖動、彈拍和搓揉,加上一些強烈的刺激手法,可以促使氣機上行,陰氣也會隨之提升,身體自然得到舒展。如果在提升過程中遇到阻礙,無法順利提升,那麼就改為連續地下調陰氣,這樣也能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15. 傷寒小兒汗七十一法

氣上一遭搓五次,七補加搓三補齊,要搓伸提陽在外,循循無汗呼吸之。

白話文:

需要注意的是,"氣上"、"伸提陽在外"等詞彙為中醫術語,具體位置和操作手法需由專業的中醫師指導。

16. 傷寒小兒汗不出加七十二法

搓搓數十有餘遭,熱來加搓陽氣調,伸提汗出左右攝,諸經汗出病源消。

白話文:

「反覆搓揉患部數十次以上,當身體感到熱時,再加強搓揉以調節體內的陽氣,配合拉伸和提升動作,促進汗腺分泌,使左邊右邊的身體都能均衡排汗。各個經絡順利排汗後,疾病的根本原因就能逐漸消失。」

17. 傷寒小兒吐七十三法

手取順搖十一七,氣上一次便橫陰,循是搖搖真要吐,再加攝按停呼冷。

白話文:

「用手順著孩子的腹部做緩慢搖晃,每次搖十一到十七下,如果孩子有脹氣的情況,則改為橫向按摩腹部陰穴的位置。若孩子真的需要催吐,就沿用這種搖晃的方式。如果還不夠,再進一步加上輕柔地按壓,並讓孩子處於冷靜的狀態。」

這應該是一種用來處理小兒因傷寒引起的嘔吐的按摩手法描述。

18. 傷寒小兒吐加七十四法

氣下一次要橫逆,錯亂循環用七遭,再用氣上提戰法,連吐七口見功高。

白話文:

「如果小孩因為傷寒而有氣息下陷的情況,會出現呼吸混亂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反覆出現七次。之後,會採用提升氣息的療法,讓孩子連續嘔吐七次,這時就表示治療已經發揮了效果。」

19. 心風病七十五法

勞宮二穴治心風,提按加補彈數勻,心胸大陵升陽法,急取升陰提攝平。三里微用氣上取,連用搜刮指下明,再用寸關攝下法,調勻血氣出針寧。

白話文:

【心風病七十五法】

勞宮穴兩個位置可以治療心風病,操作時要提按穴位,再加上補法和彈法,動作需均勻。對於心胸問題,則可使用大陵穴來提升陽氣,如果情況緊急,就迅速地提升陰氣,再加以攝攝平調。

三里穴則需輕微使用,目的是引氣上升,連續使用刮指手法,讓效果更明顯。再來使用寸關的攝下法,調整血氣平衡後,拔針完成治療,使患者安寧。

20. 中風不語七十六法

中風不語刺心經,四關四穴見浮沉,次日湧泉如捻去,肺經穴上魚際針,針刺此穴聲音出,三里升陽氣下尋,太衝二穴取血出,氣血通暢免勞心。

白話文:

對於中風後無法說話的情況,可採用心經的針刺療法,並在四關四穴處進行治療,觀察其反應是浮是沉。第二天則在湧泉穴施以類似捻轉的針刺手法。接著,在肺經的魚際穴下針,刺激這個穴位後,患者應能恢復發聲能力。再來,於足三里穴針刺,以提升陽氣,讓氣循行至下肢。最後,在太衝穴兩處放血,使全身的氣血運行順暢,從而避免過度勞心。

21. 神不守舍心風旺說不定七十七法

神不守舍刺心經,內關包絡氣上循,心經多取神門上,三里照海下法存,並取肝經太衝穴,外關二穴氣上捫,一七多灸心肝俞,四穴提刮一理論。

白話文:

當精神無法集中、心神散亂時,可以針刺心經的穴位,特別是內關穴,能調節心包絡的氣血向上流通。在心經上,神門穴是一個常用的選擇。此外,足三里和照海穴也是常用的治療穴位,其效用在於下行的氣血調節。

同時,肝經的太衝穴也被選為治療穴位之一,而外關穴也能促進氣血上行。對於這類症狀,一般會推薦進行十七次的心俞和肝俞穴的艾灸治療。以上提到的四個穴位,可用刮痧的方式進行治療,其理論基礎皆相同。

然而,請注意,實際的治療方式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