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真人

《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5)

1. 陰榮五十四法

春夏致一陰,用針深坑入皮五分,至腎肝之部,致陰氣以和陰,浮入皮二分,至心肺之得氣引持。

2. 陽衛五十五法

秋冬致一陽,用針淺,氣以和,陰部得氣,推內致陽。當補,從衛取氣,得氣推納。當瀉,從榮買氣,得氣引瀉。

白話文:

在秋冬季節,陽氣開始減弱,針刺治療時針應該刺得淺一些,使氣血達到和諧的狀態。在治療陰證時,針刺應使氣血到達陰部,並將陽氣推向內部。在治療陽證時,針刺應從衛氣入手,使氣血得到調整,並將陽氣推向外面。在治療陰證時,針刺應從榮氣入手,使氣血得到調整,並將陰氣引向外面。

陽不足,陰有餘,當先補陽而後瀉陰。假令膽不足、肝有餘,先補足少陽膽經,然後瀉足厥陰肝經也。

大指出是補,呵是暖;大指入是瀉,吸是涼。

急提慢按,自然涼瀉;慢提急按,自然熱補。

一飛二進,真氣自至;一退三飛,邪氣自微。

瀉,氣來實而牢牢實者,瀉之;補,氣來虛而濡者,補之。

疼痛即瀉,先吸後呼之;癢麻即補,先呼後吸之。

凡補瀉,先診五臟脈,及用刺之穴。

3. 流注提針鋼領五十六法

未欲行針,先審晦晴,察其病源,論定何經絡,已定穴竅分明,五行生剋補瀉於心。血支血忌,莫犯人神,太乙在宮,切莫施針。寒熱醉飽,勞弱風陰。春夏宜暖,秋冬大溫。端心正已,如待貴賓。左手按定,右手持針。秋冬三五二四,春夏氣候已至。補陽瀉陰,瀉陽先呼,瀉陰吸存。

白話文:

在針灸之前,先要觀察天體的陰晴,審察病因,確定疾病涉及哪條經絡,並明確穴位,心裏要對五行生剋補瀉瞭然於胸。要注意血支和血忌,不要損害人體正氣,太乙星在宮位時,千萬不要針灸。針灸時,要注意病人的寒熱醉飽、勞弱風陰等情況。春夏季節宜用溫和的方法,秋冬季節宜用大溫的方法。針灸時,醫師要端正心態,恭敬嚴肅,像對待貴賓一樣。左手按住一定的穴位,右手持針。秋冬季節宜選擇三五或二十四節氣,春夏季節宜選擇氣候合適的日子。補陽瀉陰,瀉陽時先呼氣,瀉陰時吸氣,然後屏住呼吸。

循捫有穴,何病之因,疼痛已愈,隨除起針。患者病未,補陰重分。合穴相引,何患厥深。行針之士,當熟在心。先賢貴言,寶之如金,誓若漏言,祖考受刑。

白話文:

在針灸時,通過循摸找到穴位,找到疾病的根源,疼痛已經痊癒,隨即拔出針。患者疾病尚未痊癒,就繼續補陰重分。各個穴位之間互相配合,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癒呢?行針的醫生,務必要將這些熟記在心中。古代先聖的寶貴言論,要像珍寶一樣重視,如果泄漏這些話語,祖先會受到責罰。

4. 針說五十七法

《針微賦》說:下針如龍投大海,起針似猛虎離山。針有劫病之功,藥有拔山之力。江河閉塞,钁鋤開之;氣血凝滯,須用砭針刺之。針頭如粟米,氣出似雲煙。

白話文:

針微賦裡說:下針就像龍潛入大海,起針像猛虎離開山林。針有祛除疾病的功效,藥有拔山之力。江河阻塞了,就要用钁和鋤頭去疏通它;氣血凝滯了,就需要用砭針去刺它。針尖細小如粟米,但它發出的氣卻如雲霧般浩瀚。

《黃帝內經》云:人身有三百四十九道,單穴四十九道,雙穴三百一十。

《銅人經》云:六百四十四穴,所處不同。識得陰陽,辨得虛實,知其逆順,是動所生,方可行針。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依經取之。針之毫毛,隱顯莫測,下針必在靈驗。一呼一吸,如江河滾滾而來;一按一提,似角弓展展而開。針之玄妙,至理難通。上察周天纏度,奮然氣引而來,下極黎庶殘骸,卻邪陶陶而去。

白話文:

《銅人經》上說:人體有六百四十四個穴位,每個穴位的位置都不相同。必須懂得陰陽,辨別虛實,知道經絡的逆順,纔能夠正確地使用針灸。虛證就要補虛,實證就要瀉實,虛實兼具的,就要根據經絡的循行來取穴。針灸的原理非常微妙,難以測度。下針時一定要做到靈活變通。一呼一吸之間,就好像江河滾滾而來;一按一提之間,就像角弓展展而開。針灸的奧妙,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施術者必須上察周天纏度,奮然氣引而來,下極黎庶殘骸,卻邪陶陶而去。

針有孔穴,按天地人三才,湧泉與璇璣、百會。把攢五嶽,恆衡岱華嵩。人有五臟,心肝脾肺腎。針有五穴,井滎輸經合。溝渠閉塞,水在於內,經絡不通,氣血在中。開渠流水,引氣而行。亙古至今,補虛瀉實,宜淺宜深。然雖手到處,人心巧巧,名傳四海。雖不針枯骨重活,自然有起死回生。

白話文:

針灸有許多穴位,按照天地人三才的原理,湧泉穴與璇璣穴、百會穴相通。把攢五嶽穴連通,恆山、衡山、泰山、華山、嵩山。人體有五臟,分別是心臟、肝臟、脾臟、肺臟和腎臟。針灸也有五個穴位,分別是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和合穴。溝渠阻塞,水就會在裡面積聚,經絡不通,氣血就會在其中淤積。疏通溝渠,讓水流動起來,引導氣血運行。從古至今,針灸一直被用來補虛瀉實,有時需要治療得淺一點,有時則需要治療得深一點。然而,儘管針灸技術已經很先進了,但還是需要醫生的巧妙手法,才能讓針灸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名聲傳揚四海。雖然針灸不能讓枯骨重活,但它卻可以讓人起死回生。

覽此斯言,神明佑之。

5. 醫帥論五十八法

夫醫針如帥用兵。藥有治而針有效,帥有謀而軍自嬴。醫知藥性,帥察軍情。治病則先通脈理,行兵則達探先鋒。治傷寒有如上陣,治雜病自守其功,入陣則兵隨印轉,治病藥憑引行。行兵則望風而知其勝敗,治病則觀形而知其吉凶。帥嬴宮中給賞,醫勝守家酧功。宮中若無賞罰,世知誰弱誰能?帥習武藝,醫講經書。

白話文:

就像大夫在治病的時候,就如同將軍用兵一樣:藥物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就如同將軍有調兵遣將的謀略,軍隊纔能夠取得勝利。醫生懂得藥物的性質,就像將軍洞察軍情、感知敵我狀態。治療疾病首先要疏通經絡,行軍打仗則需要派遣先頭部隊探查敵情。治療傷寒就如同臨陣作戰,治療雜病則需要穩守自己的陣地。進入戰場之後,士兵會隨著將軍的命令而行動,治療疾病則需要藥物來引導和執行。行軍打仗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敵軍的動向來判斷勝負,而診斷疾病則需要通過觀察病人的形體和症狀來判斷吉凶。將軍在戰勝之後在宮中接受賞賜,醫生在治病之後在家中享受養老的福利。如果宮中沒有賞罰,那麼天下人怎麼會知道誰弱誰強呢?將軍需要學習武藝,醫生需要研究經書。

帥憑六韜三略,醫憑《素問》、《難經》;帥演輕弓短箭,醫習藥灸神針;帥領千萬兵卒,醫治百萬人民。倘若傷民疾,醫帥豈可安寧?以行兵、用藥,醫帥不可不精也。

白話文:

帥者依據六韜三略,醫生依據《素問》、《難經》;帥者演習輕弓短箭,醫生學習藥物、艾灸、針刺;帥者統領千軍萬馬,醫生治療萬民百姓。如果傷害了百姓,醫生帥者豈能安寧?用兵和用藥,醫生和帥者都必須精通。

6. 補瀉法五十九法

夫欲行針,先用觀神定志,然後審其俞穴,分明此穴主何病、通何路。既得其穴,先以右手持針重四兩,左手按穴重七斤,令穴脈針開,使病人咳嗽一聲,隨即入針,則徐徐催之。令及分寸,則停針候氣,左轉動以相天,又吸氣右轉動以法地,再吸氣提之,以相人。所謂針有三才之道也。

白話文:

要行針之前,要先觀看病人的神志,然後審視他的俞穴,分清這個穴位主治何種疾病,通向哪條經絡。確定穴位後,先用右手持針,重四兩,左手按住穴位,重七斤,使穴位脈絡被針刺開。讓病人咳嗽一聲,然後立刻刺入針,再慢慢地催動它。當針刺入一寸時,停止針刺,等候氣的到來,然後向左轉動,以應天;再吸氣,向右轉動,以順應地;再吸氣,提起針,以應人。所謂針刺有三才之道。

左轉補之,右轉瀉之,皆以得為應。其氣下來,再依前法刺之。自出針,以指按其穴,無令瀉其真氣。則吸氣入針,呼氣出針,不按其穴,令邪氣從針竅而泄。

白話文:

左轉針尖可以補益邪氣,右轉針尖則可祛除邪氣,依循這個原則就能應付各種不同的病情。當血氣降下來時,再依照先前的法則針刺。針刺後,應該用手指按壓穴位,讓真正的氣不會洩漏出來。如果在吸氣時針入,呼氣時針出,針刺的過程中都不按壓穴位,讓邪氣從針孔洩漏出來。

大概虛羸勞損癢麻,有補而無瀉;傷寒暑濕疼痛,外來之疾,有瀉而無補。

春夏刺淺,秋冬刺深。

此為補瀉手指之法度也。

7. 醫道偈六十法

命星可推終難定,相法雖奇未易通,若欲平生為善士,莫如醫道有陰功。

8. 天星十一穴六十一法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崑崙徹,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但法用計取,莫與閒人說。三百六十骨,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徹,有人若傳授,何須用別決,便是神針法,普濟群生悅。

白話文:

三里穴和內庭穴,曲池穴和合谷穴,委中穴和承山穴,下至崑崙穴,環跳穴和陽陵泉穴,通裏穴和列缺穴。合穴和擔穴用法相同,合穴和截穴用法相同。但是,用法要適當取穴,不要告訴閒人。三百六十骨,不如十一穴。這個方法很少人知道,金鎖都能打開,如果有人傳授,何必再用其他的方法呢?這就是神針法,可以普濟羣生,令人喜悅。

9. 經絡分所屬六十二法

三里足陽明胃經,內庭足陽明胃經,曲池手陽明大腸經,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委中足太陽膀胱經,承山足太陽膀胱經,崑崙足太陽膀胱經,環跳足少陽膽經,列缺手太陰肺經。

白話文:

  1. 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

  2. 內庭:屬足陽明胃經,位於足背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

  3. 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肘橫紋外側盡頭。

  4. 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5. 委中: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

  6. 承山: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小腿肚中央,當伸直小腿時腓腸肌隆起處,此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的止血要穴。

  7. 崑崙: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外踝後方跟腱上2寸(即小腿腓骨外側高骨處)。

  8. 環跳:屬足少陽膽經,位於臀部,股骨大轉子後下方凹陷處。

  9. 列缺: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掌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橈動脈搏動處。

足下有病,上取;頭上有病,下取;左邊有病,右取;右邊有病,左取。

10.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

三里二穴(熱,脈洪,瀉提數次,提刮戰二七次,氣下三五次,向上攝提數次,不灸。寒,脈微,補,刮搓捻,次推按數次,氣上數次,升陽數次,灸七壯)。

白話文:

三里穴:

  • 熱證:脈搏洪大,瀉針幾次,用提刮法來針灸二十七次,讓氣往下走三十五次,再向上提針幾次,不灸。

  • 寒證:脈搏微弱,補針,用刮搓捻法來針灸,然後再順著推按幾次,讓氣往上走幾次,升陽幾次,灸七壯。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針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積聚,腿腫膝脛酸,勞傷羸瘦損,氣蠱病諸般,人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左癱並右瘓,風疾兩相關,捻穴須舉足,得法不為難。

白話文: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距離膝蓋三寸,在兩條肌腱之間。它可以治療心腹脹滿,胃寒,腸鳴腹脹,腿腫膝蓋脛骨疼痛,勞累損傷瘦弱,氣蠱病等各種疾病。人過三十歲後,針灸三里穴可以使眼睛明亮。還可以治療左半身癱瘓和右半身癱瘓,風疾等相關疾病。捻針時必須抬起腳,得法不難。

內庭二穴(熱,脈洪,提瀉刮戰五七次,搜攝數次,深提攝、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七次,按刮數次,推按循氣上數次,搓捻數次,灸五壯)。

白話文:

內庭穴:

熱證,脈搏洪大,提拿、瀉法刮拭五到七次,搜索、攝取數次,深提、攝取、氣下行五到七次,不要灸。

寒證,脈搏微弱,補法七次,按壓、刮拭數次,推按順著氣往上行數次,搓揉數次,灸五壯。

內庭二足間,胃脈足陽明,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赤痛,數次及牙疼,瘧,疾不思食,針著便惺惺,谷海停痰盛,宣通氣自升。

白話文:

內庭穴位於兩隻腳的中間,是胃的脈絡,針灸治療四肢冰冷、怕吵鬧、口舌生瘡、咽喉疼痛、牙痛、瘧疾,還有疾病期間不想吃東西,針灸後就能清醒,谷海穴停滯痰濕,打通氣血就能自行消散。

曲池二穴(熱,脈洪,提瀉刮戰五七次,搜攝數次,深提攝、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刮推按循,氣上數次,搓捻數次,搜攝按刮數次,灸五壯)。

白話文:

曲池穴。在手肘外側,屈肘時肘橫紋頂端向外偏開的地方。

(一)熱證,脈洪盛,刺法:用針刺曲池穴,淺刺出血,提針、瀉針五到七次,點刺數次,深刺提針、氣向下運五到七次,不灸。

(二)寒證,脈微弱,刺法:用針刺曲池穴,淺刺出血,補刺、刮刺、推按、循刺,氣向上運數次,搓捻數次,搜刺、按刺、刮刺數次,灸五壯。

曲池曲肘里,曲骨陷中求,善療肘中病,便風便不收,拋弓開不得,筋緩怎梳頭,喉開促為絕,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疙癢,針灸必須瘳。

白話文:

曲池穴在肘部彎曲處,曲骨陷在肘部中間,常治療肘部疾病,手臂彎曲無法伸直,總是緊綳僵直無法開弓,筋脈鬆弛無法梳頭,喉嚨腫脹窒息,發熱不退,全身風疙瘩癢痛,針灸可以治癒這些症狀。

合谷二穴(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刮五七次,循攝提、氣上、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補刮十次,氣上五七次,按三次,搓三次,循搜五七次,灸三壯)。

白話文:

合谷穴:

  1. 熱證,脈搏洪大,提捏瀉法五到七次,搜刮五到七次,循著攝提、氣上、氣下五到七次,不灸。

  2. 寒證,脈搏微弱,補刮十次,氣上五到七次,按壓三次,搓揉三次,循著搜刮五到七次,灸三壯。

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疼並面熱,瘧疾熱還寒,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慢慢,齒齲並鼻衄,口噤不能言,針入著深淺,可令人即安。

白話文:

合谷穴位於虎口,兩跟手指分別的骨頭之間。用於治療頭痛並臉發熱,瘧疾來時有冷有熱、發熱不退汗不出,看東西昏暗不明,牙齒蛀蝕並流鼻血,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等症狀。取穴時針刺深淺適宜,可使病人立刻感到舒服。

委中二穴(禁灸。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攝循提、氣上、氣下、出血。寒,脈微,補刮五七次,推按循刮、氣上、氣下五次,不出血)。

白話文:

委中穴(禁止灸。熱性體質,脈搏洪大,提瀉五至七次,搜刮循提、氣上、氣下,出血。寒性體質,脈搏微弱,補刮五至七次,推按循刮、氣上、氣下五次,不出血)。

委中曲踿里,動脈膕中央,腰重不能舉,沉沉來脊梁,風痹髀樞病,熱病不能涼,膝頭難屈曲,遺尿不得安。

承山二穴(熱,脈洪,提瀉五七次,搜刮三五次,戰提三次,向上攝提數次,不灸。寒,脈微,提補三五次,搜刮三五次,搓三次,捻循提、氣上、三壯)。

白話文:

承山穴(熱性體質,脈搏洪盛,提插、瀉法各做五到七次,搜刮法、刮法各做三到五次,戰提法三次,向上攝提數次,不灸。寒性體質,脈搏微弱,提補法、補法各做三到五次,搜刮法、刮法各做三到五次,搓法三次,捻循法、提法、氣上法各做三次)。

承山在魚腹,腨腸在肉間,善治腰背痛,痔病大便難,腳氣膝下腫,股重顫痠疼,霍亂轉筋急,穴中刺便安,起身立不得,飲食更難飧。

白話文:

承山穴位於小腿肚上,腨腸穴位於肌肉組織之間,善於治療腰背疼痛、痔瘡導致的大便困難、腳氣引起的膝蓋以下腫脹、大腿沉重顫抖疼痛、霍亂引起肌肉痙攣疼痛,刺入該穴位即可緩解症狀。若是因為這些病症而導致起身困難且飲食困難,也能夠透過針灸緩解。

崑崙二穴(熱,脈洪,戰提七次,搜刮七次,循攝、氣下十次,提搓向下捻,不灸。寒,脈微,補三五次,推按搓五七次,循、氣上三五次,停呼三十度,三壯)。

白話文:

崑崙穴(熱證,脈搏洪盛,戰提七次,搜刮七次,循攝、氣下十次,提搓向下捻,不灸。寒證,脈搏微弱,補三五次,推按搓五七次,循、氣上三五次,停呼三十度,三壯)。

崑崙足外踝,後跟歧骨尋,腨腫腰尻痛,腿腳及連陰,頭疼肩背急,暴喘悶衝心,踏地行不行,舉足便呻吟,鼻衄多為患,驚癇瘛瘲深,若要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白話文: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後面的凹陷處,按壓此穴,可以治療腨腫、腰尻痛、腿腳疼痛及連陰疼痛,還可以緩解頭痛、肩背急痛、暴喘、胸悶、心悸等症狀。如果經常感到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等,也可以按壓崑崙穴來緩解。此外,崑崙穴還可以治療鼻衄、驚癇、瘛瘲等疾病。

環跳二穴(熱,脈洪,提刮十次,按攝戰瀉十次,升陽、氣下五七次,不灸。寒,脈微,搓補數次,按三次,捻三次,升陽、氣上三次,七壯)。

白話文:

環跳穴(溫熱,脈象洪大,用刀刮痧十次,按壓十次,提升陽氣七次、降氣五次,可艾灸。寒冷,脈象微小,搓補數次,按壓三次,捻動三次,提升陽氣三次、升氣三次,艾灸七次)。

環跳在髀樞,側臥不足舒,上足屈求得,能治毒狗冷,痹並濕痹麻,身體似神誅,腰腿連腨痛,難伸轉呼吸,但能針與灸,此穴勿疏虞。

白話文:

環跳穴位於大腿外側,側臥時不能舒展,必須屈上足才能找到,可以治療毒狗症、寒痹及濕痹麻木,身體僵硬疼痛,彷彿被雷電擊中,腰腿連接處疼痛,呼吸困難,轉動艱難,只要針灸環跳穴,就能治療這些疾病,因此不能輕視此穴。

陽陵泉二穴(熱,脈洪,提刮五次,瀉三五次,提二次,搜刮三五次,升陽、氣下。寒,脈微,補三次,按三次,搓三次,捻三次,升陽、氣上三次,三壯)。

白話文:

陽陵泉穴位對應兩種情況:

1、熱證,脈搏洪大,提捏刮痧五次,放血瀉三次,再次提捏兩次,然後搜刮刮痧三到五次,這樣可以提升陽氣,令氣向下走,最後以三壯艾灸。

2、寒證,脈搏微弱,補三次,按摩三次,搓三次,捻三次,(這四個步驟主要用於活化和溫煦陽氣)最後提升陽氣和氣向上走三次,最後以三壯艾灸。

陽陵居膝下,一寸外踝中,膝頭難屈曲,起坐似寒翁,舉身飛不起,冷痹及偏風,試把針微刺,方知有異功,膽肝為表裡,流注最相攻。

白話文:

陽陵穴位於膝蓋下方,外踝中間一寸處。如果膝蓋難以彎曲,起坐都像老翁一樣困難,身體舉起也困難,還有冷痹和偏風的症狀,可以嘗試用針輕輕刺入陽陵穴,你會發現它的作用非比尋常。膽經和肝經是表裡關係,肝膽經的氣血運作會互相影響。

通里二穴(熱,脈洪,提瀉五次,搓搜攝五七次,循提、升陽、氣下,不灸。寒,脈微,補七次,按刮七次,升陽、氣上三次,又循按氣三次,三壯)。

白話文:

通裏二穴(熱證,脈搏洪大,提插五次,搓揉疏通五到七次,順著小腸經循行方向提插、升陽,使氣下行,不要灸。寒證,脈搏微弱,補瀉七次,按壓刮拭七次,升陽、使氣上行三次,再循著小腸經循行方向按壓補氣三次,灸三壯)。

通里在腕後,量度一寸中,頻伸仍縮欠,煩惱又心沖,肘背連腨痛,頭腮兩頰紅,實即四肢腫,喉閉氣難通,虛則不能語,口苦嘔無縱,針入看深淺,神功實不同,神觀司此穴,暴啞一針通。

白話文:

通裏穴在手腕後面,測量一寸中,頻頻伸展仍然收縮不足,煩惱加上心臟衝動,肘部背部連結腨痛,頭部和臉頰發紅,實症就是四肢腫脹,喉嚨閉塞,氣難以通行,虛症的話就無法說話,口苦嘔吐又沒有緩和,針刺進去查看深度和淺度,神功確實不一樣,神經觀司這個穴位,聲音突然喪失一針就能通暢。

列缺二穴(熱,脈洪,提七次,搜攝循提、氣下、升陽三五次,不灸。寒,脈微,按三次,搓三次,捻三次,刮、升陽、氣上三次,三壯)。

白話文:

列缺穴二個穴位(發熱,脈搏洪大,提起七次,搜索採取循著提起、氣往下、升陽三到五次,不灸。發冷,脈搏微弱,按壓三次,搓三次,捻三次,刮、升陽、氣往上三次,三壯)。

列缺腕側上,頭指手交叉,舉療偏風患,半身時木麻,肘腕全無力,口噤不開牙,咳嗽掌中熱,寒瘧嘔增加,喜笑縱唇口,健忘不絕些,針入看深淺,妙手有人誇,三呼留得住,五吸瀉為佳。天星十一穴,活法妙無加。

白話文:

列缺穴在手腕的側上方,用大拇指和食指交叉,舉起治療偏頭痛,半身有時麻木,手肘手腕完全無力,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咳嗽時手掌發熱,寒瘧時嘔吐加劇,喜歡笑並嘴巴大張,健忘且無法停止,針灸時注意針入的深度,醫師的高超技巧值得讚美,三呼可以保留住病情,五吸可以消除症狀,天星穴有十一個,活用的方法很好且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