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真人

《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3)

1. 四時作用氣上氣下秘法講論三十六法

不問所感病證,或溫,或涼,或熱,或寒。如春時有病,先取氣上,後取氣下;夏月有病,先取氣下,後取氣上;秋月有病,先取氣下,後多用戰補;冬月有病,多補三六九數,後取氣自然行。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

白話文:

不論病人的是什麼病徵,或者溫病,或者涼病,或者熱病,或者寒病。如果是春天患病,先治療上焦,再治療下焦;如果是夏天患病,先治療下焦,再治療上焦;如果是秋天患病,先治療下焦,再增補治理;如果是冬天患病,應多數補三六九的數量,之後治療隨自然運行。這樣能使生化之源生生不息。

2. 瓊瑤大師治小兒深得此理講論三十七法

《內經》曰:必先遂其氣,而無伐天和,是為至治。又曰:違時伐氣。又曰:無伐生之氣。此皆常道用針。春復秋冬,循環之法。若反其常,則陰陽氣上氣下,不可亂矣。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針灸治療必須先調整病人的元氣,與自然界保持和諧一致,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又提到,針灸要順應四時氣候,不能逆而伐之。同時,也不能損害人體的生機之氣,也是針灸的基本原則。四季有輪迴,春天之後便是秋天和冬天,我們要順應自然,不能逆其常理,如果違反常理,就會導致陰陽氣的升降錯亂,無法整治。

3. 十二經絡捷法人身造化講論三十八法

凡刺之理,經絡為始。經絡者,能決死生處,有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夫經者,內干五臟而外絡支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精專於經隧者為榮氣。陰陽相隨,內外相實,如環之無端。常以平旦為紀。

白話文:

針灸的主要原則,是要通過經絡來運行。經絡能夠決定生死,可以調節虛實,所以不能不通曉。所謂經絡,是指從體內通到五臟、外部連結四肢關節的通道。在經絡中運行而不沿筋脈的氣體稱為衛氣,在經絡中專行而不離開通道的氣體叫做榮氣。陰陽互相隨行,內外互相充實,就如同圓環沒有斷端一樣。開始治療針灸的時間,常常以黎明為準。

其脈始從中焦手太陰,出於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去大指間,與太陰相合,上行抵脾,注心,心注手少陰,出腋,下臂,次上巔,下注小指,合手太陽,循脊,下至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少陰,上行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於心主脈,注腋,下臂,入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膻中,散於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陰,上注至肝,注肺,復出手太陰,此榮氣之行也,逆順之常。榮衛之行,常循其經。

白話文:

榮氣的脈絡,開始從中焦的手太陰經,出來於手陽明經,向上運行注入足陽明經,向下運行到達足背上到大拇指之間,與足太陰經相合,向上運行到達脾臟,注入心臟,心臟注入手少陰經,從腋下而出,進入下臂,再向上到達頭頂,向下注入小指,與手太陽經相合,然後沿着脊柱,向下到達臀部,再向下注入小指末端,沿着足心,注入足少陰經,向上運行到達腎臟,注入心臟,再外散於胸中,循着心主脈,注入腋下,進入下臂,進入兩筋之間,進入掌中,從中指末端出來,再注入小指旁邊的食指末端,與手少陽經相合,向上運行到達膻中,散佈於三焦,注入膽臟,從脅部出來,注入足少陽經,向下運行到達足背上,又從足背注入大拇指之間,與足厥陰經相合,向上注入肝臟,注入肺臟,再返回手太陰經,這就是榮氣的運行,也是順逆的常規。榮衛之氣的運行,通常沿着經絡運行。

周身之度,一十六丈二尺,一日夜行八百十一丈,計五十度周身於衛氣,則下循其經焉。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者行諸經,行陰者行諸臟。

白話文:

人體全身的長度為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一夜行走八百十一丈,換算下來,衛氣約是五十度環繞全身。白天行走於陽經,晚上行走於陰經。行走於陽經的衛氣,流經於經絡;行走於陰經的衛氣,流經於臟腑。

凡刺之道,榮衛所在至後,用氣上、氣下,開通經絡。

4. 十二經絡所屬出經陰陽相生配合三十九法

手太陰辛肺脈起於中焦,出於大指之端,注大腸經。

手陽明庚大腸脈起大指之端,入挾於鼻孔,注胃經。

足陽明戊胃脈起於鼻交,之大指,出其端,注脾經。

足太陰己脾脈起於大指之端,注於心中,注心經。

手少陰丁心脈起於心中,注入掌中,循小指,注小腸經。

手太陽丙小腸脈起於小指,橫絡於耳,注膀胱經。

足太陽壬膀胱起於目內,至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經。

足少陰癸腎脈起於小指,下注胸中,注心包絡經。

手厥陰癸心包脈起於胸中,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經。

手少陽壬三焦起於小指端,至目銳眥,注膽經。

足少陽甲膽脈起於目銳眥,入大指歧骨,出於端,注肝經。

足厥陰乙肝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注肺經。

5. 十二經絡配合四十法

十二經絡,手足三陰三陽表裡,支幹配合,系晝夜百刻十二時定體之也。

6. 手太陰肺經配合四十一法

手太陰肺經,配於陽明大腸經,相為表裡。立手為上,太陰五穴為陰穴,大指外側邊起。

少商二穴(並見在前,治喉嚨閉塞,纏喉風等證。)

魚際二穴(治五心煩熱,咳嗽等證。)

太淵二穴(治牙痛,胸滿之證)。

經渠二穴(治五心煩熱,諸虛不足,腕疼等證)。

列缺二穴、尺澤二穴(治筋緊急,腰脊脅肋間疼)。

肺經屬金,在支為寅,在干為辛。

7. 手陽明大腸經六穴配合四十二法

手陽明大腸六穴為陽穴,從大指側邊起。

商陽二穴(治氣喘咳嗽,眼目內障等證)。

二間二穴(治眼疼痛等證)。

三間二穴(治喉閉等證,瀉之)。

合谷二穴(治口眼喎斜,傷寒等證)。

陽谿二穴(治兩手腕疼,不能搖物,無力,補之,灸七壯)。

三里二穴(治兩臂膊不遂、無力,牙疼等證)。

曲池二穴(治四肢癱瘓,半身不遂,傷寒熱病,瀉之)。

大腸經屬金,在支為卯,在干為寅。

8.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合四十三法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合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裡。立手中,五穴為中,陰穴從中指起。

中衝二穴(治心腹痛,手掌發熱,昏悶不省,決人生死)。

勞宮二穴

大陵二穴,治心胸氣疼,渾身發熱等證)。

內關二穴(治心腹脹滿,食物不化等證)。

間使二穴(治寒熱瘧疾,熱多瀉之,寒多補之)。

曲澤二穴(治心氣不足)。

心包絡屬火,在支為戌,在干為癸。

9. 手少陽三焦經配合四十四法

手少陽三焦經,六穴為陽,從小指之端起,此謂陰陽表支幹配合也。

液門二穴、中衝二穴(治脊疼手臂)。

陽池二穴(治手腕疼痛,搖無力)。

外關二穴(治腹內疼痛,背疼無力)。

支溝二穴(治傷寒脅肋疼,大小便閉塞,氣不能通,瀉之)。

天井二穴(治瘰癘證,針一寸,灸七壯)。

三焦經屬火,在支為亥,在干為壬。

10. 手少陰心經配合四十五法

手少陰心經,配手太陽小腸經,相為表裡。立手為下,五穴為陰穴,晚小指側角起。

少衝二穴(治熱病,心腹脹痛,寒熱往來,傷寒未解)。

少府二穴(治手掌中發熱等證)。

神門二穴(治心癡呆,五癇等證)。

通里二穴(治心中恐悸,不能言語,掌中發熱)。

少海二穴(治頭項不能回顧等證)。

少陰心經屬火,在支為午,在干為丁。