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神書》~ 卷一·瓊瑤神書天部 (4)
卷一·瓊瑤神書天部 (4)
1. 瓊瑤真人針灸神針禮斗神咒十(佚)
2. 天昰神咒十一(佚)
3. 後咒針法揉搓十二(佚)
4. 生成數十三
生一加五,補生瀉成。男子左補右瀉,女子右補左瀉。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易》曰:
天一生水壬與子,地六成之癸與亥。腎應之水,吹氣出於肺,屬陰,故寒。
地二生火丁與巳,天七成之丙與午。心應之火,呵者賀也,怨也。
天三生木甲與寅,地八成之乙與卯。肝應之木,噓氣出丹田,屬陽,故溫。
地四生金辛與酉,天九成之庚與申。肺應之金,呬,鼻中出氣。
天五生土戊與辰,地十成之己與未。脾應之土,呼,外息也,一呼一吸為一息。
又曰:
三焦相火取嘻,此應五臟六腑,呼吸出入門戶也。嘻者,噫嘻,嗟也。嘻,聲恨也。冷補之時,使氣至病所,更用生成之息,故令病人鼻中吸氣天氣入,口中出氣地氣出,自覺熱矣。熱瀉之時,使氣至病所,以更用生成之息數,令病人鼻中氣法天氣出,口中吸地氣入,按所病在臟腑之數,自覺清涼矣。
法曰:補冷,天先吸,鼻中先吸氣,口中出氣。熱瀉,地先行,口內先吸氣,鼻中出氣。兩竅互換,取天氣出、地氣入,地氣出、天氣入。生成至數,推按病所臟腑虛實之數呼吸。
急提慢按逆吸氣,慢提急按隨呼吸。隨補迎瀉為呼吸,此理呼吸至精微。
白話文:
[生成數十三]
內容如下:
計算一加五,形成補與瀉的原則。對於男性而言,左側為補,右側為瀉;而女性則相反,右側為補,左側為瀉。
五行中,水代表一,火代表二,木代表三,金代表四,土代表五。
根據《易經》所述:
天之一生水,對應的是壬與子,地之六則完成其形,成為癸與亥。腎臟與水相應,吹氣由肺部釋出,因屬陰性,所以性質偏寒。
地之二生火,對應的是丁與巳,天之七則完成其形,成為丙與午。心臟與火相應,呵氣是表達喜悅或怨氣的方式。
天之三生木,對應的是甲與寅,地之八則完成其形,成為乙與卯。肝臟與木相應,噓氣源自丹田,因屬陽性,所以性質偏溫。
地之四生金,對應的是辛與酉,天之九則完成其形,成為庚與申。肺臟與金相應,呬氣,即由鼻子中釋出的氣息。
天之五生土,對應的是戊與辰,地之十則完成其形,成為己與未。脾臟與土相應,呼氣,指的是外部的氣息,一呼一吸構成一次完整的呼吸。
再者,
三焦與相火相關聯,通過嘻聲來調節,這與五臟六腑的運作息息相關,控制著呼吸進出的門戶。嘻聲,即是發出的歎息聲,表示一種不滿或遺憾。在需要冷補的情況下,將氣息引導至病變部位,再利用生成的呼吸方式,讓患者鼻腔吸入天空的氣息,從口腔排出地面的氣息,患者會感到一股暖意。當需要熱瀉時,同樣將氣息引導至病變部位,但這次使用生成的呼吸次數,讓患者鼻腔排出天空的氣息,口腔吸入地面的氣息,根據病變臟腑的位置,患者會感到一股涼意。
法則如下:
在冷補情況下,先吸天氣,由鼻腔先吸入氣息,再由口腔呼出。在熱瀉情況下,先吸地氣,由口腔先吸入氣息,再由鼻腔呼出。兩個通道交換使用,實現天氣出、地氣入,以及地氣出、天氣入的轉換。生成至數,即根據病變臟腑的虛實程度,調整呼吸次數。
緊急提氣時緩慢按壓,反向吸氣;緩慢提氣時快速按壓,順應呼吸。根據補與瀉的需求進行呼吸,此乃呼吸之道的精妙所在。
5. 千金不傳之秘十四
神針曰:氣浮皮起多少,不可上,用升陽法。如有浮無滑可提,急彈數次可升陽。氣滑針出多少,可用升陽法。有滑無浮,先按提搓之,戰,出針。氣澀,捻針。
氣來、又不來、又來,針上有黏皮,出針。在上氣沉,針皮起有儅無儅,此法用搓按。氣緊,補、瀉、提、按、刮、搜俱緊,可用升陽法。氣細微,氣細微中緊邊松,可以又用氣上、氣下。來氣、不來,用一遭補瀉。或來,或不來,用彈,彈加搓攝。氣兩邊行,可按。氣逆之,伸提有力。
氣上下,用搓數次,按一次,提搓次按一次,提一次,又搓數次,戰、按、微補一次,按定出針,搓搓刮七次,循三次。戰、提氣行,按、瀉得吸呼。海底發火燒天急,天邊水火就中溫,輕輕撥動此而個,卻似船家把舵執。
白話文:
【千金不傳之祕十四】
神針法則說明:當氣感浮於皮表,且皮膚有所隆起,但氣感未充分時,不宜立即施術,應使用升陽法來促進氣感上升。如果感覺到氣感浮而不滑,可輕輕提針,並急速彈針數次,有助於提升陽氣。當針下氣感滑順,針尖出入自如,亦可使用升陽法。
若針下氣感滑順,但無浮感,應先以手指按住針柄,向上提針,然後搓捻針身,讓針尖在體內做小範圍運動,再緩慢出針。若針下氣感澀滯,則需捻轉針身。
當氣感來去不定,針尖上似乎有皮膚黏附,此時應出針。若針刺部位上方氣感沉悶,皮膚雖有隆起,但不確定是否已到位,應使用搓捻和按壓的技巧。當氣感緊繃,補法、瀉法、提針、按針、刮針、搜尋等手法都感到緊繃,可使用升陽法。
若氣感細微,其中心緊繃,但周邊鬆弛,可使用升氣法和降氣法。當氣感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可使用一輪補瀉手法。若氣感來去不定,可用彈針,加上搓捻和攝取氣感的手法。當氣感偏向身體兩側移動,可用按壓手法。若氣感逆向,提針時應用力。
當氣感上下移動,應用搓捻手法數次,再按壓一次,提針搓捻一次,再按壓一次,再提針,再搓捻數次,再做一次搓捻、按壓、微補的動作,最後按壓固定,出針,搓捻刮針七次,再循環三次。搓捻提針,讓氣感運行,按壓瀉法,感受呼吸。
海底的火焰迅速燃燒,天邊的水火在中心溫暖,輕輕撥動這個地方,就像船家操控舵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